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一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的特点。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病史、生化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原癌基因第ll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反应产物进行直接基因测序。结果 该患者病理证实为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同时伴有血清降钙素水平明显升高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以及血清PTH升高的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腺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患者存在RET原癌基因第ll外显子634密码子错义突变。结论 总结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对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MEN 2A)型家系的RET原癌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提取16名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原癌基因第11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进行直接基因测序.结果家系中1例病理确诊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存在RET原癌基因第11外显子634密码子错义突变;另外筛查出2名家系成员为该突变基因携带者,其中1例经B超发现甲状腺结节性病灶伴血清降钙素升高.结论 MEN 2A的诊断达到了基因水平,对家系基因筛查可以早期诊断该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MEN 2A)型家系的RET原癌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提取16名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原癌基因第ll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进行直接基因测序。结果 家系中l例病理确诊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存在RET原癌基因第ll外显子634密码子错义突变;另外筛查出2名家系成员为该突变基因携带者,其中l例经B超发现甲状腺结节性病灶伴血清降钙素升高。结论 MEN2A的诊断达到了基因水平,对家系基因筛查可以早期诊断该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2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MEN2A)型家系的临床特点,及MEN2A家系RET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对2个MEN2A家系进行临床调查,分析其临床特点。提取2个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扩增先证者RET原癌基因的外显子10、11,13—16,并行Sanger测序,测得突变所在的外显子后,将其亲属相应外显子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家系1的先证者及其哥哥的10q11.2外显子11(密码子634)RET原癌基因发生点突变:Cys643Trp。家系2的先证者其兄长存在10q11。2外显子11(密码子634)RET原癌基因发生点突变:Cys643Arg,筛查出1个家系成员为基因突变携带者。结论RET原癌基因第11外显子Cys643Trp杂合突变及Cys634Arg杂合突变,均为MEN2A的致病基因.此2个家系患者虽然突变类型不同,但两家系患者在起病方式、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均相似。基因检测是诊断MEN2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两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患者的家系进行临床筛查和RET基因突变研究,寻找两个家系中新诊患者及可能存在的RET基因突变,并探寻MEN-2A的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  方法  对患者进行RET基因外显子测序,对两个家系的未患病成员进行MEN-2A临床筛查,并留取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突变位点验证。  结果  两个家系均发现RET原癌基因11号外显子第634位密码子的Cys634Arg突变。两个家系共检出4例新诊MEN-2A患者,均携带该突变。此外,家系2中检出1例携带该突变,但尚未发病的患者。  结论  RET原癌基因第11号外显子Cys643Arg突变是两个家系患病的遗传学机制。两个家系均筛查出新诊患者。临床上应对疑诊为MEN-2A患者的家系成员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 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2,MEN2)家系进行RET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和分型,指导治疗、预防及改善预后。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基因测序的方法,对一个临床诊断MEN2的家系(共3名家系成员)和3例正常对照的RET原癌基因21个外显子进行测序。结果该家系中的2例患者和1例无症状一级亲属均为RET原癌基因外显子11第634号密码子位点的杂合错义突变TGC→CGC,半胱氨酸→精氨酸( C634R)。结论通过RET基因检测明确该家系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对家系中患者的治疗和随访起到了指导作用,并筛查出家系中无症状的基因突变携带者。  相似文献   

7.
DelD631: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RET原癌基因的一个新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o B  Liu X  Dong TT  Chen X  Huang ZM  Weng J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8):1962-1965
目的 检测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家系中RET原癌基因突变情况,以探寻该家系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一个MEN2A家系,包括先证者两代人共22位成员的大家系。提取该家系22位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扩增先证者RET原癌基因的外显子10、11,进而对纯化后的PCR产物直接测序,并进一步进行克隆测序,判定变异的位点及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变化,测得突变所在的外显子后,将其余几例患者及其亲属相应外显子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4例MEN2A患者均存在13631密码子(GAC)的杂合缺失,碱基序列由TGC^∧GACGAGCTG变为TGCGAGCTG,导致代表天冬氨酸的13631的缺失,即delD631;4例患者中Ⅱ6的一级亲属(Ⅲ10)为该基因突变携带者。克隆测序发现的突变点与Cariff医学遗传学院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收录的MEN2A相关的RET原癌基因突变比较,确定为新突变点。结论 本研究MEN2A家系存在外显子11的13631杂合缺失突变,是国内外报道的首个RET原癌基因13631缺失突变。临床表现特点:相对于半胱氨酸位点突变,其发病年龄迟,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早于甲状腺髓样癌发生。  相似文献   

8.
顾丽群  赵咏桔  赵红燕  张连珍  罗邦尧  宁光 《上海医学》2004,27(8):592-593,F005
目的 检测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Ⅱb家系的RET原癌基因突变。方法 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原癌基因第16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将PCR扩增产物进行直接基因测序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 检测到患者RET原癌基因第16外显子918密码子存在ATG(Met)/ACG(Thr)点突变,而在患者父母中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 通过对MENⅡb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筛查发现,该患者点突变是杂合子错义突变。该疾病的诊断达到了基因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型(MEN2A)家系致病基因PET的基因型。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RET基因的第10、11、13、14、15和16外显子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纯化后双向测序。结果 先证者及其弟弟RET基因第10、13、14、15和16外显子均无异常,第11外显子的第14996位核苷酸存在C-G替代,其反义链测序为14996 G-C替代,这种替代(TGC-TGG)使编码的氨基酸由半胱氨酸突变为色氨酸(Cys 634 Trp,C 634 W)。正常对照RET基因的第10、11、13、14、15和16外显子区域均未见异常。结论 该MEN2A家系的遗传基础是RET基因Cys 634 Trp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型(MEN2A)的临床诊治特点及RET基因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1976年6月至2013年2月间诊治的1个MEN2A家系共21例家庭成员进行系统家系调查,提取外周血进行RET基因和血清基础降钙素(Ct)水平检测.结果 基因检测家系内共10例家庭成员存在RET基因第11外显子p.C634Y 突变(10/21),与临床完全符合.10例MEN2A患者中,男8例,女2例.7例甲状腺髓样癌(MTC)首次平均诊断年龄34.3(21-55)岁;肿瘤平均最大直径2.8(0.8-3.7)cm,5例接受了不规范的甲状腺切术,2例接受双侧甲状腺切除+改良的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其中1例同期伴发甲状腺乳头状癌.平均随访172.4(10-440)个月,术后4例血清Ct水平升高,3例正常.7例中3例伴发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2例同时,1例异时),平均首次诊断年龄48.3(42-58)岁,肿瘤平均最大直径7.0(4.4-8.5)cm;均接受了保留肾上腺皮质功能的PHEO切除术.分别随访15、17、120个月,未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和复发、转移.通过家系调查发现的其中3例无症状RET基因突变携带者,平均年龄11.7(8-15)岁,均已随访17个月,Ct水平仍均轻度升高,均拒绝手术.结论 提高对MEN2A的认识和认知水平,整合临床筛查和RET基因检测,有利于MEN2A的及早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远期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