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在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分析比较PET、PET/CT和甲胎蛋白(AFP)对复发、转移病灶的检测效能,并分析病灶18F-FDG摄取高低和PET检测阳性率与肿瘤分化、个体荷瘤数量及AFP水平的关系。结果 4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中经临床证实肿瘤复发转移者38例,18F-FDG PET/CT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4.7%、66.7%。肝内复发者17例,PET和PET/CT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8.8%和82.4%。肝外转移者36例,最常见部位为淋巴结(23例),其次为肺(17例)和骨(11例)。PET对肺转移灶及腹膜转移灶的检出率为70.6%、0.0%,而PET/CT均为100%;PET和PET/CT对其他部位肝外转移灶的阳性检出率相同(均为100%)。AFP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移植术后复发的诊断灵敏度为73.0%,低于18F-FDG PET/CT(94.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6,P<0.05)。PET对单发病灶复发的阳性检出率低于多发病灶者(P<0.05),而PET的阳性检出率与HCC的分化及AFP水平的高低无明显相关(P>0.05)。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个体荷瘤数量密切相关(P<0.05),但与肿瘤的分化及AFP水平无关(P>0.05)。结论 18F-FDG PET/CT能灵敏地检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病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18F-FDG PET/CT显像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莉  吴湖炳  王全师 《重庆医学》2011,40(8):757-759,83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显像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者104例进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复发或转移灶依据手术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结果 104例患者中,肿瘤复发、转移52例。以患者为单位计算,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1%,准确性为99.0%,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100%。以病灶为单位计算,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为98.3%,特异性为75.0%,准确性为96.8%,阳性预测值为98.3%,阴性预测值为75.0%1。8F-FDG PET/CT显像使8例(15.4%)患者改变了临床再分期,其中7例提高了临床再分期、1例降低了临床再分期。结论 18F-FDG PET/CT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9例良性疾病患者全身PET/CT显像后2h后行局部延迟显像,得到病灶早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延迟SUVmax,计算滞留指数(RI)。结果恶性肿瘤中,55例RI≥20%,30例5%≤RI<20%,17例RI<5%。良性疾病有7例RI≥20%,7例5%≤RI<20%,15例RI<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显像肿瘤病灶相对固定,生理性摄取灶消失;发现部分SUVmax<2的隐匿性病灶。结论双时相显像可以提高PET/CT对良恶性疾病鉴别的准确性,鉴别病灶与生理性摄取。  相似文献   

4.
18F-FDG PET/CT在健康体检中发现恶性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18F-FDG PET/CT在健康体检中发现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09年7月637例以健康体检为目的行18F-FDG PET/CT显像者的影像资料,并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共发现恶性肿瘤10例,分别为甲状腺癌、肺癌、结肠癌各2例,食管癌、肝癌、肾癌、宫颈癌各1例。除肝癌与肾癌外,均表现为病灶局部18 F-FDG代谢增高。结论 18 F-FDG PET/CT显像可以在健康体检中有效地筛查恶性肿瘤,尤其对于肿瘤高危人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为合理有效地使用该设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418例健康体检者行全身18 F-FDG PET/CT显像,检查过程中提供完善的护理,对18 F-FDG PET/CT显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18例体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PET/CT结果显示,418例中有病变者408例,占97.61%,其中恶性肿瘤9例(2.15%),6例为肺癌,1例为甲状腺癌,1例为胰腺癌,1例为肝癌,均无转移;良性病变399例(95.45%),包括副鼻窦炎、肺炎、脂肪肝、前列腺增生及钙化、肝囊肿、骨关节退行性变、肾结石及肾囊肿、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结论 18 F-FDG PET/CT显像在健康体检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完善的护理工作是PET/CT检查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喉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7例喉癌或喉癌疑似患者治疗前一周内接受18F-FDG PET/CT检查,比较18F-FDG PET/CT及同机平扫CT对喉癌诊断、分期的临床价值。