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Oligofectamine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factor,VEGF)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ASODN)转染对人胆囊癌细胞GBC-SD裸鼠移植瘤的VEGF表达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裸鼠接种GBC-SD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组裸鼠在接种1周后,分别给于200μl磷酸缓冲液(PBS)、VEGFSODN100μg Oligofectamine0.5μl及VEGF ASODN100μg Oligofectamine0.5μl,每3天1次,连续治疗5周,观察各组裸鼠的成瘤性、体积及瘤重的变化,各组移植瘤中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变化。结果三组裸鼠3周时的成瘤率,C组显著低于A、B两组(P<0.05),6周时各组的成瘤率无差异。各组移植瘤6周时的体积和瘤重相比C组显著低于A、B两组(P<0.05),C组的抑瘤率为(50.79±9.19)%。A、B两组移植瘤VEGF表达及MV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组移植瘤VEGF的表达较A、B两组明显减弱(P<0.05),MVD明显小于A、B两组(P<0.05)。结论VEGF ASODN在体内能显著抑制人胆囊癌裸鼠移植瘤的增殖,降低其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性,抑制VEGF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减少裸鼠移植瘤中血管的形成,降低微血管密度。  相似文献   

2.
α-干扰素对裸鼠移植性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α 干扰素 (INF)对部分肝切除后裸鼠残肝移植性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人肝癌组织 (取自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肝癌细胞株Bel 740 2 )植入 3 0只BALB/cnu/nu裸鼠肝脏 ,建立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只。A组为对照组 ;B组行部分肝切除 (占肝脏总体积 65 % )同时每天注射生理盐水 ;C组行部分肝切除后第 1天起 ,以INF α 3 0 0 0 0 0U /d进行皮下注射。术后 3 0d处死裸鼠 ,测量肿瘤大小和重量 ,计算肿瘤体积及抑瘤率 ,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B组肝癌组织MVD和VEGF表达较A组明显增强 (P <0 .0 5 ) ,肿瘤重量和体积亦明显增加 (P <0 .0 5 )。C组肝癌组织MVD和VEGF表达较B组明显减低 (P <0 .0 1) ,肿瘤重量和体积亦明显减少 (P <0 .0 1) ,肿瘤生长抑制率达到 63 %。结论 部分肝切除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 ,加速残肝原位移植瘤的生长 ,INF α可抑制瘤组织内VEGF的表达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同时明显抑制残肝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胶质瘤中Hedgehog/Gli1信号通路的活化与肿瘤微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54例手术切除的胶质瘤肿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胶质瘤组织中Gli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关系;运用Western blot法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U87、SHG44、U251及A172胶质瘤细胞中Gli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U87、SHG44中通过环巴胺(Cyclopamine)处理胶质瘤细胞束抑制Hedgehog/Gli1信号通路,观察这一信号通路活性下降后对胶质瘤中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随着Hedgehog/Gli1信号通路中Gli1表达数量的增加,MVD也相应地升高;在胶质瘤细胞株U87、SHG44、U251及A172中,U87及SHG44中Hedgehog/Gli1信号通路的活化程度较高,同时VEGF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通过Cyclopamine抑制这一信号通路可明显下调胶质瘤细胞中VEGF的表达,其中5μmol/L Cyclopamine组VEGF的表达分别下降至(33.3±3.3)%(U87细胞),(27.1±3.0)%(SHG44细胞);10 μmol/L组VEGF的表达分别下降至(14.7±29)%( U87),(16.3±2.4)%(SHG44).结论 部分胶质瘤中存在Hedgehog/Gli1信号通路活化,而且这一信号通路活化程度与胶质瘤的血管新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烟曲酶醇(TNP-470)和卡氮芥(BCNU)联合应用对U-25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U-251细胞株接种至裸鼠皮下,第7天荷瘤裸鼠随机分为TNP-470治疗组、BCNU治疗组、TNP-470和BCNU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测体质量、肿瘤体积、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各组裸鼠体质量于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2)治疗后第21天联合治疗组移植瘤体积[(108.93±17.63)mm~3]明显小于TNP-470治疗组[(576.10±114.29)mm~3]及BCNU治疗组[(473.01±48.04)mm~3](P均<0.01);各治疗组移植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1512.61±70.25)mm~3](P均<0.01);TNP-470治疗组与BCNU治疗组间移植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第21天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92.80±11.37)%显著高于TNP-470治疗组(61.91±6.29)%和BCNU治疗组(68.73±9.65)%(P均<0.01),TNP-470治疗组与BCNU治疗组间抑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联合治疗组移植瘤MVD[(4.23±0.83)个/视野]明显低于TNP-470治疗组[(5.70±0.85)个/视野]和BCNU治疗组[(8.60±0.87)个/视野](P均<0.05);TNP-470治疗组移植瘤MVD显著低于BCNU治疗组(P<0.05);各治疗组移植瘤MVD均较对照组[(11.32±1.50)个/视野]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TNP-470和BCNU联用对U-25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而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OX-2特异性抑制剂NS-398对胰腺癌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用q 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不同人胰腺癌细胞株(Bx PC-3、SWl990、Capan-2、Aspc-1、PANC-1)中COX-2及VEGF表达,并用MTT法检测NS-398在体外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用体外实验最敏感细胞株建立裸鼠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将荷瘤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NS-398与生理盐水处理,比较两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并检测肿瘤组织中COX-2、VEGF蛋白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各胰腺癌细胞中均有COX-2及VEGF表达,NS-398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抑制各胰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其中Bxpc-3细胞COX-2与VEGF表达量最高,且对NS-398最敏感。