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周彦珩  杨淑荣 《当代医学》2014,(23):152-153
目的:通过分析育龄妇女增补叶酸对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r defects,NTDs)的预防作用和影响增补叶酸相关因素,探讨提高叶酸服用率和叶酸知晓水平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探索提高妇女叶酸增补率以提高增补叶酸预防NTDs效果。方法对计划怀孕与非计划怀孕的育龄妇女孕前-围孕期增补叶酸。结果育龄妇女围孕期增补叶酸可有效预防NTDs,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育龄妇女叶酸增补剂服用依从率较低。结论育龄妇女孕前-围孕期增补小剂量叶酸可有效预防NTDs。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妇女围受孕期服用叶酸的依从性,探索服用叶酸对胎儿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的预防效果,分析影响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因素,并提出改善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以通州区2013—2018年92 121例分娩妇女的常规孕期保健数据和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为基础,计算妇女的叶酸服用率和依从服用率(即孕前开始且规律服用率), 并分析服用叶酸与NTDs发生率的关系,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叶酸依从服用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对策。结果: 6年间,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总服用率为90.08%,有微弱上升趋势,而叶酸依从服用率仅为41.5%,且呈明显下降趋势。服用叶酸的妇女其胎儿NTDs的发生率是(5.5/万)未服用叶酸者(19.7/万)的27.9% (χ2=23.74,P<0.001),而服用单纯叶酸片和服用含叶酸的多种微量营养素的NTDs发病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母亲围受孕期补充叶酸可以减少70%的NTDs发病风险(RR=0.28,95%CI:0.16~0.49),且对无脑畸形和脊柱裂亚型均有预防效果。控制混杂因素后,本地户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妇女叶酸依从服用率高于外地户籍、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妇女(P<0.05),年龄小于25岁、孕前偏瘦或肥胖的妇女、经产妇的叶酸依从服用率低于相应对比组(P<0.05)。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服用率较高,但服用依从性较低,妇女围受孕期未服用叶酸严重影响NTDs的预防效果。叶酸依从服用率受妇女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地、产次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重点关注年龄小于25岁、体型消瘦或肥胖、文化程度较低、经产及夫妻均为外地户籍的妇女,以提高围受孕期叶酸服用的依从性,更好地发挥叶酸预防NTDs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市妇女围受孕期服用叶酸的依从性,探索服用叶酸对胎儿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的预防效果,分析影响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因素,并提出改善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以通州区2013—2018年92 121例分娩妇女的常规孕期保健数据和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为基础,计算妇女的叶酸服用率和依从服用率(即孕前开始且规律服用率), 并分析服用叶酸与NTDs发生率的关系,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叶酸依从服用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对策。结果: 6年间,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总服用率为90.08%,有微弱上升趋势,而叶酸依从服用率仅为41.5%,且呈明显下降趋势。服用叶酸的妇女其胎儿NTDs的发生率是(5.5/万)未服用叶酸者(19.7/万)的27.9% (χ2=23.74,P<0.001),而服用单纯叶酸片和服用含叶酸的多种微量营养素的NTDs发病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母亲围受孕期补充叶酸可以减少70%的NTDs发病风险(RR=0.28,95%CI:0.16~0.49),且对无脑畸形和脊柱裂亚型均有预防效果。控制混杂因素后,本地户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妇女叶酸依从服用率高于外地户籍、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妇女(P<0.05),年龄小于25岁、孕前偏瘦或肥胖的妇女、经产妇的叶酸依从服用率低于相应对比组(P<0.05)。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服用率较高,但服用依从性较低,妇女围受孕期未服用叶酸严重影响NTDs的预防效果。叶酸依从服用率受妇女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地、产次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重点关注年龄小于25岁、体型消瘦或肥胖、文化程度较低、经产及夫妻均为外地户籍的妇女,以提高围受孕期叶酸服用的依从性,更好地发挥叶酸预防NTDs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玉林市农村适龄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叶酸服用情况,围产儿神经管缺陷出生缺陷状况以及育龄妇女对服用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知识知晓状况,为改进预防神经管缺陷工作提供资料。方法:对2012年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月报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玉林市农村适龄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叶酸服用调查,新增应服用人数130094例,新增服用人数119168例,新增服用率为91.60%,其中,新增服用率北流市为86.34%,容县为93.31%,博白县为85.74%,兴业县为98.83%,陆川县为99.54%,玉州区为92.93%,福绵区为99.08%;育龄妇女对服用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知识知晓状况问卷调查,全市共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31711份,知晓人数30223人,知晓率为95.31%,其中,北流市为94.85%,容县为96.70%,博白县为94.54%,兴业县为95.68%,陆川县为94.27%,玉州区为95.29%,福绵区为98.50%;2012年玉林市出生缺陷数总数790例,其中,神经管缺陷22例,占出生缺陷数总数的2.78%。