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5只恒河猴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 10例 ,其人工血管均经自体静脉内皮细胞种植 ;对照组 5例 ,其人工血管均未经任何处理。实验组、对照组手术方法相同。将长 6cm、直径 3mme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 )人工血管近端与腹主动脉行端 -侧吻合、远端与髂总动脉行端 -端吻合。术后当日、1周及 4周 ,所有恒河猴均行静脉法数字减影造影术 ,术后 4周行彩色B型超声波检查 ,然后取出所有对照组及 9例实验组恒河猴腹腔内之人工血管 ,标本送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表明 ,术后 4周 ,对照组人工血管均不通畅 ,而实验组有 8条人工血管通畅良好。B超见全部对照组及 1例实验组人工血管腔内形成血栓 ,实验组 8条通畅之人工血管均保持较高的血流量。扫描电镜见实验组全部人工血管腔内均有一层完整融合的内皮细胞单层 ,而对照组人工血管腔内未见有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体外扩增恒河猴自体内皮细胞人工血管移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He H  Pan M  Pan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2):135-138
目的为自体内皮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将恒河猴表浅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13.9±1.4天;扩增培养的自体细胞衬里于用纤维蛋白胶预衬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继续培养9天。15只恒河猴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只)用衬有自体静脉内皮细胞的人工血管置换骼总动脉;对照组(5只)用未衬里内皮细胞的人工血管置换。结果细胞数增加148±89倍。所培养的细胞为二倍体细胞,纯度99%。原代及传代细胞培养上清液中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和VonWilebrand因子(vWF)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细胞种植后2小时和9天,人工血管腔面见一层均匀的基质,基质表面有一层连续的内皮细胞单层。内皮细胞紧密排列。呈梭状,形态饱满。实验组除1只于术后12小时因近端吻合口破裂腹腔内出血死亡,1只人工血管于术后4周阻塞外,其余8只恒河猴人工血管术后4周均保持通畅,内膜下组织厚度为80±12μm;对照组5条人工血管全部阻塞。结论自体内皮细胞移植可有效地提高人工血管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3.
恒河猴静脉内皮细胞衬里ePTFE人工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原位获取法恒河猴表浅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制备成内皮细胞悬液。用纤维蛋白胶和纤维连接蛋白联合预衬各ePTFE人工血管腔,将内皮细胞灌入此人工血管,结果内皮细胞的贴壁率明显提高;内皮细胞高密度种植人工血管后2h,扫描电下见人工血管腔表面已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单层;孵育9d后,透射电镜见内皮细胞骨架已分化成熟,表明此时人工血管腔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抗切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按原位获取法获取恒河猴表浅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制备成内皮细胞悬液(2×109/L)。用纤维蛋白胶和纤维连接蛋白联合预衬各ePTFE人工血管腔(长10cm,直径3mm),将内皮细胞灌入此人工血管。结果内皮细胞的贴壁率明显提高[(94.62±2.84)%];内皮细胞高密度种植入工血管后2h,扫描电镜下见人工血管腔表面已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单层;孵育9d后,透射电镜见内皮细胞骨架已分化成熟,表明此时人工血管腔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抗切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人工血管桥内膜增生特点及洛伐他汀可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犬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颈静脉人工血管搭桥模型,以洛伐他汀作为实验干预药物,4周后取出人工血管标本,观察人工血管通畅情况,观察吻合口内膜增生形态、厚度以及新生小血管情况等,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术后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3条人工血管完全闭塞,全部吻合口均可见明显内膜增生,实验组近端、远端内膜增生厚度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5,0.040),增生内膜表面可见内皮细胞覆盖,增生内膜中可见新生小血管形成,实验组近、远端内膜中新生小血管的数量均多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1,0.031)。结论:4周时,吻合口内膜增生明显,同时伴有新生小血管形成,洛伐他汀可以减少内膜增生的厚度,并能够促进新生小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移植后6月内不同时期的血管材料腔内面内膜层的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变化,探讨研制一种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方法 19只健康杂种犬作为实验对象,手术切除3 cm颈总动脉,以口径4mm的小口径新型人造血管进行桥接.