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回顾Fluency、Viatorr覆膜支架行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及转归。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21年1月北海市人民医院收治并采用Fluency、Viatorr覆膜支架行TIPS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10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33例,年龄37~74岁。根据支架类型分为Fluency组、Viatorr组,分别有77例和3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支架狭窄、支架闭塞及再次施行TIPS手术间隔时间及TIPS治疗前后门静脉压力,随访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病死原因。结果 患者中临床症状为门静脉高压症引起上消化道出血95例(86.4%)、顽固性腹水15例(13.6%)。治疗结束后,110例患者中26例(23.6%)出现支架狭窄、23例出现闭塞(20.9%)。其中Fluency组肝静脉端15例(19.5%)、门静脉端血栓形成8例(10.4%)、肝静脉端6例(7.8%)、门静脉端迂曲打折5例(6.5%);Viatorr组肝静脉端3例(9.1%)、门静脉端血栓形成1例(3.0%)、肝静脉端迂曲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后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及与手术方式/支架规格的关系,改进TIPS手术。方法对我科1999~2006年间225例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肝功、血氨,及手术中使用支架规格,穿刺门静脉情况,曲张静脉栓塞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TIPS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急诊出血停止,腹水逐渐消退。穿刺门脉左支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穿刺门脉右支。使用8mm支架肝性脑病发生率亦明显低于使用10mm支架。结论选择门静脉左支作为门腔静脉分流道,植入8mm内径血管支架,可以显著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并保护肝功能,而对分流道远期开通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评价TIPS术中覆膜支架置放在门静脉左支或右支后,不同时间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发生的情况。方法对覆膜支架置放在门静脉左支37例患者和覆膜支架置放在门静脉右支41例患者TIPS术后3、6、12个月HE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支架置放在门静脉左支的37例患者3个月内发生HE 4例,发生率为10.8%,6个月内发生HE仍为4例,12个月内发生HE 6例,发生率为16.2%;支架置放在门静脉右支的41例患者3个月内HE发生HE 12例,发生率为29.2%,6个月内发生HE为14例,发生率为34.1%,12个月内发生HE 15例,发生率为36.5%。不同时间内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PS术中覆膜支架置放在门静脉左支有效降低术后HE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2014年收治的肝硬化行TIPS术患者90例,选取穿刺门静脉左、右支各45例,比较术后肝性脑病和支架内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期间,穿刺门静脉左支发生肝性脑病4例,穿刺门静脉右支发生肝性脑病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门静脉左支发生支架内狭窄3例,穿刺门静脉右支发生支架内狭窄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门静脉左支建立分流道可以降低术后肝性脑病及支架内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术后支架再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介入病房收治的20例TIPS术后支架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男性15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8岁.术前门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支架再狭窄的患者12例、支架闭塞的患者8例,20例患者所用均为裸支架.经单纯球囊扩张治疗的4例,球囊扩张后再次置入支架治疗的11例,再次穿刺行TIPS再建分流道治疗的5例.结果 术前平均门静脉压力由(3.94±0.52)kPa降至术后的(2.55±0.46)kPa(P〈0.05),术后1周内3例出现肝性脑病药物治疗后好转,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随访1.5年超声检查未见支架再狭窄或闭塞发生.结论 TIPS术后支架存在一定再狭窄或闭塞率,应用介入技术可以再次降低门静脉压力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杜瑜  梁冬生  李媛  郑战传 《重庆医学》2012,41(32):3433-3435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再通术在维持TIPS分流道通畅中的应用。方法 2007年8月至2011年2月8例TIPS患者术后分流道狭窄行TIPS再通术,2例行球囊扩张术,6例再次植入分流支架术。结果 8例患者TIPS再通术均成功,成功率100%,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梯度由TIPS术前(27.25±2.25)cm H2O降为术后(17.50±1.34)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随访1年分流道通畅。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较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肝功能指标较术前及术后1周好转,总胆红素、清蛋白、ALT、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PS再通术,能再次有效开通分流道,微创、低损伤、可重复操作,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贺平  李成杰  张紫寅  唐建建 《海南医学》2013,24(19):2828-2831
