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全麻开胸手术炎症反应及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择期普通开胸手术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50例.乌司他丁组在麻醉后静脉泵注乌司他丁2×104U·kg-1,对照组则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泵注.术前、术后4h及24h取静脉血2 mL,用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S100β蛋白的质量浓度.结果: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在术后血浆TNF-α、IL-6水平均较手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乌司他丁组升高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和术后24h,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S100β蛋白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h,乌司他丁组S100β蛋白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抑制老年开胸患者术后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降低血浆S100β蛋白上升的水平,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陈江山  李鹏  兰志勋 《西部医学》2011,23(9):1689-169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血清细胞因子差异。方法选取骨科60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在全麻下分别接受手术,术前1d及术后1d采用MMSE行认知功能评价。在麻醉诱导前(T1)、拔管前(T2)、术后6h(T3)、术后24h(T4)行血清S-100β浓度测定,术后3天测定血TNF-α、IL-6水平。结果术后24h乌司他丁组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分值为(-1.23±2.73)分,对照组为(-4.87±3.7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4血清S-100β浓度高于T1,乌司他丁组T3、T4高于T1,乌司他丁组T3、T4血清S-100β浓度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天TNF-αI、L-6均高于术前,但乌司他丁组升高幅度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外周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因子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1例?U组于麻醉诱导后立即静脉泵入乌司他丁1.2万U/kg,CPB预充液加入乌司他丁0.6万U/kg,主动脉开放前5 min,体外循环机中加入乌司他丁0.6万U/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切皮前(T1)?体外循环结束后10 min(T2)?30 min(T3)?1 h(T4)?3 h(T5)和术后24 h(T6)时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S100β蛋白,及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测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术前1 d和术后3 d认知状态,评定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on disorders,POCD)?结果:与T1比较,两组在T2~T6时的IL-6?IL-10?TNF-α?S100β的浓度明显升高(P < 0.05);与C组比较,U组在T2~T6时点的IL-6?TNF-α?S100β浓度显著降低(P < 0.05),IL-10浓度显著升高(P < 0.05);通过MMSE评定,对照组7例发生POCD(33.3%),U组2例发生POCD(9.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1)?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POCD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体外循环的炎症反应,降低脑损伤,从而降低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徐丽丽  严敏  沈建军 《上海医学》2012,35(12):1013-10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眼眶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眼眶肿瘤摘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入乌司他丁组和氯化钠溶液组。乌司他丁组在手术切皮前(10000U/kg)和术后第1、2、3天(5000U·kg-1·d-1)缓慢静脉注射乌司他丁。氯化钠溶液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术前1d和术后3d采用认知功能筛查工具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试,以术后测验评分的降分值下降≥该项测验的标准差,则认为该患者发生POCD,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3h(T2)、术后1d(T3)、术后3d(T4)各时间点测定血清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水平。结果乌司他丁组术后3d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氯化钠溶液组同时间点(P<0.05)。氯化钠溶液组术后POCD发生率为27.5%(11/40),显著高于乌司他丁组的2.5%(1/40,P<0.05)。氯化钠溶液组在T1、T2、T3时间点的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和乌司他丁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行眼眶肿瘤摘除术的老年患者的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预防POCD的发生,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及其与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 选择接受择期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年龄≥60岁)患者,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17例)和非POCD组(20例),检测术前及术后1、6 h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术后1 d的POCD发生率为45.9%.POCD组患者术后IL-1β及IL-6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值均<0.05);非POCD组患者术后仅IL-6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值均<0.05),IL-1β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POCD组术后1 h的IL-1β及术后6 h的IL-6水平显著高于非POCD组(P值均<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TNF-α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6 h的CR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值均<0.05),但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POCD发生率较高,术后早期的炎性反应可能与POC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13):1016-1020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与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本院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119例,在术前1 d和术后1、3、7 d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根据术后1 d的评分将患者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对所有患者于术前1 d及术后1、3、7 d的S100β蛋白、NSE、CRP及IL-6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38例患者纳入POCD组,81例纳入非POCD组。术后7d时MMSE评分,POCD组仍低于术前1 d水平(P<0.05)而非POCD组可恢复至术前1 d水平(P>0.05);POCD组术后1、3、7 d时S100β蛋白、NSE以及CRP、IL-6浓度均显著高于该组术前1 d水平及相同时间点的非POCD组水平(P均<0.05),非POCD组患者术后1、3 d时S100β蛋白、NSE、CRP和IL-6浓度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但术后7 d时S100β蛋白、NSE浓度可恢复至术前1 d水平(P>0.05);POCD组术后1 d时的MMSE评分与S100β蛋白、NSE及IL-6均呈负相关(P<0.05),与CRP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患者术后血清S100β蛋白、NSE、CRP、IL-6浓度升高与POCD的发生有关,且S100β蛋白、NSE以及IL-6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早期监测上述炎性因子可对POCD的预防、病情判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术前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2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和氯胺酮组(n=30).全麻诱导后,氯胺酮组肌肉注射氯胺酮1.0 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然后插管.