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和乳腺癌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6例PBL、2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图像资料。观察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测量病灶最大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SUVmax/最大径比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指标的差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组的SUVmax及SUVmax/最大径比值,确定诊断效能。 结果 双侧及多发病灶更多见于PBL,两组间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10.66,P=0.001、0.010)。PBL组SUVmax、SUVmax/最大径比值分别为(13.02±7.70)和(5.69±3.48),高于乳腺癌组[(7.22±4.63)和(2.43±1.3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4.25,P=0.004、<0.001)。PBL和乳腺癌鉴别诊断的SUVmax、SUVmax/最大径比值阈值分别为4.85和2.85,敏感度分别为93.8%和76.0%,特异度分别为52.0%和75.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和0.82。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结合形态学检查及临床资料有助于PBL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病灶的SUVmax及SUVmax/最大径比值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肝细胞癌治疗后AFP升高而常规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细胞癌行外科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或射频消融(RFA)术治疗后AFP升高而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的17例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并和组织学、影像学及临床随访对比,临床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结果:17例患者中12例确诊肝细胞癌复发,6例病灶位于肝内,3例病灶位于肝外,3例肝内外均发现病灶。肝外病灶为淋巴结转移3例,骨转移1例,双肺及左腹直肌转移1例,双肺及右膈肌脚转移1例。18F-FDG PET/CT诊断肝内复发7例,肝外转移6例。18F-FDG PET/CT诊断肝细胞癌治疗后复发真阳性10例,假阴性3例,真阴性4例,假阳性0例,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100%、82%、100%、57%。结论:对肝细胞癌治疗后AFP升高而常规检查正常患者,18F-FDG PET/CT对发现其肝内复发及肝外转移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B-2-[^18F]-氟-2-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被证实为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18F-FDGPET/CT扫描情况,研究骨转移病灶形态学特征与代谢特征的关系及骨转移病灶代谢特征与原发肿瘤的关系,并比较了部分患者^18F-FDGPET/CT显像与^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显像结果。结果溶骨性和混合性改变以显示高代谢病灶为主,它们分别与成骨性改变病灶及密度无改变病灶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18F-FDGPET/CT显像和^99mTc—MDP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0.4%,94.2%,特异性分别为98.8%,46.9%,准确性分别为92.9%,86.7%。^18F-FDGPET/CT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无明显差别,但有更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结论^18F-FDGPET/CT显像兼可反映骨转移灶不同的形态与代谢特征,较^99mTc-MDP全身骨显像有更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早期诊断多种肿瘤骨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PR)在外伤性面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外伤性面瘫患者的颞骨行MSCT高分辨率扫描,并通过工作站行CPR,观察面神经损伤平面,并选择相应的手术径路行面神经减压术.结果 术前MSCT扫描及CPR提示,3例面神经损伤主要在迷路段及膝状神经节的,采用颅中窝乳突...  相似文献   
6.
室管膜瘤起源于室管膜细胞,本文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室管膜瘤的CT表现。一、一般资料男26例,女9例;年龄2~66岁,以10~20岁居多(45.7%)。临床均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表现。二、CT表现瘤体位于脑室内25例,脑室外10例,幕上13例,幕下22例。幕下脑室内19例,平扫表现为脑室内等低混杂密度肿块,形态不规则,直径2.0~6.5cm。7例有斑点状钙化。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12例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性变,其中6例沿第四脑室侧隐窝蔓延至桥小脑角。幕下脑室外3例,小脑半球、小脑蚓部、桥小脑角区各1例。肿块直径3.0~4.0cm,2例为等低密度,1例为等密度,境界不清,其中1例见钙化斑。增强后2例有不均匀性强化且有囊性变,1例无强化。幕上脑室内6例,其中侧脑室内4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的以氟脱氧葡糖F18(18F-FDG)为示踪剂的PET/CT影像表现,探讨PET/CT对M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的MM患者24例,回顾性分析PET/CT影像资料.结果 多发骨质破坏23例(95.83%),合并病理骨折14例(58.33%),形成软组织肿块11例(45.83%),合并成骨性改变7例(29.17%);初诊患者可有髓外器官浸润.PET/CT表现为弥漫性或多发穿凿样、溶骨性骨破坏;全身骨病灶18F-FDG代谢不均匀增高,SUVmax=5.41±3.47;病理骨折处SUVmax=4.10±2.17,成骨性病灶SUVmax=2.89±1.57,软组织肿块SUVmax=5.12±3.78.骨破坏区和代谢增高区可不一致.结论 PET/CT从代谢及解剖两方面更有效诊断MM,对于M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肿瘤的MSCT表现.MSCT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CT,增强后图像进行1.25 mm薄层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MSCT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CT仿真内镜(CTVE).结果 本组中2例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11例行剖腹探查或病灶手术切除.病理诊断:腺癌9例、间质瘤2例、腺瘤2例.腺癌是最多见的十二指肠肿瘤,常发生在降段乳头周围,主要CT表现为十二指肠腔内肿块伴肠腔不规则缩窄,病灶轻中度强化;间质瘤为形状不一的较大肿块,但少见肠梗阻征象,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腺瘤体积较小,多为乳头状或患肉状结节,虽为良性肿瘤但有恶变倾向.结论 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能有效评价十二指肠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在诊断泌尿系统先天异常方面的特点、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将其与IVU、MRU进行比较。方法搜集4年间临床资料完整的泌尿系先天异常患者83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3例患者中,52例行IVU检查,40例行MSCTU检查,47例行MRU检查。IVU、MSCTU、MRU对泌尿系先天异常总的定性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48.21%,95.83%,72%,总的定位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57.14%,100%,90%。对伴轻度上尿路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46.67%,100%,33.33%,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3.33%,100%,66.67%。对伴中度上尿路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5%,100%,75%,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50%,100%,93.75%。对件重度上尿路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32%,85.71%,90.90%,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40%,100%,100%。结论MSCTU对显示泌尿系先天异常的整体解剖形态和细微病理变化能力强,能明显提高诊断率,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U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不用对比剂,可显示尿路扩张情况、梗阻部位、梗阻端形态,尤其对碘过敏或IVU不显影、中重度肾积水的病人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正电子放射性药物2-18F-氟乙基胆碱(18F-FECH)的制备、质量控制以及初步应用.方法 使用MINItrace回旋加速器,通过18O(p,n)18F核反应,采用Tracelab FXFN全自动合成装置制备18F-FECH注射液,对制备的药物进行质量控制,并进行了前列腺癌方面的初步应用.结果 18F-FECH 合成总时间约50 min,放化产率约为30%,放化纯度大于95%,其他指标均符合药典质量要求,显像效果极佳,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 制备的18F-FECH注射液可用于临床PET-CT检查,有望成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新型PET显像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