其中19只犬的19侧颈部随机分为1、8、12、24周四组,各含4、4、6、5条动脉.四组的近、远心端均行端-端吻合术.以彩色多普勒B超监测移植血管2周内通畅情况,并于取材前行颈总动脉DSA造影术,观察人造血管不同时间的通畅率.术后1、8、12、24周分期切取标本,标本经处理后分别作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四组19条人造血管除12周组和24周组各1条血管阻塞外,其余血管均通畅.组织病理学及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植入后1周,血管吻合口处有少量的纤维组织增生混杂有薄层少量红色血栓形成,尚未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8周,宿主组织通过人造血管孔隙长入血管腔内参与移植血管新内膜的形成,新内膜形成较均匀,其中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组织增生,但仍未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12周,镜下于吻合口处,可见新内膜表面有不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且内皮细胞形态成熟,其下的胶原纤维增生更致密;而于人造血管中段,可见不成熟的内皮细胞呈岛状生长,新内膜层结构较吻合口处疏松,其间尚可见炎性细胞生长.移植后24周,通畅的人造血管整段管腔内面均可见内皮细胞生长,吻合口附近新内膜表面可见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结论 以新型生物型人造血管修复犬颈总动脉缺损是可行的,新内膜形成早和完整,24周内自然内皮化相对满意,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人造血管.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及术后闭塞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建立透析通路的通畅率,总结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行上臂人工血管襻式造瘘术的3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8.7±17.6)个月(8~78个月).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1年初级通畅率为70.0%,累积次级通畅率为90.0%;2年初级通畅率为56.7%,累积次级通畅率为80.0%.术后并发症包括人工血管初期闭塞13例(43.3%),静脉端吻合口狭窄1例(3.3%),人工血管感染2例(6.7%),肢体肿胀10例(33.3%).共行修复手术24例次,包括单纯取栓术12例次,取栓加人工血管补片静脉端吻合口成型4例次,同时行动静脉端吻合口成型2例次,吻合口球囊扩张2例次,取栓失败后再次于对侧肢体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1例次,人工血管取出3例次.结论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是自身血管条件差的尿毒症期患者重要的透析备选途经,针对不同病因治疗人工血管闭塞可延长人工血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殷红英  袁发焕 《重庆医学》2008,37(21):2443-2445
目的 观察自制血透用人工血管窦作为血管替代品的效果.方法 将自制血透用人工血管窦20个分别置入20只羊体内,行颈外静脉置换.在植入后1、2、4、8、12、20、28周采集标本,作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内皮细胞1周时已在材料上出现,4周时完全覆盖材料表面;吻合口处内皮细胞明显比血管窦中间部密集,增生显著;内膜增生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20周后血管内膜增生缓慢,较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植入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的自制血透用人工血管窦对宿主动物存活无影响,血管腔内皮化,血流通畅,可作为血管替代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血脂剂对减轻静脉系人工血管移植物内膜增生的作用。方法将自体静脉碎片种植的Dacron植入20只犬下腔静脉(IVC),除对照组(n=8)外,实验组(n=12)术后给降血脂剂口服,两组动物定期处死,测定比较两组血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以及人工血管内膜厚度。结果实验组血管通畅率(75%)高于对照组(37.5%),Dacron腔面术后2周完全内皮化。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移近心端(P<0.01)、中部(P<0.05)及远心端(P<0.05)的植物内膜厚度均显著薄于对照组。动物处死时,实验组血清TC与LDL-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含量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降血脂剂可显著降低犬血脂,对减轻人工血管内膜增生、提高通畅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皮细胞衬里静脉人工血管10例随访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用自体大网膜源内皮细胞衬里静脉人工血管的临床应用。10例病人均患“布加综合征”,其中6例行下腔静脉-步心房转流术(以下简称腔房转流)、2例行肠系膜上静脉-右心房转流术(以下称肠房转流)、肠系膜上静脉-右颈内静脉转流术(以下称肠颈转流)和肠腔转流术各1例。所用人工血管包括绦纶9根和带外支持环的PTFE1根,内径为16mm,长度为8~30cm。术中取自体大网膜约100g,经酶促降解和分离,提取内皮细胞高密度种植于人工血管住面.所有病人康复出院,已随访5~8年,有9例人工血管均保持通畅,其中2例女性病人结婚后,1人生子。  相似文献   

11.
