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阻断特定的信号传导通路,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反应能力进而识别和破坏肿瘤细胞,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失衡可促进肿瘤异常血管的形成,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特征,可产生低氧、酸性和间质压升高等微环境改变,使促进肿瘤免疫的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相对缺乏,抑制肿瘤免疫的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增多,从而降低免疫治疗疗效。对恶性肿瘤患者行抗血管生成治疗不但可促进异常血管正常化和重塑肿瘤微环境,还可增加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的浸润,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性。二者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在肺癌、肝癌、肾癌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患者治疗中均观察到明显获益,且总体安全性可控。现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血管异常对肿瘤免疫的影响和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马明涛  徐志强 《当代医学》2021,27(36):70-72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低于对照组的27.0%(P<0.05);术后3、6、12、24 h,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0.71±0.22)分、(0.92±0.41)分、(1.31±0.25)分、(1.63±0.3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11±0.21)分、(1.78±0.52)分、(3.14±0.82)分、(3.55±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段,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T3、T4时段,观察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背景:髓核中炎症递质诱导神经根炎症是产生腰腿痛主要因素。感受器通路系列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存在自身循环,经感受器通路给药有靶向给药的功效。目的:分析经腰椎关节突滑膜和椎板肌肉附着点给药治疗椎间盘突出性腰腿痛1236例治疗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2—03/2007—03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对象:选择疼痛科就诊的椎间盘突出性腰腿痛患者1236例。男370例,女866例。年龄20~80岁。患者腰腿痛伴有腰椎间盘膨出、突出物小于椎管的1/3。方法:患者经腰椎间盘膨出、突出的椎关节突和椎板注射药物,药物配方: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5mg+左氧氟沙星0.1g+20gm利多卡因5mL+生理盐水氯化钠至20mL+透明质酸钠(施沛特)20mg。1次/周,2,3次为1个疗程。1个月以内不要过度负重。主要观察指标: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1236例椎间盘突出性腰腿痛患者1个疗程临床治愈1142例(94%),好转89例(7.2%),无效5例(0.4%)。1年随访资料完善的322例,未复发250例(77.6%),复发72例(22.4%);2年随访资料完善的206例,未复发155例(75.2%),复发51例(24.8%):3年随访资料完善的91例,未复发74例(81.3%),复发17例(18.7%);4年随访资料完善的62例,未复发52例(83.8%),复发10例(16.2%);5年随访资料完善的32例,未复发27例(84.3%),复发5例(15.6%)。结论:经腰椎关节突滑膜和椎板肌肉附着点感受器通路给药治疗椎间盘突出性腰腿痛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透明质酸钠腔内注射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临床效果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骨科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有108例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两组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安慰剂关节腔内注射,观察组术后给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时间4周,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白介素-1(IL-1)、一氧化氮(NO)和血沉(ESR)的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采用卡方检验评估两组间差异。 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ADL及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8.390、11.690,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MMP-1、COMP、IL-1、NO、ESR水平和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6.284、4.293、5.023、10.508、5.351、8.701, 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与对照组(1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2,P>0.05)。 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透明质酸钠腔内注射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能在短期内缓解膝关节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软骨代谢,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反式激活靶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bioinfonnatics)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Ag)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方法 以HBeAg表达质粒pcDNA3.1(-)-HBeAg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分析。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利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的搜索和比对,进行电子拼接,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KozaK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确定新型基因序列。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证实,命名为HBeAgTP,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AY423624。结果 HBeAg TP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324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107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 HBeAg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HBeAg TP的筛选与克隆,为进一步研究。HBeAg在体内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利多卡因是否能通过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在神经系统形成高药物浓度,并与静脉注射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10/11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生物实验室进行。将12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皮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两组,每组6只,两组又分为给药后18,22,26h3个亚组,每亚组2只。皮内注射组在家兔肩胛区脊柱T3~4棘突两旁1cm的皮肤皮内注射10g/L利多卡因4mg/kg,分两三点注入,使之呈苍白桔皮样皮丘;静脉注射组经静脉缓慢推注10g/L利多卡因4mg/kg。在给药后相应时间点处死兔,取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脊髓、下丘脑和肌肉,分别匀浆测定利多卡因含量。每组3个时间点所取组织作为一组,取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12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组间比较:皮下注射组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下丘脑和肌肉的利多卡因含量显著高于静脉注射组[(248.1±8.6),(164.1±4.7),(15.7±1.0),(23.7±2.6)ng/g;(29.8±2.4),(55.7±2.8),(0.98±0.26),(1.98±0.3)ng/g,P<0.01];脊髓利多卡因含量显著低于静脉注射组[(20.7±2.7),(24.8±2.3)ng/g,P<0.05]。②组内相比:皮下注射组脊神经节利多卡因含量显著高于肠系膜下神经节(P<0.01);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显著高于脊髓、下丘脑和肌肉(P<0.01)。结论:皮内注射利多卡因,能通过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在脊神经节和肠系膜下神经节形成高药物含量,还能到达下丘脑,高于静脉给药途径。皮内注药主要作用部位是脊神经节和肠系膜下神经节。  相似文献   
8.
本院 1 994~ 2 0 0 2年共行断指再植手术 70例( 81指 ) ,成活 73指 ,失败 8指 ,成活率为 90 % ,功能恢复为 87 8%。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70例 ( 81指 )断指患者 ,男 61例 ( 72指 ) ,女 9例 ( 9指 ) ,年龄 2 8个月~ 67岁。伤指情况 :拇指1 6个 ,示指 2 5个 ,中指 2 0个 ,环指 5个 ,小指 1 5个 ;完全断离 5 3个 ,不完全断离 2 8个 (断指无血液循环需吻合血管才能成活 ,连续组织少于横截面积的 1 /4或皮肤相连不超过周径的 1 /8) [1 ] 。其中末节断离 1 0个 ,1例左手示指、中指、环指、小指损伤 ,中指远端一节半完整 ,食指近节完整 ,予以…  相似文献   
9.
缺血修饰白蛋白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为心肌缺血发作时人血清白蛋白氨基酸末端序列乙酰化或缺失所致,IMA是迄今为止唯一经美国FDA批准上市销售用为临床诊断的心肌缺血生化标志物.鉴于缺血修饰白蛋白敏感性极高,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缺血修饰白蛋白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及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治疗的63例AECOPD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尾号的偶数将其分为32例研究组和31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喘息缓解时间、咳嗽减轻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干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ECOPD患者采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