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痛风的关系。方法痛风患者57例,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脂、血尿酸(UA),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分析胰岛素抵抗与痛风患者的关系。结果高胰岛素血症发生率痛风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痛风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DL-C痛风组低于对照组(P〈0.05)。痛风患者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示:IRI与年龄、体质指数(BMI)、TG、LDL-C、UA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5)。以IRI为应变量,上述指标为自变量,对痛风组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在α=0.05水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BMI、UA、TG(P〈0.01或P〈0.05),提示BMI、UA、TG是痛风组IR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痛风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双能CT分析痛风患者体内尿路结石的成分,并探讨痛风患者尿酸结石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尿酸结石形成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3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6例痛风患者资料,根据双能CT成分分析结果,将其中71例合并肾结石患者分为尿酸结石组(n=16)和非尿酸结石组(n=55),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收集尿pH值、血肌酐、白蛋白、血清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6例痛风患者中有71例合并肾结石,包括羟磷灰石、草酸盐、尿酸、胱氨酸等成分。尿酸结石组的尿pH值和白蛋白低于非尿酸结石组,年龄、肌酐和高血压比例高于非尿酸结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肌酐>97μmol/L是尿酸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尿pH值>5.5是尿酸结石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 双能CT可直接分析体内的尿路结石成分,痛风并发尿酸结石常见于高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有更低的尿pH值和白蛋白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痛风患者的代谢指标及胰岛素抵抗(IR)的情况,并探讨痛风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106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血尿酸(Ua)及餐后2 h血糖(2hPG)、胰岛素(2hINS),分析痛风组与尿酸正常组的上述代谢指标,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并对影响痛风患者IR的诸多因素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痛风患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IRI分别为:(25.0±2.0)kg/m2、(14.26±3.53)mU/L、(2.35±0.71)mmol/L、(3.07±0.64)mmol/L、3.36±0.83,上述指标较尿酸正常组明显增高,痛风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1.47±0.55)mmol/L较尿酸正常组明显降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痛风患者IR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示:IRI与年龄、BMI、TG、TC、LDL、UA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HDL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BMI、UA、TG是影响痛风患者I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痛风患者存在IR,且BMI、UA、TG是影响痛风患者IR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声东 《现代实用医学》2013,(8):861-862,961
目的探讨慢性痛风石不同的超声特性。方法使用高频率线阵探头(频率在10~18MHz)对75例有明确痛风石的慢性痛风患者的104个受累部位行超声检查。痛风石按照回声的相对反射特性、回声质地、界限、数目及有无声韵分类,分析病程与痛风石钙化的关系。结果在104个受累部位中,绝大多数痛风石表现为高回声(96/104,92.3%);其中不均质高回声40个(41.6%),高回声伴钙化42个(43.8%)。边缘不规则94个(90.4%)。多个成组痛风石70个(67.3%),单个痛风石20个(19.2%)。伴有声晕的痛风石65个(62.5%)。病程与痛风石钙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痛风石一般是高回声、不均质、界限不清楚、多个成组及伴低回声声晕。通过痛风石的超声表现为临床不典型痛风的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原发性痛风患者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 (CysC)和血脂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123例男性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痛风组,另选取同期于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115例男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和血清尿酸(sUA),CysC,hsCRP、血脂及其他相关检测指标数据,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痛风组和对照组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GR)、单核细胞(Mo)、甘油三酯( TG) 、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sUA、葡萄糖( GLU) 、肌酐、Cysc及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痛风患者血清肌酐、Cysc、hsCRP、GLU、TG、TC、LDL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表明痛风人群易发生血脂、血糖、肾功能指标的代谢异常。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定期监测,可以对痛风患者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进行综合判断和评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初发痛风的临床特点,以增强临床医生对女性痛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8例汕头市中心医院2008年12月~2012年11月期间门诊和住院就诊的初发女性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临床诊断困难个案,通过双能量CT扫描,发现尿酸盐晶体,经秋水仙碱抗炎治疗有效确诊)。