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患者骨髓CD3 4+ 细胞凋亡状况 ,探讨CAA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 -免疫磁珠分离系统 (MACS)分离纯化 39例CAA患者的骨髓CD3 4+ 细胞 ,用DNA末端原位标 (TUNEL)技术分析骨髓CD3 4+ 细胞原位凋亡状况。结果 CAA患者骨髓细胞的凋亡率为 (39.2 4± 12 .70 ) % ,健康对照组为 (8.5 0± 2 .30 ) % ,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凋亡细胞可见核染色质皱缩、凝聚 ,但未见到核碎裂现象及典型的凋亡小体。结论 CAA患者骨髓CD3 4+ 细胞的过度凋亡是其质或 /和量缺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愈障汤治疗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愈障汤治疗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 6 8例儿童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愈障汤加西药常规组 ,36例 )和对照组 (西药常规组 ,32例 ) ,观察临床疗效。采用磁式细胞分选器 (MACS)分离纯化骨髓CD34+ 细胞 ,采用SABC亲和细胞法和CMIAS系列多功能真彩图像分析仪检测骨髓CD34+ 细胞bcl-2表达。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38.4 %、2 5 .0 %、86 .0 %和 2 5 .0 %、15 .6 %、6 2 .5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骨髓CD34+ 细胞bcl 2表达阳性率和O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和P <0 .0 5 )。结论 :愈障汤治疗儿童CAA疗效高 ,起效快 ,无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 ,阻抑了儿童CAA骨髓CD34+ 细胞的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愈障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盆血 (CAA)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愈障汤治疗的 39例CAA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磁式细胞分选器 (MACS)分离纯化骨髓CD3 4+ 细胞 ;采用SABC亲和细胞法和CMIAS系列多功能真彩图像分析仪检测骨髓CD3 4+ 细胞bcl 2的表达 ,并与 2 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CAA患者骨髓CD3 4+ 细胞bcl 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OD值治疗前均较健康组减低 (P <0 .0 1) ,治疗后显著升高 (P <0 .0 1) ,bcl 2蛋白表达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结论 愈障汤治疗CAA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 2的表达 ,从而阻抑了骨髓CD3 4+ 细胞的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骨髓CD34+细胞凋亡状况,探讨CAA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分离系统(MACS)分离纯化39例CAA患者的骨髓CD34+细胞,用DNA末端原位标(TUNEL)技术分析骨髓CD34+细胞原位凋亡状况.结果CAA患者骨髓细胞的凋亡率为(39.24±12.70)%,健康对照组为(8.50±2.3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凋亡细胞可见核染色质皱缩、凝聚,但未见到核碎裂现象及典型的凋亡小体.结论CAA患者骨髓CD34+细胞的过度凋亡是其质或/和量缺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以下简称再障 )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 ,采用体外短期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干扰素γ(IFN γ)对AA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Fas介导的凋亡在AA发病中的作用。正常对照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率为 ( 1 0 .0 2± 2 .33) % ,重型再障组(SAA)和慢性再障组 (CAA)分别为 ( 38.2 8± 9.0 1 ) %和 ( 2 6 .6 6± 4 .2 7) % ,SAA组和CAA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 <0 .0 5 ) ;SAA组与CAA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含SCF、IL 3、GM SCF和EPO细胞因子组合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 ,加入IFN γ时 ,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稍增高 ,AA患者骨髓在上述相同的条件下 ,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与正常对照骨髓比较显著增高 (P <0 .0 5 ) ,且SAA组明显高于CAA组 (P <0 .0 5 )。实验结果表明 ,AA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时 ,IFN γ促使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的表达作用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强。结果提示 ,AA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A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补肾活血通络法为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CAA)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 79例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 0例 )和对照组 (39例 )。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 ,治疗组用补肾活血通络方加西药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血浆sFas ,sFasL水平。