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积颗粒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肝积颗粒保介入治疗和单纯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生存时间以及T细胞亚群、AFP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瘤体缓解率为20.00%、稳定率为90.00%,对照组分别为16.67%、63.33%,其中,瘤体稳定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减轻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升高CD3、CD4值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AFP值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积颗粒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证,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洪坚善  梁安民 《广西医学》1999,21(3):376-378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与CD3AK细胞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对34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D3AK细胞进行治疗(A组);同时对27例相同患者单纯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B组)。结果:①A组部分缓解率为76.5%(26/34),高于B组部分缓解率为51.9%(14/27)(P〈0.05)。A组中位生存期为22.3月,B组为15.7月,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单独进行TACE与TACE联合RFA两种方法治疗的肝细胞癌合并单支门静脉癌栓的可行性、安伞性、局部控制率及远期生存状况,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入组50例肝内病变最大直径<5 cm、数日<3个合并有单支门脉癌栓的肝细胞癌患者(TACE组25例,TACE-RFA组25例),对肝内病灶采取TACE联合RFA治疗,对两组的癌栓分别予以单独TACE和TACE联合RFA治疗,通过CT扫描和AFP水平测定进行随访.两组病例的生存状况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元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在入组的50例患者中,47例有完整的治疗和随访结果.安全性方面,TACE组有2例(8.3%)患者治疗后发牛肝功能损害;在TACE-RFA组,没有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有2例(8.7%)发生与RFA治疗相关的胆管损伤.3个月后的随访结果,TACE组有效率为54.2%(CR8.3%,PR45.8%),TACE-RFA组有效率为87.0%(CR 60.9%,PR26.1%)(P<0.05).从HCC确诊时计算,TACE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1、2、3年牛存率分别为33.3%,12.5%,8.3%,TACE-RFA组相应的数据为26个月,65.2%、47.8%、30.4%(P<0.05).从门静脉癌栓确诊时开始计算,TACE组相应的数据为7个月,12.5%、4.2%、0;TACE.RFA为22个月,52.2%、34.8%、8.7%(P<0.01).预后凶素方面,只有治疗方式的不同在多元分析中有意义.结论 TACE联合RFA对肝内肝细胞癌灶得到控制的单支门脉癌栓的治疗安全有效,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在治疗门静脉癌栓方面,TACE联合RFA可以为以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 alone or plus radiofrecluency ablation(RFA)in the treatment of single branc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PVTT)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so as to evaluate the safety,control rate,prognostic factors and overall survival.Methods From January 2004 to December 2007,50 HCC patients(<5 cm in diameter and 3 parenehymal lesions)with concurrent PVTT were enrolled and treated by TACE alone or TACE plus RFA randomly(TACE,n=25;TACE-RFA,n=25).In TACE group,the intra-hepatic lesions received TACE sequentially with RFA:in TACE-RFA group.PVTT and intra-hepatic lesions were treated with TACE sequentially with RFA separately.Strict follow-uD was conduct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alpha-fetoprotein(AFP) assay.The survival time was analyzed by the Kaplan-Meier method and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Hned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factors.Results of all 50 HCC patients with single branch PVTT with TACE or RFA,47 patients(TACE,n=24;TACE-RFA,n=23)received all the scheduled proeedures and completed the follow-up.Two patients(8.3%)in TACE group had liver dysfunction versus none in TACE-RFA group,2 patients(8.7%)developed bile duct injury in TACE-RFA group related with the RFA proeedure. The OR (overall response) for PVTT was 54. 2% (complete response (CR) 8. 3%, partial response (PR) 45.8% ) in TACE group while 87. 0% ( CR 60. 9%, PR 26. 1% ) in TACE-RFA group during the follow-up. From the definite diagnosis of HCC, the median survival was 8 months. And the 1-, 2- & 3-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33. 3%, 12. 5%, 8. 3% in TACE group. And 26 months, 65. 2%, 47. 8%, 30. 4% in TACE-RFA group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From the definite diagnosis of PVTI, the respective data were 7 months, 12. 5% and 4. 2%, 0 in TACE group versus 22 months, 52. 2%, 34. 8%, and 8.7% in TACE-RFA group with a significant P value.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only therapy (TACE or TACE-RFA) showed a protective value ( hazard rate 0. 430 vs 0. 345, P <0. 05 ). Survival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age, intra-hepatic tumor status,liver functions and AFP level for all patients. Conclusion RFA is both safe and efficacious to prolong survival in the treatment of single branch PVTT plus TACE in selected HCC patients. It may provide rationales for further studies of evaluating the outcome of RFA plus other therapies in the treatment of HCC with single branch PVTT.  相似文献   

4.
