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新生儿腹部手术中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术中体温的影响,探讨新生儿腹部手术过程中、术毕时影响体温的因素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新生儿腹部手术的护理质量及临床治疗质量.方法:将120例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新生儿按术中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测量并记录进入手术室的患儿术前、术中、术后的体温.术中对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为干预组,共68例;术中对患儿采用腹部手术常规护理措施的为对照组,共52例,并观察两组患儿术后3天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术中、术毕的平均体温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中、术毕平均体温与术前相比较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术中和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分别为11.8%,对照组术中和术后低体温发生率为5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的体温改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采用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术中、术毕时低体温发生率,保证新生儿腹部手术的顺利完成,减少手术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围术期保温护理对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2-2019-07间接受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将2017-02-2018-05间入院的38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围术期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将2018-06-2019-07间入院的40例患者作为保温组,围术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保温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常规组术中30 min及术后10 min的体温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温组患者术中30 min及术后10 min的体温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中低温、寒战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保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保温护理,可保持患者术中体温的稳定,减少术中低体温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术中保温干预对婴幼儿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部手术期间采取保温干预对其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腹部手术婴幼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术中室温22.00~24.00℃,输入液体、血液不作加温处理;观察组采取提高室温(24.00~26.00℃),输入液体、血液及冲洗液加温等保温措施。测量患儿术前、术后体温、凝血指标及术中出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前后体温及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而对照组均变化明显(均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婴幼儿腹部手术期间采取保温干预可维护其凝血功能,从而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及传统开腹结肠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 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04例,分为两组,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组70例,开腹结肠切除术组34例,比较两组患儿术前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的排便情况.结果 左半结肠切除手术,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治疗患儿的年龄和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左半结肠切除还是次全结肠切除手术,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均比开腹组明显减少(P<0.05);次全手术开腹组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要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小肠结肠炎腹腔镜组12.8%,开腹组为17.7%.术后1年随访两组间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不仅能获得传统开腹手术同样的效果,而且减小了手术对患儿的创伤,在伤口美观方面使患儿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电子输液加热器联合小棉被保温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采用空气加温器使手术室温度保持26~28℃;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子输液加热器将静脉滴注液体加热至32~35℃进行输液,同时用小棉被为患儿肢体及胸部保暖.观察并记录两组术中体温、心率、血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中体温、心率、血压均保持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采用电子加热器联合小棉被保温法可维持患儿术中生命体征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手术中不同的保温方式对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将2010-01—2011-11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24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薄面被,充气式加温毯和综合加温3组各80例,采用上述不同方法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加温。分别测定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术中30、90、120、18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结果薄棉被组、充气式加温毯组和综合加温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体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薄棉被保温及充气式加温毯等保温方法相比,综合保温方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结核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16例乳腺结核的临床资料及高负压引流在术中应用的疗效.结果:16例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2个月~3年,无1例复发,无1例行全乳腺切除术.结论:乳腺结核的治疗应当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术后加强抗感染,术中尽可能清除坏死组织,术后充分利用负压引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围术期综合保温干预对预防患者低体温及促进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11—2020-10永城市人民医院手术室行胸腔镜手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围术期常规保温干预组(对照组)和在常规保温干预的基础上联合综合保温干预组(观察组),每组34例.记录2组患者术中及麻醉复苏期间低体温、低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结核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16例乳腺结核的临床资料及高负压引流在术中应用的疗效.结果:16例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2个月~3年,无1例复发,无1例行全乳腺切除术.结论:乳腺结核的治疗应当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术后加强抗感染,术中尽可能清除坏死组织,术后充分利用负压引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术前预保温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预保温模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术前预保温组、术中保温组和常规保温组,每组30例。术前预保温组患者在术前30min至手术结束给予强制充气加温毯加温;术中保温组患者进入手术室至麻醉开始给予单层棉被,麻醉开始至手术结束使用强制充气加温毯保温;常规保温组患者从术前入室至手术结束给予常规单层棉被保温处理。记录患者入室时、麻醉时、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每30分钟以及手术结束时的鼓膜温度。结果三组不同时间点鼓膜温度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交互效应均P<0.01;三组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术前预保温模式有助于保持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相对稳定,有效避免围手术期低体温和术后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应用复合保温措施干预对显性失血及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0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髋。分为复合保温干预组和常规组。复合保温组采取可控式电热保温毯、输入液加温、控制手术室温度等措施;常规组不予复合保温体温干预。评估两组麻醉30 min、麻醉60 min、麻醉90 min、手术结束时体温的变化,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情况,以及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及计算术中的隐性失血量。[结果]复合保温组麻醉30 min、麻醉60 min、麻醉90 min、手术结束时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保温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复合保温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复合保温干预措施在全髋关节置换中能有效减少术中、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7):1542-1545
