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枕大池注入利多卡因是否能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的痉挛.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出血组、利多卡因治疗组(治疗组),每组10只.出血组和治疗组的动物于枕大池注入自体动脉血1.5 ml,假手术组注入1.5 ml生理盐水,30 min后假手术组和出血组的动物从枕大池注入0.1 ml生理盐水,治疗组注入0.1 ml 2%利多卡因.72 h后观察脑基底动脉管腔面积,另测定术前和72 h后血浆中的内皮素(ET)和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结果: 各组术前的血浆ET,CGRP无显著差别(P>0.05);术后72 h 出血组的血浆ET高于假手术组和治疗组(P<0.05),各组术后血浆ET比术前高(P<0.01或P<0.001);术后72 h血浆CGRP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与术前比较,假手术组和出血组的术后CGRP低于术前水平(P<0.01或P<0.001);出血组的血管腔面积低于假手术组和治疗组(P<0.001).结论: 枕大池注入利多卡因能减轻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两种给药途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SAH模型组(SAH组)、利多卡因静脉治疗组(L1组)及利多卡因枕大池治疗组(L2组),每组各10只。麻醉下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枕大池制备SAH模型,sham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NS);30 min后sham组、SAH组及L1组的动物,再次从枕大池注入0.3 mL NS, L1组同时静脉给予0.3 mL 2%利多卡因治疗,L2组从枕大池注入0.3 mL 2%利多卡因治疗。所有动物 72 h后处死。分别于造模型前、治疗后72 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72 h后取脑基底动脉以及海马组织行常规HE染色及C-fos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基底动脉腔面积(AA)和直径(AD)、海马正常神经元密度(NNDHP)、C-fos阳性细胞数目(CCPHP)。结果 各组动物造模前血清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72 h各组IL-6水平均较术前高( P<0.05),SAH及L1组高于sham组和L2组( P<0.05)。SAH及L1组基底动脉的AA、AD及海马NNDHP比假手术sham组和L2组减少( P<0.05),而SAH及L1组海马CCPHP比sham组和L2组增多( P<0.05)。结论 同剂量利多卡因经枕大池注入比静脉注入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浆和脑脊液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探讨川芎嗪对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枕大池注血法制作SAH模型。实验组经腹腔给予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和空白组仅给予生理盐水。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造模后72h和168h血浆和脑脊液ET和NO水平,并对动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①SAH后,脑脊液中对照组的ET水平较实验组和空白组增加(P〈0.05),且168h水平高于72h;血浆中对照组ET水平亦高于实验组和空白组(P〈0.05),空白组和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SAH后,脑脊液中对照组NO水平较空白组和实验组低(P〈0.05),3组的NO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不大;血浆中对照组NO水平亦较空白组和实验组低(P〈0.05),空白组和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各时点上实验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川芎嗪治疗后,血浆和脑脊液中ET水平有所下降或ET上升受到抑制,而NO水平则有所上升或NO下降受到抑制,提示川芎嗪对SAH后CVS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组(治疗组,58例)121服贝那普利[(10~20)mg/d]8周;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ET、CGRP、D-dimer的水平。并与对照组(38例)比较。结果:治疗前。治疗组血浆ET、D-dimer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G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口服贝那普利2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5);维持治疗8周,BP稳定,血浆ET、D-dimer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血浆CG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贝那普利在降低BP的同时可使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D-dimer水平降低,CGRP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失血性休克白兔器官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18只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利多卡因组(L组)、失血性休克组(H组)和对照组(C组)。L组于放血前静脉注射2.5mg/kg利多卡因,此后静注1mg/kg·h利多卡因维持;L组与H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后,分别于放血前(T0)、休克2h(T1)、复苏2h(T2)各从股静脉取血测定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C组在上述对应时间点测定血浆ET和CCRP。