结论:2012年玉林市农村适龄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叶酸服用率高,育龄期妇女的叶酸知识知晓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门地区育龄及孕期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NTDs)的知、信、行现况。方法随机选取我市育龄及孕期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其叶酸增补的知、信、行状况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获得1 003份有效调查问卷,愿意服用叶酸的比率为98.60%,763名妊娠期妇女的叶酸服用率为79.16%。既往怀孕和生育次数可显著影响妇女对叶酸增补知识的知晓率和增补行为,文化程度高者和年龄高者对叶酸增补知识的知晓率更高、增补行为更正确科学,但本科学历以上者对于基层医院提供免费叶酸的知晓率最低。结论实施出生缺陷"三级干预措施",加强叶酸增补预防NTDs的宣教,普及优生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我市城区孕早期妇女叶酸与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我市主城区402名孕早期妇女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孕妇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疾病史、家族史、职业、性格、孕期情况、叶酸的功能、缺乏叶酸可能导致的后果、增补情况等.结果 研究中总体叶酸平均水平为(28.34±9.42)ng/mL,有245例(60.9%)研究对象了解神经管畸形病因,有190例(47.3%)了解神经管畸形分类,184例(45.8%)了解叶酸的作用,337例(83.8%)了解叶酸缺乏导致后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25岁、受教育程度<初中是神经管畸形病因知晓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初中是患者不了解叶酸缺乏导致的后果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们要重视对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收入低、年龄较轻的孕妇的孕期营养知识宣教.长期坚持增补叶酸的相关工作,切实有效降低围产儿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天津市北辰区准备妊娠和孕期妇女服用叶酸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0 169例准备妊娠和孕期妇女,采用血清学检测及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的方法,根据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叶酸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叶酸服用情况,评价天津市北辰区孕期妇女服用叶酸情况. 结果:10 169例准备妊娠和孕期妇女中667名女性血清叶酸值低于正常水平,占总人数的6.6%,叶酸服用率为88.3%,其中,完全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的人数占34.2%,未遵医嘱服用,但经常服用的人数占38.7%,偶尔服用的人数占15.4%,未服用的人数占11.7%,按医嘱和经常服用的孕期妇女所占比例高于偶尔服用和未服用的(P<0.05).听说过叶酸人数占58.7%,知晓叶酸为维生素类保健品的人数占29.3%,知晓叶酸可预防神经管缺陷(NTDs)的人数占32.5%,知晓叶酸正确服用时间的人数占13.5%,听说过叶酸的孕期妇女所占比例最高(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知道叶酸的作用、是否属计划怀孕、有无生育缺陷史是影响孕期妇女叶酸服用率的主要因素.结论:为改善天津市北辰区准备妊娠和孕期妇女服用叶酸情况,有必要加强叶酸相关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孕期妇女对叶酸的认知度,进而提高该区的优生优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民 《河北医学》2016,(3):450-453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围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软胶囊(小剂量叶酸增补剂+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预防神经管畸形(NT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00名自愿参加实验的计划怀孕的育龄妇女,随机抽取并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800例,从计划怀孕开始,服用叶酸营养素软胶囊3~6个月;对照组(B组)800例,除进行必要的优生优育知识教育外,不服用任何叶酸类药物,从孕16周至结束分娩,对出现的神经管畸形(NTDS)率进行统计分析,对比观察服用叶酸营养素软胶囊后预防神经管畸形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800名妇女出现神经管畸形2例;而B组800名妇女出现神经管畸形10例,A组发生率为2.50‰ (2/800),B组发生率为12.5‰(10/800),两组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也发现孕前3个月开始服用叶酸营养素软胶囊者占70%(560/800),孕前2个月开始服用者占26.75% (214/800),孕前1个月开始服用者占3.33% (26/800).连续服用3个月者占20.75%(166/800),连续服用4~6个月者占79.25% (634/800),无论是在服药时长,还是孕前服药开始时间上,生育一胎的妇女人数都明显高于生育第二胎的育龄妇女人数.结论:叶酸营养素软胶囊既是小剂量叶酸增补剂,又含有孕期妇女所需要的水溶性维生素、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围孕期服用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减少NTDS的发生,能有效降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因此推广育龄妇女围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软胶囊很有必要,值得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9.
