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观察肺癌合并VTE患者的预后。方法 以2010~2015年笔者医院就诊肺癌合并VT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可能危险因素,再经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结果 研究共纳入肺癌合并VTE的患者39例(观察组)及不伴有VTE的肺癌患者82例(对照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化疗、病理类型为腺癌、肺癌Ⅲ~Ⅳ期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肺癌患者合并VTE的OR值分别为2.68、2.10、2.24及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VTE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合并VTE的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合并化疗及D-二聚体水平是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肺癌合并VTE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未合并VTE的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肺癌合并VTE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0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细胞学确诊的532例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明确VTE诊断22例。分析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临床相关因素与肺癌合并VTE的关系。结果:D-二聚体、IL-1和TNF正常水平患者的VTE发生率分别为0.32%、1.09%和2.30%,而高水平患者的VTE发生率分别为9.55%、7.42%和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IL-1和TNF水平升高是肺癌患者发生VTE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合并症中D-二聚体、IL-1、TNF升高是肺癌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肺癌中腺癌合并VTE的病例最多(18例),占81.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肺栓塞的临床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57例(肺癌+PE组)和单纯肺癌患者57例(单纯肺癌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症、病理类型、TNM分期、中心静脉穿刺置管、D-二聚体与肺癌合并肺塞栓具有相关性(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的显著性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TNM分期、D-二聚体是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OR=4.223、2.357、2.957)。肺癌+PE组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40.35%、24.56%、15.79%;单纯肺癌组则分别为59.65%、40.35%、26.3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肺癌+PE组、单纯肺癌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4个月、21.5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08,P=0.021)。结论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预后明显低于单纯肺癌患者,其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腺癌、高TNM分期及高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分析完全切除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14例经病理确诊、手术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其中发生脑转移者 53例,未发生脑转移者161例,用log-rank检验对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当2个变量显著相关时, 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与脑转移最相关的变量.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辅助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的可能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N分期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 非鳞状细胞癌、N2~3期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月春  马波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7):1234-1236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并发贫血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护理对策,为结肠癌并发贫血患者的临床防治及护理提供支持。 方法 选取浙江医院2016年9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324例,按照是否发生贫血分为贫血组(198例)和未贫血组(126例)。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对2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脉管瘤栓、肿瘤直径大小、肿瘤类型、癌性肠梗阻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而确定结肠癌患者并发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2组年龄、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脉管瘤栓、肿瘤直径大小、肿瘤类型、癌性肠梗阻及低蛋白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脉管瘤栓、肿瘤直径大小、肿瘤类型、癌性肠梗阻及低蛋白血症是结肠癌患者并发贫血的危险因素。 结论 结肠癌患者并发贫血与患者的年龄、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脉管瘤栓、肿瘤直径大小、肿瘤类型、癌性肠梗阻及低蛋白血症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中要重视危险因素,做好治疗和护理,预防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索中年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并进行预后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术后病理证实的126例中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进行中年肺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分析。 结果 126例中年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FDS)和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40.4%和45.2%。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肿瘤复发与淋巴转移(P=0.002)、病理类型(P=0.031)和TNM分期(P<0.001)有关;而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为影响中年肺癌患者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并随着TNM分期的增高相对危险度增加(HR:I期0.148 vs. II期0.227 vs. IIIA期0.421 vs. IIIB/IV期1)。同时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转移(P=0.007)、胸膜转移(P=0.001)和TNM分期(P<0.001)与患者生存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胸膜转移(P=0.007)和TNM分期(P<0.001)为影响中年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子。 结论 TNM分期和胸膜侵犯与中年肺癌患者预后相关,并且TNM分期是影响中年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治术后病理确诊为胰腺导管腺癌的Ⅰ期、Ⅱ期患者共43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43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1个月,1、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8.8%和11.