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来,证明了铂化合物具有显著抗癌活性,顺氯氨铂(DDP)已应用于临床,对睾丸肿瘤、肉瘤类等有较佳的疗效。为了寻找新的有效低毒药物,由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合成铂络合物新药,中山医学院肿瘤研究所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第一批4种新合成四价铂化合物具有显著抗瘤作用已经报告。为了比较各药抗瘤活性及毒性的差异,对各药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有许多报道关于金属配合物的抗瘤活性,临床应用顺氯氨铂(DDP)已取得显著成效。最近报道钯配合物Cis[Pd(NH_3)_2Cl_2]和(NH_4)_2PdCl_4具有抗癌活性;钨化合物Na_2WO_2有抗胃癌的作用。我们室研究发现Ⅳ价铂二羟丙二酸二氨铂和二羟二氯二异丙胺铂  相似文献   

3.
过渡金属的配位络合物是一类新型抗癌药物。本文筛检了二氯二(乙酰乙酸乙酯)合钛Ⅳ、二氯二(水杨酸甲酯)合钛Ⅳ、二氯二(苯甲酰丙酮)合锡Ⅳ和二氯二(苯甲酰丙酮)合锆Ⅳ对小鼠肉瘤180的抑瘤效能。结果表明,经腹腔注射二氯二(水杨酸甲酯)合钛Ⅳ(32mg/kg;连续7天),瘤重抑制率达42%。因此,该化合物的抗癌活性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个新的抗肿瘤铂(Ⅱ)络合物—二氨去甲基斑蝥酸根合铂(Ⅱ),以IR、EXAFS研究鉴定其结构,与元素分析一致。此络合物中,去甲基斑蝥酸的两个羧基与铂配位。用EC细胞及荷瘤小鼠进行药理实验,并与cis-DDP及秋水仙碱对照,显示其抗肿瘤活性远高于秋水仙碱,略低于cis—DDP。LD_(50)约为cis-DDP的4倍。  相似文献   

5.
顺—双氯双氨络铂为无机的金属络合物,我省医药工业公司佛山制药厂合成后经中山医学院肿瘤研究所药物治疗室进行动物抑瘤试验,发现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大鼠W—256、小鼠肝癌、S_(180)、U_(14)等四种瘤株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抑制率达到61~96%,从而推荐临床试用。我院从1975年以来以佛山制药厂提供的顺—双氯双氨络铂(简称PDD,以下同)治疗鼻咽癌,获得显著疗效,现将资料较完整的32例鼻咽癌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顺二氨二氯铂[Ⅱ](Cis-[Pt(NH_3)_2Cl_2])(以下简称顺氨铂)是无机重金属抗肿瘤新药。文献报道顺氨铂能抑制若干种动物肿瘤,如小鼠S_(180)、艾氏腹水癌、网织细胞瘤、L_(1210)白血病、大鼠W_(256)癌肉瘤、Dunning腹水型白血病、二甲苯蒽(DMBA)诱发的乳腺瘤以及腹水型B-16黑色素肉瘤的生长。临床试用发现顺氨铂对恶性淋巴瘤、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鼻咽癌、肺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化疗作用。对培养的癌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鸡成纤维细胞)都有明显的细胞毒效应。实验研究证明,顺氨铂抗瘤作用的机制主要是能选择性地抑制DNA的合成。这种抑制作用的形态学表现是有丝分裂活性降低、细胞退化、坏死。这些细胞水平的损伤可能是引起肿瘤消退的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10个新的铂络合物和5个已知的铂络合物,对6个铂络合物进行了小鼠S_(180)肉瘤的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表明:6个铂络合物在所用剂量条件下均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其抑瘤率T/C为15%至35%,与母体化合物顺铂比较,水溶性较高,毒性较低。适当改变铂络合物的化学结构,在其中引入某些亲水性基团,有利于铂络合物水溶性增加,毒性降低,并保持较高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1987,4(1):060-60
<正> 合成了10个新的铂络合物和5个已知的铂络合物,对6个铂络合物进行了小鼠S_(180)肉瘤的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表明:6个铂络合物在所用剂量条件下均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其抑瘤率T/C为15%至35%,与母体化合物顺铂比较,水溶性较高,毒性较低。适当改变铂络合物的化学结构,在其中引入某些亲水性基团,有利于铂络合物水溶性增加,毒性降低,并保持较高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顺式二氯二氨合铂(Cis-Dichlorodi-amine-platinum,简称顺铂)是一类新型化学合成的二价铂络合物。自1969年Rosenb-erg等人首先发现其抗肿瘤活性以来,己广泛试用于各种癌症治疗。临床资料表明它具有广谱的抗癌活性,但也有严重的肾脏毒性,且已成为临床上进一步广泛使用的重要限制因素。有关肾毒的病理变化,国外己有不少报告,但尚未见到电镜观察的系统资料。本文就国产顺铂对大鼠肾毒性的超微结构变化作一较详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金属铂(Ⅱ)类的顺式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近10年来铂(Ⅱ)类抗癌药的研究发展较快,顺氯氨铂和碳铂已广泛用于临床。但由于对肿瘤缺乏选择性以及药物毒性较高,铂类抗癌药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本研究选用1株抗人胃癌单克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5-苯基偶氮嘧啶六种新化合物的合成,它们由2,4-二氨基-6-羟基嘧啶,2-甲基-4-氨基-6-羟基嘧啶,胞嘧啶和芳香伯氨的衍生物及对氨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的重氮盐,在醋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偶氮化而制得,并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2.
顺铂是一个广谱抗肿瘤药物,对多种癌症有较好的疗效,但毒副作用较严重,呕吐和强烈的肾毒性限制其使用。顺铂类抗癌剂的副作用与其溶解性有关,水溶性大,则副作用小,疗效亦高。有专利报道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以下简写为H_2A)与铂的络合物,水溶性好,抗肿瘤活性高,毒性小。本实验合成了两个抗坏血酸铂络合物,并与抗肿瘤活性确定的环硫铂(DACHPtSO_4)比较,观察了它们的水溶性及对小  相似文献   