[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运用保温干预措施,了解对围手术期的出血量是否有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10月,在本院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0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髋。体温干预组采取可控式电热保温毯、输入液加温等措施,维持患者体温在36℃以上;对照组不做特别处理。两组患者均在术后48~72 h内拔除引流管,评估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情况,以及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及输血率。[结果]体温干预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体温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体温干预组的输血人数及输血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保温干预措施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血率有着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胆囊术后患者肩部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65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术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两组不同时间体温比较,干预主效应P0.05;观察组术后肩部疼痛发生率和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保温措施有效预防患者术中体温下降,减少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肩部疼痛的发生并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全程血液管理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输血量的影响,探讨减少围手术期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早期45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常规血液管理模式(常规组),后期45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全程血管理模式(全程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及输血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结果全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输血量均低于常规组,术后3 d及1周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全程血液管理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降低输血量和输血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根治术中实施保温护理措施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直肠癌Miles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输液加温器、加热冲洗液、保温毛毯等综合保温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拔管时间、复苏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寒战发生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Miles根治术中积极给予等保温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减少患者麻醉恢复期低温和苏醒延迟等发生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肾积水患儿术前禁食禁饮链式管理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46例肾积水患儿按时间段分组,2018年4~12月7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9年1~9月68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前禁食禁饮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术前禁食禁饮链式管理方式,评估记录两组禁食禁饮情况及口渴、饥饿、哭闹、血糖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口渴、饥饿(除≥3岁患儿)和哭闹情况以及术后口渴和饥饿情况(除≥3岁患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肾积水患儿术前在多学科协作模式行禁食禁饮链式管理可有效缩短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改善患儿术前术后口渴、饥饿不适感,减少哭闹的发生,同时不增加术中呕吐误吸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保温护理对在全身麻醉下腰椎融合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本院手术室接受全身麻醉下腰椎融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接受综合保温护理。记录患者入麻醉苏醒室和出麻醉苏醒室时的麻醉恢复评分、肾上腺素(adrenaline, AD)和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orepinephrine, NE)水平、围手术期出现低体温和寒战次数,以及两组患者术前、术中1 h、进入麻醉苏醒室及出麻醉苏醒室时的机体核心体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入麻醉苏醒室时的麻醉苏醒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出室时的麻醉苏醒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AD、N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围手术期出现低体温及寒战的次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体温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术中1 h、进入麻醉苏醒室及出麻醉苏醒室的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腰椎融合手术患者采用综合保温护理,有助于术后意识恢复、缩短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中积极保温措施在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后手术源性低体温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98例行剖宫产者临床资料,其中49例患者于术中实施常规保温者为对照组;49例于术中积极实施保温措施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时体温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期间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状况;比较两组手术期间寒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产后10 min、30 min、60 min时体温分别为(35.17±1.35)℃、(36.21±0.53)℃、(37.07±0.31)℃,较对照组产后相应时间点时体温(34.02±1.08)℃、(35.23±0.32)℃、(36.12±0.36)℃高,P<0.05。观察组手术期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期间寒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中积极采取保温措施不仅可降低剖宫产患者寒颤发生率,有助于维持患者体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皮肤外科全麻患儿手术的护理方法,对患儿手术进行全程护理,并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我院对40例手术全麻患儿进行了护理。首先对患儿进行术前风险的评估,加强患儿家长的术前宣教。护士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积极配合医生手术,密切观察患儿的术中情况,手术完毕后做好伤口保护及患儿安全护理。结果:通过对全麻患儿手术的全程护理,减轻了患儿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患儿由被动到能主动积极的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结论:做好皮肤外科全麻手术患儿的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缩短手术时间,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施保温护理措施对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输液加温器、加热冲洗液、保温毛毯等综合保温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温度及拔管、复苏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前患者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寒战发生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积极给予等保温护理干预措施,能明较少患者麻醉恢复期低温和苏醒延迟等发生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