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患者脑白质的变化,为临床干预脑白质病变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心内科自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0例(其中H型高血压组78例,单纯高血压组3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Hcy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水平,MRI检查并评价脑白质病变的级别. 结果 H型高血压患者m浆Hcy、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脑白质病变级别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平均秩次判断,脑白质病变在H型高血压组表现明显,其次为单纯高m压组、对照组. 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血中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下降,脑白质病变损害严重,可能与高Hcy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叶酸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升高型高血压(称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NO水平和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高Hcy的H型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治疗(包括改变生活习惯、饮食及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叶酸5mg,1次/d。随访用药后患者血浆Hcy、NO水平变化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观察组发生脑血管病9例(18.0%),对照组18例(3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cy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升高(P〈0.05)。对照组Hcy及NO水平较治疗前好转,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辅助治疗H型高血压可以降低血浆Hcy水平,提高NO水平,有效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叶酸、维生素B12干预治疗是否能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以及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血浆Hcy水平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正常组(92例),干预组(39例)及对照组(37例),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叶酸5mg.d-1和维生素B12500ug.d-1,其他两组仅予常规治疗。随访患者1年,观察血浆Hcy水平以及患者预后(NIHSS以及不良预后事件)。结果干预组Hcy水平显著降低(P=0.008),但是NIHSS评分较对照组无显著改善,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但是不能改善患者预后,考虑可能与维生素治疗不能改善炎症反应有关。维生素治疗能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复发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维生素B12、血清叶酸与血Hcy的相关性。方法测定各组高龄老人血清H cy水平,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压的高龄患者按双盲标准随机分成A、B 2组,A组45例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并同时增加叶酸治疗,剂量5 mg ,3次/d ,维生素B12500μg ,3次/d。B组45例采用常规临床治疗但未增加叶酸治疗,并分别在患者入院后及接受治疗8周后测量血清 Hcy 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 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压患者A 组经叶酸治疗8周后血浆 Hcy水平下降,与入院时血浆 Hcy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同时低于B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压B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高龄患者Hcy水平变化与血压高低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高危因素,常规检查血 Hcy血清水平,并及时给予维生素B12及叶酸治疗,能够有效降低 Hcy水平,有效调节血压,从而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再发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96例合并H型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治疗组(10mg)或依那普利叶酸复合制剂(10mg∶0.8mg)治疗组,随访1a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Hcy水平变化及脑梗死复发次数。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组脑梗死患者复发次数明显降低。结论对H型高血压进行干预能有效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脑梗死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的关系,及叶酸、维生素B12干预后的变化。方法测定169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1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应用彩色多谱勒显像仪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测;分析血清Hcy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以及与CAA程度的关系;观察叶酸、维生素B12干预4周后伴有高Hcy血症的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P<0.01);随着CAA程度增加,血清Hcy水平增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下降;血清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r=-0.31,P<0.05;r=-0.47,P<0.01),与CAA程度呈正相关(r=0.58,P<0.05);干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增高是CAA危险因素之一;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降低血清Hcy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预后的影响及干预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法检测152例ACI患者发病<24h(治疗前)、1个月和6个月时血浆Hcy水平。按发病<24h时血浆Hcy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Hcy组、高Hcy组,后者又分为干预治疗组[给予叶酸5mg/d、维生素(Vit)B620mg/d、VitB120.5mg/d,连续6个月]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在发病后各时点对3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时,干预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比治疗前以及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均P<0.01);正常Hcy组和干预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增高的ACI患者预后较差,对高Hcy血症干预治疗可以改善ACI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并观察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 对Hcy 的影响.方法 对261例经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和394例非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 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 并将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用基础治疗(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及改善循环、活血化瘀等治疗),治疗组用基础治疗加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治疗,疗程10~14d. 结果治疗前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 浓度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cy浓度下降最为显著,对照组血清Hcy浓度下降不明显,2组治疗后血清Hcy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 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给予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158脑梗死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选62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以及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 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组IMT、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脑梗死伴HHcy组、脑梗死伴非“H型”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组易损斑块亚组血清Hcy水平、易损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组血清Hcy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r=-0.34,P=0.01).结论 “H型”高血压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叶酸和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Hcy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高Hcy水平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Hcy水平、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血清内皮素(ET)水平、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Hcy水平、血清NO水平、血清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25.146、-11.405、15.493,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t=-26.364、10.550、-15.181,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22.802、16.870、-22.181、-11.871,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7.798、10.516,P0.05)。