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对肝癌裸鼠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裸鼠人肝癌细胞MHCC97-H模型分成健脾化瘀方治疗组(10只)及对照组(10只)。记录两组肝内移植病灶、肝内转移灶及肺转移灶的数目、瘤体大小、瘤重。用免疫组学方法检测裸鼠人肝癌细胞MHCC97-H模型中肝内移植病灶、肝内转移灶及肺转移灶中CD31、CD34的表达。结果所有裸鼠人肝癌细胞MHCC97-H模型均全部能够成瘤。健脾化瘀方治疗组肝内癌灶体积[(2180±690)mm^3]明显低于对照组[(3261±560)mm^3](t=11.23,P〈0.01)。健脾化瘀方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裸鼠肝内转移率和肺转移率明显下降(P=0.033,0.011)。健脾化瘀方治疗组与对照组肿瘤组织中CD31指数分别为89.50±22.12和111.1±25.1(P〈0.05),CD34指数分别为86.3±32.7和109.2±37.0(P〈0.05)。结论健脾化瘀方能抑制肝癌新生血管形成,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与转移。  相似文献   

2.
体内连续筛选法建立自发性肺转移人肝癌细胞系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Li Y  Tang Z  Ye S  Liu Y  Chen J  Xue Q  Huang X  Chen J  Bao W  Yang J  Gao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9):601-605
目的 从人肝癌裸鼠肺转移灶中建立人肝癌细胞系 ,为探索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模型。方法 用高转移性人肝癌克隆细胞株MHCC97 H接种裸鼠 ,进行 3次肺转移筛选 ,取肺转移瘤建成皮下接种后自发性肺转移的细胞系。检测下列指标 :形态学、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运动速度、核型分析、流式细胞分析、免疫细胞化学检查、HBVDNA、成瘤性和转移性。结果 从裸鼠肺转移灶中培养出人肝癌细胞系HCCLM3,为多边形上皮性癌细胞 ,亚三倍体核型 ,染色体众数范围 5 5~ 5 8条 ;细胞倍增时间 34 9h ;克隆形成率 32 4 %± 3 2 % ;细胞运动速度 (2 0± 2 ) μm/h ;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甲胎蛋白、白蛋白、细胞角质蛋白 8、P16阳性 ,P5 3、nm2 3、HBsAg阴性 ;细胞基因组中有HBVDNA整合。裸鼠皮下接种成瘤率 10 0 % ,5周后自发性肺转移率为 10 0 % ,肺转移灶中位数 12 1个 /裸鼠。瘤组织原位接种于裸鼠肝脏 ,5周后腹壁转移 10 0 %、腹腔内转移 80 %、肝内转移 10 0 %、膈肌转移 70 %、肺转移10 0 % ,肺转移灶中位数 2 6 8个 /裸鼠。结论 建成一个皮下和原位接种均出现自发性高转移的人肝癌细胞系 ,为研究肝癌转移提供了新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卵巢上皮性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卵巢上皮性癌腹腔移植瘤模型,16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LPA处理组,将6×106个未经处理的卵巢上皮癌细胞株SKOV3和用LPA刺激后的SKOV3细胞分别注入2组裸鼠腹腔,待裸鼠自然死亡后,观察移植瘤大小、重量、腹腔转移灶的数目及腹腔脏器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成瘤率均为100%,但LPA组移植瘤生长速度、重量和腹腔转移灶数目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LPA具有促进卵巢癌细胞在腹腔内增生和浸润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腹腔内注射羟基喜树碱治疗腹膜转移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腔内注射羟基喜树碱(HCPT)对腹膜腔转移癌模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株HCCLM3接种于30只裸鼠腹腔内,制成腹膜转移癌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只;前者组按2 mg/kg剂量腹腔内注射HCPT,后者注射等体积的0.85%氯化钠溶液;于第2,4,6周连续注射7 d,观察8周。监测荷瘤裸鼠的体重和腹膜癌的变化,测量血液学和血清学指标。结果:至研究终点时,治疗组14只裸鼠存活,对照组存活5只;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期是(55±1)d(95%CI:54-57 d),对照组的平均生存期是(43±4)d(95%CI:34-51 d)(P=0.002)。治疗组的肿瘤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未观察到血性腹水和腹腔内弥漫性种植灶,对照组有4只裸鼠出现血性腹水,6只出现腹膜腔内弥漫性种植灶(P<0.00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在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在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裸鼠的体重、血常规和血生化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相关毒副作用。结论:腹腔内注射HCPT治疗腹膜癌模型,能抑制肿瘤生长,减轻腹膜癌病情,延长荷瘤宿主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三氧化二砷对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以及对骨髓抑制等作用.方法建立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应用TUNEL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s2O3对裸鼠移植瘤凋亡指数(AI)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s2O3对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指数(PI)的影响;检测移植瘤裸鼠的WBC并进行骨髓涂片检查.