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心泰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兔Ca2+-CaN-NF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阿霉素建立CHF兔模型,将造模成功兔分为模型组、益心泰低、中、高剂量组和氯沙坦钾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灌胃4周后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结构,并检测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心肌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T细胞活化因子3(NFAT3m RNA)及其蛋白和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内[Ca2+]i含量、心肌组织CaN水平、NFAT3、p-NFAT3及NFAT3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心泰低剂量组心肌组织NFAT3、NFAT3m RNA表达降低(P﹤0.05),心肌细胞内[Ca2+]i含量、心肌组织CaN水平及p-NFAT3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益心泰中、高剂量组和氯沙坦钾组心肌细胞内[Ca2+]i含量、心肌组织CaN水平、NFAT3、p-NFAT3及NFAT3m 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益心泰颗粒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时Ca2+-CaN-NFAT3信号通路激活,可能是其治疗慢性心衰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糖尿病心肌病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石斛合剂对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细胞Ca2+代谢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4只,取5只作为正常组,余19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进行糖尿病心肌病造模。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石斛合剂组。二甲双胍组、石斛合剂组分别予二甲双胍、石斛合剂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测空腹血糖,取左心室心肌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心肌细胞内游离钙(MyoCa2+)浓度测定,Western blot法检测肌浆网Ca2+-ATP酶(SERCA2a)、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蛋白(CACNA1C)蛋白表达,RT-PCR法测定SERCA2a mRNA表达。结果石斛合剂组心肌纤维较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排列整齐,断裂较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糖、心肌细胞MyoCa2+含量和CACNA1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SERCA2a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石斛合剂组血糖、心肌细胞MyoCa2+含量和CACNA1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SERCA2a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二甲双胍组血糖明显降低(P<0.01)。与二甲双胍组比较,石斛合剂组心肌细胞MyoCa2+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血糖、SERCA2a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石斛合剂通过提高SERCA2a mRNA和蛋白表达,加快摄取Ca2+的速率,降低细胞质Ca2+负荷,缓解钙超载,最终达到维持糖尿病心肌病钙稳态的作用,有效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收缩舒张功能;其降糖作用不是预防糖尿病心肌病的主要机理,而在于抑制CACNA1C蛋白表达,抑制钙诱导钙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心泰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兔Ca2+-CaN-NF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阿霉素建立CHF兔模型,将造模成功兔分为模型组、益心泰低、中、高剂量组和氯沙坦钾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灌胃4周后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结构,并检测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心肌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T细胞活化因子3(NFAT3m RNA)及其蛋白和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内[Ca2+]i含量、心肌组织CaN水平、NFAT3、p-NFAT3及NFAT3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心泰低剂量组心肌组织NFAT3、NFAT3m RNA表达降低(P﹤0.05),心肌细胞内[Ca2+]i含量、心肌组织CaN水平及p-NFAT3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益心泰中、高剂量组和氯沙坦钾组心肌细胞内[Ca2+]i含量、心肌组织CaN水平、NFAT3、p-NFAT3及NFAT3m 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益心泰颗粒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时Ca2+-CaN-NFAT3信号通路激活,可能是其治疗慢性心衰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陈书琴  陈桃  朱红枫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5):526-528,543
目的:研究氯沙坦干预心肌细胞凋亡和细胞内钙调节的作用,探讨血管紧张素型受体阻断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复制心衰模型,氯沙坦干预组给予氯沙坦干预。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测定血清中CPK、CK-MB的含量。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组织匀浆中Ca2+的变化。结果:心衰组与氯沙坦干预组相比,心肌组织中CPK、CK-MB活力降低。心肌细胞严重损伤,并可见凋亡小体,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心肌组织中的Ca2+含量升高(P<0.01);氯沙坦干预组与心衰组相比Ca2+显著降低(P<0.01)。结论:心力衰竭时发生了心肌细胞凋亡,氯沙坦可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超微结构受损,减少心肌酶外漏。心衰时心肌组织匀浆中Ca2+增加,可能是肌浆网钙泵活性受损。氯沙坦有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及Ca2+超载,改善心力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心泰方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兔模型心肌组织β-肌球蛋白重链(β-myosin heavy chain,β-MHC)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缩窄腹主动脉法+丙基硫氧嘧啶灌胃建立CHF兔模型。