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对颈内静脉置管困难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颈内静脉置管困难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盲探穿刺组(A组)和超声引导组(B组),观察两组病人的置管率.结果 40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盲探穿刺下,27例穿刺成功,13例穿刺失败,置管成功率为67.5%;40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超声引导下,39例成功,1例穿刺失败,置管成功率97.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颈内静脉置管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患者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2016年2月份至2018年6月份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危重病例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体表解剖位置定位穿刺,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观察两组操作时间、操作次数、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和操作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93.33%和总成功率1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83.33%,而动脉穿刺、局部血肿等不良反应率3.33%、0.00%则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16.67%,P0.05。结论针对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危重患者采用采用超声引导可进一步提高成功率,且具有节省操作时间和减少不良反应的优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超声引导右颈内静脉穿刺法与颈总动脉搏动旁右颈内静脉穿刺法在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4年5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评估需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共120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60例)和颈总动脉搏动旁组(采用右颈总动脉搏动旁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60例)。记录并分析两种穿刺方法从消毒开始至顺利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所需要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首次穿刺成功53例(88.3%),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44例(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3.9±1.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8±1.9)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引导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6例(10%)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法首次穿刺成功率优于颈总动脉搏动旁法,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并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可见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快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6例行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比较两组一次成功率、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成功44例(93.62%),对照组一次成功18例(6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穿刺成功47例(100.00%),对照组总穿刺成功24例(8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误插动脉3例、皮下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下穿刺,在基层医院有开展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超声定位引导经皮穿刺和传统盲法穿刺进行比较,探讨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穿刺留置cuff导管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6例已实施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应用Seldinger技术,使用cuff导管建立长期透析通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超声引导组:应用GE公司的麻醉超声诊断仪对右侧颈部进行超声探查,并对颈内静脉进行定位或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对照组:以传统的体表标志定位后实施穿刺置管。观察超声探查颈内血管的情况,比较两组颈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操作时间和并发症。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和体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引导组有2例穿刺前超声探查发现颈内静脉内有血栓形成,1例超声发现右侧颈内静脉闭锁,改其它血管通路穿刺,另15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23.35±6.83)min,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12例一次穿刺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28.36±7.62)min,试穿误入动脉4例,颈部血肿发生2例。与对照组比较,超声引导组具有穿刺次数较少,操作时间较短以及并发症少的特点(P<0.05)。结论:超声定位和引导下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留置cuff导管建立长期透析通路能避免穿刺、置管过程中造成的组织损伤,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对于穿刺前颈内静脉反复穿刺置管的患者,超声探查还有助于检查血管的内部结构,及时发现血栓,避免因穿刺置管导致血栓脱落的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对78例急、慢性肾衰竭患者行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超声组),并与60例按传统盲穿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超声组的穿刺成功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1);穿刺时间为(5.0±1.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5±2.5)min(P<0.01);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P<0.05);超声组发现解剖变异1例(1.67%)。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行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床实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深静脉置管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采用B超引导下深静脉置管的76例患者作为超声引导组,同时选取在常规解剖标志下采取盲探穿刺置管的56例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作为盲探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引导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4%(71/76),盲探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55.4%(31/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盲探组(P0.05)。结论:与常规解剖标志下采取盲探穿刺置管相比,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置管术有助于提高深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行婴幼儿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拟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76例,随机分为单纯解剖标志定位组(A组)和超声实时引导定位组(B组),各38例。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失败率和相关并发症。结果: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总穿刺成功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平均穿刺次数明显多于B组(P<0.01),A组误穿颈动脉发生率高于B组(P<0.05),2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实时引导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患者,可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误穿颈动脉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接受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方式穿刺置管,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实时引导与传统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及置管操作时间。方法将132例拟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行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67例)和超声组(65例),前者采用传统解剖标志法盲穿置管,后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结果超声组和传统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0%与86.6%)、并发症发生率(0与13.4%)、平均操作时间〔(4.8±2.6)min与(7.7±2.0)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的颈内静脉置管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缩短穿刺时间,在肿瘤患者化疗中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学创新》2016,(21):85-87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PICC盲穿术,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改良塞丁格穿刺PICC置管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第2天穿刺点渗血和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PICC置管术,能明显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在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楷然  孙诚  陈纯波  叶珩  霍家聪  李辉  龙怡  曾红科 《广东医学》2008,29(11):1862-1863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引导对重症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ICU收治、预计穿刺较困难或穿刺风险较大的重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超声多普勒引导组和对照组各35例。