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许海晨  周忠 《西部医学》2018,49(4):23-25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腰椎前凸角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口服塞来昔布和复方夏天无治疗4周,4周后若疼痛发作加服塞来昔布,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飞燕式腰背肌功能锻炼8周。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2组腰椎前凸角、疼痛程度VAS评分、JOA腰痛评分、加服塞来昔布的次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降低,JOA腰痛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腰椎前凸角度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背肌锻炼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并使腰椎前凸角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加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腰腿痛及功能活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骨二科住院治疗的60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入选本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单纯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分别在各个观察点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结果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全部得到随访,进入结果分析。结果术后2、4、8周观察组在VAS、JOA评分要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半年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在VAS评分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JOA评分方面,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术后残余腰腿痛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腰导引十二式练功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1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7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健腰导引十二式练功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曲度水平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JOA评分、腰椎曲度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DI、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健腰导引十二式练功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可提高JOA评分和腰椎曲度水平,降低ODI、VAS评分,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进行腰背肌锻炼)38例和对照组(未进行腰背肌锻炼)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0天、20天腰痛评分(VAS评分)、腰椎活动度及下肢放射痛的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0天和20天VAS评分为3.89±1.76分、1.92±1.23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99±2.05分、4.82±1.9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腰椎活动度、下肢放射痛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背肌锻炼能缓解腰椎手术后的腰痛及下肢放射痛,提高腰椎活动度,对患者术后康复、巩固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1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观察组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提高腰椎功能JOA评分,降低术中出血量、ODI评分、VAS评分,缩短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病房为单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模式,比较2组JOA下腰痛评分、满意度及遵医行为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JOA评分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JOA评分明显提高(P<0.05),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个性化护理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康复质量,提高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金泉  孟亮 《甘肃医药》2023,(2):141-142+161
目的:观察温肾通阳方对寒湿痹症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寒湿痹症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运用温肾通阳方,对照组运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两组均持续口服4周。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VAS评分、JOA评分,评价疼痛缓解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经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8%(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温肾通阳方能减轻寒湿痹症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治疗膝骨关节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方法:门诊将符合膝骨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膝骨关节炎治疗及嘱其平时注意事项,对照组嘱其平时注意事项(同观察组),两周后观察两组腰痛症状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腰椎侧弯度数(Cobb角),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膝骨关节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和比较腕踝针、针灸和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差异,为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优选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90例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1(28例)和对照组2(31例),观察组采用腕踝针治疗,对照组1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对照组2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阳虚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阳虚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阳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有效率分别为93.55%、85.71%和74.1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腕踝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针灸、西药组,可有效改善患者体质,是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敏穴隔姜灸配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隔姜灸治疗,观察组采用热敏穴隔姜灸+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每组各30例。1个疗程7天,2组均通过3个疗程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周及末次随访时中医证候积分、VAS腰痛和腿痛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VAS腰痛和腿痛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在治疗后3周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腰痛和腿痛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热敏穴隔姜灸配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较快地缓解疼痛症状,相较于隔姜灸治疗疗效更优,能增强腰椎稳定性,减少复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阶段性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锻炼方法,观察组在常规锻炼的基础上接受阶段性功能锻炼。结果与干预3个月时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6个月的残留腰痛腿痛、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和肌力、皮肤感觉及神经反射等术后功能恢复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阶段性功能锻炼能明显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和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在脊柱内镜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离子导入治疗。21 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残余腰痛、残余腿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例数,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F-36健康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和肝肾亏虚证评分;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37%,高于对照组的74.00%(χ2=5.219,P0.05);观察组残余腰痛、残余腿痛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发生率分别为13.46%、5.77%和3.85%,均低于对照组的44.00%、24.00%和20.00%(P0.01);治疗后观察组SF-36健康量表躯体疼痛、精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ODI量表疼痛、单项和日常活动能力3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肝肾亏虚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离子导入能有效改善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内镜术后患者术后残余症状,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黄钦  杜红根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1):138-140+144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均经腰椎影像学检查(CT或MRI)确诊,所有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推拿治疗,包括滚揉手法、腰部扳法、牵引按压法,每日1次,每次20 min,15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同时联合中药外敷,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愈率达50.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愈率达70.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腰痛、腿痛及麻刺感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腰痛、腿痛及麻刺感评分分别为(1.80±0.33)分、(1.93±0.64)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腰痛、腿痛及麻刺感评分分别为(2.17±0.39)分、(2.38±0.72)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腰痛、腿痛及麻刺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屈髋屈膝功能锻炼对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绍兴第二医院骨科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47例。均实施椎间盘手术治疗[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部分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术后指导直腿抬高功能锻炼、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屈髋屈膝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疼痛相关因子水平等指标。 结果 2组患者术后1、7、14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术后7 d VAS评分、疼痛相关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1、14 d VAS评分、疼痛相关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7、14 d JOA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术后7 d、术后14 d 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 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 结论 屈髋屈膝功能锻炼能够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水肿高峰期疼痛,降低患者疼痛相关因子水平,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情绪管理和康复路径的联合式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疼痛管理、情绪管理和康复路径指引的联合式康复护理模式。对比2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的情绪、疼痛变化以及腰椎、脊髓神经功能。结果:干预前,2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经联合式康复护理干预后,HAMD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2组腰痛评分标准(ODI)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经联合式康复护理干预后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病人实施联合式康复的护理模式,能明显降低不良心理情绪和疼痛程度,提高了病人的康复训练依从性和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蛇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其镇痛作用机理.方法:选取2018年03月—2019年0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长蛇针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含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JOA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一氧化氮(NO)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长蛇针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含量,缓解局部炎症,同时能明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127-130
目的 探讨中医药辨证施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疼痛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7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我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00 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50 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药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3 个月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分别为(2.52±0.76)分及(1.12±0.3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及日常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中医药辨证施治方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治疗后疼痛及中医症状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腰背肌增强训练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腰间盘突出患者下腰痛的疗效.方法 46例非急性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治疗组(腰背肌增强训练和穴位埋线)和对照组(穴位埋线).在治疗前、治疗4、8周后分别对以上2组患者采用下腰痛评分系统(JOA)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SA)进行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在4、8周后JOA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A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4、8周后的JOA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VSA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背肌增强训练结合穴位埋线能显著缓解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腰痛.  相似文献   

19.
张勇昌 《大家健康》2016,(6):113-114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单纯腰痛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使用中药联合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单纯腰痛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00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0例对照组和50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中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牵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单纯腰痛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药内服联合牵引治疗能够获得满意效果,并极大缓解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微创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腰部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研究组应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结果、疼痛评分及术后腰部活动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②两组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研究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较对照组低,相对镇痛效果较好。③两组的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腰椎前屈(度)、腰椎后伸(度)、腰椎左侧屈(度)、腰椎右侧屈(度)的差值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过程中,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早,术中出血量少,腰椎活动度保留好等优点,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