将成模家兔随机分成模型组、益心泰低剂量组、益心泰中剂量组、益心泰高剂量组及氯沙坦钾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水平;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心功能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检测心肌组织β-MHC蛋白含量;RT-PCR法测定β-MHC mRNA表达,并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病理组织结构。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NP、BNP水平明显升高(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E峰与A峰的比值(E/A)显著降低(P0.01);β-MHC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在电镜下观察,模型组心肌出现水肿、坏死等损伤表现。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ANP、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各给药组LVEF、LVFS、E/A均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β-MHC蛋白及β-MHC 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在电镜下观察,各给药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均得到改善。与益心泰低剂量组比较,益心泰中、高剂量组及氯沙坦钾组的上述检测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益心泰方可有效抑制心肌组织β-MHC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ANP及BNP,改善心功能,从而发挥防治CHF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由丹参、黄芪、香加皮等组成)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钠钙交换蛋白(Sodium-calcium exchanger,NCX)与肌浆网钙泵-2a(SR calcium ATPase-2a,SERCA2a)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益气活血方改善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实验分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益气活血方高、中、低3个剂量组,连续ig给药4周后取材,检测心肌组织NCX与SERCA2a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各给药组均可不同程度的下调NCX mRNA的表达,上调SERCA2a mRNA的表达,其中益气活血方高、低剂量组以及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给药组均能降低NCX/SERCA2a mRNA的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给药组均有下调NCX蛋白、上调SERCA蛋白表达的趋势,但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能够降低CHF大鼠NCX mRNA的表达,升高SERCA mRNA的表达,降低NCX/SERCA mRNA的比值,调节心肌细胞内钙循环,从而改善心肌的舒缩功能,其可能为益气活血方改善心脏功能、抗心力衰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抵当汤及其拆方对糖尿病大鼠肥大心肌细胞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JP〗方法 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抵当汤组、桃仁大黄组、水蛭虻虫组和缬沙坦组,以正常雄性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大鼠接受相应药物灌胃,连续8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心肌组织JAK2和STAT3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JAK2、STAT3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NP、JAK2、STAT3蛋白以及JAK2、STAT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水蛭虻虫拆方和桃仁大黄拆方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ANP、JAK2和STAT3蛋白表达的主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蛭虻虫拆方和桃仁大黄拆方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JAK2、STAT3 mRNA表达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抵当汤组及两个抵当汤拆方组ANP、JAK2蛋白及JAK2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抵当汤延缓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其拆方对JAK2、STAT3 mRNA表达的效应存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抑制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介导压力负荷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细胞肥大及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6~8周雄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KN-93组、主动脉缩窄术(TAC)组、TAC+KN-93组,每组6只。称各组小鼠体质量和心脏质量,计算心脏质量指数(HWI);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WGA、Masson及TUNEL染色分别检测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纤维化程度和凋亡水平;qRT-PCR检测ANP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房利尿钠肽(ANP)、脑利尿钠肽(BNP)、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 3)、活化的半胱胺酸蛋白酶9(Cleaved-caspase 9)、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质(Bax)、磷酸化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p-CaMKⅡ)和沉默调节蛋白(Sirt3)蛋白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TAC组小鼠HWI、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均增加(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值(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均降低(P均<0.05);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P<0.05),心肌组织ANP