结果H组与L组在T1、T2时点,与们时点及C组相比,ET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L组ET低于H组(P〈0.05);CGRP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L组CGRP高于H组(P〈0.05);结论持续小剂量运用利多卡因能增加机体血浆CGRP含量,降低血浆ET含量,改善各重要脏器微循环.从而减轻失血性休克兔重要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梗死急性期应用阿魏酸钠对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成熟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非干预组、手术干预组4组,手术组按时间随机分为30min、1h、2h、6h、12h、24h、48h、72h、5d、7d、14d 11个亚组;采用改良Longa法建立局灶脑梗死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和血浆中ET、CGRP含量。结果:大脑中动脉梗死后30min时ET无明显变化,1h起,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cGRP在各个时间点均较假手术组降低(P〈0.01);二者具有相关性,脑组织与血浆中r分别为-0.415、-0.350;手术干预组ET、CGRP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组织与血浆中r分别为.0.602、-0.590。结论:阿魏酸钠可有效地抑制ET升高及CGRP降低.从而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探讨川芎嗪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缓解作用,并通过测量血浆中ET及CGRP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川芎嗪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机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造模成功后取脑干,行HE染色后观察基底动脉内径的变化,并同时取大鼠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中的ET和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空白组基底动脉内径没有明显的变化,对照组和实验组基底动脉血管内径均出现血管痉挛;实验组有所缓解,血浆中ET含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CGRP的变化相反。结论:川芎嗪可以缓解SAH后CV S,并可以调节大鼠血浆中ET和CGRP,即减少血浆中的ET的含量,增加血浆中的CGRP的含量,来缓解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枕大池注入利多卡因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基底动脉血管Rho/Rho相关激酶(ROCK)信号传导的影响。 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sham)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枕大池利多卡因(CD)组。SAH组和CD组动物经枕大池注入非抗凝的自体动脉血(1 mL/kg)复制SAH模型,sham组经枕大池注入37℃的生理盐水(1 mL/kg);30 min后,CD组经枕大池注入0.3 mL 2%利多卡因,SAH组和sham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72 h后测定摄食量和神经功能损害分级,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底动脉中Rho相关激酶2(ROCK2)、肌球蛋白轻链(MLC)及钙调蛋白(CaM)蛋的基因和蛋白表达。 结果 与sham组比较,SAH组和CD组家兔摄食量减少,且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ROCK2在基底动脉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高,MLC和CaM的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SAH组比较,CD组家兔摄食量及神经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K2在基底动脉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减少,MLC和CaM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P<0.05)。 结论 枕大池注入利多卡因能够抑制兔SAH后基底动脉血管Rho/ROCK信号传导,减轻SAH后基底动脉平滑肌的收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急性期与恢复期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急性期与恢复期测定血浆ET含量,并用35例健康对照人员作比较。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浆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尼膜酮治疗后有所下降;恢复期降为正常。结论血浆E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显著升高,并与脑损伤程度有关,提示神经肽参与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19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患者作为治疗组,实行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置换脑脊液,同时对16例患者采用腰穿引流脑脊液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时间及脑脊液生化检测蛋白变化情况,头痛缓解时间、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的例数及治疗结果判断两者之间的差别。结果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脑脊液蛋白正常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头痛缓解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结果两组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采用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相似文献   

11.
