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范婧慧  孙璇  汪厚术 《护理学报》2019,26(20):69-73
目的 探讨回肠造口患者基于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实施回肠造口手术的4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1)。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观察比较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造口周围皮肤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个月末、3月个月末观察组造口周围皮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思维导图健康教育应用于回肠造口患者及家庭照顾者术后健康指导中,能提高回肠患者造口护理能力,改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家庭尊严干预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80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按出院单双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对。实验组在实施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家庭尊严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应用照顾者负担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erth希望指数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希望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尊严干预能够明显减轻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目标教育对临时回肠造口患者自护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临时回肠造口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以问题为导向对患者实施肠造口自我管理,比较2组患者自护行为及生活质量,并记录2组随访期间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护意愿、自护知识、自护技能及自护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8.470,P<0.001)。观察组干预后躯体症状、认知理解能力、社会角色功能、社交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问题为导向的目标教育可提高临时回肠造口患者自护行为,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南宁市某3家三级甲等医院诊疗的215例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及家庭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照顾者能力测量表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得分为(26.82±8.9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年龄、有无造口并发症、自我护理能力以及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每日照顾时长、有无他人协助是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86.6%。结论 本组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医护工作者应关注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年龄大、有造口并发症、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照顾者文化程度低、照顾者每日照顾时间长和无他人协助的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加强结直肠癌肠癌造口患者及其照顾者同步健康教育,帮助主要照顾者加快适应照顾者角色并提高照顾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家庭赋权方案对脑卒中病人家庭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照顾能力和照顾准备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6年2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病人进行研究,将其以抓阄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家庭赋权方案干预,分别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家庭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照顾能力和照顾准备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主要照顾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干预前低,干预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疾病相关知识、日常及疾病相关照顾技能、自我压力与健康管理、应对策略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两组主要照顾者照顾准备度评分比干预前高,干预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家庭赋权方案可明显改善家庭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照顾能力和照顾准备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授权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准备度及照顾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84例脑卒中患者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授权教育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2组患者照顾者准备度及照顾行为。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照顾准备度总分及照顾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2.243,P=0.028; t=2.693,P=0.009)。 结论 授权教育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准备度及照顾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疾病知识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36)及对照组(n=36),对照组术后给予直肠癌术后肠造口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实施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知识评分、自护能力总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1),观察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 =6.400,P=0.011)。结论 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疾病知识及自护能力,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照顾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38例为对照组,2020年2月-202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39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比较2组照顾者出院准备度、照护应对能力和出院3个月内早产儿的再入院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出院准备度得分、应对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可以提高照顾者的出院准备度和早产儿照顾应对能力,降低患儿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家庭赋权方案对行减重代谢术治疗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的综合照顾能力及照顾准备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厦门市某医院普外科住院行减重代谢术治疗的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2020年6-12月入院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1-6月入院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纳入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家庭赋权方案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对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综合照顾能力、照顾者准备度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照顾者综合照顾能力总分低于对照组照顾者得分,其准备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赋权方案能提高减重代谢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及综合照顾能力,使减重代谢术后患者照顾者在患者居家康复、术后长期的体重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永久性尿路造口患者给予视频版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永久性尿路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视频版思维导图健康教育方式。观察比较2组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得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准备度的自身状况、疾病知识、可获得社会支持及总体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出院指导质量的实际获得内容、指导技巧及总体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对永久性尿路造口患者给予视频版思维导图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营养干预联合对家庭主要成员进行烹饪实践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食物交换份法的营养干预及运动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对家庭主要成员进行烹饪实践教育,随访6个月。分别在研究开始前、随访6个月时比较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评分差异。结果 干预6个月后,除高密度脂蛋白外,2组血糖及血脂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血糖及血脂下降明显;除对照组规范烹饪外,其他饮食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有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1);2组患者干预后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 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营养干预联合对家庭主要成员进行烹饪实践教育,有助于患者血糖控制,降低血脂,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对医护满意度,可在糖尿病患者家庭教育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柳  汪婕  任玲俐 《天津护理》2021,29(3):292-295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得分以及生活质量得分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得分、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得分、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不仅能够减轻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岳洁  刘艳  李玉  黄显义  刘霜  陈丽 《护理学报》2022,29(16):17-21