结果 47例患者中,43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喉癌。PET/CT与同机平扫CT诊断喉癌原发灶的灵敏度分别为95.3%、74.4%,特异性分别为75%、50%,准确性分别为93.6%、72.3%,其中灵敏度及准确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0,P=0.007;χ2=7.532,P=0.006)。43例喉癌患者中,以患者为单位计算,26例伴区域淋巴结转移,PET/CT与同机平扫CT的灵敏度分别为92.3%、61.5%,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3,P=0.008);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计算,19例手术患者共切除46组区域淋巴结,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25组,PET/CT与同机平扫CT的灵敏度分别为92%、64%,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17)。PET/CT发现了1例双重癌,改变了治疗方案。依据18F-FDG PET/CT显像结果,34.9%患者改变了临床分期,其中14例提高了临床分期、1例降低了临床分期。结论 18F-FDG PET/CT不仅可以对绝大多数喉癌做出明确诊断,而且可以清楚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检出肿瘤转移灶,对喉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氟标记的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在胃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分析其对胃癌治疗后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治疗后患者55例,分别于静脉注射18F-FDG后60 min及120 min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延迟显像于患者饮水使胃适度充盈后进行。必要时行增强CT检查。分别从肿瘤复发、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外转移3个方面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对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分别测量胃癌复发与吻合口炎症早期及延迟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SUVmax变化率(△SUVmax%),评价饮水胃充盈后18F-FDG PET/CT延迟显像的价值。所有患者的诊断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SAS 9.13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8F-FDG PET/CT诊断胃癌复发的准确性96.4%(53/55)高于CT(85.5%),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92.0%)、准确性(96.4%)、阴性预测值(93.8%)均高于CT(60.0%、81.8%、75.0%),诊断淋巴结外转移的灵敏度(81.8%)、准确性(90.9%)均高于CT(45.5%、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8F-FDG PET/CT显像使34.5%(19/55)的患者TNM分期发生改变,21.8%(12/55)的患者治疗方案改变。(3)胃癌复发患者及吻合口炎症患者△SUVmax%分别为(22.8±9.8)%、(8.6±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可早期探测胃癌复发、转移,将成为胃癌治疗后有效的监测手段;且18F-FDG PET/CT显像对临床再分期及合理治疗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饮水胃充盈后18F-FDG PET/CT延迟显像有助于肿瘤复发与吻合口炎症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8F-FDG联合18F-FAC PET/CT显像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鉴别诊断及RCC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46例可疑肾肿瘤而行18F-FDG、18F-FAC双核素PET/CT显像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测量所有病灶的18F-FDG、18F-FAC PET/CT显像SUVmax值及CT平扫图像CT值.分析RCC和AML CT值、SUV-max值差异及不同级别RCC SUVmax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所有AML病灶表现为18F-FAC高摄取,18F-FDG低摄取或无摄取.RCC病灶的SUVmax值为2.07±0.51,显著低于乏脂肪AML(4.25±0.60),P<0.05.低级别RCC检出率18F-FAC显像为82.6%(19/23),显著高于18F-FDG显像的8.7% (2/23),P<0.05.18F-FDG PET/CT显像高级别RCC SUVmax值(3.21±0.79)明显高于低级别RCC(1.21±0.13),P<0.05.结论 18F-FAC可应用于AML与RCC的鉴别诊断.双核素PET/CT显像不仅可应用于肾肿瘤的鉴别诊断,还可用于肿瘤分级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诊断妇科肿瘤初发及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4月~2011年10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妇科肿瘤患者的彩超、CT、MIR及血清学等相关辅助检查检验结果,与18F-FDG PET/CT结果对比分析,最终诊断依据病理结果.结果 69例患者中,16例最终确诊为初发妇科肿瘤,27例为妇科肿瘤复发转移.18F-FDG PET/CT较余辅助检查检验结果确诊为妇科肿瘤及妇科肿瘤复发转移40例(93.02%),18F-FDG PET/CT未诊断出妇科肿瘤及妇科肿瘤复发转移3例(6.98%).在复发转移的27个病例中,18F-FDG PET/CT未诊断出复发转移2例(7.41%),均为卵巢癌.