李桂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3,(2):119-121,125
目的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降低上海市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方法 2009年12月1日~2010年12月1日向上海市农村育龄妇女、外来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①通过项目实施使全区接受免费叶酸的育龄妇女叶酸服用率达95.55%,叶酸服用依从率达92.08%;②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全区准备怀孕育龄妇女和孕妇中抽样调查预防神经管缺陷的知识知晓率达93.89%;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大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健康教育力度;④项目实施得到街镇计生支持组织的大力支持。结论①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应常抓不懈;②加大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健康教育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③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生、街镇、网络优势,使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深入社区、深入每一个计划怀孕的育龄妇女当中;④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从新婚夫妇源头抓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沈阳市铁西区围孕期妇女在服用小剂量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型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制定促进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型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2105名自愿免费婚检的女性在婚检过程中免费领取叶酸的围孕妇女为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对其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45.84%的女性知道叶酸可预防神经管畸型,30.6%的女性知道叶酸的最佳服用时间,72.4%的女性表示愿意每天服用叶酸以预防胎儿的神经管畸型.听说适叶酸的1605名女性中,叶酸知识获得途径主要是亲戚、朋友、广播、电视、网络等,从医生处听说的较少.23.5%的妇女在最近3个月服用过叶酸.结论 铁西区围孕期妇女对叶酸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叶酸增补服用者较少,应采用有效措施加强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待孕妇女的叶酸知识和叶酸的服用行为.  相似文献   

11.
黎艳娜  王艺桥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1):3955-3962
Background Multimorbidity,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s,is common in older adults,and is an ongoing challenge for public health. However,only a few studies on multimorbidity have been conducted in China.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was aimed to identify the prevalence and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among Chinese older adults,providing scient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multimorbidity in this population. Methods Data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8,involving 10 836 adults aged 60 and older with complete information of key variables(chronic disease prevalence,age,sex,education level,marital status,and type of hukou).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to assess differences in the prevalence of single and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s by sex. Chi-square test for trend was used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rend in prevalence of single and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s by age. Weighted networks were adopted to present the complex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Gephi was used for visualizing the patterns of associative multimorbidity. Results Up to 86.23%(n=9 344)of the participants had at least one chronic disease. Hypertension〔46.46%(5 034/10 836)〕,arthritis or rheumatism〔44.68%(4 842/10 836)〕,and gastric or digestive diseases〔31.64%(3 429/10 836)〕 were top three most prevalent chronic conditions.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increased with age(χ2 =31.953,P<0.001),with a greater prevalence in women than in men〔88.30%(4 899/5 548)vs 84.06%(4 445/5 288),χ2=41.069,P<0.001〕. At least two chronic diseases coexisted in 7 059 cases(65.14%). Women had higher prevalence of multimorbidity than men〔68.71%(3 812/5 548)vs 61.40%(3 247/5 288),χ2=63.650,P<0.001〕. The prevalence of multimorbidity increased with age(χ2=31.118,P<0.001). The 14 chronic conditions among the participants demonstrated 91 pair multimorbidity patterns. The top three pair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with corresponding prevalence were hypertension & arthritis or rheumatism〔22.13%(2 398/10 836)〕,arthritis or rheumatism & gastric or digestive diseases〔19.15%(2 075/10 836)〕,and arthritis or rheumatism & heart disease〔16.67%(1 806/10 836)〕. The age-specific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had certain differences. For those aged 60 to 69,the top three multimorbidity patterns were hypertension & arthritis or rheumatism〔19.81%(1 290/6 512)〕,arthritis or rheumatism & gastric or digestive diseases〔18.54%(1 207/6 512)〕,and hypertension & dyslipidemia〔16.68%(1 086/6 512)〕. For those aged 70 to 79,hypertension & arthritis or rheumatism〔25.33%(813/3 209)〕,arthritis or rheumatism & gastric or digestive diseases〔20.91%(671/3 209)〕,and hypertension & heart disease〔19.79%(635/3 209)〕were the top three patterns with the highest prevalence. For those aged 80 and older,the top three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were hypertension & arthritis or rheumatism〔26.46%(295/1 115)〕,hypertension & heart disease〔17.67%(197/1 115)〕,arthritis or rheumatism & gastric or digestive diseases〔17.67%(197/1 115)〕.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multimorbidityhy among elderly Chinese population was high. And the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varied by age. To realize the co-management,co-prevention and co-reduction of multiple conditions,public health practitioners should provide integrated healthcare servic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clinical guidance on 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multimorbidity should be developed,taking influential diseases such as hypertension as a breakthrough and along with different strategies by age and gender.  相似文献   

12.
