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防治糖耐量异常及轻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胶囊、运动、饮食治疗对糖耐量异常(IGT)及轻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观察对象1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及治疗组(56例).治疗组口服六味地黄胶囊及严格运动、饮食限制,观察18个月.结果治疗组血糖、血脂、体重、血压均有明显改善.临床痊愈23例,显效26例,好转7例.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其中有9例IGT者发展为糖尿病.结论综合治疗能防止IGT患者发展为糖尿病和治疗轻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中国糖耐量低减(IGT)人群药物干预与非药物干预对糖尿病发病率的作用。方法 对以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按1985年WHO诊断标准判定的IGT321例(年龄>25岁)进行了3年前瞻性研究。初访时按区域分成对照组、饮食加运动组、阿卡波糖(拜唐苹)组和二甲双胍组,每年进行OGTT复查,同时空腹状态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等。对照组除进行一般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外,不进行强化教育;饮良加运动组按个体情况安排饮食及运动方案,每年重复宣教饮食及运动的治疗意义;药物干预组每月定期发放口服药物,剂量为阿卡波糖50mg每日3次,二甲双胍0.25g每日3次。结果 初访时4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3年末,对照组空腹血糖(FPG)及OGTT后2小时血糖(2hPG)均有上升,平均每年糖尿病发病率为11.6%;饮食加运动组FPG及2hPG均有显著下降,每年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2.0%和4.1%。药物组3年末平均FPG与对照组及2hPG均有显著下降,每年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2.0%和4.1%。药物组3年末平均FPG与对照组、饮食加运动给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显示基线2hPG、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呈独立正相关,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组治疗与糖尿病发生呈独立负相关。结论 本研究资料显示,IGT人群每年糖尿病自然发病率为11.6%,一般饮食加运动干预治疗,每年糖尿病发病率为8.2%。阿卡波糖组和二甲双胍组每年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下降至2.0%和4.1%,2组糖尿病发病危险性分别下降87.8%和76.8%。表明在IGT干预治疗中,小剂量药物干预治疗可达到显著地减少糖尿病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卡托普利治疗糖耐量减低5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ACEI)已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 ( DM)高血压及糖尿病肾病 ( DN) ,对防治 DN等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对 5 4例糖耐量减低 ( IGT)患者进行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及 2 4小时尿白蛋白( UAE)观察 ,在饮食、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 ,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对照组 (血压正常 ,无 DM及慢性心、肝、肾疾病 ) 30例 ,男 2 2例、女 8例 ,年龄 30~ 6 0岁。 IGT组 (符合 WHO制订的IGT诊断标准 ) 5 4例 ,(均无高血压、心、肝、肾疾病、泌尿系感染 ) ,男 30例、女…  相似文献   

4.
国内动态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0,(2):200-200
本文探讨糖尿病高危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6年内恢复正常血糖对长期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1986年大庆市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者577例被随机分到对照组和膳食、运动或膳食加运动组进行6年生活方式干预,观察早期糖耐量改善对该人群长期血糖演变的影响。结果:干预结束后原IGT人群6年内转化为糖耐量正常(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者2006年时41.38%仍可保持NGT状态,恶化为糖尿病者比例,转化为NGT者远低于仅维持IGT状态者(46.55%比75.25%)。干预组中转为NGT者长期随访中演变为糖尿病比例远低于仍然维持IGT者(43.71%比76.25%)。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中糖耐量受损(IGT)人群随访6年期间的糖耐量演变及其与血压变化的关联.方法 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中有334例IGT患者未曾服用任何降血压药物,其中264例基线血压≥130/80 mm Hg(1mm Hg=0.133kPa).随机分配在对照、饮食、运动及饮食加运动干预4个组.从1986年随访到1992年.根据研究结束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Y)2h血糖水平(2hPG)分为<7.8、7.8~8.8、8.9~9.9、10.0~11.0、11.1~13.8、13.9~16.6和≥16.7mmol/L7个亚组,探讨各组血压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糖变化的关联.结果 经多因素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基线体重指数及随访期体重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后,1986至1992年间各组的收缩压改变分别为-2.4、0.6、7.7、4.3、1.7、-2.9、和-6.9 mm Hg,舒张压变化为-3.2、3.0、3.3、1.7、-0.7、-1.3和-3.7 mm Hg.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演变为糖耐量正常或糖尿病者比那些仍然保持为IGT且2hPG在8.9~9.9mmol/L者显著下降(均P<0.05).264 例基线血压≥130/80 mm Hg者中血压变化更为显著.在上述各组,收缩压变化分别为-5.2、-2.6、5.2、2.3、-2.3、-4.2、-7.6 mm Hg,舒张压变化分别为-5.0、-3.7、1.5、-2.9、-4.3、-4.0和-6.0mm Hg.结论 大庆6年研究中IGT人群中血糖水平仍保持为IGT者血压有所升高.