结论 18F-FDG PET/CT 显像较余辅助检查对于妇科肿瘤早期诊断及复发转移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临床前列腺癌生化复发转移灶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因临床诊断生化复发行18F-FDG PET/CT的成年男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8±9岁。完善同期MRI、CT及骨显像结果的收集,以及PET/CT检查后随访。以最终临床医生综合影像及病理等各方面信息后做出的最终诊断为诊断标准,分析PET/CT图像的影像学结果,并和同期其他影像学检查对照,比较PET/CT及其他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18F-FDG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生化复发显像阳性率67% (10/15),尿道转移漏诊1例,总体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100%及93%,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0%。18F-FDG PET/CT与同期MRI对比,同一显像范围内二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和71%、100%和86%、93%和79%。骨盆外转移灶,18F-FDG PET/CT阳性率为33%,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均为100%。同期行CT及骨显像者,检查结果准确性均低于PET/CT。结论 18F-FDG PET/CT能够较传统影像检查更准确地探测生化复发的转移灶,对盆腔以外的病灶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3’-脱氧-3’-18F-氟代胸苷(18F-FLT)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在评估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株)荷瘤裸鼠模型肿瘤增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合成放射性显像剂18F-FLT,常规体外培养K562细胞株,分别于加入18F-FLT和18F-FDG后15、30、60和120 min,测定细胞对18F-FLT与18F-FDG的摄取率。将K562细胞株接种于裸鼠肩部皮下建立白血病荷瘤裸鼠模型,并经鼠尾静脉注射18F-FLT和18F-FDG,分别于注射后30、60和120 min,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靶/非靶(T/NT)比值。结果所合成的18F-FLT经高效液相色谱纯化,放置6 h内放射化学纯度>95%。病理学检查显示经皮下接种K562细胞株可以成功建立白血病荷瘤裸鼠模型;体外细胞摄取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K562细胞对18F-FLT的摄取率均显著高于对18F-FDG的摄取率(P<0.05);PET显像示:不同显像时间K562移植瘤18F-FLT PET显像组T/NT比值分别高于18F-FDG PET显像组T/NT比值(P<0.05)。结论与显像剂18F-FDG相比较,18F-FLT能更好地反映白血病荷瘤裸鼠模型移植肿瘤的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并合成一种氟-18标记的哒螨灵类似物:4-氯-2-叔丁基-5-[[6-[[4-[2-[2-[2-氟[18F]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1H-1,2,3-三唑-1-基]甲基]-2-吡啶基]甲氧基]-3(2H)-哒嗪酮([18F]FPTP-P3),并评价其用于心肌灌注显像的可能性。方法采用[18F]F-取代OTs前体的方法进行标记,通过稳定性研究、脂水分配系数测定、生物分布实验等手段对标记物进行评价。结果 [18F]FPTP-P3的总制备时间为70~90 min,校正后的放化产率为36±5.6%,放化纯>98%。[18F]FPTP-P3为脂溶性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可稳定放置3 h以上。生物分布实验结果显示,[18F]FPTP-P3在小鼠心肌具有一定的初始摄取,且肝部清除较快,但其心肌滞留较差。结论 [18F]FPTP-P3不具有用于心肌显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菌显像剂2-脱氧-2-氟山梨醇(2-deoxy-2-[18F]-fluorosorbitol, 18F-FDS)的合成过程、正常小鼠显像并计算内照射剂量,比较小鼠模型中大肠杆菌感染病灶及肿瘤病灶对FDS的摄取情况。方法 18F-FDS由氟多功能模块经"一锅法"由PET常用显像剂2-氟-2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 18F-FDG)经NaBH4还原制备;实验组感染小鼠及荷瘤鼠尾静脉注射18F-FDS后60min进行microPET显像,通过Inveron Research软件测量病灶靶/本底比值;对照组注射18F-FDG,同样方法测量病灶靶/本底比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F-FDS放化收率为80%±5%(n=8,未进行时间衰减校正),合成时间25min,放化纯度>99%。正常小鼠尾静脉注射18F-FDS后microPET显像提示示踪剂从泌尿系统排泄;背景组织肺及脑内的非特异性放射性摄取较低;大肠杆菌感染小鼠microPET显像,感染灶有较高的感染灶/肌肉比值,荷瘤鼠显像示18F-FDS肿瘤组织靶/本底比值明显低于18F-FDG。结论 18F-FDS放化合成方法操作简单,收率高,细菌感染灶有特异性摄取,在分辨感染和肿瘤上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脑代谢与脑血流同期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的影像特征以及匹配关系的类型。方法受检者分为两组,正常人10例,ICVD组87例。采用1日法,首先进行13N-氨水(13N-Ammonia)显像,然后进行氟代脱氧葡萄糖(fludeoxyglucose F-18,18F-FDG)显像。获得脑血流灌注和脑葡萄糖代谢断层影像,并得到各脑区/小脑代谢和血流的放射性计数比值,进一步得到ICVD组的代谢、血流减低百分率和代谢/血流比值。结果 10例正常人脑代谢和脑血流影像表现为放射性分布呈左、右完全性对称和前、后基本对称。代谢与血流影像的放射性摄取程度呈完全匹配型影像。