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联合改良Hanley术治疗高位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高位经括约肌肛瘘患者100例均分为观察组(TROPIS联合改良Hanley术治疗)和对照组(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记录两组肛门疼痛、渗出和肿胀评分,比较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创面愈合时间、便血时间、脓腐脱落时间、创面瘢痕面积、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水平。 结果两组术后7天肛门疼痛、渗出和肿胀评分较术后1天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水平较术前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便血时间、脓腐脱落时间、创面瘢痕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TNF-α、IL-6、IL-8和CRP水平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TROPIS联合改良Hanley术,创伤更小,可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张学诚  张力方 《海南医学》2016,(22):3746-3747
目的:观察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高位肛周脓肿住院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行高位肛周脓肿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引流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高位肛周脓肿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疼痛评分、感染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不愈合、脓肿形成、低位肛瘘形成、高位肛瘘形成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控制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分别为(3.2±1.7) d、(3.8±1.2)分和(10.1±2.2)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3±1.5) d、(4.3±0.7)分和(15.2±1.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低位肛瘘形成8例,高位肛瘘形成3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例和1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切口不愈合、脓肿形成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能有效缩短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降低术后疼痛,且能减少术后高位肛瘘形成的机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位复杂性括约肌间肛瘘低位切开高位扩创引流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4例患有高位复杂性括约肌间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扩创引流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引流的方法治疗.对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临床疗效以及肛门的功能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临床疗效以及肛门功能等进行观察和对比得知:两组的临床疗效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的齿线上肛管的形态、治愈时间以及肛门的括约肌的功能有非常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 对高住复杂性的括约肌间的肛瘘采用低位切开然后高位扩创引流的方法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位复杂性括约肌间肛瘘低位切开高位扩创引流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4例患有高位复杂性括约肌间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扩创引流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引流的方法治疗。对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临床疗效以及肛门的功能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临床疗效以及肛门功能等进行观察和对比得知:两组的临床疗效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的齿线上肛管的形态、治愈时间以及肛门的括约肌的功能有非常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对高位复杂性的括约肌间的肛瘘采用低位切开然后高位扩创引流的方法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联合改良Hanley术治疗高位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高位经括约肌肛瘘患者100例均分为观察组(TROPIS联合改良Hanley术治疗)和对照组(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记录两组肛门疼痛、渗出和肿胀评分,比较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创面愈合时间、便血时间、脓腐脱落时间、创面瘢痕面积、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水平。 结果两组术后7天肛门疼痛、渗出和肿胀评分较术后1天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水平较术前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便血时间、脓腐脱落时间、创面瘢痕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TNF-α、IL-6、IL-8和CRP水平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TROPIS联合改良Hanley术,创伤更小,可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结合瘘管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EM)填塞治疗经括 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 年10 月-2016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66 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采用随 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行LIFT 和AEM)和对照组(行肛瘘切开术或切开挂线术),每组各33 例。 主要观察指标:创面愈合时间,术前、术后1、3、6、12 个月肛门失禁评分和总有效率。患者术后1 个月至 门诊复诊,术后3、6、12 个月采用门诊、问卷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创面愈合情况、肛门控便能力及 治愈情况。结果 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61 例,治疗组31 例,对照组30 例,两组患者术前均无肛门失 禁。对照组30 例患者中,21 例行肛瘘切开术,9 例行切开挂线术。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治疗组少于对照组。肛门失禁评分两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肛门 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1、3、6、12 个月肛门失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 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 和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IFT 结合 AEM 治疗经括约肌肛瘘与传统肛瘘切开术疗效相当,而且创面愈合时间短,肛门功能保护良好,无肛门失禁 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虞哲波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412-1414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联合生物补片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经括约肌肛瘘患者63例,分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式;观察组采用LIFT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肛门形态、功能等指标。并随访半年,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疼痛分级及尿潴留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形态正常和肛门功能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生物补片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创面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可减轻术后肛门疼痛及对肛门形态、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林海鸥 《吉林医学》2015,(8):1499-1500
目的: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杂性肛瘘患者65例,分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组33例与切开挂线组32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伤口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创面积,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手术前后肛门功能评分等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IF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伤口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创面积明显低于切开挂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肛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FT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为5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性肛瘘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应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对其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禹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予以对照组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予以观察组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水平变化。结果术后观察组肛门括约肌功能优良率[94.59%(35/37)]高于对照组[70.27%(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可有效改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行保留括约肌术,对照组行切开挂线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大小、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术后复发情况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创面愈合时间短,肛门瘢痕小,肛门畸形发生率低,肛门部分失禁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效果较切开挂线术为佳。  相似文献   

11.
