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游离K-ras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游离K-ras基因突变,探索无创性胰腺癌诊断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两步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部分样本行DNA直接测序确证,检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11例)血浆、恶性病变患者(30例)血浆及肿瘤组织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对照组为8例慢性胰腺炎和3例胆石症患者.结果: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病例外周血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60.0%(18/30) 和12.5%(1/8),3例胆石症未见K-ras基因突变.其中肿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阳性病例外周血检测阳性率为69.6%(16/23).结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游离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无创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贾昂  肖建英  刘馨 《重庆医学》2011,40(35):3605-3607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标志物CA199、CA125、CA242及CEA对不同Hermreck病理分期胰腺癌患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检测48例胰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ermreck不同病理分期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A125、CA199、CA242及CEA含量均增高(P<0.05);随着病理分期进展,与Ⅰ期比较,上述4项指标在Ⅲ、Ⅳ期增高明显(P<0.01),并且阳性率也不断升高。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A242及CEA可以作为对不同Hermreck病理分期胰腺癌诊断的依据,对诊断和鉴别胰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对诊断胰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胰腺病变32例手术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及采集外周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测定其血清中CA19—9含量,并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T对胰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3%,CT联合肿瘤标志物的诊断符合率为89%。结论:胰腺癌的CT扫描有很高的检出率,如能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会讯     
首届全国胰腺癌会议拟于1994年3月份(详见第二轮会议通知)在北京召开。请该领域研究者积极准备会议论文。内容包括:胰腺癌基础研究,胰腺癌肿瘤标志物检测、酶学生化检测;各种影像检查;胰腺癌早期诊断;胰腺癌病理;胰腺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腹腔积液中CA19-9、CA242、CA125、CEACAM1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胰腺癌患者29例,良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35例,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系统检测CA19-9、CA242、CA125和ELISA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CEACAM1在患者腹腔积液中的表达,比较4种肿瘤标志物单项与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以及治疗前、后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和表达阳性率。结果:胰腺癌组腹腔积液CA19-9、CA242、CA125、CEACAM1水平较良性消化系统疾病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联合检测腹腔积液4种肿瘤标志物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达89.7%、91.4%、90.6%,远高于检测单一腹腔积液标志物;胰腺癌患者治疗后腹腔积液CA19-9、CA242、CA125、CEACAM1水平及阳性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腹腔积液CA19-9、CA242、CA125、CEACAM1等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胰管刷检标本K-ras基因突变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管刷检标本K-ras基因突变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突变富集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法检测胰腺疾病胰管刷检标本K-ras基因第1外显子第12密码子点突变.结果:35例胰管刷检标本PCR扩增均获成功,成功率100%.20例胰腺癌中14例检测到K-ras突变,7例慢性胰腺炎1例K-ras突变,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胰腺囊腺瘤、十二指肠乳头癌均未见K-ras突变.胰管刷检标本K-ras突变与胰腺癌部位无关.胰管刷检K-ras突变检测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94%、83%.结论:检测胰管刷检标本中K-ras基因突变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胰液K-ras 12密码子点突变检测对胰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胰液中K-ras 12密码子点突变对胰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内镜下置鼻胰管方法收集20例胰腺疾病的胰液标本,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胰液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点突变,与肿瘤标记物CA19-9及CEA检测结果比较.结果:12例胰腺癌患者胰液标本中K-ras突变率为58.3%(7/12);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标本K-ras突变率为12.5%(1/8),胰腺癌胰液K-ras基因突变检测的敏感性为58.3%,特异性为87.5%,阳性预示值为87.5%,阴性预示值为58.3%.同一组病例以血清CA19-9>37 U/ml、CEA>4.5 μg/ml为阳性界值.胰腺癌血清 CA19-9、CEA阳性率分别为58.3%(7/12)、41.7%(5/12).结论:K-ras基因突变与胰腺癌相关性好,胰液中K-ras 12密码子突变率高,特异性强,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初步筛选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ur,PNET)是一种少见的恶性小圆细胞肿瘤,文中探讨肺原发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原发于肺的PNET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相关免疫标志物,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EWS基因易位情况。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33岁和17岁,显微镜下肿瘤细胞为形态单一的小圆细胞,弥漫或片状、梁状分布,细胞质少,核呈椭圆形或短梭形,核分裂象易见,肿瘤内散在不规则坏死灶,可见菊形团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肿瘤细胞均表达CD99、FLI-1和Syn,而CKpan、EMA、Desmin、Cg A、TTF1、CD34均阴性。2例患者EWS基因易位检测均阳性,分别于术后7个月、32个月死亡。结论原发于肺的PNET罕见,选择恰当的免疫标志物(CD99、FLI-1、Syn)及FISH检测EWS基因易位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癌相关糖抗原(CA19-9)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胃癌的诊断率.方法:检测50例健康者及50例胃癌患者中的血清CEA、CA19-9的含量.结果:胃癌组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97、9.527,P均<0.05),单个检测在胃癌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3.2%、52.4%、73.7%、61.9%,两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4%、90.0%.联合检测组灵敏度明显优于肿瘤标志物单项测定.胃癌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r=0.346,P<0.05).结论:CEA和CA19-9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为胃癌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建议临床工作中采用CEA+CA19-9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0.