mRNA和蛋白及BNP、β-MHC蛋白表达均增加(P均<0.05),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均增加(P均<0.05),心肌组织凋亡蛋白活化的Caspase3、活化的aspase9和Bax相对表达量均增加(P均<0.05),抗凋亡蛋白Bcl-2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p-CaMKⅡ/CaMKⅡ比率下降(P<0.05),Sirt3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而给予CaMKⅡ抑制剂KN-93后,TAC+ KN-93组小鼠上述指标均被逆转,与TA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抑制CaMKⅡ能够减轻压力负荷心力衰竭小鼠的心功能不全,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及凋亡,且其作用机制与Sirt3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化的T细胞核因子(NFAT)3通路是否介导乙醛脱氢酶(ALDH)2对高糖处理的乳鼠 心室肌细胞的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出生3 d内SD大鼠乳鼠心脏,心尖部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2混合酶消化成单个 细胞,经差速贴壁后并在培养液中加入5-Brdu进行培养,当其生长呈融合状态时对心室肌细胞进行处理。应用免疫荧光检测培 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内α-SA蛋白以此鉴定原代培养心室肌细胞纯度;实验涉及如下分组:5.5 mmol/L糖对照组(M)、30 mmol/L 高糖组(MH)、30 mmol/L 高糖加乙醛脱氢酶2 激动剂(Alda-1)组(MHA)、30 mmol/L 高糖加乙醛脱氢酶2 抑制剂(Daidzin)组 (MHD)、30 mmol/L高糖加乙醛脱氢酶2激动剂(Alda-1)和NFAT3抑制剂(11R-VIVIT)组(MHAV);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钙离 子浓度;ELISA测定细胞内CaN含量;Western blot检测ALDH2、CaN、NFAT3蛋白表达。结果与M组相比,MH组ALDH2蛋 白表达降低(P<0.05),CaN蛋白表达增高(P<0.05)、NFAT3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内CaN含量、Ca2+浓度均增高(P<0.01);与MH组 相比,MHA组Ca2+浓度降低(P<0.05)、细胞内CaN含量降低(P<0.01)、CaN蛋白和NFAT3蛋白表达降低(P<0.05)、ALDH2蛋白 表达增加(P<0.05),MHD组Ca2+浓度升高(P<0.01)、细胞内CaN含量升高(P<0.05);与MHA组相比,MHAV组的ALDH2蛋白 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NFAT3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线粒体ALDH2对高糖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ALDH2对Ca2+-CaN-NFAT3信号通路的负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2(SIRT2)/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心力衰竭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心力衰竭组和辛伐他汀组兔每日经耳缘静脉注射1 g·L-1阿霉素生理盐水注射液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正常组兔经耳缘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液;同时,辛伐他汀组兔每日给予1.5 mg·kg-1辛伐他汀灌胃,正常组和心力衰竭组兔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12周。造模结束时各组兔做心脏超声观察心功能情况,并处死取左心室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兔心肌细胞中SIRT2、NF-κB蛋白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心肌组织中SIRT2 mRNA、NF-κB mRNA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心力衰竭组和辛伐他汀组兔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高(P<0.01);辛伐他汀组兔的LVEF高于心力衰竭组(P<0.01),LVDd低于心力衰竭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心力衰竭组兔心肌细胞SIRT2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P<0.01),辛伐他汀组兔心肌细胞SIRT2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P<0.01),且辛伐他汀组兔心肌细胞SIRT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心力衰竭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心力衰竭组兔心肌细胞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P<0.01),辛伐他汀组兔心肌细胞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P<0.01),且辛伐他汀组兔心肌细胞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心力衰竭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心力衰竭组兔心肌组织中SIRT2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兔心肌组织中SIRT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与心力衰竭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兔心肌组织中SIRT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心力衰竭组兔心肌组织中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辛伐他汀组兔心肌组织中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与心力衰竭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兔心肌组织中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上调SIRT2的表达而抑制NF-κB的表达,从而改善兔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苯并[α]芘(B[α]P)对海马学习记忆能力的毒性作用及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对此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B[α]P处理组〔(2 mg/(kg·d)〕、BHA处理组〔50 mg/(kg·d)〕和B[α]P+BHA联合处理组。按分组及大鼠体质量给予相应剂量灌胃处理(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花生油处理),1次/d,持续90 d。暴露90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处死大鼠,剥离脑组织,检测海马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TP酶活性及海马突触体内Ca2+浓度。结果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其他组相比,B[α]P组逃避潜伏期增加,跨平台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中MDA〔(2.46±0.39) nmol/mg prot.〕含量及Ca2+浓度〔(146.3±16.68) nmol/L〕升高,而SOD〔(76.1±11.42) nmol/mg prot.