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ICU采用Tosight视频喉镜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更换经鼻气管插管导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30例ICU治疗中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5例给予Tosight视频喉镜引导下更换经口气管插管为经鼻气管插管,对照组给予传统Macintosh直接喉镜更换经口气管插管为经鼻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操作及留置时间、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操作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留置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及气管插管后2分钟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高于观察组(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气管插管时及插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3.333,P<0.05)。结论 ICU采用Tosight视频喉镜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更换为经鼻气管插管与传统Macintosh直接喉镜比较暴露良好,插管操作刺激小,一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全身麻醉通常需要行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而其中困难插管的发生率约为2~3%。我院自2001年11月~2004年8月采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首创的盲探气管插管装置,为10例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行盲探插管,均取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一次置管的成功率。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患者按经口和经鼻不同方法分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经口、鼻气管插管患者对照组均按传统方法置鼻胃管,观察组床头抬高70°~80°角,比较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经口气管插管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0.0%,观察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鼻气管插管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40.0%,观察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取床头抬高70°~80°角置鼻胃管一次性成功率高,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采取传统方法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逆行气管插管与经鼻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在气管插管困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4例气管插管困难患者,包括用普通喉镜插管2~3次失败患者26例,术前评估为气管插管困难直接采用逆行气管插管或经鼻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患者18例。选择23例患者行逆行气管插管,21例患者行经鼻纤维支气镜引导气管插管。结果逆行气管插管成功率100%,经鼻纤维支气管引导气管插管成功率95%,两组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P>0.05);逆行气管插管组平均用时(3.98±0.73)分,纤维支气管镜平均用时(5.19±0.8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9,P=0.00);而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2.39,P=0.71)。结论逆行气管插管取材更为方便,技术易于掌握,在控制插管时间上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吉丹丹 《大家健康》2016,(7):174-174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该院急诊危重症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治疗,观察组经鼻气管插管治疗,观察两组插管抢救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8.33%,P <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各有优势,应根据急诊患者的病情状况合理选择插管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至2004年9月经气管插管救治的125例呼吸衰竭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纤支镜引导经鼻插管与经口喉镜明视插管各自成功率、留管时间、气管切开率、拔管率及患者的愈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鼻插管59例共91次,成功率100%,经口插管66例,成功率97.1%;留管时间:经鼻插管组8.4±7.9d,经口插管组3.0±1.8d(P<0.01);气管切开率:经鼻插管组15.3%,经口插管组47.0%(P<0.01);拔管率:经鼻插管组32.2%,经口插管组15.2%(P<0.05);而两组中的COPD哮喘、重症肺炎患者的留管时间:经鼻组8.4±5.5d、经口组2.5±1.4d,气管切开率:经鼻组7.1%、经口组43.5%,拔管率:经鼻组46.4%、经口组17.4%(P均<0.0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是成功率高、患者耐受性好、留管时间长、拔管率高、同时可避免或减少气管切开率的气管插管方法,尤其适合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治疗时经鼻及经口气管插管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140例呼吸衰竭需呼吸机治疗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经鼻插管组和经口插管组(每组70例),比较2组患儿一次插管成功率、一次成功插管时间、脱管率、所选气管导管管径大小、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每次口腔护理时间、呼吸机治疗前及治疗24h后PaO2及PaCO2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儿并发症(呼吸机相关肺炎、口腔溃疡及鼻出血)发生率。结果经口插管组患儿一次成功插管时间短于经鼻插管组(P<0.01)且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经鼻插管组(P<0.05),经口插管组的脱管率高于经鼻插管组(P<0.05),经口插管组所选气管导管管径大于经鼻插管组(P<0.01),气管导管留置时间经鼻插管组长于经口插管组(P<0.01),每次口腔护理时间经鼻插管组短于经口插管组(P<0.01),经口插管组患儿呼吸机治疗前及治疗24h后PaO2及PaCO2与经鼻插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插管组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口腔溃疡及鼻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经鼻插管组(P<0.05或P<0.01)。结论对大部分意识清楚、早期需气管插管的患儿采取经鼻气管插管的方式,但经鼻插管鼻黏膜的损伤发生率高,成功插管所需时间长,在心跳呼吸骤停等严重紧急情况下应行经口插管争取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的对比观察。方法 :31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经鼻气管插管组(14例)、经口气管插管组(17例),分别简称经鼻组和经口组。经鼻组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经口组患者经口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置管时间、鼻窦炎感染情况、口腔护理彻底性、病人耐受度、意外拔管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气变化、鼻窦炎发生例数、置管合作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留管时间、口腔清洁程度、患者舒适度方面,经鼻气管插管组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经鼻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的治疗措施,与经口气管插管比较,具有疗效肯定,能延长置管时间,改善口腔护理程度,有效防止口腔感染,使患者感觉舒适,防止意外拔管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经鼻气管插管应用于清醒病人3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建伟 《海南医学》2004,15(9):103-103
目的 观察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总结既往住院经鼻气管插管病例。结果 经鼻气管插管有着盲插成功率高 ,清醒病人易于耐受等优点。结论 经鼻气管插管特别适用于清醒病人  相似文献   

10.
