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家庭照顾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态度、体验与需求,为完善该护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对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下过订单的家庭照顾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态度(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表示认可;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问题存在顾虑;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费用持不同态度);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体验(优质的护理服务;和谐的护患关系);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服务项目拓展;流程耗材完善)。结论 家庭照顾者对“互联网+护理”总体持积极态度,为家庭照顾者带来了良好的服务体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尚需完善,如安全问题、服务费用问题、服务项目问题等,后续可采取其他研究方法进行多元化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提升基层中医院护士中医护理服务能力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充分了解基层中医院的需求,成立中医护理帮扶专家团,并派驻中医护理骨干紧密型驻点帮扶。采取“双”式和“播种”式帮扶,强化人才培养;建立护理服务质控体系,引入科学管理理念;“手把手”指导+“传帮带”教学,促进学科发展;“师带徒”模式打造联动门诊,帮助基层医院提供高质量服务。结果 被帮扶医院中医护理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中医理论与操作评分较帮扶前明显提高(P<0.001),其中中药涂药技术、蜡疗技术和经穴推拿技术3项操作进步最大;被帮扶医院护士对“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总体满意度、教学计划安排满意度、授课内容满意度均达到99%以上;被帮扶医院成功开设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培养了8名院级中医护理骨干人才。结论 对基层中医院实施“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可有效提升被帮扶医院的中医护理服务能力,进而提高基层中医院中医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模式,为母婴人群提供不同类型的专业居家护理服务。方法 通过中山市“互联网+护理服务”线上平台,构建“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模式,采取标准化培训,落实同质化护理管理,实践“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结果 我院“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自2020年6月开展来,电话咨询评估215次,上门母婴护理服务103次,其中接受评价的产妇满意度(4.41±0.66)分,31名出诊护士职业满意度对该模式自评赞成率61.29%~100%。结论 构建的“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模式,满足了人民群众延续性护理需求;同时拓展护士执业空间,提升护士专业价值,对促进护理服务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深入了解护士参与“神秘客户”体验活动即“护士体验患者活动”后临床护士的真实感受,为新建医院服务模式优化、信息系统管理完善、护士训练培养策略提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5名护士体验活动后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神秘客户”体验活动后,参与护士接受访谈,提炼出个性化服务,专业指导需求,信息系统管理,疗愈环境设计,体验活动启发与改变5个主题。结论 “神秘客户”体验活动可根据门诊护理专业需求特色,打造个性化护理宣导;探寻新建医院信息系统无纸化管理前期不稳定的解决方法;开发拓展“神秘客户”体验活动用于护理的优化与改进,为新建医院初期服务模式、制度流程改进、护理人员培养提供有效依据,为营造优质的护理文化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居家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组建专科服务小组,包括管道、静疗、伤口造口、母婴、康复及中医6个小组,通过多种形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对居家患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结束后使用满意度评价表调查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2019年7月15日—9月15日共开展了61例居家护理服务,其中母婴小组26例,伤口造口小组8例,管道小组14例,静疗小组3例,康复小组6例,中医小组4例;98%的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满意,患者认同以居家护理服务小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结论 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高,护士自我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主”视角下《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及效果。方法 围绕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3方面,采取强化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完善课程思政系统、构建“LOVE”和“HEART”2大思政模块、丰富课堂教学方法等措施,在2019级护理本科生中进行《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结果 学生和督导评价中,教师德育能力均分超过上一年度,且获得了一些奖项;学生课堂互动参与度好、线上学习积极、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平均分超过80分,思政素养得分超过90分者占比超过80%。结论 “三主”视角下“课程思政”教学可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激发学生课程学习投入、提升学习效果和思政素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互联网+”延续护理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初次行肾移植术成功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取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健康教育方式。观察比较2组肾移植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肾移植患者出院后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延续护理可提高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金课”理念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科研护士培养的探索和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长沙市某三级综合医院36名有意向申请2021年科研护士岗位的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在“金课”理念下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形式,围绕科研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更加侧重学员的“分析、评价、创造”3个高级认知阶段,分别展开护理科研培训与实践。结果 培训后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课”理念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有效提高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反复入院仍不能明确疾病诊断情境下患者无法容忍不确定性的体验。方法 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3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多次入院仍不能明确疾病诊断的患者21例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转录、编码、类属分析、描述和组织。结果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提炼出“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表现”“影响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因素”“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需求”3部分内容,以及“不确定性规避”“负性情绪”“认知与行为偏差”“对医院的预期过高”“反复辗转造成的经济压力“等10个一级主题。结论 针对反复入院仍不能明确疾病诊断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进一步增加与患者之间有针对性的沟通,为患者提供充分且清晰的信息,避免其负性情绪背后的认知行为偏差导致的错误决策。同时,完善多学科诊疗模式是促进患者科学决策、优化就医体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开发护士群体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量表。方法 基于价值接受模型的理论框架开发量表,在广东省采用方便抽样法调查 5个城市8家医院,共发放问卷 600份,回收有效问卷 497份,有效回收率82.8%。结果 量表及各潜变量 Cronbach系数均>0.800,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df=2.517,AIC=17316.803,BIC=17742.738,CFI=0.929,TLI=0.918,RMSEA=0.071,SRMR=0.041,模型拟合指数良好。量表各条目因子负荷量0.719~0.945,信度系数0.516~0.893,组合信度系数0.847~0.953,表明量表的信效度较为理想。结论 该问卷可用于测量护士群体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翻译韩文版“以人为本”重症护理量表(Person-centered Critical Care Nursing,PCCN),形成中文版“以人为本”重症护理量表,并分析其信度效度。