相反,IGT转化为正常糖耐量或糖尿病组血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伏格列波糖用于合并糖耐量减低(IGT)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60例合并IGT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和糖尿病健康教育及饮食运动方案治疗,随机分为伏格列波糖观察组(n=30)和阿卡波糖对照组(n=30),治疗1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血糖转归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低于治疗前,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比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FPG水平、2 h PG、HbA1c、HOMA-IR指数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胰HOMA-β改善优于对照组,血糖转归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能够降低血糖,延缓IGT进展为糖尿病,改善HOMA-β,降低HOMA-IR,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将6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病人在控制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其中实验组30例,口眼茵陈五苓散汤剂:茵陈15g,茯苓20g,泽泻15g,白术12g,猪苓15g,桂枝6g。上药水煎服200ml,早晚饭后各服100ml;对照组30例,单纯采取饮食、运动治疗。两个月为一疗程,治疗时间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OGTT2小时血糖、血脂、胰岛功能的变化。结果:临床使用茵陈五苓散治疗痰湿型IGT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饮食、运动干预对门诊葡萄糖耐量异常(IGT)患者血糖水平及餐后2h血糖(2h PBG)达标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抽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IGT患者96例为干预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饮食、运动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PG)、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以及2h PBG达标率。结果干预后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PG、2h PBG、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FPG、2h PB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2h PBG达标率(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运动干预能有效降低IGT患者FPG、2h PBG、HbA1c水平,显著提高2h PBG达标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有IGT的离退休及疗养员的资料。结果:5年后102例IGT有47%转为2型糖尿病,21.6%转为糖耐量正常,余32例仍为TGT,这32例IGT者62.5%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结论:糖耐量减低、2—TDM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约50%IGT者5年后转变为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强化饮食和运动治疗与传统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的效果。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超低热量饮食和超大量有氧运动.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和饮食运动治疗。实验组所有患者均进行7天住院糖尿病教育、饮食及运动指导,半年后监测血糖水平。结果 半年后,实验组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体重指数也明显下降;而对照组血糖仅仅得到部分控制,体重指数改变不明显。结论 强化饮食和运动治疗相对于传统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更理想,体重指数明显下降,且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胰岛素泵及饮食运动干预治疗妊娠糖尿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以在饮食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常规胰岛素治疗者为对照组,以在饮食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接受治疗1周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FBG达标率及2hFBG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胰岛素泵及饮食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着更为理想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们采用文迪雅治疗 3 8例 2型糖尿病患者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均按 1998年 WHO制订的糖尿病及其分型诊断。男 2 2例、女 16例 ,年龄 3 4~ 68岁 ,病程 3个月至13年。初发糖尿病 6例 ,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或双胍类 )治疗2 0例 ,胰岛素治疗 12例。对初发患者先行饮食及运动治疗 2周 ;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者均保持原药物剂量不变 ,然后给予文迪雅每日 4 mg,治疗 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体重、肝功、肾功、血常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 8周后 ,本组患者 FBG、P2 h BG、TG均显著降低 ,CH改变不明显 (见表 1)。表 …  相似文献   

13.
高斌  杨锦玉  杨一纯 《内科》2007,2(4):565-56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中肝源性糖尿病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予58例肝源性糖尿病住院患者饮食运动疗法、胰岛素治疗后观察其病情转归。结果采用饮食运动疗法、胰岛素治疗后血糖达理想控制者44例(75.8%),较好控制者9例(15.6%),控制差者5例(8.6%)。结论肝硬化患者中肝源性糖尿病患病率高,经积极综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最佳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采取饮食治疗、适当运动及密切观察三者合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98例患者通过临床治疗,身体恢复73例,好转23例,2例无效死亡.结论 饮食治疗、适当运动及密切观察是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的关键和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7月以来 ,我们采用罗格列酮 (商品名文迪雅 ,史克必成天津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 2型糖尿病5 6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文 5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年龄 5 1 .4± 4.2岁。