结果经As2O3治疗的移植瘤裸鼠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例正常,巨核细胞多见;低、中浓度As2O3治疗裸鼠移植瘤的AI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高浓度组AI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中浓度组PI低于对照组(P<0.01);高浓度组PI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s2O3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而达到其抗肝癌的效果,As2O3对移植瘤裸鼠骨髓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对裸鼠人肝癌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转移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建立高转移潜能人肝癌裸鼠肝原位移植模型,观察紫杉醇对人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转移的干预作用。方法:24只人肝癌裸鼠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自模型建立次日始两组分别给予13mg·kg-1·d-1剂量紫杉醇和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给药第30d处死裸小鼠,观察肿瘤生长、转移情况,分别用免疫组化和RTPCR的方法检测癌组织CD34和VEGFmRNA的表达水平,记录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紫杉醇组肿瘤重量、体积、肺转移灶计数、MVD和VEGF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对HCC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肝细胞癌的血管生成并降低肺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紫杉醇对人高转移性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M)在裸鼠体内肺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22只裸鼠,尾静脉注射接种ACC-M细胞建立实验性肺转移模型,随机分为紫杉醇组和对照组.紫杉醇组于接种肿瘤细胞后第2天起腹腔注射紫杉醇10 mg/kg,3 d注射1次,共10次;对照组同期腹腔注射等量溶剂.接种6周后处死实验动物.观察发生肿瘤肺转移的裸鼠数目,称体质量;解剖裸鼠肺脏,称质量;记录肺转移灶数目.结果 对照组和紫杉醇组相比,肺转移率100%vs 54.54%,肺转移结节数(28.64±10.69)vs(15.17±4.83),转移肺湿质量(0.702±0.044)g vs(0.524±0.046)g,2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对ACC-M细胞肺转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温阳解毒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探索中晚期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方法 8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经TACE治疗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治疗组服用温阳解毒方,比较2组患者疗效、生存期、肝功能、甲胎蛋白、KPS评分、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等差异。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肿瘤缓解率和稳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和7个月;2组生存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甲胎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肝外转移灶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解毒方联合TACE能增强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尤其可减少肝癌术后转移,本研究为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As2O3对人乳腺癌移植瘤增殖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鑫  吴诚义 《医学争鸣》2004,25(8):698-701
目的观察As2O3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和凋亡作用.方法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模型,随机分为4组,经尾静脉iv用药7 d,观察各组动物及肿瘤的情况.结果①实验组1、2和顺铂组的肿瘤标本中均可见有明显的凋亡峰,凋亡率分别是12.6%、40.0%和11.3%.实验组1、2的异倍体峰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顺铂组.②实验组1、2和顺铂组的Ki-67-LI比阴性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 0.05).但实验组1、2和顺铂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实验组1、2的bcl-2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顺铂组 (P<0.05).③实验组1、2比阴性对照组、顺铂组的凋亡指数高 (P<0.05).实验组2比实验组1的凋亡指数高(P< 0.05).④在用药期间As2O3对鼠造血系统功能影响不大.As2O3亦不影响裸鼠体质量的增加.结论As2O3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有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生长、下调肿瘤细胞bcl-2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且毒副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中药结合腹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尝试中药结合腹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方法将85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分为单纯腹腔内化疗组(简称单纯化疗组,n=40)和中药结合腹腔内化疗组(简称中西结合组,n=45).单纯化疗组仅仅腹腔穿刺注入化疗药顺铂;中西结合组在腹腔穿刺注入顺铂基础上本着本虚标实病机辨证施治,服用中药方扶正培本.结果中西结合组较单纯化疗组疗效显著(P<0.05),恶心、呕吐毒副作用轻(P<0.05),1年以上生存率高(P<0.05).结论中药结合腹腔内化疗的疗效优于单纯腹腔内化疗,适用于乡村基层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11.