骨髓内皮细胞衬里人工血管间置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骨髓内皮细胞衬里人工血管间置移植的动物实验,为人工血管内皮化的临床应用作准备.方法分离犬骨髓单核细胞,ePTFE人工血管以二种规格(4 mm×4 cm和8 mm×5 cm)完成内皮化.分别作犬颈总动脉和下腔静脉间置移植(各10条),术后作多谱勒超声检查,处死后作移植血管大体肉眼、病理、免疫组化、扫描电镜等检查.结果颈总动脉移植组2周和2月实验侧通畅率分别为100%(5/5)和60%(3/5),同期对照侧通畅率分别为40%(2/5)和0%(0/5);下腔静脉移植组实验组和对照组2月移植血管通畅率为83.3%(5/6)和50%(2/4).扫描电镜显示颈总动脉移植血管腔面内皮细胞覆盖率实验组和对照组2周时存在差异(84%±11% 与 43%±15%,P<0.05),下腔静脉移植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皮细胞覆盖率也有差异(95%±6%与77%±13%, P<0.05);颈总动脉和下腔静脉移植物2月时,血管内膜厚度实验组小于对照组(116±28 μm与162±30 μm, P<0.05; 91±24 μm与143±35 μm, P<0.05).结论骨髓内皮细胞衬里的ePTFE人工血管在体内能较快完成内皮化过程,能抑制内膜增生;循环内皮细胞作为内皮细胞的潜在来源,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口径内皮化人工血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成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12.54±1.28) d;扩增培养的自体细胞衬里 于纤维蛋白胶和纤维连接蛋白联合预衬的国产 ePTFE人工血管,继续培养 9 d。将此人工血管行股- 动脉旁路搭桥术。结果细胞数增加(178.26±44.93)倍。细胞种植后 2 h和 9 d,人工血管腔面见一层均匀的基质,基质表面有一层连续的内皮细胞单层。内皮细胞排列紧密,呈梭形状,形态饱满。除1例术后2月出现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外,其余10例患者经6~36月的随访检查,人工血管通畅良好。结论双期法离休衬里技术可有效地提高小口径人工血管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动静脉内瘘吻合手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2013年4月我院19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端端吻合术,实验组行端侧吻合术,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吻合口径(AVFD)、透析血流量(AVFB)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成功率高、效果显著,可作为前臂AVF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的体会,探索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12月—2010年7月,我科应用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病人1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人工血管取栓6例,人工血管取栓+腔内吻合口成形术10例。结果 1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40±15)min,出血量均<100mL。术后1年随访时人工血管通畅13例,保肢15例。结论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对提高人工血管术后通畅率和保肢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复合镍钛合金网进行气管重建的可行性.方法:选健康杂种犬10只,对照组1只,实验组9只.两组均切除5 cm长颈段气管,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空肠替代缺损气管段,空肠内置入T形硅腔管作临时内支架,实验组空肠浆膜面外套镍钛合金网作为外支架,对照组未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网作为外支架.术后1 mo拔除T形硅胶管,行纤维内窥镜、CT检查,3,6 mo处死动物,行大体标本观察、光镜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组拔除T形管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肠蠕动,且管腔塌陷,拔管后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当即死于窒息.实验组有1只死于术后24 h内,2只拔除T形管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移植空肠全部坏死,镍钛合金网暴露于气道中,2只拔除T形管后,行纤维支气管检查见移植空肠大部存活,仅上下吻合口处部分肠壁坏死,余下4只拔除T形管后,行纤维支气管检查见移植空肠全部存活,吻合口无明显肉芽形成,未见明显肠蠕动,CT显示新气管管腔通畅.全部实验犬术后1~2 mo内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未发现因肠液分泌过量所致肺部感染致死者.结论:采用游离空肠复合镍钛合金网重建长段气管,为解决重建气管的血运和管腔通畅,达到重建气道提供了一种方法,但应用于临床仍需慎重,还应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兔股动脉火器伤海水浸泡后的外科处理及其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管火器伤海水浸泡后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将 1 0 0只白兔用 0 .38g钢珠弹致单侧股动脉伤后 ,分为海水浸泡组 (动物置于人工海水中浸泡 6 0min)和单一致伤组 (不浸泡 )。