袁先仓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1114-1117
目的 比较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与切开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高位肛瘘较为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 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切开挂线治疗,比较2组治愈时间、治愈率、肛门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愈时间为(22±4) d,对照组治愈时间为(24±5) d,2组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0,P<0.01);观察组治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86.7%,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7,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为(4.8±1.2)分,对照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为(6.8±1.3)分,2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1,P<0.01);随访半年,对照组复发4例,观察组无复发,2组均无肛门失禁者。 结论 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与切开挂线均可有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与切开挂线比较,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高位肛瘘治愈时间短、治愈率高、肛门功能恢复好,是治疗高位肛瘘较好的手术方法之一。肛瘘管道切除缝合加肛瘘主管挂线法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对口切开旷置垫棉法结合高位松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对口切开旷置垫棉法结合高位松挂线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及复发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及皮筋外肛缘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治疗组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肛管最长收缩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切开旷置垫棉法结合高位松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可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治愈时间,具有微创化治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低位肛瘘患者采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实施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低位肛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给予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手术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试验组研究对象的总有效率(94.00%)与对照组研究对象(66.00%)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以及创面面积(42.23±5.69)min、(10.28±1.18)d、(2.18±0.50)cm2与对照组患者的(54.21±7.57)min、(15.89±1.68)d、(5.78±0.88)cm2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低位肛瘘患者采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实施治疗后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恢复,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体会.方法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切开挂线术,对照组采用切开旷置引流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肛门功能,并根据观察指标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愈时间、疼痛程度、肛门功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疗效好、痛苦小、对术后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术式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治疗术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切开挂线手术治疗)和观察组(45例,采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高位肛瘘治愈率高,肛门功能恢复良好,整体疗效优于切开挂线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桂新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32-4933
目的:探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LIFT-Plug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瘘管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LIFT-Plug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观察指标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愈合时间、瘢痕面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轻度疼痛35例(87.5%),中度疼痛5例(12.5%),无重度疼痛者;对照组术后轻度疼痛25例(62.5%),中度疼痛9例(22.5%),重度疼痛6例(15.0%),研究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治疗低位肛瘘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向等压引流术与切开高位虚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高位虚挂线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7 d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Wexn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治疗高位肛瘘效果确切,可对患者肛门功能有效保护,术后痛苦小、愈合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挂线方法对高位肛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高位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低位切开结合分次紧线挂线法,对照组采用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切开结合分次紧线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括约肌间瘘道结扎术治疗低位单纯肛瘘的效果及复发率。方法:将低位单纯肛瘘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选用改良括约肌间瘘道结扎术,对照组选用传统瘘道切开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VAS评分、瘢痕面积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并于术后进行12个月的回访调查其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瘢痕面积(1.3±0.3 cm2)、创口愈合时间(25.2±3.1 d)、VAS评分结果(2.2±0.4 分)以及疼痛持续时间(3.1±1.2 d)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5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7.1805)。术后12个月回访对照组复发8例(17.39%),观察组复发1例(2.17%),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6.0348)。结论:应用改良括约肌间瘘道结扎术对低位单纯肛瘘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疼痛不适,降低术后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肛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杨琴燕  汪长健  何俊  沈忠  杨关根  雷艺殿 《浙江医学》2022,44(10):1067-1069,1074
目的观察肛瘘切开联合肛门内外括约肌修补术治疗括约肌间肛瘘的疗效。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接受手术治疗的300例括约肌间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肛瘘切开联合肛门内外括约肌修补术治疗150例,为观察组;单纯肛瘘切开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以及随访半年后肛门失禁、锁孔畸形发生率及肛瘘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上述肛肠动力学指标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观察组变化不明显(均P>0.05),其中观察组上述肛肠动力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肛门失禁、锁孔畸形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肛瘘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切开联合肛门内外括约肌修补术治疗括约肌间肛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