用Bxpc-3细胞建立原位移植瘤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裸鼠比较,平均肿瘤体积明显减小(20.215 2 mm~3 vs.204.444 4 mm~3),瘤组织中COX-2与VEGF表达及MVD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NS-398对胰腺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COX-2途径降低VEGF基因表达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环氧合酶2对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2 (COX 2 )在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人胰腺癌组织COX 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 ;同时标记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vWF和血管壁Ⅳ型胶原 ,计算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建立裸鼠胰腺癌细胞株PC 3移植瘤 ,观察选择性COX 2抑制剂Celebrex对肿瘤组织MVD的影响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研究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表达变化。结果 COX 2在人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87 5 % ,VEGF阳性率为 5 8 3%。COX 2强阳性组MVD平均值显著高于COX 2弱阳性 +阴性组 ,P <0 0 1。VEGF阳性组MVD平均值高于VEGF阴性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COX 2与vWF和Ⅳ胶原标记的MVD均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99和 0 6 ) ,P <0 0 5。在裸鼠移植瘤的体内实验中 ,与对照组MVD(6 3 89± 13 6 7)相比 ,Celebrex处理组MVD为 32 2 5± 12 99,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 PCR结果表明Celebrex处理组肿瘤组织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结论 COX 2与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其高表达促进了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 ;可能作用机制是上调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RPM)在人肝癌裸鼠肝移植瘤血管形成和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肝癌裸鼠肝移植瘤模型,使用RPM、环孢素A(CsA)进行干预治疗,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移植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移植瘤VEGF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ELISA法检测外周血VEGF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1)RPM、CsA和对照组移植瘤重量分别为(372±35)mg、(769±39)mg、(751±42)mg;RPM组移植瘤重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CsA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2)RPM组移植瘤VEGF mRNA、蛋白和PCNA的表达及外周血中VEGF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CsA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RPM组移植瘤MVD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CsA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RPM通过阻止肿瘤增殖,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肝癌血管形成和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shRNA沉默STAT3表达对结直肠癌生长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慢病毒干扰质粒pRNAT-shSTAT3、慢病毒空质粒pRNAT-GFP和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物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慢病毒分别感染结直肠癌HT-29细胞,筛选培养后获得HT-29-shSTAT3、HT-29-GFP细胞株.将3种细胞株用于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3组:第1组为HT-29组,第2组为HT-29-GFP组,第3组为HT-29-shSTAT3组,每组5只.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取瘤组织切片行CD34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结直肠癌HT-29、HT-29-GFP细胞株生长能力明显强于HT-29-shSTAT3细胞株,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2.50,P<0.05).HT-29-shSTAT3细胞株生长明显减慢,G0/G1期细胞占68.7%±2.9%,HT-29-GFP细胞株为38.5%±1.6%,HT-29细胞株为38.7%±2.3%;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53,P<0.05).HT-29组、HT-29-GFP组和HT-29-sh STAT3组MVD分别为29±5、28±4、10±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0,P<0.05).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shRNA沉默STAT3表达能明显抑制结直肠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β-七叶皂苷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0、20、30、40、50 mg/L的β-七叶皂苷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U251胶质瘤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VEGF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β-七叶皂苷钠明显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其作用呈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P<0.05).β-七叶皂苷钠作用后13251细胞PCNA、VEGF表达降低,呈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β-七叶皂苷钠可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VEGF表达,对胶质瘤的瘤周水肿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肝动脉结扎(HAL)对转移性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乏氧的影响.方法 采用24只BALB/C-nu/nu裸鼠,建立转移性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随机分为2组,A组于移植瘤术后2周进行HAL(n=12),B组假手术(Sham)作为对照(n=12).分别于干预术后2 d和4周各随机处死每组中6只荷瘤裸鼠,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内哌莫硝唑(Pimonidazole)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阳性表达和染色强度,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水平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并用肺连续切片法计数4周时荷瘤裸鼠肺转移灶.结果 与Sham组比较,HAL组移植瘤内Pimonidazole阳性细胞及HIF-1α表达水平在术后2 d显著增加(P<0.05),并且肿瘤组织和血清内VEGF水平[(922.5±59.3)比(349.6±46.5)ng/L,P<0.01]明显增加.术后4周,荷瘤裸鼠肺转移率较对照组增加(6/6比1/6,P<0.05),但此时乏氧细胞,VEGF表达和MVD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L促进转移性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短期乏氧及VEGF表达,但不影响移植瘤长期乏氧效应.  相似文献   

11.
