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方法:89例病理确诊为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静滴参芪扶正注射液,每日1次,连续应用3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采用Piper疲乏量表(PF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疲乏程度进行比较;采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差异;采用Karnofsky行为状态评分表(KPS)、血红蛋白(Hb)水平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心脏功能分级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疲乏总分、行为疲乏、情感疲乏、感知疲乏及认知疲乏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各中医症状的分级量化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KPS评分,Hb值及心功能分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要显著好于对照组(56.82%vs.83.7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2,P=0.006<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降低晚期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中医证候,提高KPS评分、Hb水平及心功能分级,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疲乏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癌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接受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疲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2个月的癌性疲乏程度、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疲乏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疲乏护理有助于缓解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癌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颗粒治疗大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贞芪扶正颗粒,每次10 g,开水冲服,每天3次,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iper疲乏量表评分、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疲乏程度,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iper疲乏量表评分各维度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疲乏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自然杀伤细胞、CD_3~+、CD_4~+及CD_4~+/CD_8~+比值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化疗导致的不良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贞芪扶正颗粒治疗大肠癌术后CRF患者,能显著降低Piper疲乏量表评分,改善CRF症状和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4.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097-2104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补髓膏治疗肺癌虚证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肺癌虚证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膏方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包括干预期间指导患者合理作息、适当运动、心理辅导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益气养血补髓膏治疗,疗程为21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Piper疲乏量表评分、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血液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过程中,膏方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膏方组28例、对照组29例患者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2)治疗21 d后,膏方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有效率为67.86%(19/28),对照组为37.93%(11/29),组间比较,膏方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气虚评分、血虚评分和中医证候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膏方组的气虚评分、血虚评分和中医证候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4)治疗后,2组患者Piper疲乏量表的行为、情绪、感觉、认知等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膏方组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5)治疗后,2组患者QLQ-C30量表的躯体、角色、情绪、认知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膏方组的躯体、情绪、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膏方组的HGB、RB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等血液分析指标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与益气养血补髓膏相关的不良反应,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和尿常规等均无异常变化。【结论】益气养血补髓膏对肺癌虚证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逍遥散穴位贴敷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疲乏的护理疗效,探讨逍遥散穴位贴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疲乏患者提供效果良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服务,并在临床推广应用,为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做探索。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昆明某三级甲等医院肝病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疲乏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慢性乙型肝炎基础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护理技术,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第7天、14天的PiPer疲乏评分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血清中浓度的变化,评估逍遥散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对患者疲乏症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第14天PiPer疲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IL-6浓度相比对照组下降,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疲乏疗效上, 干预后第14天,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应用于CHB肝郁脾虚型患者疲乏,能降低患者疲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疲乏症状和中医证候疗效,降低患者IL-6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好,可降低医疗费用,在CHB疲乏患者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探讨瑜伽对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制作乳腺 癌患者康复瑜伽;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将第2次入院化疗且存在疲乏(CFS总分>0)的乳腺癌患者 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科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进行有规律的瑜 伽练习,为期4个月,于第2,4,6次化疗时收集患者CFS评价情况,比较两组癌因性疲乏的状况。结果:最终有效病 例82例,其中实验组40例,对照组42例。82例患者躯体疲乏得分(12.67±3.46)相对较高,干预前两组的CFS总分及3个 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4次化疗实验组疲乏总分、躯体疲乏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6次化疗实验组疲乏总分、躯体疲乏得分、认知疲乏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总体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得分的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体疲乏、躯体疲乏、情感疲乏得分的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疲乏、躯体疲乏、认 知疲乏得分的干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躯体疲乏较重,瑜伽干预能有效缓 解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躯体疲乏和认知疲乏,从而降低总体疲乏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癌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化疗的肺癌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肺癌化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后评估癌性疲乏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PE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用于肺癌化疗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干预,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癌性疲乏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肺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30例,观察组化疗后给予康艾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化疗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疲乏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为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3%,且观察组患者的疲乏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治疗肺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疲乏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百令胶囊治疗肺癌化疗相关性疲劳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初治的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在化疗开始每天服用百令胶囊(9.0g/日)并联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完成化疗2周期后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为:疲乏状况评定和卡氏功能量表评分.