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Miller-Fisher综合征(MFS)患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IVIG治疗MFS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10例临床确诊的MFS患者,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MFS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相对计数。结果 MFS患者急性期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4~+T细胞和CD4/CD8值显著升高(P0.05),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性期MFS患者应用IVIG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患者体内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有助于了解IVIG治疗MFS的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GBS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选择32例急性期GBS患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脑神经受累组和脑神经未受累组,呼吸肌受累组和呼吸肌未受累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20例健康对照和GBS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结果 GBS患者CD4+CD45RO+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CD4+CD45RA+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轻症组、脑神经受累组以及呼吸肌未受累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重症组和脑神经未受累组上述变化较明显,且GBS组和呼吸肌受累组除上述变化较明显外,CD19+B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急性期GBS患者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T和B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了显著变化,轻症组变化不明显,重症组尤其呼吸肌受累组变化显著,表明所涉及免疫指标的改变与GBS病情相关,症状越重,免疫学指标变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和CD4+CD25+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MS急性期患者GC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和CD4+CD25+T细胞阳性率,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比较MS患者治疗前后扩展功能障碍状况量表(EDSS)评分的变化。结果MS患者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的阳性率[(5.031±1.782)%]较正常对照组[(6.436±2.035)%]明显下降(P<0.05),经GC治疗后CD80的阳性率[(6.467±1.882)%]明显增高(P<0.01);CD4+CD25+T细胞阳性率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EDSS评分[(3.64±1.79)分]较治疗前[(4.26±1.68)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GC可上调MS患者淋巴细胞CD80的表达,抑制细胞免疫,促进MS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淋巴血浆置换(lymphoplasmapheresis,LPE)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30例GBS患者进行淋巴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液中免疫全套、血常规、凝血四项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淋巴血浆置换治疗1w后患者MRC评分、2w后MRC评分及Hughe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2w后有效率高达90%。患者外周血免疫球白及补体、单核细胞百分比、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于治疗后显著降低。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中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CD4+/CD8+值显著降低,并且2w后Hughes评分提高大于1分者这种变化更为显著,而2w后Hughes评分提高小于1分者淋巴细胞亚群分布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LPE治疗GBS疗效显著,可能与纠正GB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直接去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单核细胞、纤维蛋白原等病理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脑梗死患者与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择101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分成老年ACI组(66例)和中青年ACI组(35例)。选择对照组50例,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ACI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结果①老年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和CD4+T细胞百分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细胞百分率变化不明显(P>0.05)。②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T、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变化不明显(P>0.05)。③老年ACI组患者与中青年ACI组患者比较: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ACI患者体内淋巴细胞亚群发生重新分布,尤其老年ACI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显著,这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HZ)和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HZ和PHN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选择52例临床确诊的HZ患者,采集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表达。