与30例同期就诊的初发男性痛风患者资料和国内已报道的女性痛风资料进行比较,初步总结其临床发病特点。结果本组女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4.4±6.5)岁,大部分绝经后起病(88.9%)。男性发病年龄平均(55.4±12.2)岁(P〈0.05)。女性痛风患者BMI(26.5±3.6)kg/m2,男性组(25.7±3.2)kg/m2(P〉0.05),组间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1.8±89.0)mmol/L比(489.7±97.3)mmol/L]。女性痛风患者饮酒比例明显低于男性(P〈0.05)。首发部位,女性以踝关节常见,男性则以第一跖趾关节受累为主(P〈0.05)。女性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和口服利尿剂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本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体重、起病方式与已报道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痛风多见于绝经后肥胖妇女,常合并多种疾病,口服影响尿酸代谢药物可能与其发病相关,且临床起病方式与男性痛风有一定差别。双能量CT扫描对于部分临床诊断有疑问的痛风患者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影像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国川东北地区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因不同原因导致的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关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80例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4 h尿尿酸≤3.57 mmol定义为血尿酸排泄障碍,>3.57 mmol定义为尿酸生成增多.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原因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404例患者为尿酸排泄障碍型(排泄障碍组),176例患者为尿酸生成增多型(生成增多组).排泄障碍组患者较生成增多组患者病程长、年龄大;排泄障碍组BM I指数、血浆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血红蛋白(HGB)指标明显低于生成增多组;排泄障碍组血肌酐(Crea)、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C)、球蛋白(GLOB)指标明显高于生成增多组.24 h尿尿酸与ALT、ALB呈正相关,与GLOB、尿素氮(Urea)、Crea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BMI指数均与尿酸排泄障碍及生成增多相关.结论我国川东北地区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血尿酸增高的原因以排泄障碍为主,年轻患者血尿酸增高的主要原因为尿酸生成增多.尿酸排泄障碍患者病程长、肾功能易受损.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年龄、BM I指数、病程、痛风石形成、高血压可能是尿酸排泄障碍及尿酸生成增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学杂志》2022,(1):80-82
本文报道了1例拉布立海治疗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的病例。患者为30岁青年男性, 痛风病程12年, 痛风石病程6年, 既往不能耐受最大剂量的非布司他联合苯溴马隆, 入院后查体全身多发大痛风石, 血尿酸627 μmol/L, 双手、膝、足双能CT尿酸盐体积合计167.91 cm3, 在规律口服非布司他80 mg/d和苯溴马隆50 mg/d的基础上, 经患者知情同意使用拉布立海治疗, 治疗期间血尿酸最低降至186 μmol/L, 治疗3个月后痛风石体积缩小, 双能CT尿酸盐体积减少33.6%。拉布立海耐受性良好,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痛风/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瘦素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痛风专科住院的原发性痛风96例(男87例,女9例)及HUA患者65例(男30例、女35例)及同期在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9例(男36例、女23例).测定(1)血生化指标.(2)甲状腺功能.(3)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瘦素.结果 (1)痛风组和HUA组的亚临床甲减检出率分别为7.29%、15.3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2)痛风及HUA组BMI、SBP、TG、总胆固醇(CHO)、促甲状腺激素(TSH)、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游离甲状腺素(FT4)低于对照组(P<0.05).(3)以TSH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BMI、血清尿酸(SUA)、肌酐清除率(Ccr)、FT4为自变量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BMI、SUA、FT4、HOMA-IR、瘦素进入回归方程(β=-0.27、0.832、0.946、0.198、-0.942、0.895、0.650).结论 原发性痛风/HUA患者亚临床甲减检出率明显升高,且女性高于男性.女性、年龄、BMI、SUA、FT4、HOMA-IR、瘦素是TSH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明显,瘦素水平高的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几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合并肥胖的痛风患者临床特征及尿酸排泄特点。【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痛风患者228例,收集临床资料及空腹血生化指标,测定24h尿尿酸和尿肌酐并计算肾尿酸排泄指标。【结果】根据体质量指数(BMI)把患者分为肥胖组(n=44)、超重组(n=88)及非超重组(n=96),肥胖组年龄小于超重组及非超重组[43(32,57)岁比55(45,65)岁、58(45,67)岁],起病年龄小于非超重组[37(26,48)岁比48(38,59)岁],血尿酸水平高于非超重组[594(522,697)μmol/L比511(372,653)μmol/L],肥胖组高胆固醇血症[25例(56.8%)比30例(31.3%)]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26例(59.1%)比46例(47.9%)]比例高于非超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高甘油三酯血症比例[19例(43.5%),33例(37.5%)比17例(17.7%)]及代谢综合征比例[22例(50.0%),32例(36.4%)比12例(12.5%)]均高于非超重组,肥胖组尿酸排泄分数低于非超重组[5.5(3.6,7.4)%比7.0(5.2,9.8)%],肾小球尿酸负荷高于非超重组[5.3(4.2,7.5)mg·min-1·1.73m-2比3.5(2.2,5.2)mg·min-1·1.73m-2](P均<0.016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与尿酸排泄分数负相关(P均<0.05)。