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37.5 0 % ,2 5 .0 0 % ,87.5 0 %和 2 0 .5 1% ,17.95 % ,6 1.5 4%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sFas水平比健康组明显减低 (P <0 .0 1) ,治疗后治疗组sFa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CAA疗效高 ,毒副作用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从而阻抑了CAA患者造血细胞的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愈障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盆血(CAA)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愈障汤治疗的39例CAA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磁式细胞分选器(MACS)分离纯化骨髓CD34+细胞;采用SABC亲和细胞法和CMIAS系列多功能真彩图像分析仪检测骨髓CD34+细胞bcl-2的表达,并与2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CAA患者骨髓CD34+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OD值治疗前均较健康组减低(P<0.01),治疗后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结论愈障汤治疗CAA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从而阻抑了骨髓CD34+细胞的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结合疗维适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及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 0 2~ 2 0 0 3年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病人分成两组 ,5 8例为治疗组 (疗维适加中药 ) ,5 1例为对照组 (单用中药 )。结果 :近期疗效方面 ,治疗组有效率 (RR率 )为 18.96 % ,而对照组为 11.76 % ,(P <0 .0 5 )。在免疫功能方面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CD+ 3 、CD+ 4 、CD+ 4 /CD+ 8、NK细胞、IL -Ⅱ都升高 (P <0 .0 1)。CD+ 8下降 (P <0 .0 1)。而单纯中药组 (对照组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 ,CD+ 3 、CD+ 4 、CD+ 4 /CD+ 8、NK细胞、IL -Ⅱ ,CD+ 8无明显变化 (P <0 .0 1)。其他方面 ,有 4例病人用疗维适后出现低热 ,两组中只有病情进展病人中部分出现肝功能及血常规异常。结论 :疗维适与中药结合较单用中药抗癌效果好。疗维适有明显的增强病人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 ( NS)细胞及体液免疫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61例 NS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及西药加黄芪注射液组 (治疗组 ) ,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 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改变。结果 :治疗组治后与治前比较 ,CD3、CD4及 CD3/CD4比值均显著增加 ( P均 <0 .0 1 ) ,对照组治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 P均 >0 .0 5 ) ;治疗组治后与对照组治后比较 ,Ig G显著高于后者 ( P<0 .0 5 )。治疗组完全缓解及显著缓解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黄芪注射液有调整 NS细胞及体液免疫作用 ,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共刺激分子B7 1的表达水平对Lewis肺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18只Lewis肺癌小鼠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和B7 1组。治疗 2周后 ,检测肿瘤组织中B7 1分子的表达率、凋亡指数 (AI)和外周血、脾中的CD8+ 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对照组肿瘤细胞的B7 1的表达率为 (8.8± 0 .9) % ,空载体组的表达率为 (8.4± 0 .8) % ,两组表达水平相近 (P >0 .0 5 ) ;B7 1组的表达率为 (4 6 .6± 5 .7) % ,同时其凋亡指数为 (5 .3± 1.0 ) % ,均较对照组高 (P <0 .0 5 )。B7 1组外周血和脾脏中CD8+ 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 (15 .4± 3.2 ) %和 (4 1.8± 2 1.8) % ,均较对照组和空载体组高 (P <0 .0 5 ) ,第 8、14d的抑瘤率分别为 34.6 %、87.0 %。结论提高肿瘤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有助于增加肿瘤的免疫原性 ,引起凋亡 ,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造血细胞凋亡与T淋巴细胞免疫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plastic anemia,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两者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0例AA患者和15例非血液、免疫系统疾病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总CD34^ 、CD34^ Fas^ 、CD34^ Fas^-、CD3^ 、CD8^ 、CD3^ 、CD3^ CD25^ 标记值。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AA组总CD34^ 细胞%明显减少而其Fas表达率(以占总CD34^ 细胞%为计)明显增高。(2)AA组CD34^ 细胞%数与其Fas抗原表达率无明显负相关。(3)AA组T细胞%明显增多,且以CD8^ 细胞和CD3^ CD25^ 细胞增多为主。(4)AA组CD34^ 细胞%数与其T细胞活化状态无显著负相关。(5)AA组CD34^ 细胞Fas表达率与其T细胞活化状态无显著正相关。结论 AA骨髓存在着造血细胞数量减少和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功能的异常,造血细胞数量减少还可能与Fas以外途径诱导的凋亡过度有关。骨髓造血细胞凋亡过度可能有活化T淋巴细胞免疫以外的途径诱导Fas途径或活化T淋巴细胞可以通过Fas之外的途径诱导造血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内Ca2 + 含量及CD34、CD95阳性细胞率及其相关因素IFN -r、TNF -a之间的内在联系 ;方法 :我们分别采用钙离子邻%D甲酚酞络合酮直接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双标记法及放免法 ,检测 30例CAA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内Ca2 + 含量、CD34、CD95阳性细胞率及IFN -r、TNF -a水平 ,并与正常手术组 (14例 )和健康献血员 (14例 )比较。结果 :CAA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内Ca2 + 及CD34、CD95阳性细胞率与手术组比较 ,有明显差异 (P <0 .0 1) ,患者外周血清中IFN -r、TNF -a的表达水平也与正常人有较显著的差异 (P <0 .0 1)。结论 :CAA患者其造血干细胞存在凋亡现象 ,是通过IFN -r、TNF -a作用靶细胞后触动靶细胞的CD95表面蛋白受体 ,进而引起靶细胞内的连锁生化反应 ,包括Ca2 + 升高 ,使DNA降解而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78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40例,单纯西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8例。