166例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预后多因素Cox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影响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估计介入治疗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166例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因素行Cox回归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Log-rank检验方法检验. 结果总体6个月及1、2、3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54%、47.23%、23.68%、14.09%;中位生存期12个月.单因素Cox模型分析对预后影响有意义的变量有:性别、肝功能Child分级、临床Okuda分期、术前AFP升高且介入后AFP变化、治疗次数、肿块类型、肿瘤最大径、肿瘤容积、肿瘤与肝脏容积百分比(瘤肝比)、门静脉癌栓、有无转移、碘化油沉积程度、肿瘤缩小率、肿瘤边缘、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术及其他疗法等.但多因素分析后仅瘤肝比、门静脉癌栓、治疗次数及术前AFP升高且介入后AFP变化为影响预后有显著意义的因素. 结论较小瘤肝比及重复介入治疗是提高肝癌预后有意义因素;伴门静脉癌栓的肝癌应积极治疗;综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序贯微波固化消融术(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87例,单纯行TACE治疗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TACE序贯PMCT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甲胎蛋白(AFP)平均下降率、生存率、复发转移率及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45.61%,治疗后AFP平均下降率分别为87.5%、50.0%,0.5、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5%、81%、59%和93%、79%、67%、28%,0.5、1、2年累积复发转移率分别为8.15%、19.21%、36.17%和8.34%、38.94%、61.35%,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毒副反应相似。结论:TACE序贯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可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降低复发转移率,不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栓塞化疗合并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原发性肝癌(附1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永浩  方富义  莫钦国  梁安民 《广西医学》2005,27(12):1929-1931
目的探讨栓塞化疗合并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与经皮注射无水乙醇(PEI)序贯治疗112例肝癌患者(研究组),并与同期病例相似的70例肝癌(对照组)单纯采用TACE治疗的疗效相比较。结果首次治疗后AFP下降有效率(CR+PR):研究组为68.8%,对照组为30.0%;肿瘤体积缩小率(CR+PR):研究组为78.6%,对照组为34.3%。第2疗程川1P下降有效率(CR+PR):研究组为77.8%,对照组为28%;肿瘤体积缩小率(CR+PR):研究组为80.5%,对照组为45.0%。以上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ACE合并PEI治疗肝癌可以提高疗效,是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肝介入结合中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肝介入结合中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39例无其它部位转移的大肠癌肝转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肝介入结合中药)和对照组(单纯肝介入),对照组使用氟尿苷、吡柔比星、顺铂介入治疗,治疗组除介入外再结合健脾理气为主的中药。治疗后评价生存率、生活质量变化、副反应以及出现其它部位转移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30%,如果包括微效(MR)病人有效率可达45%,中位生存时间为18.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2%、40.3%、13.0%。而对照组有效率为15.8%,包括MR的有效率为36.8%,中位生存时问为14.3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7%、29.5%、10.3%。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提示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较少出现其它部位的转移,耐受性良好。结论 肝介入结合健脾理气为主的中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和生活质量,并且毒副作用较单纯肝介入治疗轻。  相似文献   

8.
金蒲抑瘤片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评价金蒲抑瘤片治疗气滞血瘀证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2 0 0例 ,口服金蒲抑瘤片 ,每天 3次 ,每次 5片 ,治疗≥ 4周 ,联合常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放疗治疗 ;对照组 :10 0例 ,常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放疗治疗。一个月后评价症状改善、肿瘤大小的变化 ,以及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病例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 (84% )高于对照组 (6 5 % ) ;治疗组癌灶总有效率 (CR PR NC)为 83% ,亦高于对照组(6 4% ) ;毒副反应低。结论 :金蒲抑瘤片对原发性肝癌的化学和放射治疗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48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康莱特加TACE)24例;对照组(单纯TACE)24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定量,检查肝脏B超、CT及肝肾功能,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有效、无效、恶化分别为10、8、5、1和3、10、5、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75.00%)明显优于对照组(54.17%,P<0.05)。两组治疗后AFP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带瘤生存时间(1.2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TACE可有效治疗肿瘤,是治疗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HCC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比单一 TACE 治疗老年(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72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 TACE 联合 HIFU 治疗组(联合组,n=36)与 TACE 治疗组(TACE 组:n=36),比较两组治疗后肿瘤缩小情况,甲胎蛋白(AFP)水平及肝功能变化,中位生存时间,1、2、3年生存率等指标。结果联合组较 TACE 组肿瘤缩小更明显(P<0.05),术后AFP 值减小更多(P<0.05);联合组及 TACE 组中位生存时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2.0±6.9)个月、83.1%、57.3%、42.6%和(21.0±6.3)个月、62.9%、41.4%、22.3%,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及各对应时间点生存率较 TACE 组高(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 联合 HIFU 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较单一 TACE 治疗更能使老年肝癌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研究应用热超液化碘油抗癌药乳剂经超选择栓塞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热栓塞组27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插管行热碘油抗癌药乳剂栓塞治疗,将碘油抗癌药乳剂加热至100℃ ,经导管超选择栓塞。TACE组29例肝癌患者在室温下经导管超选择栓塞,碘油及化疗药物(种类、剂量、途径及方法均与热栓塞组一致)均不加热。结果 热栓塞组与TACE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9个月(95%可信区间7.9~12.1)和5个月(95%可信区间4.7~7.3)。热栓塞组和TACE组3个月、6个月、1年无疾病进展率分别为75.32 %、60.71% 、45.24% 和74.55% 、40.27% 、22.63%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或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原发性肝癌,其中45例(综合组)采用TA-CE联合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或粒子植入等综合治疗,36例(单纯组)仅应用TACE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和1、2年的生存率。