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在困难气道中使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GlideScope videolaryngoscope,GVL)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60例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GVL经口气管插管组和GVL经鼻气管插管组。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质费城颈托固定颈部,模拟困难气道。比较两种方法的气管插管时间、困难插管评分、总的插管成功率、试插的次数及插管并发症。结果 与经口气管插管比较,GVL经鼻气管插管的时间较短(49 s vs. 38 s,P<0.01),且插管难度降低。但两组总的插管成功率及试插次数相似。两组均无误入食管以及缺氧情况发生,但经鼻气管插管组的鼻出血发生率较高(28% vs. 7%,P=0.042)。结论 在困难气道中,GVL经鼻气管插管较GVL经口气管插管快速、容易,但经鼻插管的鼻出血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ICU采用Tosight视频喉镜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更换经鼻气管插管导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30例ICU治疗中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5例给予Tosight视频喉镜引导下更换经口气管插管为经鼻气管插管,对照组给予传统Macintosh直接喉镜更换经口气管插管为经鼻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操作及留置时间、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操作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留置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及气管插管后2分钟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高于观察组(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气管插管时及插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3.333,P<0.05)。结论 ICU采用Tosight视频喉镜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更换为经鼻气管插管与传统Macintosh直接喉镜比较暴露良好,插管操作刺激小,一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赵桂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14-141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COPD重症呼吸衰竭病人中的疗效。方法:50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成功率、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及SaO2变化。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50例成功率100%,并发症少,操作时间短0.5~2min,血气分析pH、PaO2和PaCO2较前明显改善(P<0.01),SaO2上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安全、迅速,插管成功率高,能有效纠正呼吸衰竭,改善通气,提高抢救病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气管插管内泵入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氧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气道压力增高的患儿51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6例在气管插管内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肾上腺素;对照组25例常规使用呼吸机。两组均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血压(BP),心率(HR)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用药前后患者BP、HR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气管插管内泵入肾上腺素能降低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阻力而改善先心病术后患者血氧,且局部用药较安全,对BP、HR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至2004年9月经气管插管救治的125例呼吸衰竭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纤支镜引导经鼻插管与经口喉镜明视插管各自成功率、留管时间、气管切开率、拔管率及患者的愈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鼻插管59例共91次,成功率100%,经口插管66例,成功率97.1%;留管时间:经鼻插管组8.4±7.9d,经口插管组3.0±1.8d(P<0.01);气管切开率:经鼻插管组15.3%,经口插管组47.0%(P<0.01);拔管率:经鼻插管组32.2%,经口插管组15.2%(P<0.05);而两组中的COPD哮喘、重症肺炎患者的留管时间:经鼻组8.4±5.5d、经口组2.5±1.4d,气管切开率:经鼻组7.1%、经口组43.5%,拔管率:经鼻组46.4%、经口组17.4%(P均<0.0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是成功率高、患者耐受性好、留管时间长、拔管率高、同时可避免或减少气管切开率的气管插管方法,尤其适合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危重症婴幼儿长期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依赖的临床护理。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病情危重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依赖患儿108例,将其随机分为课题组(呼吸机依赖组)52例,对照组56例。