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13例脊髓MS患者,对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病变处脊髓的形态、MR信号及病变的强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临床症状进行对照。结果 13例脊髓MS主要发生在颈髓,急性期局部脊髓肿胀,T1加权像病变呈等信号或边缘模糊的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活动期病灶呈斑片状、环状或弓形强化。反复发作病例、多发病灶其强化多样性,临床症状多变性。结论 脊髓MS有其特征性MRI表现,其与临床有较强的相关性,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硬化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对38例MS惠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预后等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S患者青壮年女性多见,病前常有诱因,病灶分布散在多发,病程中多有复发缓解,激素治疗可缓解症状。MR及诱发电位联合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结论MS临床无特异性诊断指标,MR及诱发电位联合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脑脊液检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时间和空间多发性。由于MS的异质性,给临床早期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尽管神经影像学技术,特别是磁共振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可以通过不同序列成像,早期诊断MS,监测MS的疗效。但是脑脊液(CSF)检查,在MS临床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仍是其他检查方法不可取代的,它不仅为M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而且对于监测治疗效果、探讨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也有重要的意义。现对MSCSF检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参照Poser诊断标准.对1999年1月~2004年1月问经临床、头部和脊髓MRI、脑脊液IgG合成率和VEP检查后,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的53例患者.经5年临床和MRI随访.有36例符合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确诊和实验室支持诊断标准,现将病情演变及诊断经过进行分析.以探讨复发-缓解型MS的早期诊断,为预防复发、控制病情进展提供治疗方面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免疫介导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白质,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MS的治疗策略主要是疾病修正治疗,其可以减慢疾病进程,但不能治愈疾病。作为终身性疾病,MS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于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较为关键。现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对MS治疗的药物进行综述,旨在为MS的合理用药和最优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此外,进一步综述处于临床试验和临床前阶段的MS潜在治疗药物,结合MS发病机制与新靶点的研究进展,为探索靶向中枢神经系统的新型治疗策略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进一步认识视觉诱发电位(VEP)在多发性硬化(MS)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分析25例临床诊断为MS的VEP检测结果。结果 25例MS患者的VEP异常率为72%,异常者中伴视觉症状者占44%;不伴相应视觉症状者占56%;伴脊髓损害者占78%。结论 VEP检查对M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一附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1例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S),占同期多发性硬化住院病人18.6%。其临床表现为脊髓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病程中有缓解与复发,或呈慢性进展。颈段脊髓2例,胸段脊髓9例,均作了磁共振扫描(MRI),其特点是:脊髓内症灶的间断分布与其长轴走行一致的椭圆形或条索状病灶,病灶呈偏心分布。本资料及文献报道有一些MS患者以脊髓受损为首发部位,并在较长时间内表现为脊髓损损的临床病征,MRI的使用对早期脊髓型MS诊断有很大价值,但脊髓型MS是独立疾病,还是MS病程中脊脶受损的表现之一,在研究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 MRI在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和治疗中作用越来越重要。主要有3种临床应用:(1)结合临床症状,尽早准确诊断MS;(2)促进对MS病理生理学的理解以及明确病理生理学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3)在临床试验中评价疗效并有助于个体化疗效的监测。由来自欧洲、美国和亚洲的神经科和放射科专家联合达成的共识中提出下列建议。 1 关于诊断和监测 (1)MRI应用于MS诊断和监测的  相似文献   

9.