术后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3 d,维持良好镇痛效果.于术前1 d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并记录作为基线数据;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4,48,72 h抽取外周静脉血样3 ml,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术后24,48,72 h采用MMSE评分评价认知功能,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间患者年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MMSE基础评分和麻醉药物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术后血浆IL-1β、IL-6和TNF-α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诱导前1 d相比,氯胺酮组血浆IL-1β、IL-6和TNF-α轻微升高(P>0.05),对照组则升高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24,48,72 h POCD发生率分别为33.3%,23.3%,10.0%;氯胺酮组分别为20.0%,13.0%,6.6%;对照组在第1,2天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氯胺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POCD发生率,推测可能与氯胺酮的抗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行腰椎减压+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乌司他丁组在切皮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0 000 U/kg,术后第1天和第2天静脉滴注乌司他丁5 000 U/kg;对照组给予0. 9%Na Cl溶液安慰剂。认知功能由神经内科医师在手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测试。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时间点为切皮前(T0)、术毕(T1)、术后24 h及72 h (T2、T3),分别测定血清MMP-9和IL-6水平,并对两组的认知功能和血清MMP-9及IL-6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第7天,乌司他丁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6/40),低于对照组[42. 5%(17/40)](P <0. 05)。两组患者的血清MMP-9和IL-6水平在T1、T2升高,T3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在T1、T2、T3时的血清MMP-9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 <0. 05)。两组血清MMP-9和IL-6水平的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乌司他丁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血脑屏障及减轻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术中应用乌司他丁是否能减少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方法 31例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的重型肝炎患者行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均未采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组,n=15例)和对照组(C组,n=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测定β_2-微球蛋白(β_2-MG)值、肌酐、尿素氮及留取新鲜尿液测定尿β_2-MG值,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转归等情况.结果术后24 h乌司他丁组有4例而对照组有10例发生肝移植相关性肾衰(P<0.05).术后24 h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患者乌司他丁组4例均不需要血透治疗,治愈出院;而对照组ARF有4例需要进行血透,2例死亡,3例病情未愈但自动出院,5例治愈出院;两组术后24 h血、尿β_2MG、肌酐、尿素氮均较术前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和P<0.01),两组间比较,对照组术后24 h血、尿β_2MG、尿素氮值均明显高于乌司他丁组(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 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对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围术期的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肝移植相关性肾衰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李昭庆 《当代医学》2021,27(19):71-7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下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8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并全程辅以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手术前后认知功能、POCD发生率、手术前后血清学指标(S-100β、NSE、CRP、TNF-α、IL-6)水平.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镇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48、72 h,观察组MoC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OCD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7%(P<0.05).术前,两组血清S-100β、NSE、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S-100β、NSE、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能提高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直肠癌根治术肝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20例和生理盐水组20例.乌司他丁组在术前、术后1~3天每天予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组仅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同期检测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手术前后肝肾功能. 结果 乌司他丁组患者术后72 h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尿素氮(BUN) 和血清肌酐(Cr) 也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P<0.05). 结论 乌司他丁可较好地保护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20,(3):317-32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依据不同麻醉方法分为喉罩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H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各40例,分别于术前1d(T_0)和术后1d(T_1)、3d(T_2)、7d(T_3)应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其认知功能,并在每个时点抽取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的含量。结果:术后两组第1、3天MMSE评分与术前(T_0)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天与术前(T_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术后1、3dMMSE评分降低明显(P<0.05),但术后7dH组与C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的含量与基础值(T_0)相比,术后3d明显升高(P<0.01),峰值出现于手术后24h(T_1)。与C组相比,H组IL-6值T_1、T_2时间点较高(P<0.01),在T_3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较全麻喉罩加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轻,POCD发生率低,与远期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张琼  李胜  葛建军 《安徽医学》2013,34(9):1290-1293
