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与内脏脂肪面积(VF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559例,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将其分为T2DM合并SCH组(75例)和单纯T2DM组(484例),比较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异常率、体重指数(BMI)、VFA、皮下脂肪面积(SFA)、VFA/SFA、Android区域脂肪比例(A)、Gynoid区域脂肪比例(G)、A/G、躯干脂肪百分比(TF%)、全身脂肪百分比(BF%)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合并SCH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合并SCH组女性占比、TC、LDL-C、VFA、A、G、TF%、BF%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校正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VFA为T2DM合并SCH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T2DM合并...  相似文献   

2.
王芳义 《当代医学》2010,16(19):111-112
目的观察血尿酸检测结果,探讨其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468例按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禁食12h以上于次日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后检测血尿酸、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结果 468例患者尿酸检测结果为310.5~670.9umol/L,平均(456.56±89.56)umol/L;合并高尿酸血症137例(29.27%),两组比较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高尿酸血症组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结论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与肥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在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减轻体质量的同时也要监测和积极处理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体脂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变,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70例单纯性心血管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尿酸(UA)、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分析比较,并分析血清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病变、体脂分布的相关性,继而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UA、TC、TG、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所有自变量中,LDL-C、TC、TG、UA均进入回归方程中,且呈现负相关性;同时腰部/臀部脂肪百分比、躯干/大腿脂肪百分比及躯干/肢体脂肪含量比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尿酸与人体测量学指标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的高尿酸水平与高血脂水平是导致其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尿酸与腹型肥胖相关,因此加强血尿酸、血脂水平监测,减轻腹型肥胖,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糖耐量人群血脂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判断其心血管受损情况。方法:根据241名受试者的OGTT结果,将其分为4组,即NGT组、IGR组、T2DM组、T2DM合并CHD组,检测其血脂指标(TG、CHO、LDL-C、HDL-C、VLDL-C)及血清hs-CRP水平,并作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分析及血脂与hs-CRP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T2DM组的TG水平明显高于NGT组和IGR组,但与T2DM合并CHD组无显著性差异,NGT组和IGR组,IGR组和T2DM合并CHD组的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DM合并ACS组的CHO水平和hs-CRP明显高于其余各组,T2DM组较IGR组也有明显升高,NGT组的hs-CRP明显低于其余各组。T2DM组和T2DM合并CHD组的LDL-C水平明显高于NGT和IGR组。(2)血清hs-CRP与TG、CHO、LDL-C和VLDL-C这4项指标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高TG血症和高LDL-C血症是T2DM患者血脂代谢的突出特点,而T2DM合并CHD患者表现为高CHO血症,其高LDL-C血症也更为突出。IGR、T2DM和T2DM合并CHD的患者hs-CRP水平均要高于NGT人群,但是T2DM合并NSTE-ACS的患者hs-CRP升高最为显著,且hs-CRP与TG、CHO、LDL-C、VLDL-C呈正相关,提示血脂指标和hs-CRP可以一起评价糖尿病及其前期病人的心血管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并与相似年龄、BMI的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方法:选取39例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初诊患者,未接受药物和饮食治疗。选取3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血浆标本,利用ELISA技术检测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结果:高尿酸血症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4.16±1.95)μg/mL vs (13.37±5.10)μg/mL,P<0.01],而抵抗素的水平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53±4.28)ng/mL vs (5.93±3.71)ng/mL,P<0.01]。