〕和ATP酶活性降低(P均<0.05)。B[α]P+BHA联合处理组较B[α]P组各指标改善(P均<0.05),且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α]P引起的神经行为毒性作用可能与海马ATP酶活性降低及Ca2+浓度增加等氧化损伤有关,而BHA可防止此类损伤。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进修学习是医务人员提高医疗质量的途径,在基层进修学习有助于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且进修机构通过统计分析进修人员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总结经验、设计更好的进修课程。目的 统计2016-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总体进修情况,为今后合理设计进修程序、提高进修医师专业水平、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进修效果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9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修的人员资料(n=67),主要包括进修情况(包括每批次进修人员数目及进修时间、来源地区、单位、费用情况)、进修人员信息(包括进修人员的性别、年龄、职称、所在科室、职务)、进修安排(包括进修人员拟进修科室、实际进修科室、实际进修科室数量)。采用小组访谈法,对2019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修学习的7名进修人员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此次进修课程安排必要性、课程内容等方面。结果 2016年3月-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接收进修时间≥5 d的进修人员33批次,批次进修人数为1人共21批次,占63.6%;进修时间以<30 d为主,共计15批次(45.4%);20批次(60.6%)为非北京地区进修人员;进修人员单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16批次(48.5%)〕;免费进修24批次(72.7%)。进修人员以女性为主〔39人(56.5%)〕、年龄集中在30~40岁〔37人(53.6%)〕;职称以中级职称〔31人(44.9%)〕为主,所在科室以全科和管理为主,分别为21人(30.4%)和16人(23.2%);职务以无职务〔43人(62.3%)〕为主。进修人员拟进修科室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全科〔30人(46.4%)〕、管理〔14人(20.3%)〕、护理和康复(分别为9人,分别占13.0%),实际进修科室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全科〔41人(59.4%)〕、保健〔27人(39.1%)〕和管理〔25人(36.2%)〕。在实际进修科室数量方面,每人进修科室为1~4个,进修1个科室者最多〔32人(46.4%)〕,进修2个科室者次之〔17人(24.6%)〕。在课程安排必要性上,6人持“很需要”态度、1人持“需要”态度,7人对讲课教师满意度评价为“很满意”。7人均对课程内容感兴趣。结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修批次多、进修需求大,进修人员以中级职称和无职务为主,在实际进修科室数量方面,每人进修科室为1~4个,进修1个科室者最多;进修人员对进修满意度高。但也存在进修流程更新滞后等问题,需进一步优化流程以保证科学的培训、规范化的管理、高质量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杨恒博  袁蓉  石霞  吴行伟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4):1841-1847
背景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达标可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维持良好的HbA1c是管理老年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普遍较低,而HbA1c预测模型可以辅助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不达标的风险。目的 寻找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达标的因素,建立HbA1c达标预测模型及评分表,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提供一种可靠工具。方法 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在岗情况、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体型、中心性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前次HbA1c、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监测情况、本次HbA1c检查结果、空腹血糖、现阶段治疗方案维持时间、服药依从性情况、使用口服药物种类、是否使用胰岛素、降糖药物日花费、是否高血压、是否高脂血症、是否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每日运动时间、睡眠情况、是否合理控制饮食、抑郁状态等信息,并根据患者本次HbA1c检查结果分为HbA1c达标组(224例)及HbA1c未达标组(259例)。使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及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以HbA1c为结局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与评分表。采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校准图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使用评分-发生概率图验证评分表性能,并找出评分表的最佳切点。结果 两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中心性肥胖、前次HbA1c、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服药依从性、使用口服药物种类、使用胰岛素情况、糖尿病并发症情况、每日运动时间、合理控制饮食情况、抑郁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前次HbA1c、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服药依从性、使用胰岛素情况、糖尿病并发症情况、每日运动时间、合理控制饮食情况、中心性肥胖情况是HbA1c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次HbA1c、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服药依从性、使用胰岛素情况、每日运动时间、合理控制饮食情况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Lasso-Logistic分析结果构建的模型回归方程为Logit(P)=-3.89+1.72×〔前次HbA1c(>7%)〕 +0.97×〔糖尿病病程(2~10年)〕 +1.41×〔糖尿病病程(>10年)〕+1.51×〔空腹血糖(≥7 mmol)〕+1.02×〔服药依从性(一般或差)〕+0.85×〔是否使用胰岛素(是)〕+0.58×〔每日运动时间(>0~0.5 h)〕 +1.21×〔每日运动时间(无运动)〕+1.09×〔是否合理控制饮食(否)〕(满足〔〕中的条件为1,不满足为0)。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校准曲线与标准线接近,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5%CI(0.83,0.89)〕。将Lasso-Logistic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四舍五入、取整为评分表赋值,形成总分为9分的HbA1c预测评分表,0~9分对应的HbA1c控制不达标发生概率为3.7%~100.0%,最大约登指数为0.56时,评分表切点为5分,该分值下评分表的灵敏度为79.54%、特异度为76.79%、准确率为78.26%。