背景 高尿酸血症(HUA)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是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但尚不清楚该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状况。目的 调查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现状及可能危险因素,为HUA及相关慢性病的防治和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高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3-5月开展的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档案信息收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HUA患病率以及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HUA的影响因素。结果 8 600名老年体检人群的HUA粗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76%(男性24.15%,女性19.66%)和24.10%(男性24.21%,女性20.58%);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25.312,P<0.001);60~69岁年龄组,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1.121,P<0.001);70~79岁及≥80岁年龄组,不同性别HUA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及不同性别HUA粗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01)。HUA组和非HUA组社区老年体检人群性别、年龄、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运动情况、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肥胖、CKD、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患病率、白细胞计数、总蛋白、血清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7,95%CI(1.11,1.45)〕、年龄〔OR=1.01,95%CI(1.00,1.02)〕、饮酒情况〔经常饮酒对比从不饮酒OR=1.43,95%CI(1.19,1.70)〕、运动情况〔经常运动对比不运动OR=0.84,95%CI(0.73,0.98)〕、高血压〔OR=1.47,95%CI(1.30,1.66)〕、糖尿病〔是,血糖控制不佳对比否OR=0.76,95%CI(0.65,0.88)〕、中心性肥胖〔OR=1.29,95%CI(1.13,1.48)〕、肥胖〔OR=1.43,95%CI(1.23,1.66)〕、CKD〔OR=4.59,95%CI(3.91,5.38)〕、痛风〔OR=5.07,95%CI(3.54,7.28)〕、白细胞计数〔OR=1.08,95%CI(1.04,1.11)〕、总蛋白〔OR=1.04,95%CI(1.03,1.06)〕、血清清蛋白〔OR=1.03,95%CI(1.01,1.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95%CI(1.00,1.01)〕与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率较高,且与许多不良临床指标有关联,需加强社区居民HUA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背景 上海市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除了满足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创业环境、资金投入等需求外,满足各类人才在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延伸需求对于促进“产城融合”至关重要。发展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是完善功能配套、促进“产城融合”的关键环节,但当前功能社区服务存在短板,无法为“产城融合”提供支撑,亟须突破。目的 分析科创承载型功能社区人群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并为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在功能社区的拓展提供建议。方法 2019年3-11月,通过对上海市科创承载型功能社区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1 500份问卷,获得功能社区人群基本情况及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等相关数据,了解功能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并分析功能社区家庭医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并参考文献研究结果,对比与其他类型功能社区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与卫生服务需求的差异。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487份(99.13%),其中调查对象两周患病率〔5.92%(88/1 487)〕、慢性病患病率〔5.98%(89/1 487)〕较低;功能社区人群健康服务主观需求主要是常见疾病处理(1 251人,84.13%)、健康管理(858人,57.70%)、健康体检(699人,47.01%)、健康咨询(586人,39.41%)、心理咨询(470人,31.61%)。