结果恢复期CD8~+T和CD4~+CD45RO~+T细胞较急性期相显著降低,CD4/CD8比值和CD4~+CD45RA~+T细胞较急性期显著增高,而CD3~+T和CD4~+T细胞无显著差异;与轻中度疼痛组相比,重度疼痛组CD3~+T、CD4~+T和CD8~+T细胞差异无显著变化,CD4/CD8比值和CD4~+CD45RA~+T细胞显著减少,CD4~+CD45RO~+T细胞显著增高;HZ患者恢复期IL-4和IL-10表达较急性期相比显著升高,而IL-17和TNF-显著降低;不同程度疼痛组IL-4、IL-10、IL-17和TNF-α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恢复期HZ与急性期相比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重度疼痛与轻中度疼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有差异,为探讨HZ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免疫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在激素冲击治疗前后血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以及两者比值分布的改变。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1例临床确诊的MS患者激素冲击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血清CD4+、CD8+T细胞比例,以及两者比值。结果激素冲击治疗后3周CD4+T细胞比例以及CD4+/CD8+T细胞比值均比治疗前显著增加(前者P=0.027;后者P=0.004),CD8+T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MS患者激素冲击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演变规律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百分率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收集AQP-4抗体阳性的急性期NMOSD患者(NMOSD组)2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甲泼尼龙冲击前、后外周血CXCR5~+ICOS~+的CD4~+T细胞(Tfh细胞),记录NMOSD组的EDSS评分,分析NMOSD组患者Tfh细胞百分率与患者AQP-4抗体滴度及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NMOSD组患者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前外周血Tfh细胞百分率[(1.77±0.74)%]显著高于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1.26±0.45)%](t=2.284,P=0.032)。首次发病NMOSD患者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前Tfh细胞百分率与EDSS评分呈正相关(r=0.625,P=0.040),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前、后Tfh细胞百分率与AQP-4抗体滴度无相关性(r=--0.02,P=0.928)。结论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NMOSD患者急性期外周血Tfh细胞百分率降低,首次发病NMOSD患者Tfh细胞百分率水平与EDSS评分有关。Tfh细胞百分率水平可能与NMOSD的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癫痫患者外周血CD 19+13、CD20+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癫痫患儿458例为病例组,另设同期该院52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2组成员外周血CD19+B细胞、CD20+B细胞和NK细胞的表达进行检测及比较,同时分析92例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的癫痫患儿治疗前后细胞表达的改变。 结果癫痫患儿CD19+B细胞和CD20+B细胞比例分别为(22.35%±6.54%)、(21.50%±8.4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86%±4.02%)、(16.13%±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K细胞比例为(9.11%±4.9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4.72%±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G治疗6个月后癫痫患儿CD19+B细胞和CD20+B细胞比例分别为(18.26%±5.03%)、(16.74%±5.12%),较治疗前(22.74%±6.25%)、(21.61%±8.03%)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K细胞为(14.65%±4.58%),较治疗前(9.07%±4.76%)明显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例IVIG治疗患儿中,22例无效,70例有效,有效与无效患儿外周血CD19+B细胞和CD20+B细胞比例治疗前后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外周血NK细胞比例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癫痫患儿存在B淋巴细胞和NK细胞功能异常,IVIG治疗能改善癫痫患儿的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CD19+B细胞、CD20+B细胞可做为癫痫IVIG治疗疗效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多群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及其B细胞表达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B cell-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BAFF-R)的情况.方法 应用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61例MG患者与23名健康对照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high Foxp3+、CD8+ CD28-、CD8+ CD122+)以及CD19+ BAFF-R+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MG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 CD25 high Foxp3+ T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32.12%±16.12%与65.15%±14.72%,MG组该群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CD8+ CD28-及CD8+ CD122+ T细胞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MG组外周血CD19+ BAFF-R+细胞的水平(10.57%±5.5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38%±3.87%,P<0.01).大剂量激素或大剂量激素加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短期内可使MG组外周血CD4+ CD25 high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增加(P<0.05).结论 MG患者Foxp3+的CD4+ CD25 high调节性T细胞的减少提示MG患者存在免疫和耐受的失衡,显示了T细胞的自身免疫性.