脂联素与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而抵抗素则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而抵抗素的水平升高,提示高血尿酸可能参与代谢综合征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体质量指数(BMI)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2型糖尿病(T2DM )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重庆市区自愿参加体检的人群分为3组:T2DM 组145例、IGR 组128例及对照组(NGT 组)160例,检测空腹血浆脂联素,同时测定 HbA1c 、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测量身高、BMI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2DM 组 HbA1c 、TC 、TG 、LDL‐C 、BMI 均高于对照组,而脂联素、HDL‐C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 组 HbA1c 、TC 、TG 、LDL‐C 、BMI 均高于对照组,而脂联素、HDL‐C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 组 HbA1c 、TC 、TG 、LDL‐C 、BMI 均高于 IGR 组,而脂联素、HDL‐C 低于 IG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糖耐量正常再到 IGR 到 T2DM 发生、发展过程中,随着 BMI 的升高,血浆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而 HbA1c 、TC 、TG 、LDL‐C 却逐渐升高,因此,积极控制 BMI 可以调节血浆脂联素水平,将对防治 IGR 、糖尿病、血脂紊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即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患者中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和餐后2 h血糖(2-h PG)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3 588例在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SUA、肌酐、胱抑素C(Cystatin, Cys-C)、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水平,行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和胰岛功能试验。根据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和HbA1c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糖调节正常(normal glucose regulation, NGT)组、IGR组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组。对各检测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各组检查者SUA 与OGTT 中2-h PG相关性,以及其它检测指标与2-h PG相关性,并计算IGR人群2-h PG增高的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 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结果 研究人群中,NGT 556例,IGR 1 019例, T2DM 2 013例。3组间血糖、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bA1c、SUA、肌酐、Cys-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NGT和IGR组的SUA水平与2-h PG水平呈正相关( P<0.05),T2DM中SUA水平与2-h PG无相关关系( P=0.156)。在整个研究人群中HbA1c和FPG水平与2-h PG水平呈正相关( P<0.05)。在NGT中FPG水平与2-h PG水平呈正相关( P=0.031)。在IGR和T2DM中,HbA1c水平与2-h PG水平呈正相关( P<0.05)。HbA1c、FPG和SUA水平是IGR患者2-h PG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前期SUA与2-h PG相关,并独立于FPG、HbA1c和其他已知的危险因素;SUA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病情演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因此SUA检测可以作为监测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成T2DM的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8.
背景 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大幅升高与肥胖和超重人群的不断增加有关,并以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人群为主。因此,T2DM患者的诊疗目标不应该只是降糖,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及控制体脂也十分重要。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超重T2DM患者脂联素水平和体脂分布及骨矿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住院的超重T2DM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达格列净治疗组和甘精胰岛素对照组,各30例。达格列净治疗组患者采用达格列净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甘精胰岛素对照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全身体脂情况(包括全身总脂肪百分比、全身总脂肪质量、全身总瘦质量)、全身总骨矿含量(男性)、内脏脂肪含量所占比率(A/G),身体各部分(包括左臂、右臂、左腿、右腿、主干)体脂情况(包括脂肪质量和瘦质量),男性患者身体各部分骨矿含量及L1~4骨矿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FPG、HbA1c、TC、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格列净治疗组患者SBP、DBP、TG低于甘精胰岛素对照组,脂联素高于甘精胰岛素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全身总瘦质量、全身总骨矿含量(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格列净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BMI、腰臀比、全身总脂肪百分比、全身总脂肪质量、A/G低于甘精胰岛素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左臂脂肪质量及瘦质量、右臂脂肪质量及瘦质量、左腿脂肪质量及瘦质量、右腿脂肪质量及瘦质量、主干脂肪质量及瘦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左臂骨矿含量、右臂骨矿含量、左腿骨矿含量、右腿骨矿含量、主干骨矿含量、L1~4骨矿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甘精胰岛素相比,达格列净在降糖效果相当的情况下还能改善超重T2DM患者的血压、血脂以及明显减少患者的腹部脂肪沉积,增加脂联素的生成,同时具有不影响患者肌肉含量和骨矿含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检测结果,探讨其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468例,按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禁食12 h以上于次日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后检测血尿酸、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结果 468例患者尿酸检测结果为310.5~670.9μmol/L,平均(456.56±89.56)μmol/L,合并高尿酸血症137例,非高尿酸症331例,高尿酸血症组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结论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与肥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在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减轻体重量的同时也要监测和积极处理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C肽(F-CP)与血尿酸(SU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7例住院的T2DM患 者,根据F-CP水平按照四分位法分为4个亚组,依次为C1(<0.74 ng/mL)、C2(0.74~1.21 ng/mL)、C3(1.22~1.87 ng/mL)、C4(> 1.87 ng/mL),比较各亚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的差异,并探讨随着F-CP亚组水平的增加,SUA的水平以及高尿酸血症 (HUA)的发病率的变化。