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同时测定泽泻汤中泽泻醇A、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方法:水煎法制备泽泻汤溶液。HPLC法检测泽泻汤中3种有效成分泽泻醇A、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选用Agilent HC-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78∶22)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 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10μl。结果:泽泻醇A在8.3~166.0μg/ml、泽泻醇B在5.4~107.0μg/ml、23-乙酰泽泻醇B在9.3~18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实验(n=6)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37%、2.17%、2.16%;稳定性实验RSD均0.2%;日内/日间精密度实验RSD均1.1%;三者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1%、101.52%、101.76%,RSD分别为2.06%、2.79%、1.66%。测定制备的3批泽泻汤溶液中泽泻醇A、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9.2、615.1、423.9μ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精密度高,适用于泽泻汤中泽泻醇A、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评价闽产泽泻质量,建立双波长HPLC-DAD法测定闽产泽泻中三萜类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Ultimate XB-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65∶3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08和245 nm。结果 23-乙酰泽泻醇C、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的线性范围为2.335~23.35μg/mL、11.14~111.40μg/mL、11.13~111.30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6%、96.4%、97.8%,RSD为2.46%、2.28%、1.77%。结论双波长HPLC法可简便、快捷、准确地用于泽泻中三萜类含量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不同等级川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主要测定不同等级川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含量,为饮片的分级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HPLC法。结果:23-乙酰泽泻醇B的加样回收率为100.17%,RSD为1.24%符合分析要求。结论:川泽泻单以现代的分析方法测定其中的23-乙酰泽醇B含量很难区分开不同等级的药材,要区分开不同等级的川泽泻还要借鉴传统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泽泻药材与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对泽泻药材与饮片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并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其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结果:总结了泽泻药材与饮片的主要鉴别特征;23-乙酰泽泻醇B浓度在0.925-59.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3.24%,RSD=1.53%(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泽泻药材与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泽泻滴丸中23-乙酰泽泻醇B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岛津LC-10AT依利特Hypersil C18色谱柱(5μm,4.6 mm×250 mm);以乙腈:水=90∶10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08nm;柱温:30℃. 结果23-乙酰泽泻醇B在0.012~0.12mg...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和24-乙酰泽泻醇A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2)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v/v),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08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μL.结果 23-乙酰泽泻醇B和24-乙酰泽泻醇A均在1~50 mg/L(R=0.9995)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生泽泻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和98.9%,盐泽泻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和99.8%.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可用于泽泻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简便的方法用于六味地黄丸中23-乙酰泽泻醇B含量的测定.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Kromasil-C18柱(150×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20 min,30%~60%A;20~60 min60%~70%A;流速1.0 mL.m.n-1.柱温30℃,检测波长208 nm.结果 23-乙酰泽泻醇B的线性范围为2.5~50μg/mL,r=o.9997,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101.0%,RSD为3.28%.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可靠,可用于控制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HPLC-ELSD测定五苓散中泽泻醇A24-乙酸酯、泽泻醇B23-乙酸酯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大连依利特Hyper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75:25);检测器:Alltech2000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流速为0.8 mL·min-1;柱温:室温;ELSD气体:高纯氮气;流速为2.0 L·min-1;漂移管温度:82℃.结果 在五苓散中测定出的泽泻醇A24-乙酸酯、泽泻醇B23-乙酸酯分别在0.330~1.980 μg(r=0.999 5),0.624~4.680μg(r=0.999 4)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99.6%,RSD分别为1.7%,3.0%(n=6).结论 采用本法测定五苓散中泽泻醇A24-乙酸酯、泽泻醇B23-乙酸酯的含量,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快速制备泽泻药材中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的方法。方法采用中低压正相硅胶柱色谱(MPLC)合高压反相色谱法(p-HPLC),MPLC:硅胶柱:3 cm×13 cm,40 g;流动相: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流速:50 ml/min;p-HPLC:Ultimate XB-C18:21.2 mm×250 mm,10μm;流动相:乙腈-水(65:35);流速:15 mL/min;检测波长:208 nm。结果 MPLC合p-HPLC法一次可以从2 g泽泻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制备得到23-乙酰泽泻醇B 40.2 mg。结论建立的MPLC合p-HPLC法简便、快捷、高效地获得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收获期泽泻不同部位萜类成分含量并进行含量比较。