在B细胞方面,MG患者外周血CD19+ B细胞上BAFF-R表达增高,提示其体内B细胞已处于易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静脉用免疫球蛋白G(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G,IVIG)对印防己毒(picrotoxin,PTX)点燃癫痫模型大鼠抽搐表现、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海马CA1区IgG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采用PTX1.5mg/(kg·d),连续造模21d,并先后给予IVIG500mg(kg·d),连续4d后,观察大鼠抽搐发作表现,并检测大鼠外周血CD3+T细胞及CD4+T细胞比例、B细胞分子的表达、海马CA1区的IgG免疫反应阳性(IgG-IR)细胞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VIG预处理组的潜伏期于PTX造模的第1~12d明显延长(P0.05),第13~21d则趋向一致(P0.05);IVIG治疗组于IVIG治疗期间较对照组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IVIG预处理及IVIG治疗组B细胞比例、IgG-IR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D3+T细胞及CD4+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 IVIG预处理或治疗后,癫痫大鼠的发作潜伏期明显延长,可能与其下调癫痫大鼠外周血B细胞及海马CA1区IgG的表达,上调外周血中CD3+T、CD4+T细胞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u illain-Barre综合征(GBS)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辅助受体CD22、CD72表达及其与GBS病程和病情的关系。方法 36例GBS患者(GBS组)按病程及病情分为急性期亚组与恢复期亚组和轻症亚组与重症亚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2及CD72蛋白表达,比较CD22与CD72蛋白在不同亚组间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20人)比较。结果 B细胞数量GBS组[(606±118)个]较正常对照组[(248±92)个]明显升高,CD72+CD19+阳性细胞率[(62.11±9.14)%]较正常对照组[(69.72±11.42)%]明显降低(均P<0.01);CD22+CD19+阳性细胞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BS组中,急性期亚组[(682±91)个]B细胞数量较恢复期亚组[(550±111)个]明显升高,CD72+CD19+阳性细胞率急性期亚组[(57.79±7.69)%]较恢复期亚组[(68.14±7.58)%]明显降低(均P<0.01);CD22+CD19+阳性细胞率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亚组[(685±116)个]较轻症亚组B细胞数量[(561±96)个]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进展性和非进展性脑梗死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和非进展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并且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进展组治疗前后比较:CD4+T细胞和CD4/CD8值显著升高,CD8+T细胞显著降低;非进展组治疗前后比较:CD4/CD8值显著升高;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自身比较,均明显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进展性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提高CD4+T细胞水平,促进急性脑梗死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建立脑脊液T淋巴细胞亚群正常参考范围。方法使用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49例无神经系统疾病人群脑脊液和血液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3+CD69+)百分比水平。结果 (1)正常脑脊液T淋巴细胞亚群构成以T辅助细胞(CD3+CD4+T细胞)为主。T辅助细胞平均占脑脊液T淋巴细胞总数的68.27%,参考范围为54.77%~81.77%。T抑制细胞(CD3+CD8+T细胞)平均占脑脊液T淋巴细胞总数的31.73%,参考范围为18.23%~45.23%。活化T细胞(CD3+CD69+T细胞)平均占脑脊液T淋巴细胞总数的2.76%,参考范围为0.29%~26.29%。脑脊液CD4/CD8比值平均为2.21,参考范围为1.16~4.21。脑脊液的T辅助细胞百分比、活化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高于血液,T抑制细胞百分比低于血液(P<0.05)。(2)脑脊液与血液各T淋巴细胞亚群在各年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脑脊液和血液各T淋巴细胞亚群在男女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文初步建立了脑脊液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参考范围;正常脑脊液T淋巴细胞中以T辅助细胞为主,且其亚群分布特点与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不同。  相似文献   

15.
肝豆状核变性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WD)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49例W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并与健康人组进行对照,同时对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WD组CD3+、CD4+、CD8+、CD4+/CD8+较对照组水平无明显变化,NK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病情重者CD3+、CD4+、CD4+/CD8+水平仍无差异,随病情加重NK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WD存在NK细胞免疫失调,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正常,病情重的患者NK细胞免疫功能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sema-4A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外周血血浆中及免疫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sema-4A在GBS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作者医院收治的GBS患者18例,另选健康体检者18名作对照,并根据hughes评分将GBS患者划分为轻型与重型。收集GBS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外周血血浆及单个核细胞,利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浆中sema-4A表达水平,比较各组血浆sema-4A表达量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sema-4A在DC细胞、B细胞、CD4~+T细胞等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比较各类单个核细胞表达sema-4A的差异。分析血浆sema-4A表达水平与表达sema-4A的免疫细胞频率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GBS患者急性期血浆sema-4A的表达水平[(0.6162±0.1440)ng/mL]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分别(0.1071±0.0328)ng/mL、(0.0904±0.0249)ng/mL),均P0.05]。重型GBS患者急性期血浆sema-4A表达水平高于轻型GBS[分别为(0.7351±0.1172)ng/mL、(0.5009±0.0825)ng/mL,t=2.467,P=0.035)]。