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用特异灵敏的放免法观察15例风心病合并持续房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血浆ANF、PRA、AⅡ、Ald、cAMP和cGMP的变化,并以22例风心无房颤患者和5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结果表明,房颤患者血浆ANF和cGMP显著高于无房颤风心组和正常对照组;AⅡ、Al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房颤是促使心房释放ANF的重要因素,ANF与cGMP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对5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24h尿K~+、尿Na~+排泄及血浆心钠素(ANF)、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进行测定,发现COPD伴水肿者ANF及PRA、ATⅡ、Ald较不伴水肿者明显升高,ANF与Ald分别与水钠排泄呈正和负相关,ANE与Ald之间呈负相关。而“顽固性”水肿患者Ald含量较一般水肿患者明显升高,ANF含量则明显降低。提示Ald分泌增加和ANF相对分泌不足,共同参与COPD患者的水钠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3.
用放免分析法观察了15例风心合并持续房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血浆ANF、PRA、AⅢ、Ald、cAMP及cGMP的变化,并以12例ASD手术患者和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房颤患者血浆ANF和cGMP显著高于手术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AⅢ、Al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房颤是促使心房释放ANF的因素,ANF与cGMP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患者的循环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男24例,女17例,年龄(40~80)岁,按有无心房颤动分为两组:窦性心律(SR)组27例,心房颤动(AF)组14例.测定循环血浆BNP、PRA 、AngⅡ、Ald的浓度.结果:AF组平均左心房前后径(LAD)与SR组相比明显增大(15.8%,P<0.01),而且AF组患者的循环血浆平均BNP、AngⅡ、Ald的浓度比SR组明显升高(分别升高148.4%、19.7%、28.9%,P>0.01)).两组患者的BNP与LAD、AngⅡ、Ald的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r分别为0.58、0.60、0.45,P>0.001).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患者血BNP水平明显升高,与左心房结构重构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测定48例息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结果显示:急性期,PRA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Ⅱ及Al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AⅡ及Ald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病情越重,RAAS活性增强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MS)患者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前后血浆心钠素 (ANF)、肾素 (PRA) -血管紧张素 (AT) -醛固酮 (Ald)系统 (RAAS)以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正常组与MS组PBMV前后血浆ANF和RAAS的水平 ;二尖瓣口面积 (MVA)、平均跨瓣压差 (PGmean)的测定用超声心动图 (UCG) ;平均左房压 (LAP)的测定用心导管法。结果 MS组PBMV术前ANF、PGmean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0 1) ,MVA低于正常组(P <0 .0 0 1) ,PRA、AT -Ⅱ、Ald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PBMV术后ANF、PGmean、LAP均明显降低 (P <0 0 0 1) ,MVA明显扩大 (P <0 .0 0 1) ,PRA、AT -Ⅱ、Ald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ANF水平与PGmean ,LAP成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40 ,0 .41,P <0 .0 5 )与MVA呈负相关关系 (r为 - 0 .39,P <0 .0 5 ) ;RAAS水平与ANF水平、血液动力学参数无相关关系。结论 ANF水平变化与血液动力学改善明显相关 ,与RAAS水平无相关关系 ,说明人体内ANF与RAAS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较为复杂 ,可能与心功能不全、血液动力学的异常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观察78例维持透析患者血压的控制状况,并测定透析前后RAS各组分的变化.结果 56例高血压组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水平、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及血浆醛固酮(Ald)水平透析前均较22例正常血压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高血压组血浆PRA 水平于透析后仍较正常血压组明显升高,而血浆Ang-Ⅱ水平及血浆Ald水平于透析后均较正常血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素水平的升高及不易被透析过程清除是维持透析患者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剂量替米沙坦与雷米普利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BASS)、脑钠素(BNP)的影响.方法 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33例,替米沙坦80mg/d;B组:33例,雷米普利5mg/d;C组:34例,替米沙坦40mg/d+雷米普利2.5mg/d;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血浆肾素活性(Ben)、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及BNP水平.结果 3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LVEDD、LVEF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LVEDD、LVEF变化值C组较A、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治疗后Ren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Angll含量A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B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C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Ald、BNP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后Ald、BNP下降幅度C组较A、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小剂量联合应用替米沙坦和雷米普利比单药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9.
