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鸣  许勇钢  胡晓梅  陆嘉惠 《新中医》2018,50(12):252-255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能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整体系统,病机学说侧重从动态功能和整体结构研究疾病的生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不同危度分层间具有极大差异,易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一般认为,MDS疾病初期或低危型MDS以"正虚"证型为主间或夹有"瘀毒"症状;MDS疾病后期或高危型MDS以"瘀毒"证型为主,同时表现出正气受损甚或衰极现象。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中医证型的物质基础逐渐被揭示与阐明,不同危度MDS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和自噬水平的差异性表达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低危MDS凋亡过度和(或)自噬减少均符合正虚型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及病机特点,而低危向高危转化的过程中凋亡减少及自噬进一步受抑制则与瘀毒型患者证候表现及病机特点相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证型老年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与血管内皮水平变化生长因子(VEGF)关系及健脾补肾解毒方为主治疗后对其影响。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用不同方法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VEGF变化。结果:2组脾肾阴虚瘀毒型(166.13±103.48)ng/L,显著高于脾肾阳虚瘀毒型(116.05±59.45)ng/L。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后VEGF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组中脾肾阴虚瘀毒型下降程度较脾肾阳虚瘀毒型明显。结论:不同中医证型间VEGF水平有差异,健脾补肾解毒方为主治疗MDS能下调VEGF水平,提示改变VEGF可能是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分型辨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根据IPSS系统,运用中药分型辨治MDS,低危型MDS(IPSS低危/中危-1型),治以健脾益肾为主,同时佐以少量清解邪毒之品;高危型MDS(IPSS中危-2/高危型),重用解毒化瘀,兼以健脾益肾、益气养血;同时,治疗中注意急则治其标,时时固护胃气,辨病辨证相结合,临床取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实验方法,探讨健脾补肾活血方治疗再障、抑制造血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慢性再障10例,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加入高、低剂量的健脾补肾活血方药后,检测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酶活性。结果:再障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经健脾补肾活血方干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高剂量组可降低Caspase-3酶活性。结论:健脾补肾活血方可明显降低骨髓细胞凋亡率,降低Caspase-3酶活性。推测健脾补肾活血方临床治疗再障的作用机制是通过Caspase-3酶通路而减少和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发生,促进恢复造血。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细胞培养的实验方法,探讨健脾补肾活血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抑制造血细胞凋亡的作用机理。临床实验研究中选择慢性再障15例,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加入高、低剂量的健脾补肾活血方药后,检测细胞凋亡率及Fas及FasL。结果,再障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经健脾补肾活血方干预作用,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说明健脾补肾活血方可明显降低骨髓细胞凋亡率,进而促进恢复造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报因子WT1基因表达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证(MDS)中医"正虚"、"瘀毒"证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观察50例MDS患者中医"正虚"和"瘀毒"不同分型中的IPSS预后积分分级;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分别对"正虚"型与"瘀毒"型两组中的36例MDS患者与12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WT1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中医证型与IPSS预后分级呈正相关(P<0.001,R=0.621),且瘀毒型患者中出现IPSS分级中较差预后的几率是正虚型患者的21倍(OR=21.0,95%CI:4.55~96.87);MDS患者的WT1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瘀毒型明显高于正虚型,两型比较亦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MDS中医证型与IPSS预后分级存在相关性,IPSS中中危Ⅱ及高危型为"瘀毒"证型的相关因素;MDS瘀毒型预后较正虚型患者差,WT1基因表达水平对不同中医证型MDS的病情危险度的评估及预后判断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淑莲教授认为"髓毒劳"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中医对应名称更好地反映了疾病本质,指出本病以正气亏虚为主,气(阳)虚、阴(血)虚者均较常见,气阴两虚或兼夹热毒、痰浊、瘀血者亦多见,单纯邪实者少见,故其病机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以瘀血、痰浊、热毒为标,常见热毒炽盛、瘀毒内阻、气阴两虚、脾肾两虚等证型。