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中医认为,内伤咳嗽的病位虽然在肺,但与心、肝、脾、肾四脏亦有密切关联。其在心者,多因心火亢盛,上炎犯肺致咳,治以清心泻火、宣肺止咳。其在肝者,多因肝郁不舒,肺气上逆致咳,治以疏肝降火、顺气止咳。其在脾者,多因脾失健运,痰湿壅肺致咳,治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其在肾者,多因肾阴亏虚,肺失濡润而咳,治以滋养肾阴、润肺止咳。  相似文献   

2.
杨本雷主任医师治疗鼓胀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本雷主任医师临床治疗"鼓胀"注重"气、水、瘀、虚"4个方面的调节,形成以大、小陷胸汤为主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辨证 导师临床治疗鼓胀,注意辨别以下要点. 1.1 辨脏腑 中医认为"鼓胀"之病,其病理演变过程,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其基本规律可概括为3个方面:其一,病起于肝,累及于脾,因肝及脾的病理机制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克脾犯胃,水湿不得运化,阻滞气机,水停气滞则成鼓胀;其二,病起于脾,累及于肝,而脾及肝的病理机制,一方面是嗜酒肥甘,饮食不节致脾胃受损,湿浊不化,中气壅滞导致肝郁;另一方面是因寒邪、冷食积滞等损伤脾阳,水湿不化,壅滞中焦,气机不利而成肝郁;其三,肝脾病变累及肾,一是脾虚不运,水谷之精微不能游溢于肾,肾之精气必然衰减,因而导致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则水湿内停,二是肝病及肾,肝气不疏,肝木反侮肾水,而导致肾阴虚.  相似文献   

3.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辨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刚 《光明中医》2010,25(10):1753-1754
探讨了肺纤维化的中医病名归属,以症状命名应为"短气"症,若从病因病机角度出发则可归为"肺痹"、"肺痿"范畴。认为"肺肾亏虚、痰瘀阻络、肺失宣降"为肺间质纤维化基本病理机制。肺纤维化脏腑病位在肺,但与脾、肾、肝、心、大肠等脏腑功能息息相关。指出肺间质纤维化属典型络脉病变,其主要治则包括补益肺气、健脾化痰、补肾纳气、活血化瘀、通络消积、宣降肺气等,简要介绍了各治则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4.
清·陈修园云:"肺为气之市,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也",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说明咳嗽与肺及其他脏腑的关系。历代医家多推崇: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治疗多从肺脾论治,但临床中咳嗽、两胁疼痛,口苦目眩等患者,通过从肝论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中介绍了①气机郁滞,木失条达,令肺气不展,宣肃无权,发生咳嗽,治疗以疏肝理气法,方选四逆散合旋覆代赭汤,柴胡疏肝散等;②肝经热盛,复感风热,木火弄金,肺气上逆所致,治宜清肝凉血法,方选黛蛤散合泻白散;③肝阴不足,所寄相火上逆刑肺而致之咳,治宜养阴柔肝法,滋肝润肺止咳,方选一贯煎或归芍地黄汤加减;④因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痰瘀内生,壅阻肺气,宣降失能,而发痰咳,使肺气宣降失常而病,治宜活血理气,方选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本文从肝与肺的关系,阐述了咳嗽从肝论治的思路,强调咳嗽的辨治应注意肝的作用,从肝辨治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对临床开拓思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鼻炎,中医属"鼻鼽"范畴,孙海波教授认为本病为"伏邪"于内,肺脾肾虚寒,感邪而发,急性期为肺气虚寒,痰饮上犯,缓解期为脾肾阳虚,寒伏于内,当急则治标,治以祛风散邪、温肺化饮;缓则治本,治以温补脾肾,搜散伏邪。配合针刺及伏九贴敷以疏通经络、散伏邪、温脏腑。  相似文献   