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部分血管活性肽的干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Ⅰ(AⅠ)、血管紧张素Ⅱ(AⅡ)、心钠素(ANF)和醛固酮(ALD)水平,经美托洛尔干预治疗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62例EH组和48例非高血压组血清AⅠ、AⅡ、ANF和ALD水平,并进行比较研究.测定美托洛尔干预治疗前后上述血管活性肽变化.结果EH血清AⅠ和ALD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AⅡ和ANF无显著差异(均P《0.05).Ⅰ、Ⅱ、Ⅲ期EH组间四者血清水平的方差检验无显著差异(均P《0.05),23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组与39例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组间四者也无显著差异(均P《0.05).AⅠ与AⅡ,ALD与AⅡ间呈显著正相关(r=0.513,P《0.01;r=0.362,P《0.05),AⅠ、AⅡ、ALD均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443,0.469,0.513;均P《0.05).EH患者经美托洛尔干预治疗后血清AⅠ、AⅡ、ANF、ALD显著性下降(均P《0.01或P《0.05).结论EH患者血清AⅠ和ALD显著升高,经美托洛尔干预治疗后,血清AⅠ、AⅡ、ANF、ALD显著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与TIMI积分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9例发病12h内入院并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PRA、AngⅡ、Ald浓度,入院时予TIMI危险评分,1周后予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大小和功能.结果:左心室(LV)舒张内径增大组(男性>55 cm,女性>50 cm)与LV舒张内径正常组相比,AngⅡ及Ald水平显著升高,PRA水平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Ald与LV舒张内径正相关(r=0.26,P<0.05),TIMI评分与Ald(r=0.448,P<0.001)及AngⅡ(r=0.278,P<0.001)均成正相关.结论:AngⅡ、Ald两者中后者主要参与心肌梗死后早期的心室重构,两者均与TIMI积分相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RAS系统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观察78例维持透析患者血压的控制状况,并测定透析前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各组分的变化。结果 56例高血压组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水平、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及血浆醛固酮(Ald)水平透析前均较22例正常血压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高血压组血浆PRA 水平于透析后仍较正常血压组明显升高,而血浆Ang-Ⅱ水平及血浆Ald水平于透析后均较正常血压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肾素水平的升高及不易被透析过程清除是维持透析患者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胰岛素抵抗及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甲状腺良性肿瘤行甲状腺腺叶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高血压组(A组)和非高血压组(B组).于麻醉前、麻醉后2 h 、麻醉结束拔管后3 min及术后第1天晨采静脉血测血糖、胰岛素、白细胞介素6,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 两组各时相血糖值均高于术前,术后第一日晨A组血糖值较B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血浆胰岛素水平在术中无明显变化,但至术后第一日显著上升(P<0.01),且A组较B组明显升高(P<0.01); 麻醉后2 h、术毕拔管后及术后第一日晨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明显升高(P<0.05), A组较B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存在更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13.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了15例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浆ANF、Ald、AII、cAMP和cGMP动态变化,以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1)肾衰患者血浆ANF、Ald、AII、cAMP和cGMP显著升高;(2)血透后ANF、cGMP和舒张压显著降低,但高于正常对照组,而AII进一步升高;(3)透析中超滤脱水量与ANF降低量呈正相关;(4)透析后液内含有较多ANF,提示血透中血浆ANF直接从透析液中滤出,可能是ANF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水平的变化及在糖尿病足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测定30例无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62例糖尿病足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UⅡ、ADM水平,分析血浆UⅡ、ADM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足发病的关系,观察掊丙酯治疗对糖尿病足患者血浆U Ⅱ、ADM水平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足患者血浆UⅡ、ADM水平较无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均P<0.01),糖尿病足患者血浆UⅡ与ADM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76,P<0.01).应用棓丙酯治疗后糖尿病足患者血浆UⅡ、ADM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 血浆UⅡ、ADM水平升高在糖尿痛足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棓丙酯治疗可使糖尿病足患者血浆UⅡ、ADM水平降低,促进病变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血清尿酸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和非勺型高血压关系.[方法]入选中青年(18~6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7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收缩压昼夜差值百分比将患者分为勺型高血压组(126例,67.4%)和非勺型高血压组(61例,32.6%),并抽血测定尿酸、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浆卧位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等,分析尿酸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非勺型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病家族史、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谱、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等无明显差异(P>0.05).