目的观察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及在此过程中C-反应蛋白(CRP)与IL-6的变化。方法择期行OPCABG的患者38例,术前1 d和术后7 d进行认知功能测试,以手术前后神经心理学测试(MMSE)评分下降大于等于术前1个标准差评定为POCD,并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于术前、术后24 h和48 h测定血清CRP和IL-6。结果 POCD发生率为36.8%。POCD组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比例均高于非POC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48 h的CRP及IL-6均高于非PO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ABG患者POCD有较高的发生率。术后血清CRP及IL-6水平持续增高可能在POCD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与血清S-100β蛋白、IL-1β、IL-6和α-TNF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单侧全膝置换术老年患者45例,术前1d、术后1d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以术后1d评分较术前1d降低2分或以上者归为POCD组(19例),下降少于1分或上升者归为非POCD组(26例).并于诱导前、术毕和术后1d采血检测S-100β蛋白、IL-1β、IL-6和α-TNF.[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术毕时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IL-1β、IL-6和α-TNF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d仅POCD组IL-6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与非POCD组相比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全麻下行单侧全膝置换老年患者发生POCD与术后血清中IL-6表达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手术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炎性因子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ASAⅡ~Ⅲ,65~85岁),随机分为DXM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DXM组麻醉前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以0.5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应用生理盐水,于术前1天(T0)、术后24 h(T1)、48 h(T2)、72 h(T3)测血清IL-6、TNF-α浓度,进行简易智能量表评分(MMSE)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T1~3时MMSE评分较T0降低,DXM组T1~2时高于C组,其术后72 h POCD发生率低于C组,术后24 h C组VAS评分高于DXM组(P<0.05);T1~2时血清IL-6、TNF-α水平高于术前,DXM组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缓解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下调血清IL-6和TNF-α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法对老年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择期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法。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在麻醉前(T0)及术后6 h(T5)两个时间点上,两组患者的MAP值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MAP值在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成功后1 min(T1)、使用止血带60 min(T2)及拔出喉罩或气管导管后1 min(T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松开止血带5 min(T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术后6 h及术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MMSE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POCD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为25.58%,观察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采用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相较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其围手术期生理指标影响更小,同时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更小,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POCD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乌司他丁组造影前1h静滴乌司他丁2×105U,对照组静滴生理盐水250mL,观察术前和术后6h及24h血清淀粉酶的变化。结果乌司他丁组有3例和对照组有10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没有发生急性胰腺炎病例,对照组有2例发生急性胰腺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因胰管造影所致的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胸部肿瘤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切皮前将乌司他丁30万单位稀释至100 ml生理盐水中30 min静脉输注;对照组(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前(T1)、手术结束(T2)、术后1(T3)、3(T4)、5(T5)天,采集外周静脉血,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C组IL-6及TNF-α在T2、T3、T4时段均较T1明显升高(P<0.05);而U组IL-6及TNF-α浓度在T4已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IL-6及TNF-α浓度比较在T2、T3、T4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IL-8浓度在T2、T3较T1显著上升(P<0.05);而两组T2、T3时段IL-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胸部肿瘤患者术中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围术期IL-6、IL-8、及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207-211
目的探讨不同深度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根据麻醉深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采取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在30~39,对照组患者术中BIS维持在50~59。记录2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0)、气管插管后5 min(T_1)、开腹时(T_2)、关腹时(T_3)、气管插管拔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7天对2组患者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并统计POCD发生率;分别于术前、术毕及术后第1、3天检测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S-100β蛋白水平。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剔除5、6例,最终观察组39例、对照组40例患者获得评估。2组患者T1和T2时MAP显著低于T_0时(P<0.05),T_3及T_4时MAP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组内各时间点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1、3天MMSE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及术后第7天(P<0.05),2组患者术后第7天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天,观察组患者POCD发生率分别为28.21%(11/39)、15.38%(6/39)和7.69%(3/39),对照组患者POCD发生率分别为50.00%(20/40)、37.50%(15/40)和20.00%(8/40);术后第1、3天,观察组患者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934、4.949,P<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96,P>0.05)。2组患者术前血清IL-6及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及术后第1、3天时2组患者血清IL-6及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毕及术后第1、3天,观察组患者血清IL-6及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度麻醉(BIS维持在30~39)可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和POCD发生率,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干预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择期全麻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情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配合,情志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配合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中医情志护理。运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3 d、7 d的认知功能变化,监测患者术前、术后7 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变化。【结果】(1)情志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2)第3天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情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7天POCD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7 d,2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干预可缩短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减少早期POCD发生率,但对术后7 d组间POCD发生率及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