超声多普勒引导组应用GELOGIQBOOKXP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实时立体定位,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表标志法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①超声多普勒引导组穿刺置管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94.6±30.5)svs(549.6±148.7)s,P<0.001]。②超声多普勒引导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vs57.1,P<0.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vs17.1,P<0.05)。结论超声多普勒引导重症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明显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及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操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筛选终末期肾功能不全(ESRD)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共120例,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及体表解剖定位行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每组30例,比较1次穿刺置管成功例数、平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颈内静脉组及股静脉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少于体表解剖定位颈内静脉组及股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较体表解剖定位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动脉穿刺损伤、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较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时间短,更为安全,推荐采用;体表解剖定位中心静脉置管术技术熟练,对并发症正确处理,仍可以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7月~2012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160例,将其按照穿刺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有患者80例,观察组患者的定位及穿刺等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对照组的定位及穿刺等均采用解剖标志进行.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性别、年龄、体重及身高等临床资料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基线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操作时间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能够使穿刺点的选择更为明确,进针深度和方向更为清楚,使患者的痛苦得到显著的减轻,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多普勒监测仪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150例,随机均分为Ⅰ、Ⅱ、Ⅲ组。Ⅰ组用超声多普勒监测仪辅助下穿刺置管,Ⅱ组在B超定位后穿刺,Ⅲ组为常规体表定位后穿刺。结果Ⅰ、Ⅱ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操作时间、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与Ⅲ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声多普勒监测仪能显著提高颈内静穿刺置管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降低穿刺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241-244
目的评估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危重患儿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PICU入住的168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颈内静脉穿刺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根据置管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患者在PICU医生独立进行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体表标志定位法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比较2组患儿的置管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次数以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的总成功率为97.67%(84/8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73%(58/82)(χ2=4.26,P<0.05),其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观察组患儿为97.50%(78/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67%(53/75)(χ2=3.96,P<0.05),股静脉置管成功率观察组患儿为100.00%(6/6),对照组患儿为71.43%(5/7),但因股静脉穿刺例数少,2组患儿股静脉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穿刺次数为1.25±0.73,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5±2.05(t=2.74,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置管时间(7.16±2.6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31±5.47)min(t=2.39,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机械性损伤3例(误穿动脉1例、血肿2例),感染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79%(11/86);对照组患儿发生机械性损伤28例(误穿动脉17例、血肿11例),感染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1.46%(34/82);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χ2=4.32,P<0.05)。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置管时间,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可广泛应用于PICU患儿的抢救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分为两组。超声组(6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穿刺置管。记录两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与对照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0%和60%,总成功率分别为100%和86.7%,穿刺置管时间分别为(4.7±1.5)min和(6.6±3.4)min,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超声引导法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穿刺法,并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常规经验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07年6月本院实施经验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失败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采取锁骨下入路,观察组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实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验性盲穿在穿刺失败的相应的对侧再次实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所应用的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35.7%)(P〈O.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经验性锁骨下穿刺置管术失败患者再次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其效果明显优于再次经验性盲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技术在婴幼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该院需行深静脉穿刺的婴幼儿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采用解剖标志定位颈内静脉穿刺的40例婴幼儿患者(对照组),以及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的40例婴幼儿患者(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针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更改穿刺位置以及穿刺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0%(26/40)(P0.05);观察组患者更改穿刺位置发生率为2.5%(1/4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0%(12/40)(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8/40)(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时间为(0.95±0.10)min,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2.01±0.22)min(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次数为(1.05±0.24)次,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48±0.30)次(P0.05)。结论对于婴幼儿,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技术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且减少穿刺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的超声引导方式对经皮颈内静脉穿刺血透导管置管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及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了2011年5月-2013年4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336例经临床评估需行血液净化治疗的肾脏病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下行经皮颈内静脉穿刺血透导管置管术,对比观察了横切、纵切以及横切定位纵切进针三种不同的超声引导方式对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及操作时间的影响。结果 336例患者中穿刺成功335例,成功率为99.7%,其中有1例因血管纤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失败,改行股静脉置管。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颈动脉损伤发生率为0.9%。结论横切定位纵切进针的方式是血透导管置管术的最佳超声引导方式,成功率相似,并发症少,操作时间短,值得进一步观察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