13.
呋喃嘧酮(Furapyrimidone)是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于1978年合成的一种新化合物,代号为M170。我所药理研究室的动物实验结果证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棉鼠丝虫效能和对宿主毒性较低的特点,并根据药理研究结果于1979年11月与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协作对该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一种99mTc标记的心肌显像剂———99mTc 环己二酮肟配合物甲硼酸加合物 ,并对该显像剂99Tc的价态、99Tc的配位环境、放射化学纯度以及γ CD在药盒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方法 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纸层析法和循环伏安法 (CV)。结果 99Tc Teboroxime(由环己二酮肟、甲硼酸与SnCl2 还原了的99Tc形成的配合物 )是99Tc(Ⅲ ) ,且存在 :N99Tc和CL99Tc配位键。该配合物放置 6h ,XPS信号无明显变化。放置 8h ,99Tc3d5/ 2 的EB 值向高位能偏移 ,生成99Tc(Ⅳ )。其放化纯度较高且稳定 [平均放化纯度 (95 .19±3.13) % ]。此外 ,用循环伏安法显示 ,γ CD在药盒中有稳定的作用。结论 制备的心肌显像剂———99Tc 环己二酮肟配合物甲硼酸加合物是一种配位化合物 ,其稳定性良好 ,可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华蟾素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华蟾素(Cinobufotalin)是中华大蟾蜍全皮中提取的水溶性制剂。近年来,国内对华蟾素的实验研究不断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现就其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综述如下。 1 实验研究 1.1 化学成分:华蟾素注射液是传统性生物药蟾酥的灭菌水溶性制剂,蟾酥含多种成份:华蟾蜍毒素,华蟾蜍素,华蟾蜍次素,去乙酰华蟾蜍素,蟾蜍配基,椿氨酸,辛二酸等。脂蟾毒配基,蟾毒灵和华蟾毒精是蟾酥的主要毒性和活性成分,通过对中华大蟾蜍皮的化学成份研究,发现其抗癌有效成分有四个蟾蜍毒素:蟾毒灵3—丁二酰精氨酸酯(Ⅱ),蟾毒它灵3—丁二酰精氨酯(Ⅰ),华蟾毒精3—丁二酰精氨酸酯(Ⅲ),脂毒素酯基3—丁二酯精氨酸酯(Ⅳ)。  相似文献   

16.
新酮醛是中山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合成。它是临床上用于抗炎的鱼腥草素和新鱼腥草素的同系物,其碳链略短。我校桂治宁等应用~3H-TdR体外参入法观察到新酮醛对小鼠肝癌细胞的DNA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小鼠肿瘤(S—180,L_2,Hep ESC)有边缘抗瘤活性。合并用药能提高穿心莲和环磷酰胺的抗瘤作用。对大鼠没有明显的蓄积性毒性,对狗的亚急性毒性试验除引起血红蛋白值降低外,对其他脏器未见明显毒性。对小鼠免疫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二氧化硅担载的壳聚糖固定化双水杨叉邻苯二胺合钴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固定化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双水杨叉邻苯二胺合钴是通过其钴离子与壳聚糖的氨基氨配位实现其在壳聚糖的固定化。由于高分子固定化配合物对活性中心的基位隔离效应阻碍了双水杨叉邻苯二胺合钴的二聚体及过氧型载氧体的形成而使其对3,4-二羟基苯基丙氨酸(多巴)的催化氧化活性远大于相  相似文献   

18.
13β-乙基-3-甲氧基-甾-1,3,5(10),9(11)-四烯-17β-醇(Ⅰ)经硼氢化氧化,除主要产物112α-羟基物(Ⅱ)外,还分离得到11β-羟基物(Ⅲ),9β-氢-11α-轻基物(Ⅳ),9α-羟基物(Ⅴ)和9α-羟基物(Ⅵ)。(Ⅳ),(Ⅴ)和(Ⅵ)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电子自旋标记的药物小分子可以利用ESR技术直接研究其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作者以四氯合铂(Ⅱ)酸钾为原料,用改进的方法分别经一步和两步反应合成两个电子自旋标记的顺铂类药物——顺式二氯二(4-氨基-TEMPO)合铂(Ⅱ)和顺式二碘二(4-氨基-TEMPO)合铂(Ⅱ),收率分别为48.5%和61.3%。结构式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1-羧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寻找活性强、不良反应小的新型抗炎药物。方法:1-苯氧羰基-5-甲基-2-吲哚酮在4-N,N-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用下与对氨磺酰基苯甲酰氯反应,生成1-苯氧羰基-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Ⅲ1),再与相应的胺(氨)发生胺解反应,并经盐酸中和得到化合物Ⅲ2-9。结果: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Ⅲ1-9,其结构经IR、1HNMR和MS和元素分析确证。小鼠耳肿胀模型测试显示,6个目标化合物Ⅲ2,4,5,7-9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显示Ⅲ2,7,8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所有受试目标化合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均显著小于阳性对照药双氯芬酸钠(P<0.05)和替尼达普钠(P<0.01),与CMC-N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1-羧酰胺类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