功能社区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为57.03%(848/1 487),45.73%(680/1 487)有签约意愿,且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自我感觉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意愿产生影响(P<0.05);就诊意愿调查中,患病后想去的卫生机构前3位分别是市级医院(620人,41.69%)、区级医院(404人,27.17%)、门诊部(所)/卫生室/卫生服务站(153人,10.29%),其中质量(734人,25.41%)、距离(732人,25.34%)和有可信赖的医生(391人,13.48%)是主要影响因素;卫生服务实际利用情况与就诊意愿基本一致。结论 在科创承载型功能社区中开展健康保健服务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不同类型功能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可能存在差异,应针对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健康服务方案,并吸取其他类型功能社区健康服务发展的优秀经验。建议从明确覆盖人群与服务内容、丰富供给方式、优化筹资来源、加强统筹协调等角度完善功能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的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儿童同房间共眠可能影响其睡眠质量,并引发一系列睡眠问题。目的 调查广州市小学生同房间共眠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广州市登记在册的小学名单,2014年应用随机数字法抽取1所省重点、1所市重点和1所区重点小学符合研究标准的2 462名在校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式化睡眠问卷调查小学生最近1年的睡眠状况,问卷包括5部分:基本资料、家庭资料、父母资料、睡眠问题及儿童通常是否自己睡一间房?并依据最后一部分结果将儿童分为非共眠组和共眠组。问卷经学生带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填写,1周内交回。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 462份,回收有效问卷2 345份,有效回收率为95.2%。2 345名小学生中,男1 218名,女1 127名;年龄(9.5±1.7)岁;共眠1 217名(51.9%),非共眠1 128名(48.1%)。两组儿童年龄、近1年规律服药情况、单亲家庭情况、就寝环境、居住面积情况、家庭月收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4岁儿童同房间共眠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χ2趋势=30.91,P<0.01)。非共眠组儿童母亲、父亲年龄均大于共眠组(P<0.05);两组儿童母亲不愿晨起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父亲文化程度、晨起口干、惊醒、不愿晨起、经常流汗、日间困倦、入睡困难、晨起头痛、睡眠感缺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打鼾、惊醒、不愿晨起、经常流汗、经常翻身、日间困倦、特殊俯睡体位、磨牙、尿床、呓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713,95%CI(0.659,0.772)〕、单亲家庭〔OR=1.348,95%CI(1.098,1.655)〕、儿童打鼾〔OR=1.115,95%CI(1.020,1.219)〕、居住面积〔OR=0.908,95%CI(0.826,0.997)〕是小学生发生同房间共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广州市小学生与其家人同房间共眠状况较普遍(51.9%),低龄、单亲家庭、儿童打鼾、居住面积小是其同房间共眠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由原来的医疗为主转变为“六位一体”综合健康服务,社区原有的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专科病房也转变成了综合病房。了解社区综合病房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准确把握服务对象健康需求、制订疾病防治策略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远郊社区综合病房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为实施针对性的疾病防治措施、开展医护人员专业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浦东新区所有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2015-2017年出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第一诊断等资料进行分析,这些信息均从“上海市医疗机构病案统计管理系统”导出。结果 2015-2017年,浦东新区远郊社区综合病房出院患者共49 352人次,女27 294人次(55.30%),男22 058人次(44.70%);≥80岁者占42.59%(21 019/49 352);系统疾病排前3位的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40.95%,20 208/49 352)、循环系统疾病(32.46%,16 021/49 352)、消化系统疾病(7.32%,3 611/49 352);前3位系统疾病的月分布显示,呼吸系统疾病1月份出院人次占比最高(13.94%,2 816/20 208)、循环系统疾病3月份占比最高(9.53%,1 527/16 021)、消化系统疾病8月份占比最高(12.21%,441/3 611);单病种排前3位的依次为脑梗死后遗症(12.90%,6 366/49 35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2.65%,6 244/49 352)、急性支气管炎(9.44%,4 658/49 352);男性单病种首位是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7.75%,3 915/22 058),女性单病种首位是脑梗死后遗症(13.37%,3 649/27 294)。