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字诀”呼吸法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传统“六字诀”呼吸法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肺康复组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六字诀”呼吸法训练3个月。训练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的评价比较。结果肺康复组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f)、1秒钟用力呼气量百分比预计值(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百分比预计值(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困难症状级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字诀”呼吸法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和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前瞻性对比分析漏斗胸患者Nuss手术前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漏斗胸患者于Nuss手术前3 d和术后3个月行肺功能检查,通过对比前后肺通气功能 〔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肺容积 〔肺活量(VC)、残气量(RV)和肺总量(TLC)〕的变化,分析Nuss手术前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华西医院共有94例漏斗胸患者 (男78例,女16例)完成了这项研究。年龄5~32岁,平均 (15.4±4.5)岁;术后住院天数3~9 d,平均 (5.9±1.2)d。漏斗胸患者术后FVC、FEV1、VC、TLC较手术前降低 (P<0.05),RV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漏斗胸患者术前肺功能比正常同龄人差,手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 (FVC、FEV1、VC、TLC)较术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CWP)的肺通气功能状态,深入研究尘肺期别,不同心肺合并症及年龄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意大利COSMED Quark PFT1大型肺功能测试仪对91例煤工尘肺病例进行检查和分析。结果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测值中VC(肺活量)与FVC(用力肺活量)下降水平无显著差异,FEV1.0%(1s率)测值均〉70%;尘肺患者的不同心肺合并症在肺通气功能损伤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肺功能测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尘肺肺通气功能检查中FEV1.0%不能准确判断肺通气损伤的程度;在诊断限制性通气障碍时采用VC(肺活量)或FVC(用力肺活量)判定均可;肺通气功能损伤程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痛,肺部炎症,胸膜炎有关。CWP患者随年龄增大肺通气功能VC、FVC、FEV1.0%各项测值呈递减趋势,而FEV1.0%不随尘肺患者的年龄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4.
王亚林  张静  朱慕云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7):3358-3364
背景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低衰减区比例(LAA%)及胸大肌参数与肺通气功能具有相关性,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少。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LAA%及胸大肌参数与肺通气功能受损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发现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择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完成胸部CT及肺功能检查的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70例,根据GOLD分级分为GOLDⅠ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pred)≥80%,n=47〕、GOLDⅡ级组(50%≤FEVl%pred<80%,n=88)、GOLDⅢ级组(30%≤FEVl%pred<50%,n=84)、GOLDⅣ级组(FEVl%pred<30%,n=51),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CT定量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LAA%、胸大肌参数与肺功能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讨LAA%及胸大肌面积(PMcsa)对FEV1%pred<50%及FEV1%pred<80%的预测价值。 结果 GOLDⅠ级组体质指数(BMI)、胸大肌密度(PMD)均高于GOLDⅢ级组和GOLDⅣ级组(P<0.05),GOLDⅡ级组、GOLDⅢ组BMI高于GOLDⅣ组(P<0.05);GOLDⅠ级组PMcsa、胸大肌指数(PMI)、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高于GOLDⅡ级组、GOLD Ⅲ级组、GOLD Ⅳ级组(P<0.05),GOLDⅡ级组PMcsa、PMI、FEV1%pred、FEV1、FVC均高于GOLD Ⅲ级组、GOLD Ⅳ级组(P<0.05),GOLD Ⅲ级组PMcsa、PMI、FEV1%pred、FEV1、FVC均高于GOLD Ⅳ级组(P<0.05);GOLD Ⅰ级组左肺LAA%、右肺LAA%、总肺LAA%低于GOLDⅡ级组、GOLD Ⅲ级组、GOLD Ⅳ级组(P<0.05),GOLD Ⅱ级组左肺LAA%、右肺LAA%、总肺LAA%低于GOLD Ⅲ级组、GOLD Ⅳ级组(P<0.05),GOLD Ⅲ级组左肺LAA%、右肺LAA%、总肺LAA%低于GOLD Ⅳ级组(P<0.05)。