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来鉴定广地龙及其混伪品。方法?提取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DNA。利用通用引物COⅠ序列对广地龙及其混伪品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通过比对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COⅠ序列,找出广地龙的变异位点,设计出广地龙的特异性引物,用于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鉴定。对PCR反应条件退火温度、循环次数、DNA模板量和Taq酶用量进行适应性考察。结果?COⅠ序列不存在特异性,不同物种、不同品种的动物药均可扩增出750?bp大小的片段,无法鉴定广地龙及其混伪品。通过比对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COⅠ序列,设计出广地龙的特异性引物PA-f/PA-r。在建立的PCR反应体系中,只有广地龙可以获得574?bp的基因片段,其他混伪品未扩增出相应条带。结论?设计的广地龙特异性引物可以准确、成功鉴别广地龙,与其他混伪品区分,为广地龙的品种鉴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华人遗传性混合息肉病综合征BMPR1A基因种系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遗传性混合息肉病综合征华人家系中BMPR1A基因是否存在种系突变.[方法]34个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扩增BMPR1A基因全部外显子,进行DNA测序与突变分析,对突变外显子PCR扩增产物作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结果]家系12和2所有发病成员BMPR1A基因2号外显子位于codon23处缺失11个碱基(AAAGTCAGAAA),同时2号外显子PCR扩增产物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也发现异常迁移条带,而家系中正常成员的检测未发现这一突变.[结论]两华人HMPS家系中BMPR1A基因缺失突变与疾病共遗传,该基因极可能是HMPS华人家系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PCR方法鉴定SPF金定鸭的性别.方法 根据已有报道合成一对禽类性染色体上的染色质解螺旋蛋白DNA结合蛋白1(CHD1)基因的通用引物gCHD.采集培育中的85只SPF金定鸭血液样品,提取血液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通过分析PCR扩增产物凝胶电泳后的条带数判定禽类性别.结果 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后,雌性鸭样品扩增出CHD 1-Z和CHD1-W,而雄性鸭样品只出现CHD1-Z.结论 本文建立的方法可作为禽类性别的有效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广东汉族人群复杂短串联重复SE33(ACTBP2)位点的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 SE33位点在广东汉族群体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应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对 SE33位点进行 PCR扩增,采用 Prism ABI377 DNA自动测序仪分离 PCR产物,结合等位基因梯阶和分子量内标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在 114名广东汉族无关个体中观察到了 35个等位基因, 87种基因型.个体识别能力( DP)值为 0.986 1,杂合度( H)为 0.912 3.[结论] 荧光标记 SE33扩增体系个体特异性强,识别力高,是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的高效的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自然环境中战备消毒包内细菌来源.[方法]根据战备消毒包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和人葡萄球菌筛选战备仓库空气同种细菌不同菌株,提取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对16SrRNA和23SrRNA的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led spacer,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回收测序,结果用Blast进行比对.[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和人葡萄球菌DNA PCR扩增产物分别在1000 bp、1100bp、850 bp、1000 bp左右显现单一特异性条带;ITS序列相似性约为99%~100%.[结论]战备消毒包内细菌来源于空气细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鹿鞭及其伪品指纹鉴定方法,开发鹿鞭DNA检测试剂盒.方法 采用改良的SDS方法从鹿鞭及牛鞭基因组中提取DNA.以鹿鞭线粒体细胞色素b作为靶基因,设计鹿鞭特异性引物,利用现代DNA指纹技术,研制了鹿鞭DNA提取和检测试剂,建立鹿鞭指纹鉴定方法,开发出鹿鞭DNA检测试剂盒.结果利用PCR指纹技术提取的鹿鞭基因组DNA为21000 bp,纯度为1.80±0.10之间;应用特异性引物可准确鉴别鹿鞭及牛鞭样品,鹿鞭特异性扩增产物DNA分子片段为307 bp,而牛鞭及阴性对照无扩增条带;自主研发鹿鞭DNA检测试剂盒经反复冻融依然有效,多次进行特异性、稳定性和重现性试验,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鹿鞭DNA检测试剂盒可作为鹿鞭鉴定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客观、准确、方便,可有效区分鹿鞭及其伪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快速鉴定新生仔鼠的性别。方法:根据GenBank上Sry核酸序列,设计小鼠mSry引物。双盲法对12只新生仔鼠(〈7 d龄)及已知性别雄性小鼠抽提鼠尾组织DNA,并进行PCR性别鉴定。结果:雄性仔鼠尾组织DNA样品中扩增出1条189 bp的DNA片段,雌性仔鼠DNA样品没能有效扩增出特异的Sry片段。结论:利用PCR检测鼠尾中的mSry是一简便快捷、有效的新生仔鼠早期性别鉴定手段。  相似文献   

8.