杨老师结合精准医疗诊断特点,参照国际常用的MDS预后积分系统,动态应用解毒、益气、健脾、补肾等治疗方法,分期论治MDS,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加味健脾补肾解毒方联合常规治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患者[相对低危组(正虚毒蕴型)26例,相对高危组(毒盛正虚型)1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30例),另取15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相对低危组,沙利度胺、来那度胺、十一酸睾酮;相对高危组,地西他滨、阿扎胞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健脾补肾解毒方,疗程3个月。检测外周血CD25+CD86+Breg细胞比例、IL?10、TGF?β1、IL?4、IFN?γ变化。结果患者外周血CD25+CD86+Breg细胞比例高于健康人群(P<0.05),IL?10、TGF?β1、IL?4、IFN?γ更高(P<0.01),以相对高危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IL?4、IFN?γ降低(P<0.05,P<0.01)。结论加味健脾补肾解毒方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病情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L?10、IL?4、IFN?γ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活血解毒方高、低剂量组。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65mg/kg造模,放免法检测血清C肽,HE染色观察胰岛,免疫组化法观察胰岛素的表达,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升高(P<0.05),血清C肽含量降低(P<0.01),胰岛萎缩,胰岛内胰岛素表达减少(P<0.05),凋亡增加(P<0.05),NF-κB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方低剂量组血糖降低(P<0.05),活血解毒方高、低剂量组大鼠C肽含量升高(P<0.01),胰岛内胰岛素表达增加(P<0.01,P<0.05),凋亡减少(P<0.01),NF-κB表达减少(P<0.01)。结论:活血解毒方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及胰岛中NF-κB的表达保护β细胞,促进C肽分泌。  相似文献   

10.
夏小军  段赟 《新中医》2013,45(12):14-16
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文献资料和,临床体会,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中医学病名、病因病机进行了阐发,从治法治则,处方遣药等方面提出辨治策略。认为髓毒劳之病名反映了MDS基本病机特点,体现了规范化中医学病名之准确性、特异性、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等命名原则。。病机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治疗宜扶正祛邪,基本治疗原则为益气养血、健脾补肾、解毒化瘀..并介绍了回生汤系列方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分型及不同中医证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方法:将入选病例根据WHO分型,并根据导师经验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阳虚瘀毒及脾肾阴虚瘀毒两组。观察不同分型分组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在RA与RCMD组,RA与RAEB-1组的表达有显著差异。脾肾阳虚瘀毒及脾肾阴虚瘀毒组的VEGF水平表达有显著差异。将入选病例随机分组,中药健脾补肾解毒方治疗组干预后与西药为主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分型、不同中医证型MDS血浆VEGF水平表达的差异可以为临床治疗及判断病情预后提供参考和支持。健脾补肾解毒方为主治疗能下调VEGF水平,提示干预VEGF表达水平可能是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糖基化终产物(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糖基化终产物受体(Glycation end product receptor,RAGE)-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B,NF-κB)途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钴胺组、活血解毒方高、低剂量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腹腔注射65mg/kg造模,免疫组化法检测坐骨神经中AGEs、RAGE、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内AGEs、RAGE、NF-κB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方组大鼠坐骨神经内AGEs、RAGE、NF-κB表达降低。结论活血解毒方可能是通过抑制AGEs-RAGE-NF-κB途径从而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3.
扶正解毒祛瘀法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白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祛瘀法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向急性白血病转化(转白)影响因素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自拟清毒片、养正片、瘀毒清治疗MDS18例,将RA、RAS拟定为低危组,RAEB、RAEB-t拟定为高危组,观察治疗前后低危组、高危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活性变化,低危组转白积分变化,高危组骨髓原始细胞数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与正常人组比较,血清IL-2活性明显降低,SIL-2R活性明显升高(均P<0.01);高危组和低危组治疗前比较,高危组血清IL-2活性明显降低,SIL-2R活性明显升高(均P<0.01);2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血清IL-2活性均明显升高,SIL-2R活性均明显降低(均P<0.01)。低危组转白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高危组骨髓原始细胞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祛瘀法对MDS转白影响因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降低MDS白血病转化率。  相似文献   

14.