结论 联合患者前次HbA1c、糖尿病病程、是否使用胰岛素、是否定量合理进食、服药依从性、每日运动时间与空腹血糖构建的预测评分表可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未来的HbA1c达标情况做出有效预测,有一定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高尿酸血症(HUA)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是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但尚不清楚该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状况。目的 调查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现状及可能危险因素,为HUA及相关慢性病的防治和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高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3-5月开展的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档案信息收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HUA患病率以及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HUA的影响因素。结果 8 600名老年体检人群的HUA粗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76%(男性24.15%,女性19.66%)和24.10%(男性24.21%,女性20.58%);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25.312,P<0.001);60~69岁年龄组,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1.121,P<0.001);70~79岁及≥80岁年龄组,不同性别HUA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及不同性别HUA粗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01)。HUA组和非HUA组社区老年体检人群性别、年龄、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运动情况、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肥胖、CKD、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患病率、白细胞计数、总蛋白、血清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7,95%CI(1.11,1.45)〕、年龄〔OR=1.01,95%CI(1.00,1.02)〕、饮酒情况〔经常饮酒对比从不饮酒OR=1.43,95%CI(1.19,1.70)〕、运动情况〔经常运动对比不运动OR=0.84,95%CI(0.73,0.98)〕、高血压〔OR=1.47,95%CI(1.30,1.66)〕、糖尿病〔是,血糖控制不佳对比否OR=0.76,95%CI(0.65,0.88)〕、中心性肥胖〔OR=1.29,95%CI(1.13,1.48)〕、肥胖〔OR=1.43,95%CI(1.23,1.66)〕、CKD〔OR=4.59,95%CI(3.91,5.38)〕、痛风〔OR=5.07,95%CI(3.54,7.28)〕、白细胞计数〔OR=1.08,95%CI(1.04,1.11)〕、总蛋白〔OR=1.04,95%CI(1.03,1.06)〕、血清清蛋白〔OR=1.03,95%CI(1.01,1.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95%CI(1.00,1.01)〕与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率较高,且与许多不良临床指标有关联,需加强社区居民HUA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随着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我国肥胖人群数目增长迅速,超重、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三高”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降低体质量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柔性辟谷可以显著降低肥胖人群的体质量,从而改善由于肥胖引起的相关疾病。目的 研究柔性辟谷对中心性肥胖人群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身体围度、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指标的影响,评价该技术在改善肥胖和相关症状中的效果。方法 2017年1-3月依托山东省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面向社会招募中心性肥胖志愿者32名,3人中途退出,最终纳入志愿者29名,进行柔性辟谷1周,每天一日三餐均以1袋柔性辟谷饮料(10 g/袋)代餐,分别于干预前、后测量并记录志愿者体质量、BMI、身体围度、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志愿者干预后体质量〔(92.2±24.2)kg与(98.8±25.4)kg〕、BMI〔(31.3±6.6)kg/m2与(33.6±6.6)kg/m2〕、腰围〔(95.9±17.1)cm与(101.9±18.5)cm〕、上臂围〔(33.1±3.9)cm与(35.2±4.3)cm〕、大腿围〔(60.8±6.2)cm与(63.8±6.1)cm〕、胸围〔(104.3±10.8)cm与(108.7±12.0)cm〕、臀围〔(108.8±9.9)cm与(113.0±10.4)cm〕、腰臀比〔(0.88±0.08)与(0.90±0.08)〕、收缩压〔(123±16)mm Hg与(129±19)mm Hg〕、舒张压〔(85±13)mm Hg与(89±12)mm Hg〕、同型半胱氨酸水平〔(9.58±3.38)μmol/L与(11.64±3.54)μmol/L〕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柔性辟谷对降低体质量、减少腰围、下调血压具有促进作用,可用于中心性肥胖人群肥胖和相关症状的辅助改善。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多学科团队(MDT)协作诊治模式已成为国际医学领域积极倡导的重要医学新模式,使传统的个体式、经验式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小组协作、决策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目的 调查并分析综合性医院多学科综合门诊病例特点。方法 选取2018-07-24至2019-01-31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综合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45例,通过医院MDT平台系统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患病情况、申请MDT的原因、MDT参加科室、MDT建议,并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5例患者中,男66例(45.5%),女79例(54.5%),45岁及以上人群104例(71.7%)。其中,疑似肿瘤病例97例(66.9%),非肿瘤病例48例(33.1%)。申请门诊MDT的目的主要是需进一步明确诊断(99例,68.3%)和希望优化治疗方案(124例,85.5%)两方面,而同时存在明确诊断和优化治疗方案需求者87例(60.0%)。MDT后治疗建议完善检查78例(53.8%)、定期复查45例(31.0%)、药物治疗45例(31.0%)和建议手术治疗39例(26.9%)。结论 MDT门诊就诊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就诊目的主要为确诊是否为肿瘤,其在疑难病患者、肿瘤患者和共病患者的诊治上更有优势。另外,超过一半患者需完善检查,因此需对MDT进行严格审核。