用cox1基因片段的PCR鉴别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cox1基因片段的PCR技术对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快速鉴别。方法:用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以及带绦虫cox1基因片段的通用引物,对贵州省都匀地区和从江地区的带绦虫虫卵和节片DNA进行常规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核酸序列测定,并用NC-BI Blast对扩增产物的核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带绦虫的cox1基因进行比对。结果:5株都匀带绦虫DNA样品经亚洲带绦虫cox1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PCR,均扩增出约260 bp的产物,PCR产物的核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亚洲带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片段的同源性为100%;2株从江带绦虫的DNA样品用亚洲带绦虫特异性引物和牛带绦虫特异性引物的PCR均未见扩增产物,而通用引物PCR则扩增出约1 000 bp的产物,核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牛带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片段的同源性为99%,在牛带绦虫特异性引物的结合位点存在一个碱基差异。结论:常规PCR扩增特异性的cox1基因片段可快速鉴定亚洲带绦虫;从江牛带绦虫株的cox1基因特异性片段部分存在变异,导致与特异性引物结合能力的差异,可采用cox1基因通用引物PCR结合测序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9.
广地龙特异性PCR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出对广地龙具有特异性鉴别意义的PCR引物,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别广地龙基原真实性的方法。【方法】收集药典收载的4种地龙原动物以及市场常见地龙混淆品6种,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有关蚯蚓的12SrRNA基因序列,采用通用引物对10种样本PCR扩增后进行测序,依其序列间差异设计3对非保守区特异性引物,筛选对广地龙具有特异性扩增的引物。【结果】引物12St/12Sf对广地龙产生特异性扩增,当退火温度提升至64℃时,其反应表现出高度特异性,仅广地龙具有良好的单一扩增带,而其他样品在同样的条件下无扩增带。所得特异性引物在15种市售广地龙药材中验证结果良好,与传统形态学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引物12St/12Sf可作为广地龙物种鉴定的特异性标记物,可以实现广地龙近缘多个物种快速而又准确的鉴定,且不受实验材料的完整性、加工干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位点特异性PCR方法在中成药鉴定方面的应用。方法:本实验选用6种含有金银花原料药材的中成药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其总DNA,并使用DNA纯化试剂盒进行纯化;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trnL-trnF叶绿体序列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不同浓度稀释;以稀释后样品作为模板,分别选择金银花特异性鉴别引物进行扩增,并将扩增后的产物进行测序。所得序列校正、比对后,进行Blast N比对分析。结果:连翘败毒丸、梔子金花丸、牛黄清宫丸、金噪散结丸、健脑补肾丸、金噪开音丸6种中成药中均含有原料药材金银花。结论:采用位点特异PCR方法鉴定中成药中原料药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佛手茎尖微嫁接成活率的因素,为无病苗木的培育奠定基础.[方法]选用黑暗条件下培养的柠檬实生苗为砧木,佛手茎尖为接穗,将茎尖嫁接到砧木上胚轴的倒"T"形切口上,获得茎尖微嫁接苗,并对影响嫁接成活率的一些因素如砧木苗龄、茎尖大小、培养基中不同激素水平及砧木是否带子叶嫁接进行研究.[结果]接穗选择带4个叶原基的茎尖、砧木选择黑暗培养14 d的柠檬实生苗且嫁接时保留子叶,可获得较高的嫁接成活率;培养基中添加0.1mg/L α-萘乙酸,嫁接成活率高,嫁接苗长势好.[结论]优化了佛手茎尖微嫁接条件,显著提高了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的长势.  相似文献   

12.