经鼻气管插管抢救重症呼吸衰竭体会山东省兖州矿务局总医院(273500)石彦明传统人工气道建立为经口插管或气管切开,前者不能持久,后者并发症较多,而经鼻气管插管可克服上述种种缺点,有易固定、易耐受、保留时间长、重复性强等优点。近两年我们开展经鼻腔气管插...  相似文献   

11.
困难气管插管的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解决困难气管插管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156例气管插管困难病例。于表面麻醉、清醒健忘镇痛下,对肥胖、声门显露不清患者行经口视插;对张口困难以及快、慢诱导条件下经口视插失败病例,行经鼻盲探插管。结果经口视插成功47例,经鼻盲探成功98例,11例经上述方法失败后,由环甲膜穿刺导引和纤支镜导引插入,无1例意外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笔者认为:行气管插管前应充分估计其难度,疑有困难插管病例,宜清醒慢诱导,并选择合适插管途径,以增加成功率,防止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12.
毕军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1):379-380
目的 探讨食管癌开胸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3月行食管癌术后并发呼吸衰竭的发病情况及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均建立人工气道并行呼吸机支持治疗.发生呼吸衰竭时间平均为术后32 h,经口、鼻气管插管占88.2%,气管切开占11.8%.死亡5例,死亡率为14.7%.结论 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高危患者为避免麻醉相关性呼吸衰竭的发生,应行6 h~8 h呼吸机支持;呼吸衰竭发生后经常规氧疗无效者,采用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加镇静镇痛呼吸机治疗可避免气管切开;经口或经鼻插管时间长者给予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3.
任怀敏  董风丽 《上海医学》2006,29(9):662-663
临床麻醉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经鼻气管内插管的患者,如颈椎不稳定、下颌骨骨折、颈部异常、颡颌关节病变、口咽感染、拟行口腔或颌面手术的患者等。经鼻气管内插管比经口插管的创伤大,常会引起鼻甲和(或)鼻咽部黏膜损伤出血。笔者9年来致力于改进经鼻气管内插管的操作,探索出一条软导管丝线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的有效途径,避免损伤鼻甲和(或)鼻咽部黏膜而引起出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和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一次性附有低压高容气囊的气管插管,对107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经鼻与经口明视插管或肓插管,并进行两种插管方法的比较。结果:经鼻插管62例次,经口插管54例次(共116例次);留管时间:经鼻插管平均11.8天,经口插管平均6.6天,两组比较P<0.005;气管切开率;经鼻插管组为12.9%,显著低于经口插管组42.6%(P<0.001);而拔管率经鼻插管组为59.7%,则明显高于经口插管组40.7%(P<0.005)。结论:经鼻气管留管时间较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可避免或减少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在急诊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红十字急救中心二分站2012年3月~2014年2月实施治疗的68例急诊危重患者,其中34例实施经鼻气管插管(BC),为BC组;另外34例实施经口气管插管(KC),为KC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BC组患者的口鼻腔溃疡发生率为5.88%、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88%和强烈要求拔管率为8.82%、自行拔管率为91.18%;KC组,其分别是55.88%、29.41%、32.35%、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分别是17.65%和2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急救中,经鼻气管插管稳定性明显优于经口气管插管,同时其还能够降低插管并发症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在ICU患者治疗中应用范围及利弊.方法:30例经口气管插管,设为A组,30例经鼻气管插管,设为B组.记录插管操作时间、留管时间、主要并发症及优缺点.结果:A组平均操作时间40.27s,B组为108.1s,P<0.01;A组平均留管时间2.35d,B组为14.76d,P<0.01;A组并发症为16.7%,B组为36.67%,P<0.01.结论:经口插管A组较经鼻插管B组操作简单、快,创伤小,排痰容易,并发症少,在ICU患者抢救中是最为可靠和有效的急救措施.但经鼻插管B组病人易耐受,留置时间长,易固定,便于口腔护理,清醒病人不影响进食,对ICU慢性呼吸疾病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在肺感染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在完善的表面麻醉加患者浅睡眠状态下,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与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各48例。观察监测:插管所需时间、成功例数、并发症及插管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只要操作方法得当,虽然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所需时间较长,但插管过程中,心血管反应较轻,吸氧情况下,SpO2能够维持原有水平,没有意外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插管成功率约为85.0%。结论: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用于肺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人工气道的建立是安全、可靠的,比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容易操作和固定,宜在呼吸衰竭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经鼻全麻插管在麻醉科是很常见的麻醉,尤其是口腔和耳鼻喉科手术几乎都是在经鼻全麻插管麻醉下完成。但在经鼻气管插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气管导管穿过下鼻道被鼻咽后壁所阻,经过多方调整角度均无法通过,如果暴力硬行操作,往往造成鼻出血、鼻黏膜损伤或后鼻道血肿,不得不改为经口插管勉强为之或请腔镜科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因本院麻醉科未配备麻醉纤维支气管镜)。本院麻醉科利用胃管引导下经鼻插管,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困难气管插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经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分析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2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经口插管失败后改用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后均获成功,成功率达100%,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加强气管导管在经鼻明视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经鼻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按插管方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实验组采用加强气管导管,对照组采用鼻气管导管行经鼻明视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min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气管插管时间,并观察患者鼻黏膜损伤情况和术中导管折弯情况。结果2组患者间各时点的MAP、HR、气管插管时间以及鼻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对照组术中导管折弯发生率较高,与实验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强气管导管用于经鼻明视气管插管有一定的临床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