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社区200例高血压患者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进行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率、高血压控制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干预后患者对中医"治未病"知晓率、高血压控制率及患者满意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将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运用到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陈科 《新中医》2011,(6):97-98
目的:探讨社区开展中医"治未病"门诊前后社区居民健康情况。方法:对100户387例社区居民家庭进行随访,了解开展中医"治未病"门诊前后的健康状况。结果:中医"治未病"门诊对下呼吸道感染、痛经、失眠有明显疗效,对上呼吸道感染、头晕头痛、过敏性疾病、泌尿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有一定疗效,但对胃肠炎、关节痛、心脑血管事件和急性疾病没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中医"治未病"门诊的开展,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降低发病率和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杨家门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中随机抽出1230人作为干预前组。随后,在社区采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将“生命在于运动”、“精神调养”、“饮食节制”等理论运用于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2012年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中再次抽出杨家门社区居民1231人作为干预后组,以B型超声检查脂肪肝的发病率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结果:干预前组,超声检查诊断脂肪肝312人,脂肪肝发病率25.37%;干预后组超声检查诊断脂肪肝113人,脂肪肝发病率9.2%。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社区人群的日常健康教育活动中,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中医"治未病"理念进行社区老年高血压健康管理,对其可行性和运用模式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本社区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360名,获得知情同意后采用中医"治未病"理念进行健康管理;以年龄、性别、血压、受教育程度等配对,选择360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维持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管理6个月评价效果。结果:健康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较入组时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健康管理后两组间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和失眠发生率分别为12.5%、9.17%、4.17%,明显低于入组时(P0.05)。健康管理后两组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管理期间观察组患者因高血压相关疾病就诊率为6.67%,对照组为18.33%(x~2=4.882,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以"未病防患,已病防恶,康后防复"理念为指导,对提高血压控制率,减轻症状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勇 《中医药研究》2010,(12):1498-1500
治未病(disease prevention ;Treating non-disease)已成为医界备受推崇的大卫生观和健康观.特别是我国中医管理部门和中医学术界已推出了治未病专题重大攻关项目研究和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践应用.而西医虽然没有正式启用治未病的概念,但现代预防医学分级预防(levels of prevention)疾病的观点是与治未病异曲同工的,如果把中、西医理念和原理结合起来防治未病,珠联璧合的作用必将开辟人类健康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社区健康管理中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罗定市中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230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15,采用西医常规健康管理)与观察组(n=115,在西医常规健康管理基础上联合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较对照组明显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要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指导,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及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血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运动管理外,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其他维度评分及总分观察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提升其自我管理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海枫林社区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效果。方法: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及指导,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建立随访档案,根据其血压水平及靶器官受累程度,确定高血压患者管理等级,采取相应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服务和管理措施。结果:通过近3年的社区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进一步显著提高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降低了心脑血管终点事件、脑卒中新发病人数。结论:开展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是提高社区高血压人群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中医健康教育在耳鼻喉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实行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中医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用药知识、疾病治疗与预防知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开展中医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耳鼻喉科患者的中医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改善了患者对耳鼻喉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社区居民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效果。方法:将社区登记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给予常规组日常干预;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干预。对两组实验者血压控制效果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显示干预组戒烟戒酒、遵嘱服药以及坚持运动人数均显著多于常规组(P<0.05);服药依从性比较显示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对社区居民实行以中医"治未病"为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居民及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并采取一定预防措施。及时跟进患者疾病发展情况和血压控制情况。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快疾病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西医治疗脂肪肝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治未病"与脂肪肝管理之间的联系,提出了构建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脂肪肝中医管理模式的构想,其基本框架包括:①建立以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体质辨识、危险因素辨识为一体的综合辨病模式,建立长期随访体系。②建立分层管理的策略和体系。③运用养生理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宣教体系。④建立多途径的脂肪肝中医药特色疗法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在高血压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于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未病”健康管理的高血压前期患者86例,由入院时间先后分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管理,研究组采取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头痛头晕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体质辨识类型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在高血压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引导患者重视健康管理,可及时降低、稳定患者血压水平,明显改善头痛头晕症状。  相似文献   

13.
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体质学说、健康检查、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措施完成痰湿体质人群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与干预技术研究,开展健康筛查、慢病门诊、慢病体检、慢病风险评估、慢病干预、诊后随访等为一体的慢病诊疗模式,进一步构建健康管理及慢病防控模式。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其中以慢性病代表人群为示范,开展中医健康状态监测及干预技术评价研究,规范中医慢病防控的干预方法,形成痰湿人群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监测、疾病风险预警监测及慢病管理防控监测系统,最终将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形成的规范可行的实施方案推广应用到家庭、社区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用于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社区开展中医"治未病"推广活动前后健康教育调查资料,比较活动前后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知识知晓率、中医药服务满意度及高血压控制率等。结果:活动后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活动后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活动后社区居民高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念用于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作用确切,可有效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加强高血压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社区COPD患者对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选取彭浦、彭浦镇社区120名慢阻肺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社区COPD缓解期患者对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的认知较低,对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的需求不同。结论:应加强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发挥中医服务的特色和优势,提高社区COPD缓解期患者对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的认知和需求。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是传统中医特有的预防医学理论,在现代社会亚健康人群的比例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体系要从患者的体质分类、对未发生疾病的预防和对已发生疾病的控制分别进行讨论。"治未病"是一套超前的医学思想和医学理论体系,传统的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是以人们的健康为核心,对患者实施个体化、主动性防治的理念。它不仅是长期的实践经验的集合,也充分体现了事物动态发展和辩证联系的哲学观念。本文主要从中医典籍的经典理论入手,回顾前人的实践经验与现代临床的相关应用,阐述中医"治未病"的丰富理论内涵,认识其在临床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构建"治未病"的临床应用思路,引导健康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在高血压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前期患者180例,均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标准把患者分为九种体质,平和质不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85例,对照组84例。对照组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实行中医特色健康教育、辨体施膳指导、中医保健干预相结合的"治未病"健康管理,1年后记录患者的血压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湿热质所占比例最高,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7. 1%、25%,其次气郁质占比分别为16. 5、20. 2%。两组患者体质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干预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头晕、头痛所占比分别下降至30. 6%和22.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运用于高血压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可提高患者预防保健的自我效能,有效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是中医传统思想文化理念之一,其汇集中医保健、预防、医疗、养生和康复思想为一体,提出疾病应当以预防为中心,要求医疗机构将"治未病"理念与健康服务相结合,构建覆盖患者全周期、结构科学、内容丰富的"治未病"健康服务体系,以保障患者就诊服务质量。文章主要通过中医"治未病"理论简述、中医"治未病"理论下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和中医"治未病"理论下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发展建议三个方面,对当前中医"治未病"理论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现状进行探讨,并为其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其血压控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0例高血压病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分为西医组和结合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的健康教育,后者在此过程中另引入中医"治未病"思想干预。对比干预前后血压变化、心理状态变化和干预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降低(P 0.05),其中结合组的血压水平和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西医组(P 0.05);结合组干预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西医组(P 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引入中医"治未病"思想能够增强血压控制作用,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两种剂量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1、2级原发型高血压患者102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A组12.5mg氢氯噻嗪,B组25mg氢氯噻嗪和C组25mg氢氯噻嗪联用20mg啰旋内酯固醇,每日清晨一次,观察12周.比较两种不同剂量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及主要生化指标.结果:3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B组出现血清钾下降,血尿酸升高,血糖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每日服用12.5mg氢氯噻嗪可有效降低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与25mg相比,降压作用相当,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