按照SUA水平分为升高组(>420 μmol/L)和正常组(≤420 μmol/L),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空 腹C肽以及其他临床指标等的差异,分析两组患者SUA水平与F-CP水平等一系列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及多 元回归方程分析、分层交互检验分析探讨SUA升高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影响SUA升高的所有独立危险因素,观察 F-CP对SUA的影响程度,寻找相应的cut-off值。结果与正常组SUA相比,SUA升高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F-CP、 餐后2hC 肽(2hP-CP)、甘油三酯(TG)、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肌酐(SCr)等水平增加(均P<0.05),合并饮酒史比率较高 (44.8% vs 32.6%,P=0.006);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偏低(均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证明,SUA与F-CP、2hP-CP、BMI、腰臀比、舒张压、TG、HCY、SCr、吸烟史、饮酒史等呈正相关(均P< 0.05),而与性别、年龄、发病年龄、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eGFR等呈负相关(均P<0.05)。F-CP四个亚组间存在着明显差 异(P<0.0001),且随着F-CP的增加,SUA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分析表明,F-CP是SU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分层交互检验分析显示,性别不会影响F-CP与SUA的关系。ROC曲线表 明,当F-CP在1.260 ng/mL以上时,T2DM患者出现高尿酸血症几率将明显增加。结论T2DM患者F-CP与SUA之间关系密 切,F-CP可能是预测T2DM患者血尿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多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来我院体检的442例18岁以上成人进行调查,其中高尿酸血症组218例,正常血尿酸组224例,分别测定两组的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血压和体重指数,统计两组的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患病率。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空腹血糖、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压、体重指数均值均高于正常血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尿酸血症组超重或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尿酸组(P〈0.01);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密切相关,是构成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常血压人群与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比较。方法采取整群分级抽样方法调查成都市3个社区3524例社区居民血压水平及尿酸等代谢指标,按不同的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和血压正常高值组,分别比较两组间血尿酸浓度水平、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差异,并就血压与尿酸及相关代谢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血压正常高值组比正常血压组的血尿酸水平高[(302.91±81.89)μmol/L vs(284.78±78.56)μmol/L,P〈0.001],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血压正常高值组为8.7%,高于血压正常组4.4%(P=0.002),血压正常高值组的年龄、BMI、血脂、心率、血糖等指标比正常血压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压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年龄,BMI、尿酸、心率有弱相关,与胆固醇有强相关。结论血压正常高值人群比正常血压人群有着更高的包括高尿酸血症在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高尿酸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该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血浆内炎性因子脂联素(APN)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体检人群中,按血尿酸水平及腹部B超检查情况分为:高尿酸血症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组60例(HUA+NAFLD组)、单纯高尿酸血症组60例(HUA组)、健康对照组55例(对照组).于空腹状态下,检测所有入组对象的血压(BP)、身高(Ht)、体重(Wt)、腹围(Wc)、臀围(Hc)及肝功能、肾功能、血糖(FPG)、血脂、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实验室指标,并计算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PN水平.使用德国SIEMENS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所有入组人群的CIMT.结果 CIMT三组比较结果显示:HUA+NAFLD组中CIMT为(0.97±0.35)mm,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或P<0.01).HUA+NAFLD组[8.40±1.85)mg/dL] APN与对照组[(12.58±l.22)mg/dL]比较下降更明显(P<0.01).对CIMT、CRP、APN与年龄、血压、血脂、BMI、WHR、HOMA-IR、尿酸(UA)等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IMT与SBP、WHR、BMI、HOMA-IR、TC、TG、LDL-C、CRP、UA等指标呈正相关(P< 0.05或P< 0.01);与HDL-C、APN呈负相关(P< 0.05或P< 0.01).结论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高尿酸血症者,较单纯高尿酸血症及正常对照人群更容易出现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4.