结果综合组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和1、2年的生存率和单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以TACE为基础的微创综合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有效而安全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肝切除术是肝细胞癌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但根治性切除术后高复发率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是常用的预防肝癌术后肝内复发的手段,但是其真实作用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探讨辅助性TACE的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220例肝细胞癌患者接受肝切除术。104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治疗组56例,术后1月接受了辅助性TACE治疗,对照组48例,术后不接受任何辅助性治疗。患者接受定期随访,统计分析术后无瘤生存及总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1月(2-38月),对照组为13月(2-59月),P=0.005。术后1、2、3年复发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0%、85.7%、89.3% vs. 46.8%、58.3%、62.5%,P=0.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辅助性TACE、AFP、完整包膜、肝硬化、合并肉眼癌栓及肿瘤Edmondson-Steiner分级是影响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9月(4-41月),对照组为24月(5-59月),P=0.789。术后1、2、3年生存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5.6%、59.5%、36.5% vs. 75%、50%、41.7%,P=0.789。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AFP、完整包膜及肿瘤Edmondson-Steiner分级是影响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根治性肝切除术后辅助性TACE并不能显著改善肝细胞癌患者的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甚至可能会弊大于利,因此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栓塞剂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酒精碘化油乳剂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评价。方法采用不同栓塞剂结合化疗药物进行TACE单独治疗中晚期肝癌32例;TACE-PLEIT联合治疗26例。术后对比1年、2年、3年生存率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TACE组肿瘤血管消失有效率为31.2%,TACE-PLEIT组肿瘤血管消失有效率为69.2%。所有治疗前AFP阳性HCC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TACE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37.5%、15.6%,TACE-PLEI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4.6%、46.1%。结论采用不同栓塞剂化疗栓塞(TACE)联合PLEIT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最有效方法,可以提高HCC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索拉菲尼对接受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巴塞罗那分期(BCLC)B/C期肝细胞癌患者疗效的增益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行TACE治疗的BCLC B/C期肝细胞癌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细胞癌。根据有无服用索拉菲尼分为TACE组(45例)和索拉菲尼联合TACE组(联合组,39例),所有入组患者定期随访监测3年,并记录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之间的疾病控制及生存获益情况,明确索拉菲尼对TACE的增益作用。结果:联合组的肿瘤反应(为64.1%)明显优于TACE组(为37.21%)(P=0.008);TACE组患者的6个月、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0%、40%、13.3%和8.9%,联合组为82.1%、51.3%、30.8%和16.9%;TACE组和联合组的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2.9个月和19.3个月,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6.0个月和16.2个月,联合组的总生存时间(P=0.032)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0.006)均显著优于TACE组。结论:针对行TACE治疗的BCLC B/C期肝细胞癌患者,索拉菲尼能够使患者的整体生存期显著获益,提高肝癌TACE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联合B超引导下肝脏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术(PEI)治疗肝细胞性肝癌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5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予TACE联合PEI治疗,对照组(26例)单用TACE治疗。结果:治疗组6、12、18个月生存率依次为83.33%、54.17%和33.33%,最长生存30个月以上;对照组仅5例生存达12个月以上,生存率为19.2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ACE联合PEI是提高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远期生存率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庆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所有受试者接受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免疫指标[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及药物不良反应。随访3年,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1.90%(P <0.05)。研究组、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2.86%和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AFP、CEA、CA199、CD3+、CD4+/CD8+、NK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  相似文献   

18.
FromJuly 1 995toJanuary 1 999,hepaticarterialperfusionembolizationwithZedoaryturmericoil(HAPE ZTO)plusorallytakenChineseherbalmedicinewasusedtotreat 3 2casesofprimaryhepatocarcinoma(PHC)bytheauthors,andcomparedwith 3 2casesofPHCtreatedbyhepaticarterialperfusio…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奥曲肽联合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伴肝硬化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hild-Pugh评分A或B级伴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共55例。实验组24例,行TACE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奥曲肽0.2mg皮下注射,每天2次。对照组31例,接受TACE治疗。每3个月进行1次评价。对两组6个月及1、2、3年的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CR,实验组中16例PR,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中11例PR,有效率为35.48%。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3年生存率为45.83%,而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19.35%。两组3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中位生存期为31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实验组中位TTP为9个月,对照组为6个月。奥曲肽副作用主要为轻度腹泻。结论奥曲肽联合TACE治疗伴肝硬化肝细胞癌有明确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肝切除并微波消融术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多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61例多发性肝癌患者,其中28例行肝切除并微波消融术(肝切除组),33例行TACE治疗(TACE组)。治疗后所有患者随访,Kaplan.Meier法分析组间生存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期间死亡。肝切除组术后2个月AFP下降较TACE组明显(P〈0.01)。肝切除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57.1%、35.7%,中位生存期26.5个月,显著高于TACE组的69.7%、30.3%、12.1%及18个月(P〈0.05)。结论:对可耐受手术的多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并微波消融术安全有效,相对TACE能进一步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