佛手茎尖微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佛手茎尖微嫁接技术,为佛手无病苗木的培育奠定基础。方法黑暗条件下培养柠檬实生苗用作砧木,以佛手茎尖为接穗,采用倒"T"字形法进行茎尖微嫁接试验,并对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成功获得了佛手茎尖微嫁接苗,并优化了微嫁接的条件:选取苗龄为14d的柠檬实生苗为砧木,嫁接成活率较高;以带4个叶原基的佛手茎尖为接穗,效果较好,嫁接成活率可达65.2%;茎尖微嫁接后,切口外缠parafilm膜,能明显提高成活率。结论建立了佛手茎尖微嫁接的方法,获得了嫁接成活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佛手及属间药用植物化橘红、广陈皮的亲缘关系,同时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 方法 运用HPLC法对佛手同属的3种药用植物进行测定,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实现了预分类,制定了原料药材的选择方法。 结果 测定了样本的HPLC的色谱峰,从获得的17个不同产地的佛手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结果从检测出17个分离度良好的共有指纹峰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良好,说明佛手这一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分布及比例较稳定;使用SPSS分析软件,采用欧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样品的聚类结果理想,19个样本可聚为8类,即样本1、7~10和15处于一类,样本2和3处于一类,样本4、14、16和17处于一类,样本5、6和11处于一类,样本12和样本13分别单独处于一类,而同属药用植物化橘红(样本18)和广陈皮(样本19)分别单独处于一类,可较明显地与佛手样品区分。 结论将佛手及其属间3种药用植物的中药指纹图谱及主成分聚类分析相结合,丰富了中药鉴定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供一种新型提取牡荆挥发油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波辐射法提取牡荆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分别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16个化合物,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石竹烯(20.14%)、4-羟基-苯甲酸(21.16%)、桉叶油素(12.79%)。结论通过微波辅助萃取法可以高效提取牡荆挥发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苏皖产大戟属内6种药用植物的ITS长度的变异,为探讨大戟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和大戟属植物鉴定提供DNA分子证据。方法利用PCR技术对大戟属植物的rDNAITS区碱基序列进行测定。结果这6种大戟属植物的ITS1的长度范围为255~262bp,ITS2的长度范围为214~236bp。运用Mega2软件进行的系统分析得到大戟属内6种植物的系统进化树。这一分析结果与来自形态学的研究结果相吻合。结论此法可用于大戟属植物种间及真伪品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郎伞中水黄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CLC-ODS(6.0 mm×150 mm,5μm)为色谱柱,[0.05 mol/L庚烷磺酸钠–0.05 mol/L磷酸二氢钾(3∶5)]–乙腈(1∶1)用磷酸调pH 3.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1 nm,柱温30℃。[结果]水黄皮素的线性范围为0.099~0.998μg,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1.2%)。[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可用于玉郎伞中水黄皮素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比色法测定固公果根中三萜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固公果根中三萜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熊果酸为对照品,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高氯酸为显色系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50nm波长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46~0.138mg/ml,标准曲线:A=1.566C+0.6012,R=0.9993(n=5),平均回收率为103.45%,RSD=2.75%(n=4),原药材中三萜成分含量为1.93%。【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于固公果根中的三萜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闽产代代果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闽产代代果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的分离、分析、鉴定,结果:代代果中生物碱类成分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层)为展开剂,黄酮类以A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和B二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20∶10∶1∶1)为展开剂,挥发油类以石油醚-醋酸乙酯(10∶1)为展开剂,各类主要化学成分均获得良好的分离,说明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可作为闽产代代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种测定芸香料柑橘属药材中柚皮苷及橙皮苷含量的新方法,即以苯甲酸钠为内标物,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地,可将上述药材中柚皮苷、橙皮苷和内标物较好分离。加样回收率柚皮苷为98.5%,橙皮苷为96.7%,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柚皮苷和疲苷的含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基源的溪黄草药材进行显微鉴定。【方法】分别取不同基源的溪黄草——溪黄草、狭基线纹香茶菜、细花线纹香茶菜、线纹香茶莱的成熟叶片、叶片中部及中上部干燥叶,采用不同的方法制片后,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叶表皮、叶横切面和叶粉末的结构特征。【结果】4种溪黄草标本的叶表皮在表皮细胞、气孔分布、非腺毛、小腺毛、腺鳞等部位, 叶横切面在表皮细胞、表皮细胞垂周壁外切向壁、腺毛、非腺毛、腺鳞、气孔、叶肉、主脉、维管组织等部位,叶粉末在表皮细胞、气孔、腺鳞、腺毛、非腺毛、导管等部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不同基源的溪黄草药材在叶表皮结构、叶组织结构和叶粉末几方面均具有不同的显微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