2021年德国多发性硬化(MS)治疗共识组(MSTCG)发布了最新版的“MSTCG:关于多发性硬化疾病修饰治疗的立场声明(白皮书)”,该白皮书基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MS的疾病修饰治疗(DMT)形成14条推荐意见,内容涵盖DMT的启动时机、治疗监测、换药策略等,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实践指导,并为治疗决策提供科学基础。白皮书主要参考了欧洲药物获批及临床实践情况,因此在中国的适用性有一定欠缺。但整体来看该指南仍可为中国MS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并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的MS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意见。文中将对白皮书的部分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最常见的特发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 diseases,IIDDs)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辅助检查指标造成MS诊断的难题,同时MS因其高致残率为治疗带来了挑战。目前国际上的一些MS诊治指南和共识多基于西方人群数据制定,因此我国神经免疫专家一直致力于定制适合我国人群的MS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最新一版《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在MS的定义、临床分型、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方面都做了新的调整,更能体现MS的发病机制和疾病进程、更适合我国MS患者的临床特点,更具有临床操作性。本文就新版专家共识中一些重要的修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硬化脊髓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发性硬化(MS)脊髓型的临床特征,脊髓磁共振成像(MRI),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腓肠神经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4例MS脊髓型临床表现,脊髓MRI,神经电生理和腓神经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其临床表现为两侧肢体不对称性运动和感觉障碍的脊髓内部损害,可伴有发作性症状,有缓解和复发,脊髓MRI可以明确脱髓鞘部位,表现髓内纵行条带状或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脊髓略增粗,诱发电位有极高的敏感性,肌电图和腓肠神经病理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结论:MRI、神经电生理检查及周围神经活检对MS脊髓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黑色素性神经鞘瘤(MS)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以下肢疼痛为主诉的腰骶椎M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MRI检查示,肿瘤压迫L5脊髓神经根。经手术治疗,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术后5天出院。当地医院随访复查无复发,患者至今正常生活。结论 MS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式,放化疗可起到一定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硬化(MS)损伤的病理特征是髓鞘脱失。髓鞘再生近年来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尤其是MS治疗中非常有前景的方向。髓鞘再生治疗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所以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都集中于通过外源性移植细胞或通过促进内源性再生机制来获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区域的髓鞘再生,并均取得一定的成功。本文对近年来MS髓鞘再生的细胞学治疗的现状和神经科学背景及再生髓鞘治疗的将来可能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诊断有赖于临床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发性,早期诊断困难,对其早期治疗和预后造成影响。MS最初的临床表现属于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范畴,在CIS阶段找出提示向MS进展的标记,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治疗性干预,有可能显著改善MS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认知功能障碍是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的常见非运动症状,主要表现在信息处理、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和视觉空间能力等多个认知域受损;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针对MS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和神经心理学检测方法;MS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疾病相关因素、共病及生活方式等;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白质损伤、皮质和深部灰质萎缩;疾病修正治疗和认知康复治疗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积极影响。神经科医师应注重MS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评估和干预,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Guillain-Barre综合征和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方法 应用IVIG,首日0.4g/kg,继而以0.2g/kg/d连用4天,治疗17例GBS和12例MS,与同期应用激素冲击治疗的25例GBS和41例MS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IVIG治疗GBS和MS组在按功能评定的临床分级及临床见效时间方面优于激素治疗组,均<0.05;而临床有效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VIG治疗GBS和MS的近期疗效优于激素冲击治疗组,其远期疗效仍待临床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7.
颅内结核瘤20例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0例颅内结核瘤的临床特点、CT改变,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首发症状中,天幕上病变以癫痫居多,天幕下病变以颅内压增高症状居多。头部CT表现最常见有均匀增强和环形增强两种类型。对本病诊断应全面综合考虑,CT改变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治疗上大多可行内科治疗,少数可施手术治疗。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硬化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多发性硬化(MS)是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约50%的患者在发病15年后不能独自行走,现有的治疗均不能延缓疾病的进程。近年来,随着对MS致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对MS的治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外进行了许多大型的临床药物实验,现就MS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诊断(附22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M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对 2 2例脊髓型 MS的临床特点和磁共振 (MR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脊髓型 MS,占同期 MS住院患者的 1 1 .8%。女性比例较高 ,多见于中年发病 ,常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表现为复发 -缓解或慢性进展病程 ,最常累及中高位颈髓和中段胸髓 ,大多复发仍局限于原发部位。MRI特点为髓内散在的长 T1、长 T2斑块状病灶 ,其长度一般小于 2个椎体的长度 ,位于脊髓的后外侧 ,面积小于脊髓横截面的 1 /2。应用糖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对诊断 ,尤其是对首次发病时脊髓出现可疑脱髓鞘病灶者诊断有一定帮助。结论 诊断脊髓型 MS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 ,MRI为最敏感的检查方法 ,激素试验性治疗有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产后复发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线索。方法报道本院1例MS患者产后复发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血液、脑脊液、影像学、电生理检查和治疗,评价治疗前后EDSS评分。分析临床资料特点并随访4个月。结果患者为27岁女性,主要表现为产后四肢无力(下肢重于上肢)、麻木、呼吸困难伴尿便障碍,EDSS评分:9.0分。血液检查正常,腰穿压力测不到,压颈试验不升,脑脊液白细胞数6×106·L,蛋白285mg·d L-1,颈段增强MRI示颈段脊髓肿胀,存在颈段梗阻;肌电图(EMG)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下肢重于上肢。给予患者甲强龙、丙种球蛋白治疗。出院时EDSS评分:6.0分,随访6月时EDSS评分:4.0分。结论 MS患者产后复发率高,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病情重,应注意鉴别诊断,可应用丙种球蛋白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