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3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切除患者术后相关感染(HAI)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 2017 年1月至2018年12月1 049例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 91例和非感染组958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为8.67%。两组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民族、药物过敏、切口等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方式、手术等级、转科情况、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方式、住院天数是颅内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及95%CI分别为5.173(2.738~9.774)、1.132(1.079~1.189)。结论:颅脑手术患者中HAI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HA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1α(6-keto-PGF1α,6-k)及TXB2/6-ketoPGF1α比值(T/6-k)、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和脂蛋白(a)[LP(a)]水平,为临床积极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IS)80例,健康对照者(NC)120例;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ox LDL、Lp(a)、TXB2,用ELISA竞争抑制法测定6-k;分别测定TIA和AIS患者发病24 h、7 d、14 d时的血浆TXB2、6-k及T/6-k、ox LDL和Lp(a),将3个时间状态值与健康人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IA组和AIS组,发病24 h、7 d、14 d的血浆ox LDL、Lp(a)、TXB2及6-k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1)。TIA组和AIS组患者发病24 h、7 d、14 d相互比较:TXB2水平发病24 h、7 d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发病14 d时TXB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6-k水平发病7 d、14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x LD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p(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XB2、6-k、ox LDL和Lp(a)检测对于TIA患者积极预防进一步发展为脑梗死有重要的警示价值,且对于防止AIS患者再次发作,积极进行二级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共3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n=18)及常规药物治疗加上应用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组,n=18)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使用了艾迪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其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得到提高,且毒性反应和副作用较小。结论:艾迪注射液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冉  傅鸣郁  朱磊  李卫华 《安徽医药》2015,19(10):1962-1963
目的:探讨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5例重症 HFMD 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危重型病例25例为 B 组,其余30例重症 HFMD 患儿 A 组;另外选择同期门诊体检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及比较三组心率变异频域及时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A 组患儿低频成分(LF)、RR 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 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RR 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高频成分(HF)、相邻 RR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 RR 间期差值>50 ms 的个数占 RR 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患儿 LF、HF、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均低于 A 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FMD 患儿存在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重症病例以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为主,危重型HFMD 患儿伴有迷走神经活性显著降低,监测 HFMD 患儿自主神经系统活性变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生殖毒性,寻找评价PFOS和PFOA生殖毒性的替代模型。方法:PFOS和PFOA分别设高、中、低3个染毒剂量(0.1、0.01、0.001 mmol/L)组和空白对照组,同步化后L4期幼虫在24孔板里染毒24 h,L1期幼虫染毒48 h,测定后代数目和世代时间。结果:L4期幼虫染毒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PFOS高、中剂量组后代数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OA的3个剂量组后代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OS和PFOA各剂量组世代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1期幼虫染毒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PFOS和PFOA高、中剂量组后代数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OS 3个剂量组的世代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后代数目是PFOS和PFOA生殖毒性的敏感指标,L1期幼虫的世代时间对PFOS暴露比L4期幼虫更敏感,但PFOA不影响线虫的世代时间。线虫可能成为评价PFOS和PFOA生殖毒性的替代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核查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病人治疗剂量的非均匀野剂量校正。方法将插有TLD的聚苯乙烯固体模体,聚苯乙烯/肺固体模体,聚苯乙烯/骨固体模体分别经CT扫描,影像分别传入TPS并计算高能X射线下监督单位数,使传递给中心束轴TLD剂量为2 Gy。在高能X射线下完成TLD照射,照射后的TLD经测量、剂量计算,D(TLD)与D(TPS)剂量比值在0.95~1.05范围为可接受范围。结果核查结果表明,光子线束均匀模体轴上(P)剂量和非均匀骨模体轴上(BP)剂量核查结果较好。非均匀肺模体轴上(LP)和离轴(LL)剂量核查结果误差很大。结论光子线束非均匀性剂量校正在放射治疗中是非常重要,尤其是肺组织。校正不当,对于肺组织剂量误差也可达到11.1%,离轴情况下更多达18.4%。对于骨组织剂量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膀胱癌侵及前列腺患者和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膀胱癌侵及前列腺患者33例,B组为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患者38例.对两组术后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与B组比较,A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明显缩短(P<0.05).A组14例(42.4%)、B组8例(22.9%)出现肿瘤复发,两组比较P<0.05.B组Gleason评分4~8(4.8±1.6)分,PT1期11例(28.9%),pT2期24例(63.2%),pT3期3例(7.9%),22例(57.8%)无相关临床症状.共随访10~78(48±19)个月,因膀胱癌进展死亡11例,生化复发2例.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通常无相关临床症状,分化良好,预后较膀胱癌侵及前列腺患者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微流控芯片上构建模拟人体血管的三维血管管道,实现管道间的物质交换,并形成有自主出芽功能的血管,为血管生成相关的疾病机制研究、药物筛选等提供良好的平台工具。方法利用微流控技术,采用被动进样方式,使人体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在微流控芯片上自主贴壁生长形成三维血管管腔,构建体外仿生三维单管道血管和双管道血管芯片。在此基础上,开展对血管响应刺激因子出芽的功能的验证实验。结果体外仿生的双管道芯片的构建成功率达80%以上。在血管管道,内皮细胞无需借助外力支撑,在芯片上自主形成直径300μm±50μm,细胞分布均匀的、类似体内血管的三维血管管腔;物质通过模拟体内的扩散过程达到血管管道,使血管管腔响应物质刺激而出现功能性的血管出芽。结论体外仿生三维血管微流控芯片在体外实现了体内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模拟了体内物质扩散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可以用于生理过程中血管生成的体外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方法: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应用香菇多糖联合PF方案化疗,对照组36例只给予PF方案化疗.观察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定和药物毒副反应.结果:两组部分缓解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定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化疗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香菇多糖联合PF方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在减轻化疗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MRS检查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 Cr)/Cit,CC/C]值对前列腺癌分化程度及Gleason评分的预估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5枚标本,将每枚标本按照MRS检查中最大横径兴趣层面剖开、取层,将层内每一兴趣区的CC/C值和病理切片的Gleason评分结果进行对照,通过绘制散点图及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再根据CC/C值分别进行中高分化前列腺癌组(Gleason评分≤7分)及低分化癌组(Gleason评分>7分)的ROC曲线下面积的假设检验,计算最佳诊断阈值(Cutoff值).结果 共取得有效病理诊断结果90个,其中有癌区70个,无癌区20个.MRS检查共得到CC/C值90个,以CC/C值>0.86为确定癌标准,诊断前列腺癌区65个,与病理结果对照诊断正确区域59个;诊断无癌区25个,与病理结果对照诊断正确区域14个.经Spearman相关分析,CC/C值与对应区的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746,P=0.000).中高分化前列腺癌组中,以ROC曲线下面积计算Cutoff值的假设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癌组中,以ROC曲线下面积确定CC/C值为0.948最佳诊断阈值,敏感性为81.4%,特异性为75.0%,经Spearman分析低分化癌组中的Gleason评分与CC/C值亦呈正相关(r=0.605,P=0.000),提示CC/C值与低分化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当CC/C值大于0.948多为低分化癌,Gleason评分多>7分.结论 CC/C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MRS检查可用于预估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