结论应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ACI,能够降低血浆Hcy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_(12)及叶酸水平,并探讨上述因子与RRMS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1例急性期的RRMS患者作为RRMS组,21例同期住院的神经性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中CRP、Hcy、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并比较两组之间的水平差异;并比较RRMS组中不同性别、不同残疾程度组之间的血清CRP、Hcy、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结果 RRMS组患者血清中CRP及Hcy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评分(EDSS)4分的RRMS患者血清中Hcy及CRP水平高于EDSS评分≤4分的RRMS患者,(P0.05)。结论血清中高CRP、Hcy水平可能与RRMS发病及残疾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预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病合并Hhcy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平行对照法将300例高血压病合并Hhcy脑梗死分为A组150例,依那普利叶酸+常规治疗(依那普利叶酸10mg:0.8mg/d),每日1次;B组150例:常规治疗(不含B族维生素)。随访2年观察联合干预高血压病、Hhcy对高血压病合并Hhcy脑梗死复发的影响。结果在6、12、24个月随访期间依那普利、叶酸+常规治疗组(A组)Hey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B组)(P〈0.05),血压水平2组无明显的差异(P〉0.05);依那普利、叶酸+常规治疗组(A组)脑梗死复发率为15.15%;常规治疗组复发率为17.85%,2组间差异明显(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降低、血压下降是高血压病合并Hhcy脑梗死复发的保护性因素,0R值分别为0.665、0.542。结论同时控制高血压病、Hhcy可降低高血压病合并Hhcy脑梗死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叶酸对青少年强迫症患者血清一碳单位代谢物[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5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与研究组(63例);两组在舍曲林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叶酸5 mg/d;疗程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给予入组者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治疗前后检测入组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及Hcy水平;采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各有60例患者完成观察;两组舍曲林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YBOCS和HAMA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cy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叶酸可能通过影响体内一碳单位代谢,增加舍曲林治疗青少年强迫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4例ICVD患者(ICVD组)、4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荧光偏振光法测定血清Hcy,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叶酸,免疫比浊法测定Fg,同时常规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ICVD组血清Hcy和血浆F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 05),但两者之间无相关性;两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 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胆固醇、高Fg和高Hcy对ICVD的发生有显著作用。结论 高Hcy血症和高Fg血症分别是I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以及与病情、伴发症、叶酸、维生素B_(12)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叶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重型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中型及轻型患者(P<0.01,0.01),叶酸明显低于中型及轻型患者(P<0.01,0.05);伴发高血压病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病的患者(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与叶酸、维生素B_(12)呈负相关(P<0.01,0.01);对照组血浆Hcy与叶酸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的一个新的重要危险因素;Hcy水平与病情密切相关,与叶酸、维生素B_(12)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不同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卒中后癫痫(PSE)对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及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的干预效果。方法 纳入2017年6月-2020年9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诊治并规律接受AEDs治疗1年以上的PSE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服药种类的不同将其分为单药治疗组丙戊酸钠(VPA)组34例、奥卡西平(OXC)组31例、左乙拉西坦(LEV)组29例、卡马西平(CBZ)组27例及联合用药组35例,另选同期新诊断未接受AEDs治疗的PSE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血Hcy水平,比较各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随机选取其中的Hhcy患者40例进行FA及甲钴胺片补充治疗并记为干预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前及治疗1、6个月后的血Hcy水平,另外未接受FA及VitB12补充治疗的30例Hhcy患者保持原治疗方案不变并记为非干预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癫痫发作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VPA组、OXC组、CBZ组及联合用药组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叶酸、Vit B12干预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2010-01-2011-06收治的32例AD患者,测定其血浆Hcy、叶酸、Vit B12水平,予叶酸5 mg/d及Vit B12 500 μg/d干预治疗,8周后检测血浆Hcy、叶酸、Vit B12水平.结果 接受叶酸、Vit B12干预治疗32例AD患者,8周后血浆Hcy水平下降,叶酸及Vit B12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 叶酸、Vit B12干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AD患者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癫痫患者发作控制情况及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方法 纳入明确诊断的癫痫患者128 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根据 患者是否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进行分组,其中MCI 组46 例,非MCI 组 82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cy和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采用 Pearson 相关分 析患者血清Hcy水平和MMSE评分的相关性。给予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癫痫患者叶酸、维生 素B12治疗,统计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血清Hcy水平和癫痫发作频率。结果 HHcy患者干 预3个月和6个月后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下降,癫痫发作频率显著减少(P<0.01);与非MCI组比较,MCI 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显著降低(P<0.05),Hcy水平显著升高(P<0.01);当血清Hcy<15.00 μmoL/L时, 与MMSE 无相关性(r=-0.18,P> 0.05),当血清Hcy 水平处于15.0~20.0 μmol/L 和> 20.0 μmol/L 时,患 者MMSE 与血清Hcy 水平呈负相关(r=-0.39、-0.56,P < 0.05)。结论 对合并HHcy 的癫痫患者,给予 维生素B12 干预,降低血清Hcy 水平后,癫痫发作频率可降低;癫痫患者的Hcy 水平是否可以作为癫痫患 者MCI 的生物预测指标仍需精确的分级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对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5例采用左旋多巴治疗的PD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Hcy、维生素B12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叶酸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cy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左旋多巴会提高帕金森病患者体内的血浆Hcy水平,及时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利于降低患者体内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治疗的作用。方法 对1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96例),观察两组血压,血清IgG、kA、IgM浓度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期三个月。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血压、血清IgG、IgA、IgM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心理干预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