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PRA、Ang Ⅱ高于勺型高血压患者(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浆尿酸、PRA、Ang Ⅱ水平为非勺型血压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提示患者血尿酸水平与PRA(r=0.349,P<0.05)和Ang Ⅱ(r=0.296,P<0.05)呈线性正相关.PRA与AngⅡ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0.46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尿酸(OR=3.136;95%CI,1.897-5.403;P<0.01)、PRA(OR=1.45l;95%CI,1.127-2.389;P<0.05)、Ang Ⅱ(OR=2.343;95%CI,1.804-4.076;P<0.01)升高增加非勺型高血压发生.[结论]血尿酸、PRA与Ang Ⅱ升高增加非勺型血压发生风险,血尿酸水平升高促进非勺型血压的发生可能与其激活RAS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对下腹部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100例行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全麻组(Ⅰ组)和硬膜外麻醉组(Ⅱ组),于麻醉前10分钟、腹内压达12mmHg后5分钟、30分钟和放气后10分钟监测SBP、DBP、HR、PaCO2、pH,并于上述时点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用快速血糖仪血糖(BG).结果:两组手术前后HR无明显变化,气腹5分钟Ⅱ组HR明显高于Ⅰ组(P<0.01).Ⅱ组SBP在气腹后5分钟、30分钟和放气后10分钟均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Ⅰ组在气腹5分钟SBP、DBP明显升高(P<0.05,P<0.01),DBP放气后10分钟仍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BP组间比较在气腹后至术毕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1).气腹后Ⅰ组E、BG与麻醉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皮质醇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气腹后PaCO2均升高,pH变化不显著,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硬膜外麻醉应激反应轻,对循环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顽固性高血压和血压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各25例,高血压者在透析的基础上每月血液灌流2次,共8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降压药使用、血肾素活性(PRA)、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TⅡ)、甲状旁腺素(PTH)、醛固酮(Ald)等血管活性物质及血肌酐(Bcr)、磷(P)的变化。结果:血透患者无论有无高血压均存在高水平的PRA、ET、ATⅡ、PTH、Ald;其中ATⅡ、ET灌流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个月后,灌流组Bcr、Ald、P、β2-MG、PTH、ET、AT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压及降压药使用种类下降,P<0.05。对照组Bcr、Ald、ET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PR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灌流组对血管活性物质的清除优于普通透析,有明显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硬膜外和静脉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和血浆葡萄糖(Glu)及脂质过氧化物(MDA)浓度的影响. 方法:42例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开胸食道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21例.术后,Ⅰ组行静脉镇痛(芬太尼15μg /kg),Ⅱ组行硬膜外镇痛(0.125%罗哌卡因混合2μg/ml芬太尼).在麻醉前(T0)、手术开始60min(T1)、术后60min(T2)、术后1d(T3)和术后2d(T4)抽取静脉血,测定AR活性及Glu和MDA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术后4、12、24、48h镇痛效果. 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均良好,但Ⅰ组患者术后12、24h VAS评分明显高于Ⅱ组(P<0.05),总按压次数明显高于Ⅱ组(P<0.01).②与T0值相比,T3时Ⅰ组患者红细胞AR活性显著升高(P<0.01),Ⅱ组患者此酶活性无明显上升(P>0.05);此时Ⅰ组患者AR活性明显高于Ⅱ组(P<0.05).③与T0值相比,两组患者血糖值均从T1 时开始升高(P<0.05),至T3时达峰值(P<0.01),T4时点Ⅱ组患者的血糖值下降至术前水平(P>0.05),而Ⅰ组仍未恢复(P<0.05);T3 、T4 时Ⅰ组血糖值明显高于Ⅱ组(P<0.05).④Ⅰ组患者血浆MDA值在T3时点明显升高(P<0.01),Ⅱ组患者的MDA值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静脉镇痛相比较,开胸手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能降低术后血糖与MDA水平和AR活性,从而减轻红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血浆心钠素(ANF)含量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正常人血浆ANF含量以及58例CHF患者的血浆ANF含量和射学分数(EF),同时对EF正常的CHF患者测定左室舒张功能.结果表明大部分CHF患者血浆ANF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CHF经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血浆ANF下降,只有少部分血浆ANF反而升高.结论CHF患者中EF正常的血浆A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本文结果显示,血浆ANF含量可反映CHF严重程度、是用来评价CHF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血浆内皮素和醛固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沙坦(Losartan)对高血压(EH)病人血浆内皮素( ET)和醛固酮(Ald)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EH病人口服氯沙坦,每日50 mg,干预3周.治疗前后测定平均动脉压(MAP),放免法测定ET和Ald水平.结果:治疗组MAP、ET和Ald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氯沙坦能显著降低EH病人MAP、ET和Ald水平,是防治EH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