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血清CA125水平、血清CEA水平、脉管侵犯是影响根治术后患者总体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TNM分期、CEA水平是影响根治术后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早期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胰体尾部导管腺癌、TNM分期Ⅱ期、CEA高表达是影响根治术后患者总生存率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临床常用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风险评估模型及恶性肿瘤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新型的恶性肿瘤并发VTE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恶性肿瘤并发VTE的患者设为病例组,将同期住院且性别、年龄、病理诊断和TNM分期一致、未患VTE的恶性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血液学检查、深静脉置管史和介入治疗史等资料。采用Caprini和Pauda模型对入组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进行评估,筛选出预测效能较佳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恶性肿瘤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此建立一种新型的恶性肿瘤并发VTE风险评估模型。结果 与Pauda模型比较,Caprini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0.73 vs 0.58)、敏感度(56.13% vs 25.16%)均高,而其特异性却低于Pauda模型(82.74% vs 95.24%)。近1个月内手术史、淋巴细胞百分比、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深静脉置管史是恶性肿瘤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其纳入Caprini模型中构建新模型,结果显示,新模型在ROC曲线下面积(0.81 vs 0.73)、敏感度(56.77% vs 56.13%)和特异性(88.69% vs 82.74%)方面均优于Caprini模型。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恶性肿瘤并发VTE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佳的预测效能,更适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结核病患者并发VTE的风险因素。 方法 参照结核病诊断标准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11267例患者,并筛选合并VTE患者107例入VTE组,按照VTE组与对照组1:1的比例随机筛选对照组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结核病患者各种指标及因素与并发VTE的关联 结果 214例患者中,男性145例(60.17%),女性69例(32.2%),平均年龄62.21±19.35岁,结核病患者并发VTE的发生率为0.95%,单因素组间比较显示年龄、发热、气促、下肢水肿、呼吸衰竭、恶性肿瘤、PT、APTT、D-二聚体、血红蛋白存在差异,且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聚体数值越高、下肢水肿的高发生率及结核的活动是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OR(95%CI)=8.840(2.383-32.794);OR(95%CI)=4.957(1.219-20.161);OR(95%CI)=16.216(4.779-55.025)];利福霉素类药物的使用是患者发生VTE的保护因素[OR(95%CI)=0.170(0.073-0.395)]。D-二聚体ROC曲线[AUC=0.831±0.028(95%CI:0.776~0.886,P<0.05)],根据约登指数得出截值为1855ug/L,此时敏感度为82.2%、特异度为74.3%。结论 结核病患者合并VTE发生率较高,应积极规范预防及诊疗。当结核病患者发热、气促下肢水肿与D-二聚体>1855ug/L时,应积极排查VTE的可能,必要时可予以预防性抗凝治疗。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有助于降低结核病患者并发VTE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6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肠梗阻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全组病例肠梗阻发生率为8.2%(38/466)。单因素分析显示,肠梗阻与性别、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以及手术方式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肠梗阻发生的因素为大体类型、年龄、TNM分期和肿瘤大小;其危险程度大小为大体类型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结论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特征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病程晚,生物行为恶及根治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37例肺癌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同期不伴有VTE的37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37例肺癌合并VTE患者中,29例单纯深静脉血栓,5例深静脉血栓合并肺血栓栓塞症,3例单纯肺血栓栓塞症.肺癌确诊后前6个月内发生21例(56.76%).37例患者溶栓和(或)抗凝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肺癌合并VTE患者1年生存率为43.24%,12个月血栓复发率为21.05%.肺癌合并VTE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合并VTE的肺癌患者(P<0.05).结论 肺癌确诊后前6个月内VTE高发,肺癌合并VTE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肢体肿胀.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增加病死率,血栓复发率高,抗凝治疗仍是基本的治疗方法.对于肺腺癌和ⅢB~Ⅳ期肺癌患者要警惕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孤立性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LNM)风险因素及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摄取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临床组织分期(cT)1期孤立性肺腺癌患者共251例,根据病理淋巴结(pN)分期划分为NO组(225例)、N1组(16例)及N2组(10例),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前薄层CT检查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患者LNM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及与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病灶最大径、磨玻璃结节类型、血CEA水平及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均与早期孤立性肺腺癌患者LNM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显示,混合型磨玻璃结节、实性磨玻璃结节、血CEA水平>5ng/mL、腺泡型肺腺癌、乳头状/微乳头状浸润型肺腺癌及实体型肺腺癌均是早期孤立性肺腺癌患者LNM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早期孤立性肺腺癌患者LNM发生与SUVmax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显示,SUVmax>5是早期孤立性肺腺癌患者LNM发生独立危险因素(OR=3.42,95%CI:1.40~10.68,P=0.00)。结论 早期孤立性肺腺癌患者LNM发生与磨玻璃结、血CEA水平及病理组织学类型关系密切;同时PET-CT检查SUVmax>5者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男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旨在及时确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高危人群,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男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7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发生淋巴结转移的24例患者纳入转移组,将其余未发生转移的103例患者纳入未转移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年龄、吸烟、临床症状等)、肿瘤直径、血清癌胚抗原(CEA)、肿瘤位置、肿瘤分布、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相关数据。