FEV1%pred、FEV1、FVC均与PMcsa、PMI、PMD呈正相关(P<0.05)。FEV1%pred、FEV1均与右肺LAA%、左肺LAA%、总肺LAA%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总肺LAA%、PMcsa是FEV1%pred的影响因素(P<0.05)。男性患者右肺LAA%、左肺LAA%、总肺LAA%、PMcsa预测FEV1%pred<50%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2、0.827、0.834、0.809;女性患者右肺LAA%、左肺LAA%、总肺LAA%、PMcsa预测FEV1%pred<50%的AUC分别为0.844、0.801、0.845、0.839;男性患者右肺LAA%、左肺LAA%、总肺LAA%、PMcsa预测FEV1%pred<80%的AUC分别为0.830、0.815、0.831、0.844;女性患者右肺LAA%、左肺LAA%、总肺LAA%、PMcsa预测FEV1%pred<80%的AUC分别为0.805、0.817、0.807、0.846。 结论 LAA%及PMcsa能够评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筛查和严重程度评估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王慧  郭阳  李健  王献辉 《新疆医学》2008,38(4):24-26
目的:通过肺功能监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级治疗,观察联合应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及临床评价。方法:本试验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经肺功能测定筛选出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Ⅲ一Ⅳ级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每泡含沙美特罗50ug氟替卡松250ug),1泡/次,每日2次,连续用3个月。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及其百分比值(FV。%)、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及其比值(FEV1%)、一秒内呼出的气量占全部用力呼气肺活量之比(FEV1/FVC)、用力呼气中段流速(FEF::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3月后,试验组FVC、FVc%、FEV1、FEV1%、FEF25埘较试验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均〈0.001);对照组FVC、FVc%、FEV1、FEV1%、FEV1/FVC、FEF25-75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肺功能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具有重要意义。2、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能够改善稳定期、严重程度为Ⅲ-Ⅳ级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诊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过6个月的呼吸训练,对训练前后的最大肺活量(PEF)、1s用力呼气量(FEV1)、1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训练前相比,呼吸训练后FEV1、FEV1/FVC及呼吸峰值流速PEF都明显升高,呼吸训练后6min行走距离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吸入思力华(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方法73例患者均吸入思力华1次/d,18μg/次,共1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用力肺活量)、FEV1(%)预计值变化情况和副作用。结果吸入思力华后患者FEV1、FEV1/FVC、FEV1(%)预计值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轻微。结论吸入思力华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8.
李倩 《医学综述》2013,(20):3828-3829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在改善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重庆市肿瘤医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2例AECOPD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诱导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后FEV1%、FEV1/FVC及诱导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FEV1%、FEV1/FVC及诱导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较同期对照组患者也具有明显优势(P<0.05),且诱导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FEV1%、FEV1/FVC呈正相关(r=0.436,0.368,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以有效地改善高龄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同时显著提高患者诱导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提示患者肺功能改善与患者肺内血管恢复相关.  相似文献   

9.