【结论】合并肥胖的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高、肾小球尿酸负荷高可能与其肾脏尿酸排泄相对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陈梦坤 《医学综述》2014,(16):3068-3069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厦门长庚医院收治的Ⅲ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84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CA125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术后妊娠率为47.62%,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A125水平均发生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8%vs1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合并药物治疗ⅢⅣ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84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CA125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术后妊娠率为47.62%,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A125水平均发生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8%vs1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合并药物治疗Ⅲ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有效提高妊娠率,降低CA125水平,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有效方法,水平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13年来我们用丙硫咪唑治疗囊虫病82例,其中A组(皮肌型)总有效率100%,B组(脑囊虫病)总有效率90%,AB两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小剂量,长疗程的服药方法,既能杀死虫体而反应轻,表明丙硫咪唑是治疗囊虫病疗效好毒性低口服方便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用推拿配合膏摩,辨症加减治疗小儿原发症遗尿症52例,其治愈率为81%,有效率为19%,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5.
16.
长期以来,教务处汇总处理学生学期考试成绩的工作相当繁重。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每学期末,各学科成绩上报到教务处后,所有成绩的处理都是手工操作。近年来,计算机也只是代替了很少部分的人力,成绩的录入、校对、计算、统计汇总,以及各班班主任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等,基本上还是手工操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出错的几率还非常高,工作效率很低,严重影响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抗抑郁剂作为辅助性干预伴有抑郁状态的癌痛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高情况。方法:采用QOL(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HRSD(汉密顿抑郁量表)、NRS(疼痛数字分级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全部患者在不受干扰、继续常规应用止痛药物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同时进行抗抑郁药物辅助性干预治疗。A组:抗抑郁药物选择盐酸文拉法莘,B组:选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分别于服药当日及服药后4周进行相关各项指标的评定比较。观察辅助性抗抑郁药物对伴有抑郁状态的癌痛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提高情况;观察联合用药对疼痛程度、强度的影响及抗抑郁药物的毒副反映情况。结果:A组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NRS在两组患者中均有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B组患者出现口干、多语、嗜睡、视物模糊、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在伴有抑郁状态的癌痛患者治疗中常规应用止痛药物同时加用抗抑郁药物非常有必要。阿米替林副反应较大不宣作为推广和首选,盐酸文拉法莘抗抑郁效果好,毒副反应小,使用安全,尤其适合体弱的晚期伴有抑郁情绪的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18.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颖  骆龙坤 《黑龙江医学》2008,32(2):123-12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患者术前5 min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Ⅱ组于术后患者苏醒,拔除气管导管后缓注氟比洛芬酯100 mg;Ⅲ组不注射氟比洛芬酯。分别记录3组患者术后2,6,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咽喉疼痛的发生率以及YU麻醉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 h,6 h的VAS评分Ⅰ组和Ⅱ组明显低于Ⅲ组(P〈0.05),VAS评分从小到大为:Ⅰ〈Ⅱ〈Ⅲ,但Ⅰ组和Ⅱ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 h 3组间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0.0%,32.3%和55.0%;3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轻全麻术后咽喉痛,有一定的预注作用,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0年~2007年我院对110例在术前通过B超或内镜超声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与同期100例开腹手术者比较. 结果 2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胆总管Ⅰ期缝合46例,置T管引流64例.开腹组均置T管引流.2组比较,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瘘、出血),腹腔或切口感染率、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 同样可起到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等微创效果, 如能在取净结石的情况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 微创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重视医疗投诉对医院医疗质量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章论述了医疗投诉的概念、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分析了医疗投诉能发现医院工作中的问题和患者潜在的需求,是一项重要资源.医院必须畅通投诉渠道,建立和完善投诉体系及机制,充分重视医疗投诉对医院医疗质量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