GBS急性期患者血浆sema-4A表达水平与hughes评分呈正相关(r=0.79,P=0.025)。GBS急性期患者表达sema-4A的DC细胞频率[(3.7260±0.7516)%]及B细胞频率[(2.8072±0.5548)%]高于恢复期[分别为(1.6912±0.4322)%、(1.6039±0.3091)%;均P0.05]及对照组[分别为(1.7194±0.3624)%、(1.5027±0.3208)%;均P0.05]。GBS急性期患者表达sema-4A的DC细胞频率与血浆sema-4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95,P=0.032)。结论GBS急性期Sema-4A表达增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DC细胞频率相关。Sema-4A可能是GBS急性期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CD+4 CDhigh25 T细胞及其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患者外周血CD+4 CDhigh25 T细胞的水平,以及各种治疗方法对其的影响.方法 应用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55例MG患者(治疗前)与33名健康对照外周血CD+4 CDhigh25 T细胞百分率,对其中26例MG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动态检测.结果 MG患者与健康对照外周血CD+4 CDhigh25 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22%±3.37%与5.16%±1.8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而21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其外周血CD+4 CDhigh25 T细胞百分率的变化与病情评分的变化呈负相关(r=-0.563, P=0.008).结论 这种非手术治疗前后短期内的CD+4 CDhigh25 T细胞的变化情况可能与病情相关,但胸腺切除前阶段观察的情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的表达,探讨Tfh细胞与NMOS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53例NMOSD急性发作期患者(NMOSD组)和20名健康对照(对照组)的外周血中不同表型的Tfh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及其三个亚群Tfh1、Tfh2、Tfh17占CD4+CXCR5+T细胞的比例。结果 NMOSD组CD4+CXCR5+Tfh细胞、CD4+CXCR5+PD-1+Tfh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22.80±6.78)%vs.(18.94±3.84)%,t=3.042,P=0.003;(9.54±3.29)%vs.(4.21±1.31)%,t=9.914,P=0.000]。在CD4+CXCR5+T细胞中,NMOSD患者组Tfh17细胞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30.70±4.56)%vs.(27.33±2.89)%,t=3.071,P=0.003],Tfh1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26.41±4.42)%vs.(30.26±3.66)%,t=-3.474,P=0.001],Tfh2细胞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Tfh2细胞比例+Tfh17细胞比例)/Tfh1细胞比例的比值高于对照组(2.41±0.65vs.1.88±0.39,t=4.264,P=0.000)。结论 NMOS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比例增高,同时存在着Tfh细胞的三个亚群的比例失调,尤其是Tfh17细胞比例显著增高,推测Tfh细胞与NMOSD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和分析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4例,将患者分为2组:101例杓型组和103例非杓型组。并选择8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两组高血压的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杓型组的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无明显降低(P>0.05),非杓型组的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均降低(P<0.05),与杓型组比,非杓型组的血压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与正常组和脑梗死恢复期组比,两组高血压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CD3~+、CD4~+和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高血压的CD3~+、CD4~+和CD4~+/CD8~+均明显降低,CD8~+明显增高。治疗前后,与杓型组比,非杓型组的CD3~+、CD4~+和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降低(P<0.05)。结论 (1)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对24h血压节律异常产生重要作用;(2)非杓型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参与其中,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仍有待深层次地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胸腺切除(Tx)术对重症肌无力(MG)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用许氏评分法观察30例伴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的MG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Tx术后2个月的临床疗效;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60名志愿健康者和30例伴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的MG患者Tx术前及术后2个月T淋巴细胞亚型的变化。结果:伴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的MG病人Tx术前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较正常人显著增多(P<0.01),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较正常人显著减少(P<0.01),CD4+/CD8+T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P<0.01)。伴胸腺增生MG病人Tx术后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CD4+/CD8+T细胞的比例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伴胸腺瘤MG病人Tx术后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CD4+/CD8+T细胞的比例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T淋巴细胞亚型的测定既可以为MG免疫病理学的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也能为Tx治疗MG提供一个客观的实验室指标,为判断疾病的转归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