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膜性肾病(MN)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增殖诱导配体(APRIL)已被证实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但其是否参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发病,目前不得而知。目的 检测IMN患者血清APRIL水平,探讨APRIL水平与IMN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108例IMN患者肾穿刺当日的10 ml全血,同时收集同时间段本院体检中心20例体检健康者10 ml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APRIL水平。根据IMN患者血清APRIL表达中位数,将其分为APRIL低水平表达组(n=54)与APRIL高水平表达组(n=54)。同时收集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患者随访6个月,根据尿蛋白转归情况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APRIL水平。结果 IMN患者血清APRIL水平为(14.3±4.1)μg/L,高于健康者的(7.7±4.8)μg/L(t=6.383,P<0.001)。APRIL高水平表达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水平均高于APRIL低水平表达组(P<0.05)。APRIL高水平表达组免疫球蛋白G(IgG)染色强度高于APRIL低水平表达组(P<0.05)。共54例患者参与随访,随访6个月后,有效组29例,无效组25例。有效组血清APRIL水平为15.7(13.0,17.9)μg/L,无效组血清APRIL水平为14.4(11.5,16.5)μ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50,P=0.327)。结论 血清APRIL水平与IMN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且与IgG的肾脏沉积水平呈正相关,提示可能参与IMN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吴文霞  张萌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6):3316-3322
背景 血脂异常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研究发现血脂代谢水平还可能与乳腺癌分期、病理特点、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紧密相关,但多项研究结果存在争议。目的 探讨基线血脂代谢水平对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3月检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电子病历系统中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202例,均无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病史。收集其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绝经状态、高血压史、体质指数(BMI)〕;空腹血标本检验血糖、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病理结果包括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N分期)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组织分级。将患者按照肿瘤分期进行分组,即乳腺癌分期Ⅰ~Ⅱ期为组1,Ⅲ期为组2。记录患者DFS和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DFS和OS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血脂对乳腺癌OS及DFS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 组2 TG水平高于组1,而HDL-C水平低于组1(P<0.05)。TG和HDL-C预测肿瘤分期Ⅲ期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9 mmo/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26,95%CI(0.562,0.690)〕和1.14 mmol/L〔AUC为0.599,95%CI(0.531,0.668)〕。TG≥1.39 mmol/L和HDL-C<1.14 mmol/L患者Ⅲ期比例高于TG<1.39 mmol/L和HDL-C≥1.14 mmol/L者(P<0.05)。TG≥1.39 mmol/L患者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TG<1.39 mmol/L者(P<0.05)。HDL-C<1.14 mmol/L患者肿瘤T分期高于HDL-C≥1.14 mmol/L者(P<0.05)。HDL-C≥1.14 mmol/L患者总生存率(98.1%)高于HDL-C<1.14 mmol/L患者(90.9%)(χ2=4.669,P=0.031);HDL-C<1.14 mmol/L患者无病生存率(77.4%)低于HDL-C≥1.14 mmol/L患者(89.8%)(χ2=3.859,P=0.049)。矫正绝经状态、BMI、血压和血糖水平后,基线HDL-C<1.14 mmol/L为复发转移〔HR=2.907,95%CI(1.024,8.255),P=0.045〕和死亡〔HR=8.718,95%CI(1.148,66.198),P=0.036〕的影响因素。结论 HDL-C<1.14 mmol/L是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预后差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黎艳娜  王艺桥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1):3955-3962
Background Multimorbidity,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s,is common in older adults,and is an ongoing challenge for public health. However,only a few studies on multimorbidity have been conducted in China.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was aimed to identify the prevalence and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among Chinese older adults,providing scient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multimorbidity in this population. Methods Data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8,involving 10 836 adults aged 60 and older with complete information of key variables(chronic disease prevalence,age,sex,education level,marital status,and type of hukou).