目的 分析10mm与8mm直径的PTFE覆膜支架在TIPSS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46例行TIPSS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支架直径分为10mm组与较小直径8mm组.所有患者于术后1周测定门静脉压力、分流道的初次开通比率,于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分别复查分流道狭窄率以及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TIPSS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分流道的初次开通比率为100%,术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22.4±3.5) cmH2O、(23.2±3.7) cmH2O,均显著低于术前,但两组患者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血氨水平分别为(41.3±11.39)μg/L、(42.4±11.78)μg/L,比术前水平略有提高,但术后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个月后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复发率分别为10%、7.69%,12个月后的复发率分别为15%、11.5%.配对t检验统计显示,TIPSS术6~12个月后,应用直径较小(8 mm组)的PTFE覆膜支架,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复发率和分流道的远期狭窄闭塞率明显低于10mm组(t=23.16,P<0.01;t=14.21,P<0.01).结论 TIPSS术中应用直径较小的PTFE覆膜支架(如8mm直径),能够在达到分流效果的同时,减少中远期分流道狭窄率等并发症,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患者中静脉支架的中期通畅率及高危因素回归分析。方法 对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就诊的124例PTS患者随访2年,所有患者均接受髂股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术后根据指南行规范抗凝治疗。最终纳入102例PTS患者,统计术后支架通畅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支架通畅率的高危因素。结果 植入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可临床缓解率93.1%。随访2年静脉支架通畅率为85.3%。肥胖(OR=1.999,95%CI:1.145~3.489)、未规范抗血小板治疗(OR=0.050,95%CI:0.003~0.932)、长段支架(OR=41.033,95%CI:1.346~1250.940)和未予弹力袜支持治疗(OR=0.018,95%CI:0.001~0.622)是影响PTS患者术后支架通畅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静脉支架植入是治疗下肢PTS的有效治疗措施,术中采用短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弹力袜支持以及肥胖患者术后2年内减肥,可增加支架中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和评价覆膜支架在TIPSS术后狭窄率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80例术后3月、79例术后6月、50例术后12月用彩超及分流道血管造影进行跟踪随访,对狭窄例数及狭窄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术后3月中有1例闭塞(1.3%) 79例术后6月中有11例狭窄(13.9%),其中支架内狭窄6例、门脉端狭窄1例、"盖帽"发生4例 50例术后12月中有15例狭窄(30%),其中支架内狭窄6例、肝静脉端狭窄3例、门脉端狭窄1例、肝静脉端或门脉端"盖帽"发生5例.结论 1)TIPSS术中覆膜支架的应用明显较裸支架降低了狭窄率.2)如果支架长度选择合适,以及穿刺技术及支架放置角度优化,可以使狭闭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孙林  龙林  周闯  刘剑 《当代医学》2021,27(5):134-135
目的 比较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TIPS治疗)和单独治疗组(TIPS单独治疗),每组50例.比较两组PPG、PVP指标水平,肝功能指标及术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PPG、PV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AST、ALT、ALB、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分流道通畅率、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食管胃曲张静脉再出血、整体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IPS单独治疗比较,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升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周思佳  罗小平  刘曦  何明菊 《重庆医学》2017,(35):4958-4962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因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失代偿行TACE联合TIPS的患者22例作为联合组,筛选仅行TACE治疗而未行TIPS治疗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 TIPS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前门静脉压力为(38.4±7.6)cm H2O,术后门静脉压力为(28.4±7.7)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门静脉直径为(16.2±2.5)mm,术后门静脉直径为(13.3±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支架通畅率为95%,2年通畅率为90%.对照组1年及2年再出血率分别为60.7%及78.5%,而联合组为9.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年累计生存率为81%,2年累计生存率为68%,中位生存时间为53个月;对照组1年累计生存率为78%,2年累计生存率为15%,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行TACE联合TIPS治疗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肿瘤发展,减少甚至消除门静脉高压症候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开展T IPS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31例接受T IPS治疗并严格随访复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实验室指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手术并发症、抗凝药物服用情况和血栓形成、溶解情况等。