Zhen HN  Zhang X  Shi CH  Yang TT  Fu LA  Zhang W  Wang XL  Gao DK  Hu SJ  So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8):1270-1274
目的观察靶向存活素基因的特异性短发卡RNA(shRNA)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裸鼠体内肿瘤生长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U251细胞、稳定转染存活素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pWH1-SR的U251细胞(U251-SR细胞)、稳定转染空载体pWH1的U251细胞(U251-P细胞),分别接种于15只裸鼠背部皮下,每组5只,观测肿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存活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在各组肿瘤标本中的表达;采用TUNEL方法检测凋亡细胞,分别计算各组肿瘤标本的增殖指数(PI)、凋亡指数(AI)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U251、U251-P组相比,U251-SR组裸鼠肿瘤形成时间延迟,肿瘤生长缓慢,肿瘤体积及重量均明显减小(P均〈0.01);肿瘤标本存活素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I和MVD明显减少,AI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靶向存活素基因的shRNA能够在裸鼠体内明显抑制U251细胞的肿瘤生长和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合用阿伐斯汀(avastin)与索拉非尼(sorafenib)对人肝癌裸鼠模型的抑制效果.方法 采用人肝癌裸鼠原位模型LCI-D20,分为对照组、serafenib单用组(30mg/kg灌胃,1 d1次)、sorafenib与avastin合用组、avastin单用组(5 mg/kg腹腔注射,1周2次),治疗4周后观察肿瘤体积、肺转移、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定量比较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指数,观察各组荷瘤鼠生存期.结果 对照组、sorafenib治疗组、mrafemb与avastin合用组、avastin治疗组肿瘤体积分别为(5.70±0.17)、(1.10±0.18)、(0.60±0.12)和(2.10±0.28)mm~3;肺转移灶数目分别为(191±23)、(98±18)、(31±19)和(98±20)个;血浆VEGF分别为(1689±612)、(3762±1195)、(1844±746)和(420±161)ng/L;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0、87、112、80 d.4组肿瘤微血管密度分别为(3.77±0.44)%、(1.28±0.15)%、(0.56±0.08)%、(1.32±0.18)%;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2.6±1.8)%、(32.6±8.7)%、(54.3±11.9)%、(26.8±6.5)%;与sorafenib治疗组比较,avastin与sorafenib合用明显抑制血浆VEGF(P<0.05)、降低肿瘤体积(P<0.05)、抑制肺转移灶数目(P<0.01),延长荷瘤鼠生存期(P<0.05),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P<0.05)和促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P<0.05).结论 sorafenib在肝癌裸鼠模型中上调血浆VEGF导致耐药,avastin下调VEGF,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进一步增强sorafenib对肝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并延长荷瘤鼠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在种植性乳腺癌动物模型中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作120例MCF-7乳腺癌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生理盐水组、化疗组、内分泌治疗组,每组30只;观察裸鼠一般情况及移植瘤的牛长变化,28 d后统一脱颈椎处死裸鼠,切取移植瘤标本进行常规镜检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 实验4周后,低分子肝素组、化疗组、内分泌治疗组不仅在移植瘤体积、胸壁浸润及淋巴转移等方面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其VEGF、MVD的表达亦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尤以低分子肝素组中VEGF、MVD的表达更低,但与化疗组、内分泌治疗组间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裸鼠MCF-7移植瘤模型中可以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而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及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IFN-α)对高转移潜能人肝癌裸鼠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的人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建立高转移潜能人肝癌裸鼠模型LCI-D20,种植后第2天开始分别使用IFN-α 1.5×104 U/(kg·d)(治疗组,n=12)或生理盐水(对照组,n=12)皮下注射,28 d后处死裸鼠,比较肝脏肿瘤的大小和肝内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肿瘤HGF和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肝内肿瘤大小分别为(0.11±0.03)cm3、(0.99±0.37)cm3(P<0.05);肝内转移率分别为33.3%(4/12)、83.3%(10/12)(P<0.05);肝内转移数目分别为0.67±0.31个比1.91±0.43个(P<0.05);肿瘤内MVD分别为3.19±0.52、4.85±0.72(P<0.05);肿瘤VEGF mRNA表达(-△CT)分别为-8.16±0.54、-6.95±0.86(P<0.05);HGF mRNA表达分别为-11.62±0.63、-10.56±0.48(P<0.05).