治疗7天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均服药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8%,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减轻化疗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升高白细胞作用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156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80例,单纯西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76例。治疗7d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均服药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8%,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减轻化疗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升高白细胞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出现CD34^ 造血干/祖细胞,然后将其注射入致死量照射小鼠体内,以研究其重建造血功能。方法 胚胎干细胞自由分化形成胚胎体后,加入造血刺激因子混合液以诱导产生CD34^ 造血干/祖细胞,将这些造血干/祖细胞注射入经致死剂量照射的小鼠,观察小鼠存活率的改变,并取存活2个月的小鼠骨髓和脾脏,PCR检测嵌合体形成。结果 体外分化第13日CD34^ 造血干/祖细胞比例可高达17.36%,将这些细胞注射入致死量照射小鼠后,可提高存活率达86.67%,存活小鼠的骨髓和脾脏均检测到供体来源的细胞。结论 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获得CD34^ 造血干/祖细胞,且后者具有其相应的正常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益髓理血饮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 模型大鼠骨髓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诱变剂二甲基苯蒽诱导建立大鼠MDS模型,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 型+PBS组、模型+复方皂矾丸组、模型+益髓理血饮低剂量组和模型+益髓理血饮高剂量组,每组12 只。于造模第14 天开始分组连续给药30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给药后的第31天将各组的大鼠处死,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的病 理学改变,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PBS组大鼠骨髓细胞病态造血,外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下降明 显,促凋亡蛋白Bax明显增加,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PBS组相比,治疗各组大鼠外周白细 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升高,促凋亡蛋白Bax明显减少,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尤 以模型+益髓理血饮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PBS组骨髓细胞的总凋亡率、早期凋亡率 和晚期凋亡率均有所增加(P<0.01),治疗各组的凋亡率均有所下降(P<0.05或0.01),尤其总凋亡率和早期凋亡率下降更 为明显,仅有益髓理血饮对降低晚期凋亡率疗效明显(P<0.01),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中药复方益髓理血 饮治疗MDS能改善其外周血细胞情况,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升高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骨髓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斑汤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CD34、CD45表达的影响。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以环磷酰胺25 mg·kg^-1,隔日1次,腹腔注射2次即可造成骨髓抑制模型,正常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观察红斑汤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细胞CD34、CD45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骨髓细胞CD34、CD45均可见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红斑汤组及鲨肝醇组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红斑汤组与鲨肝醇组,具有促进骨髓抑制小鼠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恢复,且鲨肝醇组疗效不显著优于红斑汤组(P〉0.05);红斑汤组和鲨肝醇组骨髓细胞CD34、CD45及CD34、CD45的双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红斑汤组和模型组均能促进骨髓细胞CD34、CD45的恢复,且鲨肝醇组不优于模型组(P〉0.05)。结论:红斑汤具有升高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骨髓细胞CD34、CD45;具有改善环磷酰胺对小鼠骨髓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和CD34-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从该角度探讨MDS的发病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20例高危MDS、20例低危MDS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CD34+细胞的比例,CD34+细胞和CD34-细胞凋亡、增殖的百分率,计算各组中的凋亡/增殖(A/P)比。结果:(1)MDS患者CD34+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高危组CD34+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而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CD34+,CD34-细胞的凋亡率在MDS低危组中均为最高,明显高于MDS高危组和对照组,在低危组中,CD34-细胞的凋亡率(80.36±1.82)%明显高于CD34+细胞(54.75±2.18)%(P<0.05),而在高危组中,CD34+,CD34-细胞的凋亡率无显著差异;(3)CD34+细胞的增殖率在MDS高危组中最高,明显高于低危组和对照组,而CD34-细胞的增殖率在MDS高危和低危组间无显著差异,在高危组中,CD34+细胞的增殖率(50.67±3.37)%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30.99±1.96)%(P<0.05);(4)无论CD34+,CD34-细胞的A/P值在MDS低危组中均明显高于高危组和正常对照组,而在MDS各亚组中,CD34-细胞的A/P值明显高于CD34+的A/P值(P<0.05)。结论:CD34+细胞百分率随MDS危险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在低危组中以CD34-细胞的凋亡占主导,随着病情进展,在高危组中则以CD34+细胞的增殖占主导,提示异常的凋亡和增殖在MD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