结果在所有行T IPS患者的诊断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出血、酒精性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明原因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布加综合征、慢性乙型并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占比例分别为45.16%、16.13%、12.90%、12.90%、6.45%、3.22%、3.22%;术后6个月内再出血发生率为9.68%;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平均Child‐Puhg评分分别为(8.35±2.52)、(8.32±1.76)、(9.29±2.55)、(8.10±1.85)分,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肝功能Child‐Puhg评分高于术后1周、术后6个月( P<0.05);手术并发症腹腔出血、肝性脑病、支架狭窄发生率分别为3.22%、22.58%、12.90%;术后未服用抗凝药物、服用阿司匹林、服用氯吡格雷、服用华法林的比例分别为9.68%、38.71%、41.94%、9.68%;术后门脉血栓的形成(包括血栓增多)率为12.90%,血栓溶解率为100%。结论在我国,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患者是T IPS的主要来源,而乙型肝炎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病因;TIPS对肝功能Child‐Puhg评分无明显影响;肝性脑病、支架狭窄仍然为 TIPS术后主要并发症;规律服用抗凝药物可以溶解门静脉血栓和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门静脉金属内支架结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盱癌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肝穿刺途径置入门静脉金属内支架,同时(或1周后)行TACE.记录手术成功、狭窄开通、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情况,随访支架通畅期和患者生存期.结果:门静脉通路穿刺成功率11/11;门脉支架置入成功率10/11;发生肝性脑病及肝功能衰竭1例.支架中位通畅期5.7个月(1~18个月);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5/11、4/11、2/11.结论:对巨块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但无远处广泛转移的患者,采用支架开通门脉主干及远端为非肿瘤所在肝叶的门脉,结合TACE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对60例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周、1、3、6、12个月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术后1周与术前疗效,并采用凸阵探头CDFI、B-flow及相控阵探头CDFI 3种模式监测分流道功能,数据显示术后1周门静脉内径、脾脏大小显著下降,门静脉流速显著增快,胃左静脉血流方向以向肝血流为主.凸阵探头CDFI、B-flow模式以及相控阵探头CDFI模式对TIPS分流道全程血流显示率分别为82.4%、74.0%及97.9%.数据分析表明相控阵探头CDFI模式对判断分流道闭塞具有较高准确性;"至少2种模式显示局部充盈缺损和(或)局部血流加速"的方法有利于判断分流道内血栓存在或狭窄;同时,结合患者腹水变化、胃左静脉血流方向、临床一般症状等,更加有利于判断TIPS分流道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和经肝/脾穿刺先开通门静脉再联合TIPS重建门静脉分流道,治疗伴有或不伴有海绵样变性的门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2002年7月至2007年8月65例伴或不伴有海绵样变性的慢性门静脉血栓患者,采取经皮途径开通门静脉,其中直接行TIPS 40例,经皮肝穿门静脉25例,或经皮脾穿脾静脉5例,行球囊扩张门静脉后再行TIPS,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之后每隔3个月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胃镜和超声复查,观察成功率、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 65例中54例成功行TIPS(83.1%),其中直接行TIPS、经肝、经脾联合TIPS分别成功36例、15例和3例.51例伴有肝硬化的成功率82.4%(42/51)与14例不伴有肝硬化的成功率85.7%(1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6).39例伴有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成功率[71.8%(28/39)]与不伴有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成功率[100%(26/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经肝的25例中,15例开通门静脉成功,之后对失败的5例行经脾开通门静脉,成功3例,再联合行TIPS,总成功率为72.0%(18/25).术后30 d死亡3.7%(2/54),随访1 d到63个月,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为27.8%(15/54);修正率为22.2%(12/54);中位生存时间为31.4个月.结论 用常规TIPS或经肝/脾穿刺开通门静脉再联合,TIPS治疗伴或不伴海绵样变性的门静脉血栓,是临床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经皮肝穿、经皮脾穿和(或)经颈内静脉入路是处理门静脉可供选择的途径,开通门静脉并维持其血流回流通畅是门静脉血栓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静脉内支撑治疗布-加(Budd-Chiari)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①下腔静脉完全梗阻者,根据阻塞长度置入可扩张性内支撑架;②门静脉高压者,在下腔静脉球囊扩张的同时行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治疗后再置入内支撑架;③肝静脉狭窄或闭塞者,扩张肝静脉远端后再植入内支撑架。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操作成功。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下腔静脉压差和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随访8例下腔静脉内支撑和肝内门体分流道通畅良好。结论:静脉内支撑治疗布-加综合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