目的 探究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在疾病不确定感与益处发现间的作用机制,为提高照顾者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益处发现量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家属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于2022年1—5月对泸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52对脑卒中患者和照顾者展开调查。结果 照顾者益处发现与疾病不确定感、照顾能力总分均呈负相关(r=-0.618,r=-0.608,均P<0.01),疾病不确定感与照顾能力总分呈正相关(r=0.688,P<0.01)。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疾病不确定感对益处发现的直接效应不显著(β=-0.539,P>0.05),照顾能力在疾病不确定感与益处发现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0.768,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β=-1.307,P<0.05)的58.8%。结论 照顾能力是疾病不确定感与益处发现间的中介变量,提示医护人员应关注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水平并通过主动向其普及疾病、照护的相关知识予以提升,增强对照顾工作的掌控感降低不确定性,以便提高益处发现水平,最终减轻负性情绪维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赋能心理护理对ICU患者家属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ICU患者的主要照顾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赋能心理干预,比较2组心理压力、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8.477,P<0.001;t=10.845,P<0.001),而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8.935,P<0.001)。观察组紧张感、失控感及心理压力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赋能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ICU重症患者家属自我效能,使家属能积极面对患者病情,减轻患者家属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将健康教练技术运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就诊的147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采取健康教练技术进行健康管理,比较干预前1 d及干预后6个月末2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及观察组对健康教练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1 d 2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自我效能感得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值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健康教练技术应用效果各条目认可度均高于90%。结论 健康教练技术有利于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达到良好的健康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琦  张静  甄珍  孟琛 《天津护理》2021,29(3):280-282
目的: 探讨激励式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激励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疾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健康指数、一般感情指数以及情感得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和自护责任感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遵医行为、并发症防治、高危因素、饮食注意事项、急救知识和技能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高血压、心力衰竭、呼吸困难、低血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激励式护理可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蒋维  罗玲  张运芝  张函  王晓昊  李静 《护理学报》2022,29(10):19-24
目的 探讨基于心理复原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和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5月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Excel Rand函数生成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心理复原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干预,评估2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末、干预后3个月末的创伤后成长和焦虑、抑郁得分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末及出院后3个月末,2 组患者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 基于心理复原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干预可有效提升肝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提高其心理适应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基于IMB技巧模型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延续护理方案,为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延续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IMB技巧模型为理论框架,结合相关实践指南和文献分析,拟定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各级指标进行筛选和修改。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93、0.906;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48、0.312(均P<0.001)。最终形成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和三级指标52项的基于IMB技巧模型的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延续护理方案。结论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延续护理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为促进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从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部实施依从性干预后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及其照料者纳入观察组,将2016年1~12月该院实施依从性干预前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及其照料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接受依从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治疗依从性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项目(WHO DASⅡ)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以及家庭照顾者负担量表(Z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治疗依从性评分和ITA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WHO DAS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庭照顾者出院后3个月ZB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从性干预能够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提升预后效果,减轻家庭照顾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照顾者家庭抗逆力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364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家庭复原力评估量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Pearson相关分析家庭抗逆力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家庭抗逆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照顾者家庭抗逆力得分为(130.35±12.5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与患儿关系、照顾者年龄、创伤后成长水平是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家庭抗逆力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本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照顾者家庭抗逆力处于偏低水平,照顾者为父亲、年龄更大、创伤后成长水平越好的照顾者家庭抗逆力水平可能更好。提示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照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情绪的变化,有针对性、分层次的进行健康宣教,从而改善家庭抗逆力水平,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