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林汉慧  伊丽莎  郑瑶瑶 《新中医》2016,48(8):222-223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并结合中医治未病对其服务需求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3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其健康状况及对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结果:社区居民社会及健康因素不同在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程度不同,选择中医治未病的居民有185例,占总比例92.50%。治未病在关节痛、心脑血管和急性等疾病开展前后并无明显改善(P0.05),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炎、过敏性疾病及失眠等病症,开展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未病的运用对社区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用于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社区开展中医"治未病"推广活动前后健康教育调查资料,比较活动前后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知识知晓率、中医药服务满意度及高血压控制率等。结果:活动后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活动后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活动后社区居民高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念用于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作用确切,可有效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加强高血压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二沙岛社区中医"治未病"健康文化教育传播的现状与需求,分析社区"治未病"的知晓度和传播途径,为构建"治未病"健康文化教育传播平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二沙岛社区350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获得337份有效问卷。77.45%受访居民听过中医"治未病",66.47%受访居民接受过中医"治未病"健康文化教育。有82.20%的人愿意参与社区中医"治未病"健康文化宣教。有92.58%的人希望社区定期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开展形式为按摩、健康调养咨询、针灸和药膳食疗。结论:社区对中医"治未病"及其健康文化认知度和接受度较高,更多的人希望社区定期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潜在需求已经实际存在。构建社区中医"治未病"健康文化教育平台要结合社区的需求,以定期组织义诊、健康讲座、中医保健培训等形式为渠道正确引导需求,以定期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活动为载体提升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探讨在社区居民开展治未病服务的发展策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河北省内11个地级市的3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就诊的3 30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情况、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实施意义的认知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内容的需求状况。结果: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 30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3203份,有效回收率为97.06%。37.2%的社区居民听说过,1.3%(68/461)听说过并很熟悉,61.5%没听说过。68.4%社区居民认为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有意义,不同年龄、文化教育程度、月收入状况、医保种类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实施意义的认识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为74.6%,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医保种类的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情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对"治未病"服务内容的需求主要是养生保健(54.3%)、愈后保养(45.9%)、危险因素干预(48.6%)、健康评估(16.7%)、调畅情志(21.8%)。结论: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水平有待提高。为了更好的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治未病服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治未病"思想的社区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水平;创新"治未病"社区服务模式,开展人民满意的"治未病"服务;加大对治未病服务的支持力度,开展社区居民需求度高的未病服务项目,从而使"治未病"服务在社区居民中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长沙市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长沙市2个社区年龄≥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三部分:1社区居民的社会人口学特征;2社区居民的自我健康认知,包括健康自评和健康管理2个方面;3社区居民对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态度。结果发放问卷36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20份,有效率88.8%。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百分比为86.2%,不同文化程度、职业、保险、家庭收入、健康自评和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比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健康管理、健康自评和家庭收入是影响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在社区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首先要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并走廉价亲民路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杨家门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中随机抽出1230人作为干预前组。随后,在社区采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将“生命在于运动”、“精神调养”、“饮食节制”等理论运用于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2012年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中再次抽出杨家门社区居民1231人作为干预后组,以B型超声检查脂肪肝的发病率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结果:干预前组,超声检查诊断脂肪肝312人,脂肪肝发病率25.37%;干预后组超声检查诊断脂肪肝113人,脂肪肝发病率9.2%。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社区人群的日常健康教育活动中,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COPD患者对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选取彭浦、彭浦镇社区120名慢阻肺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社区COPD缓解期患者对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的认知较低,对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的需求不同。结论:应加强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发挥中医服务的特色和优势,提高社区COPD缓解期患者对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的认知和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社区200例高血压患者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进行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率、高血压控制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干预后患者对中医"治未病"知晓率、高血压控制率及患者满意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将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运用到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将本社区居民随机分为两个组,进行不同的社区健康教育服务模式,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行中医"治未病",并通过多种调查方式对两组健康服务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居民在健康教育后疾病的知晓情况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后"知晓"和"了解"的例数为360例,占全部患者的90.0%,且"知晓"的患者要多于"了解"的患者。研究组居民对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教育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对提升我国预防保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津地区“治未病”意识调查报告和工程实施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孟汉  杜静  刘阳阳  郭义  逄冰  郭滢  龚雪清 《光明中医》2010,25(10):1935-1936
目的调查天津市社区居民对"治未病"观念的了解程度和应用程度,探索出有天津特色的"治未病"工程模式,为实施天津地区"治未病"工程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天津市社区居民进行"治未病"意识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者中77.6%的市民认为中医在防病养生方面有很大优势。90.3%的市民认为设置类似"治未病"的健康咨询机构有必要。48.5%的市民更倾向去社区医院进行咨询。结论天津市民普遍认为中医在防病养生方面有一定优势。治未病中心(或门诊)在天津市区可以试点进行,社区可以成为"治未病"宣传及实施的基地。  相似文献   

