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12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针刺易化技术组37例,单纯针刺组30例,易化技术组32例,药物组29例。应用易化技术及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结果早期针刺及易化技术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单纯易化技术组和对照组(P&;lt;0.01),单纯针刺组与易化技术组无差异(P&;gt;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推拿疗法配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推拿组、易化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过程中因患者疾病复发或依从性不好自行退出等原因,易化组2例脱落,对照组1例脱落,最终完成治疗患者共87例,即推拿组30例,易化组28例,对照组29例。推拿组接受推拿疗法配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易化组接受易化技术配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照组仅给予易化技术治疗。推拿疗法以手法为主进行治疗,任务导向性训练包括床上训练、蹲马步训练及迈步退步训练等,易化技术以Bobath技术为主进行训练,上述治疗方法每日1次,每周6次,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3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LE、FAC、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和易化组患者的FMA-LE评分分别为(22.23±6.32)和(21.82±5.81)分,FAC评分分别为(3.92±0.53)和(3.75±0.61)分,MBI评分分别为(43.75±11.61)和(41.76±12.0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推拿组与易化组相比,上述3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推拿疗法配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易化技术配合脑神经生长素治疗脑卒中偏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易化技术及脑神经生长素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方法 :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康复组4 8例和常规组 4 0例 ,均按常规治疗 ,康复组同时接受易化技术及脑生素治疗。结果 :2组治疗 4周后Brunnstrom分级及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易化技术配合脑生素治疗脑卒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西医神经康复技术治疗持续植物状态(PVS)的疗效。方法41例PV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推拿按摩及关节松动、电磁物理因子刺激、躯干肢体易化训练以及中西医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营养、促醒药物及高压氧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1~3个月后,观察组痊愈或基本痊愈7例、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1例,显效率71.4%,有效率95.2%;对照组痊愈或基本痊愈3例、显效5例、好转6例、无效6例,显效率40%,有效率70.0%,两组间显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VS评分观察组提高(7.46±1.32)分,对照组提高(4.59±1.21)分,两组间差异有非常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针刺结合中西医神经康复技术可促进PVS患者苏醒,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易化技术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易化技术配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易化技术配合针刺组(A组)、易化技术组(B组)、针刺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各50例,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期、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A、B、C各组治疗后患肢恢复至Brunnstrom Ⅳ级以上的患者数和FIM评分均明显高于D组(P<0.05);B组治疗后Brunnstrom Ⅳ级以上和FIM评分与C组无差异(P>0.05);A组治疗后Brunnstrom Ⅳ级以上和FIM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易化技术配合针刺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颞三针与复方中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探讨颞三针与中药结合是否优于单纯应用中药或颞三针疗法。方法 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药组、单纯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刺组及单纯中药治疗的中药组,3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疗效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针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lt;0.01),而药物组和针刺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针药组治疗后积分下降值显著高于药物组或针刺组(P&;lt;0.01)。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和颞三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AM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易化PCI组(37例)和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49例),对比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不良事件、左心室功能及住院费用。结果易化PCI组开通为36/37,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开通为48/49,易化PCI组无死亡,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2例出血,出院时两组射血分数值分别为(53·8±6·7)%和(54·2±5·2)%,住院费用为(4·5±1·6)万元和(4·3±1·2)万元,住院天数为(9·3±2·4)d和(8·6±2·8)d。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联合易化PCI治疗AMI安全、有效,且并不明显增加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配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针刺+神经促通组)32例,B组(单纯针刺组)32例, C组(单纯神经促通组)32例,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d、60d进行评分。结果:治疗30d后,各组指标均有所提高,治疗后60d后,各组得分继续增高,A组得分增加最多,且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1),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促通技术配合针刺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神经促通技术或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182例 ,随机分3组 ,观察组(针刺加推拿治疗)61例 ,针刺组61例 ,推拿组60例 ,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7 % ,单纯针刺组和推拿组均为82 %。经 χ2检验 ,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和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保国  曹奕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045-1046
目的:了解刺络结合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5例分为刺络结合针刺组、单纯针刺组、药物组,3组在基础病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刺络结合针刺组患者采用大椎、耳尖穴刺络放血,单纯针刺组予以常规针刺,刺络结合针刺组和单纯针刺组14d为1个疗程,药物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常规治疗,3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刺络结合针刺组对各观察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单纯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结论:刺络结合针刺能改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可用于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11.