肿瘤标志物CA19-9对胰腺癌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 CA19- 9、CA2 4 2 和 CEA对胰腺癌联合检测的意义。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 ISA)法对 34例胰腺癌病人进行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 结果:3种肿瘤标志物中敏感性和特异性以 CA19- 9最好 ,分别为 79.4 %和 85 .0 % ,联合检测这 3种肿瘤标志物可使敏感性提高到 88.2 % ;综合考虑敏感性和特异性 ,以 CA19- 9联合 CA2 4 2 检测效果最佳。 结论 :CA19- 9可以作为有价值的胰腺癌诊断指标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在5种常见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常见恶性肿瘤218例(其中肺癌51例,肝癌46例,胃癌28例,乳腺癌15例,食管癌55例,贲门癌23例)、健康体检者50例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CAl9-9、NSE、CEA、CA242、Ferretlng、Bet-HCG、AFP、Free-PSA、PSA、CA-125、HGH、CAl5-3)水平。结果:五种常见恶性肿瘤的阳性率为41.3%(90/218),其中肺癌阳性率为49.0%(25/51);肝癌阳性率为69.7%(32/46);胃癌阳性率为32.0%(9/28):乳腺癌阳性率为33.3%(5/15);食管癌阳性率为20.0%(11/55):贲门癌阳性率为34.8%(8/2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0%(2/50)。而且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常见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肿瘤标志物的监测。结论:多项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ang TP  Zhao YP  Zhu Y  Cai LX  Cui QC  Chen 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7):2647-2650
目的探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968年7月至2005年1月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8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外科处理、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分析进行总结。结果78例患者中查体发现者27例,占34.6%,最常见症状为上腹痛和上腹部不适,分别为30.7%(24例)和26.9%(21例);最常见的体征为腹部包块,占35.9%(28例)。Bus和CT为最常用的术前检查手段,阳性率分别为98.6(71/72)、100%(53/53)。外科手术死亡率为1.28%,恶性行根治性切除者5年生存率75%(9/12)。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含多种肽类激素者78.6%(55/70),神经元特异性稀醇酶及嗜铬素阳性者较多,分别为91.4%(32/35)和79.4%(27/3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多肽、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及胃泌素的阳性率分别为64.6%(42/65)、47.5%(22/53)、45.8%(22/48)、37.5%(21/56)、23.9%(11/46)和22.6%(7/31)。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症状缺乏特异性,Bus及CT直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建立医院胰腺癌高危评分模型及筛查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Deng RX  Lu XH  Wang L  Li H  Qian JM  Yang AM  Zhong SX  Guo XZ  Zhou L  Wu X  Yang XO  Jiang W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38-2042
目的 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胰腺癌高危评估及筛查方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胰腺癌患者136例作为病例组,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191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选择胰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和症状进行多元Logistic分析,计算各变量的权重分数,建立高危评分模型。同时对胰腺癌诊断标志物(血清CA19-9、CA242、大便K-ras和p53突变检测)与影像学检查(CT和B型超声)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以此为基础建立筛查方案。结果 根据此高危评分模型对两组进行评分,病例组的平均分为49.6分[95%可信区间(CI):45.6~53.7]高于对照组[21.6分(95%CI:19.3~23.9),P〈0.01]。以≥27分作为临界值,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0%(94/108)和68.1%(130/191)。肿瘤标志物检测与影像学检查联合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达100%。大便K-ras突变、血CA19-9和CT作为筛查方案的第一步,超声内镜等有创检查作为第二步。结论新建立的胰腺癌高危评分模型简便易行,如果发现高危患者可以立即按筛查方案进行诊断,可能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38例确诊的PNS类型、临床特点和肿瘤标志物、抗神经元抗体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亚急性小脑变性14例.癌性周围神经病15例;原发肿瘤为肺癌者20例;血肿瘤标志物检查异常者占39.4%;血清抗Hu、Yo、Ri抗体阳性者占60.0%。25例经胸部CT扫描发现肺癌或纵隔肿瘤,5例行18F—FDGPET全身扫描提示肺内或纵隔肿瘤。结论亚急性小脑变性和癌性周围神经病是最常见的PNS,同一患者身上可表现多种PNS类型;原发肿瘤以肺癌、胃癌较多。特别是小细胞肺癌。肿瘤诊断多数在PNS症状出现之后。血肿瘤标志物和抗Hu、Yo、Ri抗体检查,胸部CT扫描和,BF—FDGPET全身扫描等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高度怀疑PNS者.应随访3年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胃癌的回族患者210例,汉族患者216例,统计相关病因、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胃镜、病理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回族胃癌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为主,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腹部疼痛、体重下降、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为34.8%(回汉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族胃癌家族史阳性率9.33%,略高于汉族(P〉0.05),回族吸烟饮酒者较汉族低(P〉0.05),发病部位以胃窦部多发,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结论本地区回族胃癌患者中老年男性、农民较多,家族遗传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与吸烟饮酒、血型、HP感染的关系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膜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腹膜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5.7岁,以腹胀、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浆液性乳头状腺癌7例,黏液腺痛1例.