岳建彪  索钢  李霞 《四川医学》2014,(2):151-153
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患者肺功能变化,评估骨折后呼吸系统事件研究.方法 将300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分为两组,骨折组为研究组,非骨折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量(FEV1)、1s用力呼气量与快速肺活量的比值(FEV1/ FVC) 、肺总量 (TCL)、最大通气(MVV)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处理得出最后结果.结果 研究组异常肺功能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VC、FVC、FEV1、MVV改变最为明显.结论 肺功能检查对老年骨折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老年患者骨折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为有效防止老年骨折以后肺脏疾病的发生及为进一步的干预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哮喘病人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肺通气功能以及通过强迫振荡技术测定气道阻力的变化水平。方法 使用德国Custo-vitm系统设备,测定8Hz振荡频率的气道阻力以及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以及排出50%肺活量后用力呼气流量(FEF50%)。然后分别对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病人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病人缓解期肺通气指标较发作期有明显改善(P<0.01),气道阻力也有改善(P<0.05)。32例临床缓解期气道阻力高于正常的哮喘患者,其缓解期肺通气指标较发作期有明显改善(P<0.01),气道阻力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强迫振荡技术进行气道阻力测定,在方法上明显优于传统的肺功能检测,所测的气道阻力能更准确地反映肺功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唐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5):429-429
目的 尘肺的治疗方法至今仍是探索的课题,目前多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尘肺,由于矽结节常发生于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内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这些病理变化不可复原,支气管肺泡灌洗无法去除,进一步影响肺部通气换气功能。本文探讨坚持功能锻炼(腹式呼吸),对改善肺部通气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尘肺患者坚持腹式呼吸锻炼3个月,用日本ST-300肺功能测试仪,分别记录腹式呼吸锻炼前后的肺活量(VC)、潮气量(TV)、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腹式呼吸锻炼后,患者自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不同程度地缓解,其中VC、TV、MVV、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从而改善尘肺患者肺部通气换气的功能。结论 对于尘肺患者治疗除采用综合措施对症治疗外,还应长期坚持腹式呼吸锻炼,以改善肺部通气换气功能,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延缓病情进展,延长其生命。  相似文献   

12.
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翠萍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51-51,53
目的:观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长期家庭氧疗。观察1年。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患者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FEV1%、FVC%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可以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娜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240-241
目的:探讨中药液经氧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研究。方法:将入选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液15ml经氧雾化吸入2次/日,每次10—15分钟,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结果:治疗组FEV1、FVC,FEV1/E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液经氧雾化吸入对COPD肺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龙提取液对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地龙提取液对急性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观察了40例哮喘患者用药前后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肺活量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用药后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显著提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肺活量比值无明显改变(P>0.05),提示地龙提取液可明显改善急性哮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T肺功能成像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期石棉肺患者40例,均接受螺旋CT肺功能检查及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两种检查间隔不超过1周,计算并分析石棉肺患者肺容积参数与常规肺通气功能容积参数的相关性及像素指数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1)石棉肺患者CT肺容积参数吸气末肺容积(Vin)与肺通气功能参数最大肺容量(TCL)、呼气末肺容积(Vex)与残气量(RV)及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Vin—Vex)与用力肺活量(FvC)及残气量,最大肺容量(RV/TLC)、vex/Vin与RV、FVC及RV/TLC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P〈0.01)。(2)吸气相及呼气相石棉肺患者像素指数(PI-910及PI-950)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及FEV1/FVC%)间均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其中呼气相相关性更好。结论:CT肺功能成像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反应I期石棉肺患者肺通气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6.
易翔 《中外医疗》2012,31(16):5-6
目的探讨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2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105例,对照组105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的患者,要求其吸入沙美特罗和丙酸氟替卡松药物,剂量为50μg和250μg,频率为每日早晚各1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吸肺活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呼吸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均升高,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子胥  彭莉 《现代医学》2014,(6):615-618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呼吸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6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3、6、12个月FEV1、FEV1%及FEV1/FVC%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距离也显著远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吴尔光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05-1506
目的 探讨肺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12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肺康复锻炼,评价运动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者肺功能、住院次数和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入院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肺康复锻炼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显著,可有效减少住院时间和再住院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肌肉注射喘可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AECOPD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持续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化痰、维持水电质平衡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疗程均为一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的改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期间,治疗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喘可治注射液治疗AECOPD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雷尼替丁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缓解期哮喘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15例。A组口服雷尼替丁150mg,2次/d,连服7d;B组口服安慰剂对照,疗程亦为7d。全部对象治疗前、后均于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B组治疗前后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V50)、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V25)均无显著改变。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C、FVC、FEV1亦无显著改变,但V50、V25显著降低。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上有H2受体分布,其作用为介导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对哮喘病患者使用H2受体拮抗剂有可能加重小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