面瘫一般多用针刺治疗,但小儿及部分患者对针刺有恐惧感,难以接受治疗或面瘫患者经长期针刺不愈,不再适合继续针刺。应用激光并按摩治疗此类患者82例(治疗组),并与单纯针刺53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优于对照组87%(χ2=4.39,P<0.05)。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Bobath疗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Bobath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Bobath疗法,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时改良Ashworth评级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时,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均减轻,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能促进Bobath技术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3.
针刺与易化技术结合治疗儿童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与易化技术治疗脑性瘫痪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针刺和易化技术治疗246例脑瘫患儿,并进行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显效95例,有效127例,总有效率90.2%,其中34例达正常儿童发育水平;治疗效果与开始治疗的年龄、持续时间、类型、病情程度及有无合并症有关。结论:针刺与易化技术结合可促进脑瘫患儿尽快康复,早期、长期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针刺疗法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针刺对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ADL、QOL的影响,以及早期针刺介入是否可行。方法:5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29例)和单纯康复组(28例)。针刺康复组在Bobath疗法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比较两组功能改善的情况,观察两组继发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对比两组的QOL。结果:治疗后,针刺康复组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单纯康复组(P<0.05),ADL能力改善也略优于单纯康复组。两组间痉挛级别分布和肌痉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针刺康复组的痛肩发生率低于单纯康复组(P<0.05),但两组间肩手综合征和足下垂或足内翻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与早期康复的叠加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背俞穴走罐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走罐组和单纯针刺组,每组40例。针刺配合走罐组采用针刺加背俞穴走罐治疗,针刺每日1次,走罐每3~5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单纯针刺组选穴相同,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配合走罐组痊愈21例(52.5%),总有效37例(92.5%);常规针刺组痊愈14例(35.0%),总有效33例(82.5%);针刺配合走罐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较常规针刺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1疗程针刺配合走罐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20.0%vs5.0%,P<0.05)。结论采用针刺配合背俞穴走罐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见效快,疗程短。  相似文献   

16.
中药湿热敷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我院住院和门诊中诊断明确的病人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湿热敷结合针刺组)、对照组(单纯针刺组),每组均为40例。2组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威伐光联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PHN患者9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给予常规取穴针刺加皮损局部围刺治疗;威伐光组31例,给予单纯威伐光治疗;联合组33例,给予常规取穴针刺加皮损局部围刺联合威伐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3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低于其他2组(P0.05);除"催眠药物"因子外,3组PSQI及其他6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低于其他2组(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威伐光联合常规取穴针刺加皮损局部围刺治疗PHN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其中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陈妙  王渝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643-4643
目的 观察多途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n=50)给予柴芍薏苡仁汤口服,并配合针刺及经皮导药治疗,对照1组(n=25)单纯口服中药治疗,对照2组(n=25)单纯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与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柴芍薏苡仁汤口服配合针刺及经皮导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或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颞三针与复方中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探讨颞三针与中药结合是否优于单纯应用中药或颞三针疗法。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药组、单纯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刺组及单纯中药治疗的中药组,3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疗效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针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1),而药物组和针刺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后积分下降值显著高于药物组或针刺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和颞三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与汤剂联合用于脾胃湿热型胃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186例脾胃湿热型胃痞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62例,汤剂组单纯内服中药治疗,针刺组单纯采取针刺治疗,联合组采取针刺与汤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上腹胀满、胃部烧灼、嗳气纳呆、小便不利积分及总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汤剂组上腹胀满、胃部烧灼、嗳气纳呆、小便不利积分及总积分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联合组上腹胀满、胃部烧灼、嗳气纳呆、小便不利积分及总积分明显低于汤剂组(P<0.05)。治疗后汤剂组总有效率(85.48%)明显高于针刺组(72.58%)(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汤剂组(85.48%)(P<0.05)。结论:脾胃湿热型胃痞采取针刺与汤剂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或汤剂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