唐艳  陈晓毅  柳俊  刘进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5(5):468-471,475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对照组(NS组),模型组(SAH组),枕大池药物(SAH+CH组)组及治疗对照组(SAH+Vehicle组);动物用改良后单次注血法造模,所有动物在48 h后处死,取材计算基底动脉血管皱缩指数(CC),光镜下观察血管内膜痉挛的情况,脑脊液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S-100β蛋白(S-100β)。结果:改良动物模型短程、平稳、安全,光镜下观察药物组脑血管痉挛程度明显减轻;与SAH组比较,SAH+CM组CC值减小,P〈0.05;与SAH组相比,SAH+CM组S-100β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组与NS组比较,SOD活性降低(P〈0.01),MDA含量升高(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以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和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利多卡因(LD)组。各组动物均在麻醉下行手术操作,SAH组和LD组动物取自体动脉血1 mL/kg(按体质量计)注入枕大池,Sham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30 min后LD组兔经静脉注入20 mg/mL利多卡因0.6 mL,SAH组、Sham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72 h后进行摄食量和神经功能损害分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兔脑海马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细胞色素C(Cyt-c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SAH、LD组兔摄食量减少,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脑海马组织中Caspase-3、Cyt-c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 <0.05);与SAH组比较,LD组兔摄食量及神经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海马组织中Caspase-3、Cyt-c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P <0.05)。结论 利多卡因对兔SAH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Caspase-3、Cyt-c 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线粒体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可靠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方法对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注生理盐水对照(NS)两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的方法建立SAH模型,NS组同法注等量的NS;在首次注血或注水后35、、7天,每组各灌注处死6只大鼠,取其基底动脉比较基底动脉的内径周长和血管壁厚度。结果与NS组相比,SAH组注血后3、5、7天,基底动脉的内径周长和血管壁厚度均有显著性差异,脑血管痉挛在第7天达到高峰。结论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是可靠的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应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脑皮层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D31/PE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SAH组、经鼻生理盐水(NS)+SAH、经鼻CGRP+SAH组。用枕大池两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制作SAH模型,CGRP和NS经鼻腔给予。于第二次枕大池注血后3d,将大鼠经心灌注生理盐水后取脑制作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大脑皮层CD31/PECAM-1表达。结果行为学和解剖学观察证实大鼠SAH模型制作成功。第二次枕大池注血后3d,SAH组和经鼻NS+SAH组大鼠大脑皮层CD31/PECAM-1表达增多,经鼻CGRP+SAH组大鼠大脑皮层CD31/PECAM-1表达进一步增强。结论经鼻应用CGRP可促进SAH后大脑皮层CD31/PECAM-1表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血管新生,减轻继发性脑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形成及尼莫地平干预后脑血管动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和尼莫地平干预组,每组15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免脑基底动脉DCVS模型,分别在造模前及造模后第1、4、7、11、14天行MS-CTA检查。原始图像三维后处理采用容积重建技术。结果单纯SAH组和尼莫地平干预组在造模后第1、4、7、11、14天基底动脉管径均明显小于造模前(均P〈0.05);而单纯SAH组与尼莫地平干预组同一时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S-CTA能快速准确地观察DCVS的形成及尼莫地平干预后的脑血管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Celecoxib)对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塞来昔布治疗组,每组12只。应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治疗组第1次注血30rain后给予塞来昔布灌胃,利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各组处理后第7天基底动脉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经塞来昔布治疗后,治疗组管径显著大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管壁厚度显著小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塞来昔布治疗后痉挛血管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得到改善。结论塞来昔布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郑匡  钟鸣  谭显西  刘伟  杨运俊 《浙江医学》2008,30(4):327-329
目的观察血栓素A2(TXA2)合成酶特异性抑制剂奥扎格雷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TXA2(迅速代谢为了TXB2)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TXA2在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等分为单纯SAH组和单纯SAH+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奥扎格雷钠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奥扎格雷钠组在第1次注血后即开始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每天给药1次,持续14d。全程观察实验动物的饮食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利用放射免疫方法及头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别动态观察各组处理后第1、4、7、11、14天的TXB2水平及兔基底动脉直径。结果两组家兔注血后第4天开始血浆TXB2水平即明显升高(P〈0.05),但奥扎格雷钠组明显低于单纯SAH组(P〈0.05);两组家兔基底动脉直径的变化较为相似,在注血后即逐渐变小,第11天时才开始缓解,但至第14天时仍未能完全缓解,两组间各时点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评分显示注血后第4、7、11天奥扎格雷钠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单纯SAH组(P〈0.05)。结论TXA2水平的增加并非导致自发性SAH后DCVS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内皮素和降钙基因相关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液、脑脊液中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及与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检测32例不同时期、不同病因、不同病情SAH患者血液、CSF中ET、CGRP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AH后血浆、CSF中ET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GRP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T升高和CGRP降低与病情程度、病后时间有关,与引起SAH的原因无关。结论:ET和CGRP的变化与SAH后脑血管痉挛有关,可作为SAH后血管痉挛(CVS)的一种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