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评估江苏省医药医保关键改革政策前后,13城市医疗费用及医保基金运行情况,探讨改革对医保基金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复习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建立医保基金运行绩效体系。基于评价体系,对改革前后江苏省13城市医保基金运行绩效评价。医疗费用及医保基金运行数据分别来源于卫生、医保部门统计数据。结果:在改革中,江苏各地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保支付方式、医疗保障水平、分级诊疗推进程度等不同,医保基金运行绩效有所差异。结论:通过加大医疗成本控制、探索科学医保支付,推进分级诊疗、发挥临床药师作用等方式,巩固医药医保相关改革成效、提升医保基金运行绩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全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慢性病患者就医状况及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影响因素,探讨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以及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途径形成慢性病患者分级诊疗的有序模式。方法通过医保大数据系统筛查对蚌埠市近三年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慢性病患者在市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就医状况(人群、病种、次数)及相关医疗费用进行分级别、分段统计分析。结果绝大部分慢性病患者仍愿意选择治疗条件好、级别高的医疗机构作为自己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占比达90%。结论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有效引导部门慢性病病人能够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起到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慢性病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以及有效缓解医疗保险基金的压力的关键作用。实行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引导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相似文献   

3.
DRG支付方式试点改革,对医院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带来重大的冲击和挑战,如收治病种结构、治疗方式及医疗质量等等。在DRG支付试点下,医院结合现行的医保政策,通过完善电子病历平台、规范临床路径及规范诊疗行为等措施来优化医院内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及效率和控制成本,引导医务人员因病施治,切实有效减轻参保人员经济负担,保障医保基金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4.
介绍浙江省推进药品零差率改革的做法.对试点县医院在改革前后的医院经济运行、患者医药费用负担、财政补助和医保基金支出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量、医疗收入、财政补助等大幅增长,药品收入所占比例下降,医疗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患者门诊和住院平均费用增长得到控制,药品费用下降显著;医保基金支出虽增加但运行基本平稳;医保补偿比例提高,患者自负费用与县外就医比例均下降.同时也指出仍存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到位、财政补偿机制不够明确并缺乏可持续性、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快支付制度改革,科学、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明确财政补偿办法,优化医院内部管理,加快形成能够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收入分配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医保支付方式作为引导医疗服务行为、调节资源配置的杠杆,对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改革,以DRG和DIP为代表的支付方式已成为主要方向。文章从改革的现实出发,对DIP相较于DRG的实施优势、问题与挑战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门诊与住院支付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门诊与住院支付方式改革城市的试点经验,总结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运行逻辑、影响机制与实施效果。为推动建立健全管用、高效、多元复合的医保支付方式,实现“分类结算、协同推进”的医疗服务综合治理机制,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经验参考。该文章从政策层面、技术层面和基金层面,提出优化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治理路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衢州市DRG支付改革的成效和治理经验,为各地推进DRG支付改革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文献研究和访谈法,分析衢州市DRG支付改革做法和成效。结果:实行DRG支付改革后,衢州市医疗费用高速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医保基金“扭亏为盈”;倒逼医疗机构规范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病床周转率大幅提高,参保患者次均医疗费用和个人自付比例大幅下降。结论:衢州市通过科学制定医保基金核算方法、尊重医疗逻辑调整DRG点数、重视医保基金监管、完善医保信息系统,DRG支付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未来应继续提升病案精细化管理水平,统筹推进区域间DRG支付改革,健全约束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运行现状,找到靶点问题,并给出政策性建议。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对黑龙江省异地就医人次、统筹基金支付金额、实际报销比例及转外就医定点医院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黑龙江省异地就医人次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作为参保省的统筹基金支付约是作为就医省的11.8(26.92/2.28)倍;实际报销比例差距较大,待遇差较严重;转外就医主要集中于京津的肿瘤专科医院与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结论:基本医疗保险面临着严峻的基金外流问题挑战,亟需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实现医保与医疗服务的协同发展,同时将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嵌入黑龙江省特色发展战略,推动社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运行现状,找到靶点问题,并给出政策性建议。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对黑龙江省异地就医人次、统筹基金支付金额、实际报销比例及转外就医定点医院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黑龙江省异地就医人次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作为参保省的统筹基金支付约是作为就医省的11.8 (26.92/2.28)倍;实际报销比例差距较大,待遇差较严重;转外就医主要集中于京津的肿瘤专科医院与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结论:基本医疗保险面临着严峻的基金外流问题挑战,亟需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实现医保与医疗服务的协同发展,同时将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嵌入黑龙江省特色发展战略,推动社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家鼓励互联网医疗创新服务模式的发展,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为推动互联网医疗医保服务的发展,从门诊需求、分级诊疗、政策目标、患者隐私、医疗质量、医保基金安全等方面分析面临的风险,针对性的提出完善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住院病人医疗相关信息,分析新农合住院病人的支付方式与报销比例,讨论该县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现状。