结果:课题组(呼吸机依赖组)通过定期换管、监测湿化效果、改进气管滴药及雾化、吸痰法和饮食与营养的补充方法,监测血气分析及PaO2,每班测量气管导管长度等护理方法,使插管带机时间达5~7 d 16例,8~14 d 15例,15~30 d 17例,>30 d 4例,均在完全符合撤机条件时撤机拔管,经口气管插管带机时间最长达39 d,平均置管带机时间8.5 d(5~39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定期换管、监测湿化效果、改进气管滴药及雾化、吸痰法和饮食与营养的补充方法,监测血气分析和PaO2,每班测量气管导管长度等护理方法,安全延长了插管带机时间,降低了上机的并发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并且避免了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插管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跃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1):50-51,5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插管的时机及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9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观察组采用早期气管插管,给予间歇正压通气加呼气末正压通气10~15 cmH2O(1 cmH2O=0.098 kPa),潮气量10~12 mL.kg-1,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呼吸频率(BR)、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aO2、PaCO2、HR、BR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能够更好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症状,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在ICU患者治疗中应用范围及利弊.方法:30例经口气管插管,设为A组,30例经鼻气管插管,设为B组.记录插管操作时间、留管时间、主要并发症及优缺点.结果:A组平均操作时间40.27s,B组为108.1s,P<0.01;A组平均留管时间2.35d,B组为14.76d,P<0.01;A组并发症为16.7%,B组为36.67%,P<0.01.结论:经口插管A组较经鼻插管B组操作简单、快,创伤小,排痰容易,并发症少,在ICU患者抢救中是最为可靠和有效的急救措施.但经鼻插管B组病人易耐受,留置时间长,易固定,便于口腔护理,清醒病人不影响进食,对ICU慢性呼吸疾病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鼻和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儿进行插管弯钳夹持经鼻和经口明视插管行机械通气,并进行比较。结果:经鼻插管32例,经口插管24例,留管时间:经鼻(70.6±53.2)h,经口(103.6±64.2)h,两组比较P<0.05;肺部感染:经鼻为12.5%,经口为45.8%,P<0.01;反复插管率:经鼻为31%,经口为29.2%,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优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前者具有患儿耐受好、易固定、撤离呼吸机快、减少院内感染及拔管失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林金表 《吉林医学》2011,(9):1691-1691
目的:探讨不同气管插管法在急诊抢救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急诊抢救的80例采用不同气管插管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B组与A组其患者耐受性、固定的稳定性、口腔护理的彻底性、维持时间与经口插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口腔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法在急诊抢救中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危重患者常因病情危急而行紧急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接受呼吸机支持治疗.而较长时间的经口气管插管常影响口腔护理及患者的自身忍受,此时就得更换经口气管插管而行经鼻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造口术.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借助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或拔出经口插管导管而行经鼻气管插管.我院采用无间断通气经鼻气管插管更换经口气管插管1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一次置管的成功率。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患者按经口和经鼻不同方法分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经口、鼻气管插管患者对照组均按传统方法置鼻胃管,观察组床头抬高70°~80°角,比较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经口气管插管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0.0%,观察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鼻气管插管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40.0%,观察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取床头抬高70°~80°角置鼻胃管一次性成功率高,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采取传统方法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王丽  余岚  汤荣兴 《海南医学》2011,22(10):73-75
目的探讨带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在颌面部手术经鼻插管中的优势。方法选择80例颌面部手术经鼻插管成年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带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组(W组)和普通PVC气管导管组(P组)。比较两组患者经鼻插管试探的次数、插管时间及鼻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鼻插管均获得成功,插管时间相似。带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经鼻插管试探次数少,且鼻出血的频率及出血程度均小于普通PVC气管导管。结论带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经鼻插管试探次数少,出血轻微,更适合经鼻插管麻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史月丰 《中外医疗》2013,(31):61-62