对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并做免疫绀化染色.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广谱CK、CK7、CK20、CA125、CEA、EMA、波形蛋白、钙网膜蛋白、P53 阳性比例分别为8/8、8/8、1/8、7/8、7/8、8/8、1/8、1/8、8/8.结论腹膜原发性腺癌被认为是起源于第二苗勒氏管系统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发病率低,与卵巢肿瘤相似有多种组织类型,因此容易误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腹膜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7例原发腹膜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5例,黏液性乳头状腺癌2例。临床表现以腹胀、腹痛、腹水、食欲差、消瘦为主,所有患者术前均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或卵巢癌,且CA125均高于正常,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为主,术中均腹腔放入顺铂100mg,术后给予以铂类为主的化疗。结论原发腹膜癌是一种起病隐匿,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易被误诊,临床应警惕腹胀、腹水患者原发腹膜癌的可能,积极的减瘤术和以PPD为主的腹腔化疗是目前治疗原发腹膜癌的最好方法。CA125可作为诊断及检测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乳腺癌抗原(CA15-3)、癌胚抗原(CEA)、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人生长分化因子3(GDF3)水平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6例原发性乳腺癌病人为乳腺癌组,同期治疗的44例良性乳腺肿瘤病人为良性组,同期体检的52名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于清晨空腹状态时采集3 mL外周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CA15-3、CA125、CEA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TSGF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GDF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病人5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1).良性组除TSG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4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5-3、CEA、TSGF、CA125、GDF3单独检测对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32.1%、26.8%、21.4%、17.9%、16.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64.3%,均高于任一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P<0.05).CA15-3、CEA、TSGF、CA125、GDF3单独检测对乳腺癌的特异度分别为88.6%、97.7%、77.3%、68.2%、77.3%,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72.7%,CEA单独检测特异性最好,且高于TSGF、CA125、GDF3单独检测(P<0.05).CA15-3、CEA、TSGF、CA125、GDF3单独检测对乳腺癌的准确度分别为57.0%、58.0%、46.0%、40.0%、43.0%,联合检测的准确度为68.0%,高于TSGF、CA125、GDF3单独检测(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临床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单一肿瘤标志物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可降低临床漏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血清AFP、CEA、CA125、CA199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钦枞  魏祥坤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395-1397,1402
目的:探讨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CA125(糖链抗原CA125)、CA199(糖链抗原CA199)等四种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ncer,PHC)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中选择优化合理、经济实用的肿瘤标志物组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法测定原发性肝癌组40例、肝脏良性疾病组55例、正常对照组52例中AFP、CEA、CA125、CA199的含量,比较四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9n,4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PHC组中血清AFP、CEA、CA125、CA199含量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4种肿瘤标志物的联检阳性率为85.0%,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40.0%)和正常对照组(5.7%)(P均〈0.01);联合检测在提高PHC诊断敏感性(P〈0.05)的同时,特异性有所下降(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PHC的阳性诊断率,四种肿瘤标志物联检对PHC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旗  国维克  唐斌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26(3):200-201,22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6月~2007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痛、腹胀、梗阻、消化道出血、腹块、黄疸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胃、十二指肠镜/上消化道造影对十二指肠肿瘤诊断的阳性率100%,全消化道造影对空回肠诊断阳性率66.7%,B超+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阳性率63.2%,术前未能确诊20.8%,恶性肿瘤的根治率33.3%。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对腹痛,腹胀,梗阻,消化道出血,腹块,黄疸的病人,应进行B超、CT、消化道造影、内镜组合检查,无法确诊者,应行剖腹探查。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甲磺酸伊马替尼对胃肠间质瘤治疗有重要的作用。螺旋CT、双气囊小肠镜、球囊内镜对提高诊断率甚至早期诊断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