6.
吴少怀认为鼓胀的发生与情志不畅、酒食不节、黄疸失治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由肝、脾、肾三脏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湿停滞、气滞血瘀为基本病机。肝病日久,木郁乘脾,脾失健运,水湿内生,阻碍气机,气不行血,瘀血阻络,发为鼓胀。治疗上从肝、脾、肾三脏入手,疏肝健脾、行气利水、活血祛瘀。临证注重补中健运,治水不离治气,善用温药,攻补兼施,活用五苓散、自拟和肝丸和自拟乙癸丸等方剂治疗鼓胀,常能收到较好疗效。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7.
李杜非 《四川中医》2008,26(1):42-42
唐氏认为,血证的脏腑病机,无论寒热虚实,总由五脏功能失调所致,其中尤以肝肺为要.论治强调"当治肝肺.""调治肝肺","表则和其肺气,里则和其肝气."具体应用时,根据血证病因病机,病位证候的不同,或治肝,或治肺,或肝肺同治,遣方用药,总以对症为良.  相似文献   

8.
<正> 晚期血吸虫病在疫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很棘手,我根据祖传医学和本人从事中医临床经验,应用李时珍治鼓胀法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颇有良效,今作简要介绍,供同道参考。血吸虫病,不论什么哺乳动物都能感染。接触疫水的次数愈多暴露的面积愈广,则感染的机会愈多。晚期血吸虫病由早、慢性和急感症状自行消退而形成,临床表现为反复或大量感染了血吸虫尾蚴,蛊毒入脏,首先犯肝,形成肝络阻塞,血瘀气滞,肝病传脾,脾病及肾,结果发展为肝牌肾三脏都有不同程度的血  相似文献   

9.
介绍福建省名中医陈志斌主任医师治疗肝咳的临床经验,提出肝郁肺逆脾虚系肝咳的病机。肝郁化火,失于疏泄,上气犯肺,横逆犯脾,乘侮兼存,肺失宣降,发为咳嗽。陈师认为该病的治疗原则为疏肝清火、止咳化痰,强调疏肝解郁则肺气得顺,重视调和肝脾以治肺的方法,介绍其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咳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
肝硬变腹水属祖国医学"积证"、"鼓胀"的范畴[1].笔者体会,由肝硬变到腹水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肺脾肾及肝脏的关系十分密切.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主疏泄,气滞血瘀,血瘀化水,不但引起积聚症瘕,且伤及脾肾,致脾失运化,肾失输化,则致水湿停聚而成鼓胀,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寒热虚实.治疗上根据个人的临床体会,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主疏泄,能疏通畅达一身之气机。肝气为病,多易波及他脏。臌胀之初多肝气郁滞,郁则盛,脾胃主运化水湿,但脾胃气机的升降必借助肝气的疏达始能调和不病,今肝气不和不能正常疏达反来克伐,则脾失健运,水湿难以运化而停滞腹中形成胀满。臌胀的形成与肝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以及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臌胀从肝论治是根据肝的升达疏泄作用对气、血、水、脏腑以及情志的影响作用和臌胀与脏腑、气、血、水的密切关系而确定的。临床上通过调肝的方法使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水调畅,进而使人体气血恢复调和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臌胀早期肝郁脾虚,气滞湿阻,宜疏肝理气,健脾祛湿;臌胀中晚期肝郁血瘀水停,宜疏肝活血,化瘀利水;臌胀中晚期肝肾阴虚水停,宜柔肝滋肾,养阴利水;臌胀中晚期肝气阳虚水停,宜补肝气,温肝阳。臌胀无论从病因、病机还是辨证施治中的理法方药选择上,均应注重调肝。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消化系统的难治病、常见病。李佃贵教授将其从“五脏”治疗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认为该病的病位虽在食道,属胃所主,但其发病与五脏密切相关。脾失健运、升降失衡,肝郁不舒、克伐胃土,心失所养、络郁不通,肺失宣降、胃失和降,肾水亏虚、胃阴失滋,均可累及胃腑,致其通降失职,气机不利,郁而化火,参与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发展及其传变。故临证时,李教授在和胃降逆的基础上予以“升脾阳、运脾气”“疏肝、凉肝”“温心阳、清心火”“宣肺、肃肺”“滋肾阴”等治法,调治五脏,使五脏功能正常运转,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从臌胀的分类历史沿革来看,历代医家多从症状的角度对臌胀进行了粗略的分类,其分类有并列、有从属,或二者交叉.作者从症状结合病机的角度将臌胀分为气臌、血臌、水臌和虫臌4大类.并针对不同类型臌胀的病机,分别提出疏肝理脾,调畅气机;行气活血,软坚散结;培补肝肾,温阳利水;驱虫通络,理气行水的治则,且对与之相应的重点药方的运用进...  相似文献   