结果:化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疲乏评分和KPS评分中均为明显差异(t=0.987,t=0.992),化疗后二者的差异显著(t=1.715,t=2.892),组内比较提示对照组化疗后较化疗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百令胶囊是治疗化疗相关性疲乏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联合正念训练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联合正念训练,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认知度、癌因性疲乏、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认知度为88.00%,对照组认知度为7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和行为疲乏评分均降低(P<0.05),对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和维持人际关系评分均升高(P<0.05),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联合正念训练可以提高肺癌化疗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对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化疗组及中药加化疗组。中药组治以扶正解毒方,化疗组以NP或GP方案治疗,中药加化疗组予以扶正解毒方和化疗,治疗时间均为8周。以卡氏评分和QLQ-C30量表为工具评价扶正解毒方对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中药组、中药加化疗组卡氏评分增加稳定率分别为90%、85%,化疗组为75%,中药组疗效优于化疗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QLQ-C30量表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疲倦、疼痛、呼吸困难、食欲丧失、大便异常情况等维度计分较治疗前下降,总健康状况计分升高(P<0.05,P<0.01);中药加化疗组治疗后情绪功能计分明显下降(P<0.01),疲倦、恶心呕吐、经济计分明显上升(P<0.01),且情绪功能计分下降与化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化疗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等维度,以及疲倦、恶心呕吐等计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或P<0.01)。结论:扶正解毒方能够明显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健脾扶肺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1月在陕西省中医医院肺病科曹利平专家门诊及陕西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患者,共纳入合格病例63例,中医组32例给予陕西省名中医曹利平自拟方健脾扶肺汤治疗,1剂/d,水煎服.西医组31例给予规范化方案化疗,同时结合西药对症支持治疗,持续观察24个月.结果 2组改善乏力及饮食状态比较,中医组疗效显著优于西医组(P<0.01);2组卡氏评分比较,中医组体力状况改善情况优于西医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组较西医组在6个月、1、2年内维持较高的生存率,生存期亦较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验指标比较中医组改善率优于西医组(P<0.01);中医组总有效率、总稳定率均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 健脾扶肺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患者可以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体力状况,改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检验指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中药辨证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其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针灸对CSA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烧山火复式手法针刺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胃虚弱证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烧山火复式手法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式提插补法针刺治疗。2组患者均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周日休息1 d,总疗程4周,共治疗12次。治疗4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IBS严重程度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个中医证候评分及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大便稀溏、畏寒怕冷、精神疲乏证候评分及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治疗后,2组患者IBS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对IBS严重程度评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5.0%(30/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以及患者脱落等情况。【结论】烧山火复式手法针刺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学疗法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癌胚抗原(carcinoma embryo antigen, CEA)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 CRF)评分,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30(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 core 30, QLQ- C30)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肿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CEA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CEA水平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5),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F总分及行为、躯体、认知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躯体评分显著增加(P<0.05)。两组基于QLQ- C30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乏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学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降低化学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复方蝉芩颗粒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CVA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福莫特罗/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治疗组联合蝉芩颗粒口服,对照组联合安慰剂口服,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2周、4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咳嗽视觉模拟评分;采用莱彻斯特咳嗽问卷(LCQ)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52.5%,治疗组为80.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LC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1),对照组患者的LCQ心理健康维度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亦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为90.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及Fe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LC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年,治疗组患者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蝉芩颗粒口服可在治疗早期快速改善CVA患者的气道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肺癌化疗患者临床护理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1例肺癌化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按气阴两虚证,脾胃虚弱证,肝胃阴虚证三证型予以辨证施护。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中医辨证施护可以提高肺癌化疗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颗粒剂配方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肺癌对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年龄≥65岁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化疗组、中药联合组。两组均接受标准方案的化疗,中药联合组经辨证后同时口服对证的中药颗粒剂,而化疗组则口服相应的中药颗粒剂安慰剂。化疗周期为21 d,2个周期为1个疗程,共完成2个疗程;中药由化疗后第1天开始服用,化疗当天停药。观察结束,评价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客观有效率(ORR)及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L43)、中医证候评分与安全性指标。结果:中药联合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期(m PFS)和中位总生存期(m OS)分别为255 d和533 d,化疗组m PFS和m OS分别为195 d和420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评分以及生存质量量表的数据显示,中药联合组的治疗积极有效,总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化疗组(P0.05)。安全性方面均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且中药联合组可明显减轻化疗的副作用(P0.05)。结论:辨证使用中药颗粒剂配合化疗,对老年晚期NSCLC患者能一定程度延长疾病无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减轻化疗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