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项八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项八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两组每星期均治疗3次,1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Northwick Park Questionnaire颈痛(NPQ)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1、2个疗程后NPQ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NP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项八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痛症状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结合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59例采用颈椎牵引结合葛根汤加味内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颈肩疼痛与上肢麻木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为78.8%(P〈0.05);治疗后两组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的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牵引结合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旋提手法+颈痛颗粒+颈椎康复操),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颈椎牵引+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佩戴颈围),2组均治疗2周,分别在病例筛选入组当天及末次治疗后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进行颈椎曲度测量并记录。结果2组治疗后颈椎曲度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可以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曲度,可能是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旋提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曲度改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旋提手法与牵引疗法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曲度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给予旋提手法及牵引疗法,并于治疗前后测量颈椎X光片颈椎曲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与自身治疗前颈椎曲度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颈椎曲度;两组间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差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颈椎曲度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旋提手法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曲度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颈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颈牵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3个月后的追踪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肌力测定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在降低VAS评分上及改善肢体握力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颈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颈椎牵引和中频脉冲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浮针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传统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具有明显优势,对减少患者病痛,降低患者病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络自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13-14
目的:观察经络自血疗法与当归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采用经络自血疗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当归针穴位注射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络自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骨推拿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牵引加手法的有效性。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疗效判定提供科学的方法。方法:将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单纯牵引治疗;治疗组予以颈椎牵引、推拿疗法。结果: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变化上有显著差异。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加手法治疗和单纯牵引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一定疗效:牵引加手法治疗较单纯牵引疗法更为显著;牵引加手法疗法发挥了两种疗法的协同作用,提高和巩固了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椎夹脊痛点揉拨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夹脊痛点揉拨法结合牵引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牵引疗法治疗。两组治疗时间与次数均相同,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 120例病人中,112例完成整个治疗过程,脱失8例。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但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χ2=4.193,P〈0.05)。治疗组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并在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夹脊痛点揉拨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施氏脊柱平衡手法(三步九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施氏脊柱平衡手法--三步九法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10次;对照组采用牵引合温热式低周波综合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20次;采用自拟颈椎病症状评分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颈肩部疼痛、上肢放射痛、麻木、颈椎压痛和颈部活动度等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缓解颈肩疼痛、上肢放射痛、颈椎压痛、颈椎活动度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上肢放射痛、颈椎压痛、颈部活动度等方面改善更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步九法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法.  相似文献   

11.
《新中医》2018,(10)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肩疼痛、颈椎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颈部压痛、颈肩疼痛、肢体麻木、颈部活动障碍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后,2组现有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组3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控制炎症反应,效果优于单纯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葛根汤加味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用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加用葛根汤加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中医症候各项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葛根汤加味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王海荣  曹林忠 《新中医》2018,50(10):110-113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肩疼痛、颈椎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颈部压痛、颈肩疼痛、肢体麻木、颈部活动障碍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后,2组现有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组3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控制炎症反应,效果优于单纯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4.
张晔  王瑞新 《光明中医》2016,(16):2378-2381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传统疗法牵引配合中频电疗,一个疗程后对两组治疗起效及消失时间、治疗前与治疗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起效及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VAS评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P0.01。以上数据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明显差异。结论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软组织微创配合牵引下整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选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软组织微创配合牵引下整脊治疗组及单纯牵引对照组各30例。牵引下整脊及单纯牵引各治疗9次,软组织微创治疗3次。分析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及颈神经根管矢状径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颈椎活动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较明显;两组治疗后患者颈神经根管矢状径比率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较明显。结论:软组织微创配合牵引下整脊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及椎间孔狭窄,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刺激压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仰卧位三步整颈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仰卧位三步整颈手法治疗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x2=5.9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仰卧位三步整颈手法配合颈椎牵引疗效确切,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减血痹汤联合牵引治疗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8年9月于本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枕颌布带牵引法对颈椎进行牵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加减血痹汤,2周后评估2组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对比,2组VAS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VAS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加减血痹汤联合牵引治疗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颈椎牵引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分及颈椎失稳等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明显,差异也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半年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颈椎失稳情况(包括颈椎曲度变直、颈椎曲度反向、颈椎旋转移位)比较,除颈椎旋转移位外,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颈椎牵引配合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针灸牵引结合颈椎练功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牵引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颈椎练功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颈肩痛、上肢麻木、腱反射、感觉)评分、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牵引结合颈椎练功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颈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对照组仅用颈牵引治疗及TDP照射,评价两组患者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肌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最大握力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