分析男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并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可能影响男性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男性非小细胞肺癌多发于45岁以上中年男性群体,占比约为63.78%;无明显临床症状占比最高,呼吸困难及体重下降次之;肿瘤类型及病理分型中以周围型及腺癌占比最高;左上肺为发病率最高部位,右上肺次之;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直径较大、CEA水平较高及分化程度低可能是影响男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男性非小细胞肺癌多发于中年人群,发病症状不显著,多呈周围型,多为腺癌且左肺占比最高;肿瘤直径大、CEA高表达及低分化可能是诱发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故术前诊断中应密切观察上述影响因素,以做出准确判断,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50例AECOPD合并肺栓塞患者为病例组,100例AECOPD无肺栓塞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并发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病例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低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PA-aO2、FIB水平升高为AECOPD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D-D预测AECOPD并发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 结论D-D、PA-aO2、FIB升高为AECOPD患者并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外科治疗原发性肺腺癌,对影响肺腺癌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并确定直接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显示,TNM分期和病理分型是影响肺腺癌预后的直接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564例医院收治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根据患者化疗期间有无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为观察组(有VTE)与对照组(无VTE),其中观察组有144例,对照组有420例。采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造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出现VTE的高危因素。结果根据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理类型、疾病分期、血液黏度以及D二聚体升高是造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出现静VTE的相关因素;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肿瘤分期、D二聚体水平、吸烟以及血液黏度与是造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出现VTE的高危因素。结论临床需要加强对合并高危因素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观察,早期给予抗凝措施,预防VTE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adua 评分对预测重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 病例对照的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患者中确诊的78 例VTE 患者(VTE 组)及同时期同科室随机抽取的96 例未患VTE 患者(非VTE 组)。依据Padua 评分对两组患者 进行评分和危险分层。比较两组评分结果以及危险等级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 与VTE 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VTE 组Padua 评分与非VTE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TE 组高于 非VTE 组,高评分等级组患者发生VTE 的风险是低评分等级组的7.66 倍。以ICU 住院患者的相关因素作为自 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卧床≥ 3 d 是ICU 住院患者发生VTE 的最高级别的危险因素。结论 Pauda 评 分可较好地评估ICU 患者VTE 发病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8.
黄毅  李磊  刘启岑  朱友梅  吴圣芳 《安徽医学》2021,42(10):1115-1118
目的 分析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腋网综合征(AW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黄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乳腺癌手术的256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WS分成阳性组(79例)和阴性组(177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患者并发AWS的可能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并发AW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5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79例(30.86%)发生AWS,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间确诊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放疗及功能锻炼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年龄<60岁是患者术后并发AWS的危险因素(P<0.05),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和早期锻炼是此类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约1/3的乳腺癌患者术后会发生AWS,确诊年龄<60岁者术后更易并发AWS,施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降低术后并发AWS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发生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诊治和预后提供支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39例AECOPD患者病例。按照患者预后是否出现静脉血栓栓塞(VTE)情况进行分组,其中发生VTE组患者52例,无VTE组患者187例。制作危险因素分析调查表,收集患者年龄、吸烟史、BMI、肺功能分级、卧床时间、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等因素情况,并统计2组常见血清指标及血气指标水平,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收集的2组间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39例AECOPD患者中52例发生VTE,VTE发生率达到了21.8%。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吸烟史、肺功能分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卧床时间、高D-二聚体水平、PaO2、PaCO2是AECOPD患者并发VTE的危险因素。 结论 AECOPD患者临床易出现VTE并发症,而患者年龄、BMI、吸烟史、肺功能分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卧床时间、高D-二聚体、PaO2、PaCO2水平是AECOPD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胡好  问亚芳 《中国医刊》2023,(2):167-171
目的 分析腹股沟疝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个体化预警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作为队列人群,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将术后发生VTE的52例患者作为VTE组,按照1:3的比例匹配156例未发生VTE的患者作为非VTE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个体化预警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能力,并计算各因素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增加、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及术后卧床时间延长是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个体化预警模型:P=1/[1+e(-(-30.47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