11.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胡埭镇花汇苑社区居民在欣喜中争相体验无锡市中医医院义诊专家提供的中医服务。该医院"相约健康‘治未病’,中医服务‘百千万’"活动已开展了30余场次的较大型健康讲座,  相似文献   

12.
亚健康在现代生活中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治未病"工作的开展是预防亚健康最好的方法。针对"治未病"工作现状和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实际需求,让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在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看慢性疑难杂症效果差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大力推广"治未病"工作,作为中医人关注亚健康就应该牢牢抓住"未病先防——教育普及为先,既病防变——重在早期诊断、早干预,瘥后防复——重在祛邪扶正调养"三个步骤;走好了"治未病"三步棋就能有效预防亚健康状态、减少疾病,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中医院门诊引用“治未病”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成效分析。方法:医院中医门诊自2022年1月构建“治未病”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将2021年收治的46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收治的46例设为实施后,共有21名护理人员参与本次研究。比较实施前后门诊护士的中医“治未病”健康教育管理水平,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满意程度以及门诊治疗时长。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治未病”理念落实情况、个体化干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建立“治未病”理念、中医调护知识、中医药食养护知识、中医疗法认知掌握度均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且患者门诊治疗时间短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在中医门诊实行“治未病”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士中医“治未病”健康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缩短门诊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社区健康管理相结合,探讨其在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提出预防高血压模式,以便形成中医特色的高血压诊疗方法。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个社区采用以点概面的研究方法,以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动态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两组分别采用中医和西医手段进行社区健康管理的干预,中医组干预时还体现"治未病"理念。研究以半年为期。之后观察两组高血压病症表现、血压水平、复诊率、医疗费用和氢氯噻嗪使用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中医组在高血压病症表现、复诊率、医疗费用、氢氯噻嗪使用率方面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在降压水平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在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中预防效果显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状况,并提出合理的管理对策。方法:对2017年在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300名社区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中医"治未病"知晓程度、是否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为何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等。结果:听说且了解中医"治未病"的166人,听说过但不了解的45人,未听说过的79人。获取途径:广播或电视、网络138人,社区宣传93人,中医院69人。适合开展中医"治未病"的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6人,中医院82人,其他42人。影响中医"治未病"开展的因素:技术水平120人,服务内容100人,其他80人。201人认为应纳入医保,285人认为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愿意尝试中医"治未病"者223人,占74.33%,且不同文化程度和月收入及户口性质、医保形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状况较好,但仍存在不足,因此政府和医院尤其是社区卫生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区居民的认知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技术,扩大中医"治未病"服务内容,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政府可适时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医保。  相似文献   

16.
目的:正确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护理健康教育。方法:探讨如何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结果:以中医“治未病”理论引导患者对健康的认识与对疾病的预防,从而达到现代中医护理的预期目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结论: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护理健康教育,可充分发挥中医在预防保健与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中医护理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滋病防治中"治未病"理论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治未病"理论的渊源,探讨其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及应用前景。结果与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涵盖了健康和疾病的每个阶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治未病"理论在艾滋病防治中,具有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治未病"服务相关情况,为进一步推广"治未病"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结构式访问,对社区居民就"治未病"服务相关知晓情况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治未病"服务知晓率低,但注重调理健康状态,认为有必要进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结论:"治未病"在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群众中有较大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在推广的途径上除了治未病中心以外,应注重电视及网络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是传统中医特有的预防医学理论,在现代社会亚健康人群的比例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体系要从患者的体质分类、对未发生疾病的预防和对已发生疾病的控制分别进行讨论。"治未病"是一套超前的医学思想和医学理论体系,传统的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是以人们的健康为核心,对患者实施个体化、主动性防治的理念。它不仅是长期的实践经验的集合,也充分体现了事物动态发展和辩证联系的哲学观念。本文主要从中医典籍的经典理论入手,回顾前人的实践经验与现代临床的相关应用,阐述中医"治未病"的丰富理论内涵,认识其在临床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构建"治未病"的临床应用思路,引导健康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开展门诊健康教育,探讨“治未病”理论在门诊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在传统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上增加“治未病”的理论及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表比较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就诊者在知识掌握、健康教育满意度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治未病”理论指导开展门诊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