14.
曾梓苑  陈生  黄俊浩  谢纬  胡薏敏  吴戈平 《陕西中医》2022,(10):1442-1444,1448
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复杂,目前病机尚未完全阐明。晁恩祥教授认为本病属于中医“肺痿”范畴,临证时应重视肺肾气阴亏虚、痰瘀阻肺之病机,提出“养阴益气、调补肺肾、化痰祛瘀”治疗原则。晁恩祥教授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老昌辉教授认为肺胀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病初肺与脾,久虚肺及肾,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以肺肾阳虚为本,痰瘀伏肺为标,屡感外邪而诱发,肺病日久,肺肾阳虚,肾不纳气,则见咳逆上气,动则喘甚。老昌辉教授以中医气血阴阳理论为基点,结合肺胀的发病特点及临床实践经验,认为肺胀稳定期的治疗不应只拘泥于肺,强调肺肾同源,肾为生气之根,久病及肾,临证首当从肾论治,固本培元为要,使肺气得以充养,肾气充沛,摄纳有权,则气畅喘舒,总结得出了补肾培元法治疗肺胀稳定期的特色治疗原则,并创制了院内制剂补肾培元胶囊,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徐福松教授认为男科病的病理特点之一是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故常用扶正祛邪、消补兼施法施治,使消中有补不会克伐正气、补中有消毋虑留滞邪气;在辨治男科病时,主张主病辨证、勿忘整体,辨证之度、量度施治,辨清标本、治本顾标,多方辨证、兼顾治之;强调男科病的辨证以全身和局部相结合,诊断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治疗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指出男科病大凡病发于肝、膀胱、心者以实证居多,病发于肾、脾,肺者以虚证居多,故确立男科病的内治法则是实则治肝、治膀胱、治心为主,虚则治肾、治脾、治肺为主。  相似文献   

17.
吕雄教授基于气血、肝脾相互之间的关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气血肝脾”理论,认为气血相依,从气滞发展到血瘀的过程应重视“血郁”这一中间病理状态,气血病变的治疗当以调气为先,通过肝脾同治以达到利气行血之目的。基于“气血肝脾”理论,吕雄教授在甲状腺结节的诊疗过程中,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肝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良性病变多属气滞血郁。早期以气滞为主,称“气结”; 病情迁延则发展为血郁,称“血结”,治疗时均以理气为先,调血次之,临床上常用玄麦甘桔汤合四逆散加减,通过调和肝脾气血,改善甲状腺局部的气滞血郁状态,从而使甲状腺结节缩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8.
李赟主任从事妇科临床多年,认为肾精不足、脾肾虚弱、肝气郁结、脾虚湿阻皆可致闭经,但继发性闭经的主要病机为肾气不足,肾虚不能化生精血,以致血海空虚,不能按时满溢。临床上李师常治以补肾填精,益气养血之法,以其自拟方“补肾八珍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刘婕  徐力 《陕西中医》2021,(1):106-108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徐力教授善用“截断疗法”治疗HPV感染并阻截其向宫颈癌发展的进程。徐力教授认为运用“截断疗法”治疗HPV感染关键在于掌握其病因病机及发展规律从而先证而治,同时须从阻截显证及预截潜证两方面着手打击病邪,以求彻底歼灭病邪。徐力教授认为宫颈HPV感染主要因湿邪为患,加之脾气虚弱,水液内停,肝失疏泄,肝肾失养,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以致冲任受损、带脉失约,发而为病。故而以四妙散为基本方加减化裁,并联合对症用药及疏肝养肝、健脾补肾、解毒抗癌之品以“先安未受邪之地”,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申梦岚  李仝 《世界中医药》2022,17(2):246-250
放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肿瘤综合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其常会导致消化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其中尤以放射性肠炎最易发生.李仝教授认为,放射性肠炎属中医"泄泻"范畴,以气虚为本,气壅为标,病变脏腑在脾、大肠,累及肝、肾,病理因素为湿、热、瘀、毒、虚互结,临床治疗以运脾化湿为主,并遵"调气"原则,采用"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