糖尿病病程 7.1 2± 3.4年 ,均符合 1 998年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肝肾功能正常。5 6例患者均行饮食控制 ,采用磺脲类 +双胍类药物治疗 2 9例 ( 组 ) ,所用药物剂量已达最大量 ,血糖控制不理想 ;单纯用双胍类治疗 1 3例 ( 组 ) ;未用药物治疗者 1 4例 ( 组 )。患者入院后饮食、运动、服药不变 ,均加用罗格列酮 4mg/d。用药前及用药后 1 2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和食物纤维预防糖耐量低减 (IGT)人群进展为 2型糖尿病 (DM)的作用。 方法 以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确诊 (WHO标准 )的 IGT2 93例中男 2 16例 ,女 77例。入选者年龄 35岁以上 ,体重指数 (BMI)在 19kg/ m2以上。随机分为对照组 72例 ,教育组 5 7例 ,食物纤维组 84例 ,二甲双胍组 8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 ;教育组进行饮食指导 ,每半年1次 ;食物纤维组除健康教育外 ,每日口服食物纤维 12 g;二甲双胍组每日口服二甲双胍 0 .75 g,分 3次餐后口服。对四组参试者每半年作 1次 OGTT,同时测身高、体重、BMI、12 h尿白蛋白 ,复查日当天不服干预药物或食物纤维。共观察 3年。若 2次 OGTT或最后 1次复查结果为 DM,则判断为已发展为 DM。 结果  2 93例 IGT在观察中有 2 3例 (7.8% )退出。空腹血糖 (FBS)和服糖后 1h血糖 (1hPBS)在对照组、教育组和食物纤维组均较治疗前略有升高 ,但在二甲双胍治疗组均有下降。四组间FBS比较 F=8.118,P<0 .0 1,四组间 1h PBS比较 F=3.6 97,P=0 .0 12。观察期末对照组 16例 (2 5 .0 % )、教育组 11例 (2 1.6 % )、食物纤维组 13例 (16 .3% )、二甲双胍组 7例 (9.3% )转化为 DM,二甲双胍组在治疗后 DM转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6 .318,P<0 .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长期影响.方法 1986年入选大庆市519例糖耐量正常(NGT)者和577例糖耐量减低(IGT)者.IGT者被随机分到对照组和饮食、运动或饮食加运动干预组进行6年生活方式干预.通过问卷和系统病历查阅,跟踪调查随后23年间首次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卒中)和死亡状况.结果 IGT未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44.44%及20.00%),NGT组最低(29.59%及7.52%),IGT干预组居二者之间(37.84%及12.53%).多因素分析调整基线年龄、性别、BMI、血压、吸烟和既往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后,IGT未干预组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NGT组的1.89和1.38倍(HR=1.89,95%CI1.11~3.22;HR =1.38,95%CI1.01~1.90).而IGT干预组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1.39,95%CI0.89 ~2.18及HR=1.25,95%CI0.98~1.59).结论 IGT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均显著高于NGT人群.数年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减少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血管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长期影响.方法 1986年入选大庆市519例糖耐量正常(NGT)者和577例糖耐量减低(IGT)者.IGT者被随机分到对照组和饮食、运动或饮食加运动干预组进行6年生活方式干预.通过问卷和系统病历查阅,跟踪调查随后23年间首次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卒中)和死亡状况.结果 IGT未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44.44%及20.00%),NGT组最低(29.59%及7.52%),IGT干预组居二者之间(37.84%及12.53%).多因素分析调整基线年龄、性别、BMI、血压、吸烟和既往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后,IGT未干预组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NGT组的1.89和1.38倍(HR=1.89,95%CI1.11~3.22;HR =1.38,95%CI1.01~1.90).而IGT干预组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1.39,95%CI0.89 ~2.18及HR=1.25,95%CI0.98~1.59).结论 IGT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均显著高于NGT人群.数年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减少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血管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个慢性疾病过程 ,临床上具有一些血瘀征候 ,符合中医“久病多瘀”的理论。近年来实验室研究证实糖尿病具有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血栓素释放增多等血瘀证病理基础变化〔1〕。结合现代医学对心血管病存在氧化应激、慢性炎症等病理变化的新认识〔2〕,我们对老年糖尿病“从瘀论治”进行了临床研究 ,并运用脉络宁治疗老年糖尿病。1 临床资料1 1 病例 收集 1997年 4月~ 2 0 0 2年 4月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 2 2 1例 ,年龄 68~ 90岁 ,糖尿病病史 3~ 3 6年。接受调整血糖药物治疗 188例 ,饮食或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变控制血糖者3 3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农村社区不同糖代谢人群饮食摄入量与构成比的特点。方法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间,对《北京农村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的建立》项目的人群进行2 h 75 g口服葡萄糖粉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及饮食调查。排除既往类固醇药物及降糖降脂药物使用者及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者,共得到485例完整数据(糖耐量异常187例,2型糖尿病129例,正常169例)。结果糖尿病组豆乳类摄入量高于IGT组(P0.05),干豆类高于正常组和IGT组(P0.05);正常组薯类和鱼类摄入量高于IGT组(P0.05),谷类则小于IGT组(P0.05);3组受试者共同比较,各种宏量营养素的摄入量及供能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人群动植物食物的摄入量、粗粮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的饮食改变可能不是农村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