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to assess differences in the prevalence of single and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s by sex. Chi-square test for trend was used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rend in prevalence of single and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s by age. Weighted networks were adopted to present the complex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Gephi was used for visualizing the patterns of associative multimorbidity. Results Up to 86.23%(n=9 344)of the participants had at least one chronic disease. Hypertension〔46.46%(5 034/10 836)〕,arthritis or rheumatism〔44.68%(4 842/10 836)〕,and gastric or digestive diseases〔31.64%(3 429/10 836)〕 were top three most prevalent chronic conditions.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increased with age(χ2 =31.953,P<0.001),with a greater prevalence in women than in men〔88.30%(4 899/5 548)vs 84.06%(4 445/5 288),χ2=41.069,P<0.001〕. At least two chronic diseases coexisted in 7 059 cases(65.14%). Women had higher prevalence of multimorbidity than men〔68.71%(3 812/5 548)vs 61.40%(3 247/5 288),χ2=63.650,P<0.001〕. The prevalence of multimorbidity increased with age(χ2=31.118,P<0.001). The 14 chronic conditions among the participants demonstrated 91 pair multimorbidity patterns. The top three pair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with corresponding prevalence were hypertension & arthritis or rheumatism〔22.13%(2 398/10 836)〕,arthritis or rheumatism & gastric or digestive diseases〔19.15%(2 075/10 836)〕,and arthritis or rheumatism & heart disease〔16.67%(1 806/10 836)〕. The age-specific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had certain differences. For those aged 60 to 69,the top three multimorbidity patterns were hypertension & arthritis or rheumatism〔19.81%(1 290/6 512)〕,arthritis or rheumatism & gastric or digestive diseases〔18.54%(1 207/6 512)〕,and hypertension & dyslipidemia〔16.68%(1 086/6 512)〕. For those aged 70 to 79,hypertension & arthritis or rheumatism〔25.33%(813/3 209)〕,arthritis or rheumatism & gastric or digestive diseases〔20.91%(671/3 209)〕,and hypertension & heart disease〔19.79%(635/3 209)〕were the top three patterns with the highest prevalence. For those aged 80 and older,the top three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were hypertension & arthritis or rheumatism〔26.46%(295/1 115)〕,hypertension & heart disease〔17.67%(197/1 115)〕,arthritis or rheumatism & gastric or digestive diseases〔17.67%(197/1 115)〕.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multimorbidityhy among elderly Chinese population was high. And the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varied by age. To realize the co-management,co-prevention and co-reduction of multiple conditions,public health practitioners should provide integrated healthcare servic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clinical guidance on 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multimorbidity should be developed,taking influential diseases such as hypertension as a breakthrough and along with different strategies by age and gender.  相似文献   

20.
赵萍  黄燕林  何莉  杨震  卢海珍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69-1777
背景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方式之一,但可能带来失衡综合征、运动能力减弱、血管通路感染等并发症。运动疗法被广泛应用于防治相关并发症,但关于脚踏车运动能否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运动能力和循环状态仍存在不同意见。目的 系统评价脚踏车运动对改善MHD患者运动能力和循环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CINAHL、Physiotherapy Evidence Database(PEDro)、Wily Onli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2019年4月,收集MHD患者应用脚踏车运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并对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最大摄氧量(VO2 peak)、手握力、脉搏波速度(PWV)、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生理健康评分(PCS)、心理健康评分(MCS)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2项RCT,710例患者,文献质量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脚踏车运动能提高MHD患者运动能力〔SMD=62.31,95%CI(48.43,76.19),P<0.001〕,提高其VO2 peak〔SMD=3.06,95%CI(1.70,4.41),P<0.001〕,改善其手握力〔SMD=6.30,95%CI(3.64,8.95),P<0.001〕、SBP〔SMD=-5.65,95%CI(-9.52,-1.78),P=0.004〕、DBP〔SMD=-3.76,95%CI(-5.95,-1.58),P=0.000 7〕、HR〔SMD=-4.86,95%CI(-8.82,-0.89),P=0.020〕、PCS〔SMD=4.12,95%CI(1.19,7.05),P=0.006〕。结论 MHD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进行以脚踏车运动为主的有氧运动能有效提升运动能力,改善循环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