87例ICVD患者发现病灶267个;其中234个病灶表现为18F-FDG摄取减低;189个病灶表现为13N-Ammonia摄取减低;2个病灶表现为13N-Ammonia摄取增高;ICVD病灶大多呈多灶性、不对称性分布。异常影像类型分为5种:Ⅰ型(112个病灶):脑代谢-脑血流匹配性减少,减低程度基本相同;Ⅱ型(76个病灶):脑代谢不同程度减低,脑血流保持正常;Ⅲ型(33个病灶):脑血流不同程度减低,脑代谢保持正常;Ⅳ型:(44个病灶)脑代谢中重度减低,脑血流轻度减低;Ⅴ型:(2个病灶)脑代谢不同程度减低,脑血流增高。第Ⅱ型-第Ⅳ型为代谢-血流不匹配型;第Ⅴ型为代谢-血流反向分布。结论18F-FDG和13N-Ammonia同期PET显像的影像特征与类型,对于研究ICVD脑代谢与脑血流的匹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癌18F-FDG PET-CT与HRCT的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及分期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5例经病理证实肺癌的PET-CT与HRCT资料并与其病理分型作对照,分析肿瘤大小与SUVmax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其中23例常规扫描后1 h行延迟扫描,计算滞留指数(RI)。结果对于65例肺癌患者中原发灶的检出,PET-CT敏感性100%,准确性93.8%;肺部HRCT敏感性96.9%,准确性72.3%;PET敏感性93.8%,准确性90.7%。肺癌中61例为实性结节或软组织肿块,SUVmax为9.78±5.63;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为磨玻璃灶,SUVmax为0.91±0.14;肺孤立结节(SPN)延迟扫描SUVmax为11.76±5.40,SUVmax升高值为3.2±1.3,RI为(39.31±3.62)%。实性原发灶SUVmax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51,t=4.56,P<0.000 5)。结论 PET-CT双时相扫描结合HRCT对肺癌性质判断及分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18氟-脱氧葡萄糖合成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xoxy glucose,18F-FDG)是最常用的正电子药物。对影响18F-FDG合成因素的报道尚不多。文中分析影响18F-FDG合成的因素,以期提高18F-FDG的合成效率和成功率。方法统计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合成18F-FDG失败次数,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结果共合成18F-FDG 1257次,成功1228次,平均合成效率为60.5%,成功率为97.7%。未能合成出18F-FDG及合成效率不足40%的情况合计29次,占2.3%。其中18F离子未淋洗至反应管4次;传18F离子管路2位4通阀无法完全闭合,废水进入K222瓶中2次;加热器故障7次;合成时试剂加入错误6次;厂家配套试剂盒中K222含量偏低8次;试剂保存不当,导致三氟甘露糖纯度减低2次。失败原因主要与设备的稳定性、温度、试剂等因素有关。结论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养、规范的技术操作、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可提高药物合成的效率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PET/CT表现,探讨其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方法 19例经骨髓穿刺活检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行全身PET/CT检查,分析影像形态、功能代谢的特点,并测量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结果 19例患者均表现为全身多发骨病变。CT共检出病灶221处(占全部骨骼病变的85.3%),表现为穿凿样、皂泡样溶骨改变,以中轴骨受累为主,一般位于骨髓腔内,较少形成软组织肿块及髓外侵犯。PET检查198处阳性病灶(76.4%),表现为全身多灶性18F-FDG摄取增高,SUVmean为3.1±1.4(范围1.3-7.4)。PET所示病灶大部分与CT匹配,少数病灶不匹配。PET/CT表现出一定特征,大致可分为:①部分病例中CT表现为多发骨质破坏,而PET累及的不均匀性代谢增高区与之不完全相符。②部分病灶CT未见明确骨质破坏,PET表现为代谢异常增高。③少数病灶CT示骨质破坏并局部软组织肿块形成时,PET显示代谢显著增高,且与CT基本相当。本组有2例常规骨穿阴性的患者在PET/CT引导下活检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 PET/CT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利于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尤其在常规骨穿假阴性病例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18氟代脱氧葡萄糖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18F-FDG/PET-CT)与99锝代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在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就诊恶性肿瘤患者110例,其中发生骨转移患者63例,未发生骨转移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PET-CT与99mTc-MDP骨显像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对不同部位骨转移病灶检出率、对不同类型肿瘤骨转移的检出率。结果18F-FDG/PET-CT检测诊断准确性、灵敏性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18F-FDG/PET-CT检测对胸部、脊柱的骨转移病灶检出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18F-FDG/PET-CT对溶骨性骨转移病灶检出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结论18F-FDG/PET-CT检测肿瘤骨转移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