两组均切除动脉肉眼观损伤段 ,用直接端 端吻合、自体静脉或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动脉移植进行重建。术后 2 4h ,7、1 4、2 1d用多普勒超声监测血流通畅情况 ,对部分通畅和全部不通畅者行手术探查 ,取吻合口组织做光、电镜检查。结果 动脉完全断裂伤 :海水浸泡组和单一致伤组的 3周累计通畅率分别 80 .0 0 %和86 .6 7% ,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动脉挫伤 :海水浸泡组和单一致伤组的 3周累计通畅率分别为 86 .6 7%和 82 .35 % ,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两组均为术后 1周内发生血栓最多 ,1周后趋于稳定。两组均见术后 1周时吻合口附近有内皮细胞增生 ,术后 3周内皮化过程基本完成。结论 血管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的外科处理中 ,仅切除肉眼观损伤段血管后用常规方法进行重建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同种异体动脉是有一定应用前景的血管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造血管外支架在高胆固醇血症内环境下对移植静脉的远期粥样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后将双侧颈静脉端-端吻合于同侧颈总动脉上,随机分配一侧移植静脉加用静脉外支架(实验组),另一侧不加外支架(对照组).术后12周行超声检查了解血流动力学情况后取下移植静脉,测量其内中膜厚度、面积及脂质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VCAM-1阳性细胞分布情况,扫描电镜检查了解内皮细胞重塑情况.结果:超声检测提示支架组静脉血流为层流,对照组为涡流;支架组内中膜厚度及面积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泡沫细胞明显减少,脂质沉积减轻,未见粥样硬化斑块;支架组内中膜层内VCAM-1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显著(P<0.01);扫描电镜提示支架组内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大小一致,对照组内皮细胞排列紊乱,间隙大,大小不一致.结论:人造血管外支架可改善静脉血流动力学,促进内皮细胞良性重塑,减轻脂质沉积及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减少泡沫细胞生成,最终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内环境下移植静脉远期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血液透析的内瘘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 选择内瘘病例585例次。对各种并发症进行统计分类。结果 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1)低血流量103倒,行气囊扩张木56例次.行附近部住血管通路重建32例次,行人工血管搭桥13例12)手部贫血9例.行内瘘吻合口远端动脉结扎术;3)手部水肿19例。行内瘘吻合口远端静脉结扎术14)感染3例,行敏感抗生素治疗;5)动脉瘤8例,假性动脉瘤13倒,行结扎动脉瘤的上下端5例,改用人工血管搭桥1例。结论 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造瘘术后并发疽可延长瘘道的通畅时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微血管吻合器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口腔癌术后缺损患者45例,均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采用微血管吻合器行静脉端-端吻合的为观察组(15例),采用传统手工静脉端-端吻合的为对照组(30例);2组动脉均采用传统手工吻合.比较2组术中静脉吻合时间、吻合后静脉吻合口情况及术后皮瓣肿胀、静脉危象、皮瓣成活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吻合静脉时间少于对照组吻合静脉时间[(4.07±0.70)vs(15.40±1.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无渗血、漏血,通畅率为100%,对照组吻合口渗血、漏血18例(60.0%),经补针处理后无渗血、漏血,通畅欠佳重新吻合5例(16.7%);术后观察组移植皮瓣轻度肿胀2例,无静脉危象发生,对照组移植皮瓣肿胀20例,其中12例静脉危象,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均移植成功,对照组经手术探查9例(75.0%)抢救成功,3例皮瓣坏死(10.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可缩短静脉吻合时间,提高吻合口通畅率,降低静脉危象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血液透析内瘘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外科处理及预防。方法对血液透析内瘘术后3例U型人工血管造瘘感染并出血、2例腕部桡动静脉造瘘肢体缺血、3例腕部桡动静脉造瘘血栓形成并肱动脉瘤患者,分别施行人工血管拆除、动脉端端吻合;动静脉瘘口切除、桡动脉结扎;桡动脉吻合口切除取栓、动静脉端端吻合术。结果随访5~23个月,平均12月,8例患者均无复发,其中动脉内瘘重建3例,血管吻合通畅。结论血液透析内瘘术后血管并发症应早期处理,预防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