结论 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以老年慢性病患者为主,发病高峰与季节有关;脑梗死、COPD的防控压力较大。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作为诊疗服务的主体,应根据患者年龄、疾病谱、发病高峰等特点,结合社区实际制订疾病防治策略,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健康服务;同时,针对社区高发病种,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全科医生及社区护理人员的健康服务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婧  邓垂文  徐腾达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8):2285-2290
背景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常同时存在,而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继发甲状腺抗体(TA)阳性的风险升高。目的 研究我国体检人群中TA与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的关系。方法 检索北京协和医院健康管理数据库,查询2012-2015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并检测GADA和TA的人群,收集其体检资料和GADA、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其中TPOAb、TgAb任一阳性记为TA阳性。比较TA阳性与阴性人群GADA阳性率,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人群TA、GADA阳性率;分析GADA阴性、低滴度、高滴度人群的一般资料,探究体检人群TA阳性、TPOAb阳性、TgAb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36 048例体检人群符合纳入标准,其中TA阳性5 000例(13.9%)〔TPOAb阳性3 321例(9.2%)、TgAb阳性3 552例(9.9%)〕,TA阴性31 048例(86.1%);符合糖尿病诊断2 600例(7.2%),不符合33 448例(92.8%);GADA阳性185例(0.5%),GADA阴性35 863例(99.5%)。TA阳性人群中GADA阳性率〔51例(1.0%)〕高于TA阴性人群〔134例(0.4%)〕(χ2=29.203,P<0.001)。糖尿病人群中TA阳性率〔280例(10.8%)〕低于非糖尿病人群〔4 720例(14.1%)〕,GADA阳性率〔31例(1.2%)〕高于非糖尿病人群〔154例(0.5%)〕(χ2值分别为22.558、25.310,P<0.001)。GADA阴性、低滴度、高滴度体检人群中TA阳性率逐步递增(分别是13.8%、23.7%、39.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15,95%CI(1.012,1.018)〕、性别〔女:OR=3.483,95%CI(3.259,3.723)〕、糖尿病〔是:OR=0.837,95%CI(0.731,0.958)〕、GADA〔低滴度:OR=1.900,95%CI(1.266,2.853);高滴度:OR=4.259,95%CI(2.260,8.025)〕是体检人群TA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我国体检人群中GADA阳性率较低,GADA阳性与TA阳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樊娜  高鹰  魏玮  李书  陶凤然  蒋云雯  张卿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0):3799-3805
背景 近年来良性乳腺结节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但目前关于超声测量良性乳腺结节(BI-RADS分级2级或3级)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探究女性良性乳腺结节增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年度乳腺超声筛查并首次检出良性乳腺结节的1 399例女性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血脂、血糖、肿瘤标志物、血常规,分析基线和随访期间良性乳腺结节的位置、数量、大小、回声、成分、边缘、形态、钙化、血流、导管扩张情况、对侧乳腺有无结节等超声成像特征。研究截止时间为随访测量结节有增长的时间或随访截止时间(2019年12月)。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良性乳腺结节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1 399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5.7±9.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08年。截至研究截止时间,654例(46.7%)患者超声测量良性乳腺结节直径有增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HR=1.25,95%CI(1.05,1.50)〕、血小板计数>252×109/L〔HR=1.19,95%CI(1.01,1.40)〕、结节最大径<8 mm〔HR=1.62,95%CI(1.35,1.95)〕及多发结节〔HR=1.23,95%CI(1.03,1.47)〕为良性乳腺结节增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良性乳腺结节患者中,年轻女性伴有血小板计数升高、初次超声测量乳腺结节最大径较小及为多发结节时,乳腺结节增长的风险较高。因此,临床应重视对存在上述特征的女性进行乳腺结节监测,并缩短随访间期,以实现结节的及时控制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8.