方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病人特征、疾病构成作描述性分析,运用非参秩和检验分析报销比例及其影响因素,对住院病人住院自付费用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该县参加新农合住院病人的年龄分布以1~5岁以及51~60岁年龄段为主。参合住院病人报销比例的均值为42.12%,中位数为41.94%,患者性别、年龄、疾病为影响报销比例的显著因素。患者的自付金额均值为1 509.81,占住院费用均值(2 301.217)的65.6%。患者自身年龄、住院天数为影响自付金额的两大因素。结论:该县为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县,参加新农合的住院患者的保障有所提升,但是报销比例仍然较低,患者需自付的金额占该县农民年均收入的17.2%,政府需加大监管力度控制好医疗费用,力求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单病种付费政策的费用控制效果以及对医院、患者、医保基金等方面的影响,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2017—2019年徐州市某三甲医院的数据,建立双重差分(difference - in - differences, DID)模型分析胃息肉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自付费用、住院天数、实际补偿比等相关指标在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结果 政策实施后,次均住院费用下降29.46%,次均自付费用下降38.37%,住院天数下降59.71%,月均住院人次数增加55.30%,单病种月收入基本维持稳定。结论 单病种付费政策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次均费用和自付比例、提高医疗机构效率、维持医保基金稳定运行。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s)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单病种付费政策依然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2006-2012年太原市新农合运行相关数据,从基金风险情况、医疗费用情况、农民受益情况三个层面分析了太原市新农合运行情况与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关系;结合太原市实际,提出了通过支付方式改革解决新农合运行问题的建议:病种和医疗机构全覆盖,合理设定支付标准,建立考核及评估办法,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云南省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现行的总额预付和DRGs-PPS两种医保支付方式进行数据分析,比较运行效果,为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完善提供参考。方法以该科室2018年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 20.0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DRGs-PPS能较好控制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平稳地控制出院人数,较好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总费用与耗材费的相关度较高,省医保患者的平均自付费用较高。结论在总额预付制基础上实行以DRGs-PPS为主的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未来云南省DRGs-PPS支付应加强对自付费用和耗材费用的控制,DRGs-PPS操作较为复杂,医疗保险机构应加强培训与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内部实施医疗保险混合支付方式对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及其费用构成的影响。方法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内部以普外科为研究对象,以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治疗有效率等为评价指标,将混合支付方式实施前后医保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其费用构成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实施混合支付方式后医保患者的住院费用降低,费用构成趋于合理化,医疗服务效率得到提高。结论混合支付方式的实施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维持医保基金平衡,能够促使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支付方式下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构成及变动趋势,为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用Excel建立数据库,从支付方式的使用情况及费用构成方面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住院患者支付方式以社保和自费居多,商业保险较少;人均医疗支出费用中公费医疗最高,大病统筹和社会保险次之,最后是自费医疗。7年中社保患者比例逐年增加,但人均医疗费用增长缓和。各种支付方式下药品费用均占较大比重。结论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正逐步步入正轨,补充医疗保险的作用仍有待发挥,药品费用是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主要构成。今后要加快公费医疗改革,并进一步完善医药卫生体制配套措施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合理性是保证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关键。本文介绍基于谈判机制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及其研究现状,提出对付费方式进行改革的建议,以期达到实现医、患、保各方利益关系的平衡,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促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安全运行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新农合管理机构获取贵州省54个县(市、区)2006—201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数据,分别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支出、结余、费用负担、农民受益等维度,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6年贵州省样本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筹资水平逐年递增;各级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均呈上升趋势;县外、县本级医疗机构利用率上升,流向县外的基金比例上升明显;基金当年结余波动较大,但后期基本稳定在15%以内。结论: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扩大,筹资规模逐年提高,基金支出机制不健全,住院基金监管有待加强,基金总体结余充足,但部分年份基金结余失衡,费用控制的缺乏削弱了农民受益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按床日付费对某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服务的影响,为医保部门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同期对照方法对改革前后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并统计分析。结果改革控制了住院总费用的增长,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住院服务效率,达到了改革预期效果。但也存在医保补偿不足问题,未来可能会对医保基金使用、医疗质量提高、医院及学科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结论建议医保相关部门根据疾病类别、并发症、年龄、性别等因素进一步修订完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按床日付费的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