结论 IFN-α对HGF及VEGF表达的抑制可能是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抑制肿瘤生长转移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survivin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survivin ASODN体外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FCM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利用皮下注射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脂质体包裹survivin ASODN直接瘤内注射,观察其对移植瘤生长情况的影响;SABC法检测移植瘤组织MVD。结果400 nmol/L survivin ASODN转染可明显下调HepG2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但不影响VEGF mRNA表达;ASODN组HepG2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F=428.19,P<0.01);ASODN组瘤体生长速度较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明显减慢(F=12.63,P<0.01);ASODN组瘤体重量较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明显减轻(F=5.90,P<0.05);ASODN组MVD较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明显降低(F=34.29,P<0.01)。结论survivin ASODN可以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其机理可能是诱导HepG2细胞自发性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6.
内皮抑素基因对鼠移植性肝癌抑制作用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体内人肝癌细胞在体内的影响。方法:将以pcDNA3.1为载体的鼠源性endostatin基因转染人肝癌细胞SMMC7721建立的裸鼠的肝癌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endostatin的转染和表达。用免疫组化计数肿瘤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阳性率。同时观察转基因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可见endostatin在肝癌细胞的稳定表达和分泌,其MV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EGF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en-dostatin基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ndostatin能减慢肿瘤生长速度,但不能完全消除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肽化合物酪丝缬肽(YSV)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血管生成机制.方法 建立人肝癌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YSV对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应用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芯片分析YSV对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影响;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最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目的因子的含量.结果 YSV能显著抑制人肝癌SMMC-7721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当给药剂量为320μg/kg·d~(-1)时效果最为显著,抑瘤率为60.66%.免疫组织化学法证实YSV能够降低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YSV作用组MVD平均值36.0±11.6,对照组平均值为114.5±26.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在113个候选基因中有18个基因下调2倍以上,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白细胞介素(IL)-8基因下调最显著;RT-PCR法证实YSV能够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与IL-8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ELISA亦证明YSV作用组血浆中因子VEGF及IL-8浓度降低.结论 YSV能显著抑制人肝癌SMMC-7721裸鼠移植瘤生长,通过抑制肿瘤组织中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来发挥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cDNA3/AFP/TK/Angio融合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的靶向性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人原发性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成肿瘤对照组、空质粒组、丙氧鸟苷(GCV)组、pcDNA3/TK/Angio组及pcDNA3/AFP/TK/Angio组5组。于瘤体内分别直接注射不同的质粒,同时于裸鼠腹腔内注射GCV,观察不同时段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做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原位凋亡。放免法检测裸鼠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裸鼠皮下成瘤率100%;pcDNA3/TK/Angio组及pcDNA3/AFP/TK/Angio组的肿瘤体积、血清AFP含量、肿瘤MVD和VEGF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质粒组和GCV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都明显高于后3组(P〈0.05),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而pcDNA3/AFP/TK/Angio组的肿瘤体积、AFP、MVD及VEGF表达强度又明显低于pcDNA3/TK/An-gio组(P〈0.05),凋亡指数高于后者(P〈0.05)。结论pcDNA3/AFP/TK/Angio融合基因系统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有望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型生物制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