背景 研究显示睡眠质量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是指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但针对该人群睡眠质量问题的研究较少。目的 调查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低睡眠质量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以2016年12月-2017年6月参与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社区脑卒中筛查的居民作为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采用《2016年度心脑血管病影响因素社区、乡镇人群追访干预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试,并在受试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收集其基本测量指标(如身高、体质量、颈围、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以PSQI总分>7分作为低睡眠质量,PSQI总分≤7分作为正常睡眠质量进行分析。调研过程中,调查人员为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讲解,由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口述作答,调查人员填写调查问卷。由调查人员依据“8+2”项脑卒中影响因素及判定标准对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进行脑卒中发生风险评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出现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 761份,回收有效问卷4 716份,有效回收率为99.05%。共373例受试者存在低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为7.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0,95%CI(1.018,1.043)〕、性别〔OR=1.478,95%CI(1.116,1.957)〕、婚姻状况〔OR=1.044,95%CI(1.005,1.085)〕、退休情况〔OR=2.402,95%CI(1.758,3.281)〕、饮酒情况〔OR=1.395,95%CI(1.157,1.681)〕、饮食情况〔OR=1.411,95%CI(1.221,1.630)〕、脑卒中发生风险评级〔OR=1.484,95%CI(1.176,1.873)〕是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出现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低睡眠质量问题不可忽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退休情况、饮酒情况、饮食情况、脑卒中发生风险评级是该人群出现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基层卫生工作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于2010年发文启动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从2015年起至今已有数届订单定向医学生完成了本科学业,其在疫情防控中的工作情况值得关注。目的 调查订单定向毕业生和其他临床五年制毕业生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分析订单定向毕业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订单定向医学生队列研究”项目,本次随访调查于2020年9月采用电子问卷形式开展,有效随访我国中西部4所医学院校2015-2019届共1 631例订单定向毕业生和1 009例其他临床五年制毕业生,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基本工作情况、疫情期间工作情况等。结果 在调查期间处于工作状态的毕业生中,订单定向毕业生的疫情防控工作参与率高于其他临床五年制毕业生〔70.18%(1 113/1 586)比51.58%(293/568),P<0.05〕。订单定向毕业生中,男性参与率高于女性(P<0.05),2015-2016届参与率高于2017-2019届(P<0.05),已婚者参与率高于未婚/离异/其他婚姻状况者(P<0.05)。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订单定向毕业生中,参与较多的服务类别为健康宣传与教育〔88.59%(986/1 113)〕、社区防疫与管理〔85.62%(953/1 113)〕、核酸检测与筛查〔67.30%(749/1 113)〕,面临的常见挑战为缺少防护设备〔77.72%(865/1 113)〕、工作量和/或工作压力太大〔41.87%(466/1 113)〕、担心自己或家人被感染〔37.56%(418/1 113)〕,认为疫情防控期间的日常临床工作量、日常公共卫生工作量增多的人员占比分别为57.50%(640/1 113)和62.26%(693/1 113)。结论 订单定向毕业生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承担了多项重要工作,对全国的疫情防控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同时存在着防护设备不足、工作压力过大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改善基层卫生设施,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多的防护与支持。  相似文献   

20.
李大鑫  朱俊英  陈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5):4525-4534
背景 冠心病(CHD)是心血管疾病的头号杀手,患病率和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运动作为CHD患者的重要干预手段,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对于改善CHD患者的心肺功能均显示出有效性,但研究结果尚存争议。因此,选择更合理的运动干预手段,对CHD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HIIT与MICT对CH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为CHD患者运动处方的制订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搜集应用HIIT与MICT干预CHD患者心肺功能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11月。收集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国家、总样本、性别、年龄、运动类型、运动周期、运动频率、运动处方(HIIT、MICT)、结局指标〔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VO2AT),最大心率(HRmax),血压(BP),呼吸交换比率(RER),CO2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静息心率(HRrest)〕等信息,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 5.3和Stata 1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了12篇文献,其中存在低、中、高风险的研究分别为3篇、8篇和1篇。纳入研究总样本量为618例,其中接受HIIT、MICT干预的样本量分别为305例和31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HIIT对VO2peak〔MD=1.63,95%CI(0.64,2.62),P=0.001〕、VO2AT〔MD=2.62,95%CI(0.82,4.42),P=0.004〕、HRmax〔MD=5.41,95%CI(2.28,8.53),P=0.000 7〕、SBP〔MD=3.16,95%CI(0.26,6.06),P=0.03〕的改善效果均优于MICT。两种运动模式对RER〔MD=0.01,95%CI(-0.01,0.03),P=0.27〕、VE/VCO2 Slope〔MD=-0.26,95%CI(-1.87,1.34),P=0.75〕、HRrest〔MD=1.19,95%CI(-0.42,2.80),P=0.15〕、DBP〔MD=2.56,95%CI(-0.21,5.32),P=0.07〕的改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干预周期在12周及以上的患者,HIIT对于VO2peak、RER、VO2AT和HRmax的改善效果优于MICT(P<0.05);而干预周期在12周以下的患者,两种运动模式对于各指标的改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IT在改善患者VO2peak、VO2AT、HRmax以及BP方面均优于MICT,且干预周期12周及以上的CHD患者HIIT较MICT改善心肺功能的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