王黎敏  庄严  孟莉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08-1009,1069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1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MA30—500mg/24h)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60例、正常尿酸组55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胰岛素、血糖、血肌酐、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计算人体质量指数、肾小球滤过率、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IS)。结果高尿酸组患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尿白蛋白和血肌酐值较正常尿酸组升高(P〈0.05);胰岛β细胞功能和肾小球滤过率较正常尿酸组下降明显(P〈0.001),并且体质量指数(BMI)和甘油三酯也较正常尿酸组升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高尿酸组血尿酸与SCR、HOMA-β呈显著正相关(r=0.538,r=0.424,均P〈0.01);与FINS、HOMA—IR、MA、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396,r=0.334,r=0.325,r=0.324,均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显著负相关(r=-0.487,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肾脏损害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对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肾内科就诊的321例CK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尿酸水平的中位数(379.00 μmol/L),将纳入的321例CKD患者分为高血尿酸水平组(n=161)和低血尿酸水平组(n=160);同时根据CKD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1组(n=156)、eGFR<60 ml?min-1?(1.73 m2)-1组(n=165)。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CKD患者高血尿酸水平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体质指数(BMI)高、eGFR低、血尿素氮(BUN)高是CKD患者高血尿酸水平的危险因素;BMI高、受教育程度低、eGFR低、TG高是CKD男性患者高血尿酸水平的危险因素;BUN高、TG高是CKD女性患者高血尿酸水平的危险因素;男性、BMI高是eGFR≥60 ml?min-1?(1.73 m2)-1的CKD患者高血尿酸水平的危险因素;男性、年龄大、BMI高、舒张压高、BUN高是eGFR<60 ml?min-1?(1.73 m2)-1的CKD患者高血尿酸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不同性别、eGFR的CKD患者发生高血尿酸水平的危险因素不同,应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措施防治不同特征群体的高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6.
袁璐  沈赟  吴锦丹  马建华 《医学综述》2014,(22):4191-4193
目的检测不同糖耐量人群中空腹血清热激蛋白70(HSP70)水平的变化,探讨HSP70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患者152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T2DM组)67例、糖调节受损(IGR组)32例和正常糖调节(NGR组)53例,检测各组血压、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和HSP70等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体内脂肪含量(BF%)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HSP70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T2DM组血清HSP70水平显著低于IGR组[(535.98±144.69)ng/L vs(623.20±146.99)ng/L,P<0.05)],IGR组血清HSP70水平显著低于NGR组[(623.20±146.99)ng/L vs(722.08±246.24)ng/L,P<0.05];血清HSP70水平与BMI、BF%、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均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清HSP70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HSP70水平随着糖耐量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且与血压、血脂、体脂等指标相关,提示血清HSP70水平的变化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成尿酸正常(NUA)组(42例)和高尿酸(HUA)组(26例),分析两组病人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大血管、微血管病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HUA组体重指数(BM I)、甘油三酯(TG)、血压(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腰臀比值(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NUA组(均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低于NUA组(P<0.05)。(2)HUA组冠心病、脑血管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颈动脉斑块和下肢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均高于NUA组(均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并可导致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及本院尿酸正常的健康体检者40例,测定两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血小板活化功能(PAC-1、CD62P)。结果:与尿酸正常的健康体检者相比,高尿酸血症组的BMI、PBG、TG、TC、LDL—C、PAC-1、CD62P明显升高,以高尿酸血症组的UA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患者的UA与TG、TC、LDL—C、CD62P有相关性。偏相关分析,UA与CD62P独立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脂代谢异常、CD62P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孙燕  刘红巾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12):1233-1234,1242
目的研究战斗机飞行员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对306名平均年龄(28.13±3.18)岁来我院行改装新机体检的战斗机男性飞行员临床资料依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的标准进行MS评估;血清尿酸水平〉420μmol/L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查血脂、血糖及尿酸。结果本研究人群MS组比非MS组尿酸水平高(P〈0.05)。HUA组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于非HUA组(P〈0.05);HUA组与非HUA组的高腰围、高空腹血糖和高血压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人群尿酸水平与血脂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