目的了解ICU经口气管插管危重患者易并发口腔溃疡的原因,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并发口腔溃疡的防治方法,减轻病患的痛苦。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经口气管插管并发口腔溃疡的临床特点和致病因素。结果插管时间长、机械刺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抵抗力下降等都是并发口腔溃疡的高危因素。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并发口腔溃疡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气管插管时间长短、有无使用牙垫、口腔护理、医护人员防控意识、患者情绪是否烦躁、是否及时进行肠内营业等数个因素至关重要,是防止、控制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并发口腔溃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对不稳定型颈椎骨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不稳定型颈椎骨折合并急性呼吸衰竭需要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组(FOB组)及直接喉镜组(DLS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分别采用FOB和DLS实施气管插管。记录2组气管插管成功和失败例数、血流动力学改变、插管时间等情况。结果与DLS组相比,FOB组气管插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FOB组气管插管成功20例(100%),DSL组17例(85%);FOB组接管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与DL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LS经口气管插管比较,FOB经鼻气管插管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轻,成功率高,损伤小,便于气管导管保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三级医院综合ICU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清洁度与继发真菌定植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治疗、干预措施,减少继发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9月96例气管插管患者,自插管次日起每天早上观察口腔、会厌部清洁度,同时采集咽拭子、痰标本涂片进行真菌分纯培养、鉴定.结果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清洁度越差,真菌定植率越高;经口气管插管≥5d者比<5d者口咽清洁度差(62.86%比53.85%);经口气管插管者口咽清洁度比经鼻插管者差;气管插管时间≥5d者真菌定植率(会厌定植41.67%、下呼吸道定植20.83%)高于插管时间<5d者(会厌定植27.08%、下呼吸道定植9.38%),经口气管插管者真菌定植率(会厌定植42.71%、下呼吸道定植22.92%)高于经鼻插管者(会厌定植26.04%、下呼吸道定植7.29%).结论 综合ICU中气管插管患者受疾病、药物、各种治疗措施的影响口咽部的自洁能力降低,随着气管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口咽清洁度日益恶化,必然会相应增加继发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在视频喉镜下使用头部可控气管导管在困难气道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观察其可操作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择期外科手术患者33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M组、G1组和G2组,每组各11例,常规麻醉诱导后,M组用Macintosh直接喉镜和普通气管导管,G1组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普通气管导管,G2组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头部可控气管导管,实施经口气管插管。分别记录采用Macintosh直接喉镜和Glidescope视频喉镜喉部显露Cormark-Lehane分级、气管插管操作时间和插管成功率和一次成功率。结果:与M组相比,G1组和G2组Cormark-Lehane分级中Ⅰ和Ⅱ级的例数显著增多(P<0.05);G1组和G2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其中G2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于G1组(P<0.05);G1组和G2组插管成功率显著增加(P<0.05),插管一次成功率G2组明显高于G1组(P<0.05)。结论: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具有喉部显露清晰、损伤小和降低气管插管难度等优点,配合使用头部可控导管使操作更容易。  相似文献   

18.
何晓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3,9(2):109-109,116
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简单有效的方法。经鼻气道插管可避免损伤性气管切开及痛苦较多的经口腔气管插管。经过临床应用,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3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采用国产低压大容量套囊气管导管,经鼻插入建立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病人10例,男性6例,年龄34~76岁,女性4例,年龄30~68岁。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支气管哮喘3例,重症肺炎2例,均在插管前测SaO2<0.60,血气分析示PaO2<6.6kPa,PaCO2>6.7kPa。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紫绀及肺性脑病症状。插管后30min~2h测SaO2均回升至0.90以上,PaO2>8kPa,PaCO2<6.7kPa,…  相似文献   

19.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需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经鼻或经口途径何者优越的问题,国内外始终存在争论.20世纪80年代前,我们和国内大多数医院一样,较多采用经口插管,理由是经口比较容易插入,可用较大管径的导管,气流阻力较小;便于吸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困难气道经鼻盲探插入气管导管达口咽部,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称简纤支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定义为困难气道需经鼻气管插管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1例,A组将鼻气管导管套在纤支镜引导经鼻清醒插管;B组先经鼻盲探插入气管导管,前端达口咽部后纤支镜经气管导管引导清醒插管。观察2组插管成功率、气管导管通过鼻腔的难易程度、鼻黏膜出血及呛咳反射、完成气管插管的时间。结果 2组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气管导管通过鼻孔鼻道难易程度,鼻黏膜出血、呛咳反射,完成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困难气道纤支镜引导清醒插管操作方便,技术易于掌握,鼻黏膜出血少,可以降低呛咳反射,缩短插管时间,临床值得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