整理杨洪涌教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经验。杨洪涌教授认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根本病机为正气亏虚,毒瘀互阻,扶正解毒祛瘀法可作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主要治法。临证时需抓住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程长、病位深、病势重的特点,在清热活血之余兼以益气养阴,标本兼治。针对其虚、毒、瘀的病机特点,诊治中应注意:虚以阴虚多见,治疗以益气养阴为常法,温燥之剂应慎用;诊治毒邪可参照卫气营血辨证,随证选方;瘀为病势所趋,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然祛瘀不可忘益气养血,血足气畅则瘀滞难留。  相似文献   

15.
膜性肾病是临床常见肾病类型之一,赵玉庸教授认为,膜性肾病多见于本虚标实证,一方面由于脾肾两虚,气血不行;另一方面由于湿热、浊毒等阻滞肾络。针对"浊毒伏肾、肾络瘀阻"等膜性肾病共有病机,采用健脾补肾、化瘀解毒治疗膜性肾病早中期患者,补气养阴、化瘀解毒法治疗膜性肾病中后期患者。在选方用药时,善用虫类药物,疗效显著,附典型医案一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心力衰竭中医文献的整理分析,结合现代医学及该团队的前期研究,提出心衰的"虚瘀水毒"病机理论。虚是心衰发病的基础,"虚、瘀、水、毒"4个证候要素紧密结合,相互化生,形成恶性循环,损伤血脉,致心衰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文章根据对病机的认识,提出在治法上应注重心脾肾三脏同调,益气温阳治本,活血利水解毒治标。  相似文献   

17.
总结贾英杰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经验。认为肾虚是前列腺癌发病内在因素,其发病与脾、肾密切相关,但部分补肾中药具有雄激素样物质作用,可能会促进前列腺癌进展,故结合前列腺癌病机特点及临床治疗矛盾,提出"补肾不如补脾,健脾即是补肾"观点。以此观点为指导,临证根据晚期前列腺癌不同阶段的不同病理特点紧扣核心病机进行治疗,激素敏感阶段核心病机为气虚毒瘀,以健脾益气、解毒祛瘀为主要治法;去势抵抗阶段核心病机为脾虚湿困、气虚毒瘀,以健脾利湿、解毒祛瘀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8.
郑丽英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的病机关键为脾肾虚损,浊毒潴留,为本虚标实之病,存在着"虚、浊、毒、瘀"四大病理机制,以脾肾虚损为本,湿浊、毒邪、瘀血为标。其治疗遵循健脾补肾、化浊解毒、活血祛瘀的法则,用药平和,慢病缓治,随证治之,每每取得显效。郑老师辨证施治强调:健脾益肾,培元固本;斡旋三焦,通调水道;化浊解毒,祛邪安正;急则治标,通腑泄浊。同时,郑老师再三强调在蛋白尿减少、肾功能好转、病情稳定后要特别注意善后调理,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19.
岳睿  陆嘉惠 《新中医》2014,46(2):15-1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属中医学血证、髓毒劳范畴,为"毒"、"劳"相兼的邪实正虚、虚实夹杂证。其病机可归纳为脾肾亏虚、瘀毒内蕴,且发病过程中脾肾亏虚贯穿始终。临床辨治以虚实辨证为首辨;脏腑辨证为基础;瘀毒辨证为指导。总以健脾补肾、化生气血为根本治法,再根据辨证,以治脾为主或治肾为主入手。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7,(4):673-676
目的:明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西医危险度转化和中医脏腑传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70例患者(其中脾胃亏虚毒蕴型MDS患者40例、脾肾亏虚毒蕴型MDS患者40例、肝肾亏虚毒蕴型MDS患者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30例、非血液肿瘤血液病患者30例)的原始细胞数、细胞免疫表型、SF3B1基因、TET2基因、DNMT3A基因、HDAC1基因,研究MDS西医危险度转化和中医脏腑传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可以作为MDS毒蕴型的定性指标;“骨髓染色体”可以作为MDS毒蕴型的预后指标;SF3B1基因多出现于低危型MDS患者中,TET2基因多见于中高危型MDS患者中。结论:MDS的西医危险度转化和中医脏腑传变之间具有相关性,并且MDS低中危向高危传变与其脏腑传变(脾胃→脾肾→肝肾)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