方法以23-乙酰泽泻醇B和泽泻醇B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Technologies 1260系统,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75∶25),检测波长208 nm,流速1.0 m L·min-1,柱温30℃。结果收获期泽泻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为芽>块茎>茎>块茎茎皮>须根>叶,而泽泻醇B的含量为块茎>芽>块茎茎皮>茎,须根和叶中未检出。结论收获期泽泻不同部位在两种萜类成分含量存有差异,其中块茎和芽中23-乙酰泽泻醇B和泽泻醇B含量最高,其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部位,收获期枯萎丢弃的茎和茎皮中也分布有23-乙酰泽泻醇B和泽泻醇B,说明其可能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主要是确定泽泻的最佳采收时间、最佳炮制工艺、制定泽泻的定量标准,确保泽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样品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结果 23-乙酰泽泻醇B的平均回收率为98.80%,符合分析要求。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以不低于0.050%为宜。结论 可作为泽泻定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进一步提高更年安片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鉴别制剂中的茯苓、泽泻、牡丹皮、钩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色谱柱:Kromasil-C18(4.6 mm×200 mm,5μm);流动相:甲醇(A)-水(B)=64∶36;流速:1 m L/min;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结果:TLC法能对茯苓、泽泻、牡丹皮、钩藤进行鉴别;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在3.0~24.0μg/m L(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五味子醇甲的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8.28%,RSD=1.03%。结论:该方法能有效检测更年安片的质量标准,可更好地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陈新  金竺  邱智东  董金香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121-122,125
目的以23-乙酰泽泻醇B为指标性成分,考察泽泻配方颗粒在胃液pH值下的稳定性。方法利用旋转蒸发仪简单模拟人体胃的动态过程,以人工胃液为提取溶剂,提取泽泻配方颗粒中23-乙酰泽泻醇B,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初步检识。采用色谱柱C18-AR-ⅡWaters(4.6mm×250mm)为固定相,乙腈-水(73:2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8nm。考察泽泻三萜类成分在胃液pH值下的稳定性。结果在0.5h和1h提取液中未检识到23-乙酰泽泻醇B,说明23-乙酰泽泻醇B在胃液pH值下不稳定,易发生转化。结论该结果可为泽泻的作用成分提供参考,进而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泽泻中三萜类成分在炮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技术(SFC)及HPLC测定方法,对泽泻加工炮制前后的三萜类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泽泻药材加工成生泽泻饮片的烘干(70℃)过程中,有少量23-乙酰泽泻醇B转化成了24-乙酰泽泻醇A和泽泻醇B;而在泽泻盐制(190~200℃)及麸制(160~170℃)过程中,23-乙酰泽泻醇B则大量转化为24-乙酰泽泻醇A和泽泻醇B,两者又进一步转化成了泽泻醇A。结论在高温炮制过程中,泽泻药材中三萜类主成分23-乙酰泽泻醇B出现两条转变途径,一条是氧环开裂并重排生成24-乙酰泽泻醇A,进一步脱乙酰基转化成泽泻醇A;另一条是先脱乙酰基生成泽泻醇B,继而氧环开裂转化成泽泻醇A。  相似文献   

15.
一种泽泻混淆品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区别泽泻与混淆品的鉴别特征。方法:运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泽泻及混淆品进行了比较鉴别研究。结果:窄叶泽泻药材较小;显微特征内皮层细胞壁稍厚,木化,分泌腔较少;薄层色谱中在与23-乙酰泽泻醇-B标准品相对应位置上不显斑点。结论:以23-乙酰泽泻醇-B为对照品,按实验条件进行薄层色谱试验,可有效鉴别泽泻及其混淆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选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法测定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为考察因素,以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超声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95%乙醇,提取时间45 min,超声功率250 W,料液比1∶50.结论 该提取工艺具有效率高、时间短、能耗低、环保等优点,可为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工业化生产和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泽泻药材中泽泻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TM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70∶30);测定波长:264 nm;流速:1 mL/min;柱温:30℃。结果:泽泻中泽泻烯醇在3.4706~17.353μg范围内峰面积与含量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66%,RSD为1.18%。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泽泻中泽泻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泽泻三萜单体对3T3-L1细胞葡萄糖摄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2-NBDG摄取测试法考察泽泻醇A、泽泻醇B、泽泻醇C、23-乙酰泽泻醇B、24-乙酰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C、泽泻醇L、16-羰基-泽泻醇A 8种泽泻单体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结果泽泻醇A、泽泻醇C、23-乙酰泽泻醇B、24-乙酰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C、16-羰基-泽泻醇A表现出一定的促进3T3-L1细胞葡萄糖摄取作用。结论泽泻三萜单体具有促进葡萄糖摄取的活性,三萜类化合物是泽泻降血糖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盐炙泽泻的最佳炮制工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参数。方法:以24-乙酰泽泻醇A及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为指标,分别选择盐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作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泽泻的炙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炒制温度对泽泻中两种泽泻醇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最佳炮制工艺为每30g药材,用12mL盐水(含0.6g盐),闷润5h,在110℃下炒制35min。结论:盐炙泽泻的最佳炮制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0.
薄层扫描法测定闽产泽泻中泽泻醇B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确立泽泻中泽泻醇B的测定方法,采用制备泽泻中主要成分泽泻醇B的标准溶液,薄层色谱分离后,进行光密度扫描测定,结果显示样品中泽泻B含量分别为0.1036%、0.1050%、0.2245%、0.3157%,在1.5h内稳定,回收率101.3%,说明薄层扫描法灵敏、专属,重现性好,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