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琪  梁后杰  阎晓初  边志衡  周进明  彭秋平  吴峰  潘凤 《重庆医学》2007,36(19):1929-1931,2023
目的 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 使用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细胞(lovo)在8只裸鼠结肠浆膜至黏膜逐层注射,以完成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制备,同时皮下种植8只裸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第4、6、8、12周各组分别处死裸鼠2只,观察原位种植肿瘤的成瘤率、生长情况、转移率和腹水出现率.结果 16只裸鼠实验期间无1只死亡,成瘤率为100%, 原位种植成瘤率为100%(8/8),区域淋巴结转移率100%(8/8),肝转移率为100%(8/8),肺脏转移率为75.0%(6/8),腹膜转移率为75.0%(6/8),腹水出现率为27.5%(3/8).皮下种植组未见转移.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该模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临床病程非常相似,为研究人结肠癌转移机制和干预措施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稳定的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观察多韦替尼( TKI-258)药物的肿瘤抑制作用。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接种于裸鼠脾脏建立异位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TKI-258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TKI-258灌胃,对照组同一时间段用生理盐水。采用形态学和病理学方法比较TKI-258研究组与对照组间肝转移癌形成情况,并对TKI-258研究组肝转移的预防与治疗进行评价和鉴定。结果裸鼠结肠癌异位肝转移模型的成瘤率为100%。 TKI-258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抑制肝转移癌的形成,肝转移评分也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TKI-258研究组的肝转移癌明显缩小,浸润深度变浅,部分有治愈瘢痕,两组差异在形态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 TKI-258研究组的肿瘤中央细胞坏死及细胞凋亡成片,只存留边缘部分肿瘤细胞,细胞分布不规则,两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异位肝转移模型适合对肝转移率和取材要求较高的实验研究。 TKI-258对裸鼠肝转移癌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能有效抑制转移癌的形成,但有必要进行临床试验来证实其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实验通过建立人LOVO细胞结肠癌裸鼠肝脏转移瘤模型,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联合分化诱导剂(RA)抗结肠癌转移的效应,二者是否具有协同效果.方法:建立人LOVO细胞结肠癌裸鼠肝脏转移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建立后分组治疗,至治疗结束时处死裸鼠,检测肝脏转移率和肝转移结节数及肝脏转移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自行合成的肝素酶B细胞表位多抗原肽(MAP)疫苗在活体内对HCC97H原发性肝癌生长及肺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新鲜合成肝素酶B淋巴细胞表位MAP疫苗并经主动免疫白毛黑眼兔获得特异性免疫血清,经纯化后被动免疫于荷瘤鼠体内,观察肝癌局部生长侵袭情况及肺部微转移灶数目、肝癌组织中VEGF、bFGF、CD34的表达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主动免疫的方法,获得了含高浓度、高纯度且能与肝素酶50kDa大亚基及前体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MAP抗体的免疫血清,该特异性抗体可显著抑制HCC97H细胞肝素酶活性、抑制VEGF和bFGF的表达及降低微血管密度;注射抗肝素酶B细胞表位MAP抗体各组的原位肝癌体积及肺转移灶数目都明显小于未经免疫兔IgG对照组(P<0.01)及希罗达阳性对照组(P<0.05),且其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本研究证实了肝素酶B淋巴细胞表位MAP疫苗在活体内具有抗原发性肝癌生长及抑制肺转移的作用,可为原发性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Hecpomatmocoenllu claaru scear coifno dmeaat h(H fCroCm) caasn ctheer foinurt Chh minoas,t accounts for 53% of all liver cancer deaths worldwide·1 Poor prognosis of HCC is mainly due to its high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2 Angiogenesis, a neovascularization process during which endothelial cells of the preexisting capillaries proliferate and migrate to form new vascular tips, is critical for the growth,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HCC·3,4 Evidences have shown that solid tumors would not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HOXB6在裸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抑癌机制及其前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质粒pcDNA6-HOXB6转染的HT29大肠癌细胞株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即HOXB6组和对照组.制模30 d后观察两组间转移瘤形成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HOXB6组平均体质量、肝质量、肝转移评分及血性腹水生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0.04 g与23.08 g,P<0.01;1.54 g与2.22 g,P<0.01;0.60与3.80,P<0.01;0与80.0%,P<0.05);两组生存曲线分析显示,HOXB6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XB6可抑制裸鼠大肠癌肝转移的形成,且可作为肿瘤转移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17.
人骨肉瘤自发性高肺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裸鼠体内建立人骨肉瘤自发性高肺转移模型。为探讨骨肉瘤肺转移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尽可能与临床条件相近的实验工具。方法 将裸小鼠腹腔筛选的人骨肉瘤高转移细胞亚群经裸鼠间传代,组织块原位植入胫骨骨髓腔,待裸鼠发生转移时,皮下扩增肺转移灶,再次原位移植,如此循环3个周期,观察各代肿瘤细胞致瘤率、脏器转移及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结果 各代肿瘤细胞致瘤率均为100%,肺转移率稳定友上,转移途径单一;体内增殖能力及染色体数目稳定。结论 建立了人成骨肉瘤自发性高肺转移模型。该骨肉瘤细胞系在裸鼠体内传代过程中生物学特性保持相对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人癌术后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人癌术后转移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瘤源所建模型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 肿瘤生长至瘤径为1.5 cm时,把在裸小鼠皮下传代的GBC、HCT-116、NCI-H460和SMMC-7721移植瘤切除,建立术后转移裸小鼠模型,观察动物的生存状态和体内转移情况.结果 GBC对照组裸小鼠8周时未发现体内转移;术后组10周时肺转移6只(75%),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2周.HCT-116对照组9周时肺转移3只(23.1%);术后组17周时肺转移15只(100%),脾脏转移5只(33.3%),淋巴结转移15只(100%),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超过8周.NCI-H460对照组10周时裸小鼠未发现转移,术后组14周时肺转移5只(100%),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4周.SMMC-7721对照组和术后组动物出现衰竭体征时均未发现体内转移,切瘤后动物生存期延长6周.结论 皮下移植瘤切除后,可以延长动物生存期,提高体内转移发生率,但是否发生高转移与瘤源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