方法 按照量表汉化的程序,得到原作者授权后,将韩文版“以人为本”重症护理量表翻译为中文,并接受跨文化调试,对天津市375名重症监护室护士进行调查,完成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中文版“以人为本”重症护理量表表面效度与内容效度较好;共提取出共情、个性、尊重、舒适4个公因子,各因子的条目载荷均≥0.4,累计总变异率的解释率为70.113%,结构效度良好;总体Cronbach α系数为0.897,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16、0.766、0.771、0.871。验证性因子模型拟合度良好。结论 中文版“以人为本”重症护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适合中国ICU护士共情、个性、尊重、舒适等方面人文关怀能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慕课的“健康评估”混合式教学改革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6月74名2015级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接常规“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将2018年3—6月57名2016级护理本科生作为观察组,接受基于慕课的“健康评估”混合式教学,用《健康评估学习自我效能问卷》调查并比较2组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水平,同时分析其期末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差异及课程反馈评价结果。结果 观察组学习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期末理论和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1),对课程的反馈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慕课的“健康评估”混合式教学改革比传统教学能更有效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改善其理论和操作成绩及对课程的反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项目管理在提高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效果。方法 通过项目管理的方法,对各专科的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体查技能进行整理和培训,使病情观察的方法和结果记录方法标准化,观察实施前后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变化。结果 项目实施前后护士病情观察能力自我评价、“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中关于第3条内容“严密观察患者,动态监护患者”的质控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项目管理为护理管理人员提供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并提高了护士病情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 PubMed 数据库中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研究的热点,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以 PubMed 收录的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使用 Bicomb 2.0、SPSS 25.0对主题词进行词频分析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414篇文献,获得高频主题词36个,占总频次累计百分比为30.8%。通过共词聚类分析总结出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研究的5个热点: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设计与实现;卫生保健提供的信息化发展;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发展的实践与应用;基于信息化管理的人文建设;护理信息化教育。战略坐标中,“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设计与实现”位于第1象限;“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发展的实践与应用”位于第2象限;“卫生保健提供的信息化发展”位于第3象限;“护理信息化教育”和“基于信息化管理的人文建设”位于第4象限。结论 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研究热点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数据质量及其标准化建设、高级卫生信息学专业认证、信息化系统开发与引入及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多学科合作等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1例剧烈疼痛的肺癌终末期患者实施疼痛和心理的安宁疗护,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充分评估该终末期患者因癌症所引起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痛苦;运用安宁疗护的理念为患者提供“全人”、“全家”、“全队”支持,帮助其减轻身心痛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结果 该患者在我院接受安宁疗护后身心痛苦得到缓解,家属对医护人员均表示满意,5个月后患者安然离世。结论 以多学科团队为支撑的安宁疗护能为终末期患者提供全方位、个体化的服务,实现患者与家属生死两相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门诊-病房”两站式模式在办理入院手续流程中的应用办理模式在缩短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间及提高入院患者满意度的应用。方法 按照患者办理入院时间分组,对照组为2019年9—10月采用“门诊-住院登记处-病房”三站式模式入院流程办理入院手续并入住心血管内科我科的患者为对照组,共365例;观察组为2019年11—12月采用“门诊-病房”两站式模式入院流程办理入院手续并入住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为观察组,共415例,比较2组患者办理入院手续的完成时间和及入院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2组办理入院手续完成时间、入院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病房”两站式模式入院流程能有效缩短患者办理入院手续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总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为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登录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护理学院官方网站、寻求国外硕士留学生帮助、购买相关书籍及文献回顾等收集资料,分析其护理硕士项目类型、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结果 霍普金斯大学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概括为:项目目标具体明确,项目实施注重合作;入学条件灵活,资料审查全面;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交叉,重视“学”和“用”的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重视高质量的在线护理教育。结论 对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启示包括:开设统一规范的专业方向,拓展合作项目;设置综合全面的入学条件,明确审核内容;加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对在线教育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建立入院准备中心,实现住院预约、入院安排、院前检查,以及住院流程模式的再造,使患者从门诊到住院“一站式服务”,得到高效、安全、快速诊疗的目的。方法 在门诊和住院之间成立入院准备中心,统筹管理全院床位信息。门诊医生开具电子住院单,对院前检验检查医嘱进行预存;对患者进行住院时间预约,住院当天检验抽血和完成检查。结果 入院准备中心模式与传统住院模式相比,入院检验检查流程提前,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 入院准备中心的设立有效降低了医院的平均住院时间,提高了医院的床位使用率,让患者享受到了“一站式服务”的优质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家庭参与式交班模式的效果。方法 依据神经外科专科疾病护理特点,设计神经外科家庭交班日志,比较分析实施前后交班护士对“病情十知道”掌握情况、交班缺陷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运用家庭参与式交班模式后,护士病情交班缺陷率由44.2%降低至15.8%(P<0.001),“患者十知道”掌握情况得分由实施前的(84.2±6.7)分提高到实施后的(90.7±4.7)分,P<0.001,患者/家属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7.4±5.8)分,提升到实施后的(93.2±4.3)分,P<0.001。结论 神经外科家庭参与式交班模式的实践证明家庭参与式交接班能减少护士交班信息遗漏,提高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掌握度,改进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患者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延续性护理的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到“心脏起搏器随访群”的3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总均分是(4.40±0.39)分;92%的患者希望由多学科团队为其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44.3%的患者希望每月提供1次延续性护理服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植入时间是影响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的因素。结论 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延续性护理需求强烈,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植入时间不同的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不同,医院应针对不同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延续性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