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椎间隙行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并行APS 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对2016 年1000 例
不同椎间隙硬膜外术后镇痛行APS 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药物配方为:A:高位硬膜外(C5 -T6 ,150 例)0.1%
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30μg 共250mL;B:中位硬膜外( T6 - T12 ,386 例) 0.12%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30μg 共
250mL;C:低位硬膜外(T12 -L5 ,454 例) 0.15%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30μg 共250mL;参数设置均为:背景输注
5mL/h,冲击剂量3mL/次,锁定时间15 min;在术后8 h、24 h、48 h、观察病人静息和咳嗽时镇痛效果(VAS 评分)
及舒适度(BCS 评分),同时记录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率,分析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并多科室协作进行硬膜外
术后镇痛管理。结果: 镇痛有效率及满意率达100%,共发生并发症57 例(5.7%):其中恶心呕吐21 例(2.1%);
皮肤瘙痒2 例(0.2%);单侧下肢麻木19 例(1.9%);单侧上肢麻木2 例(0.2%);低血压1 例(0.1%);硬膜外导管
脱落11 例(1.1%);硬膜外穿刺点感染1 例(%);并发症均得到及时发现并处理,无后遗症。结论: 不同椎间隙
连续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安全且效果满意,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部位及留置导管的位置等因素有关,术后有效
的急性疼痛管理及多科室协作诊断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劈核钩向上劈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15 例
128 眼Emery-Little 分级为Ⅳ级核的硬核性白内障病人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65
只眼使用劈核钩向上劈核技术( 向上劈核组) ,63 只眼使用标准的拦截劈核技术( 对照组) ,记录术中所使用的超
声时间、超声能量和累积能量复合参数,并比较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计数和并发症。结果: 向上劈核组
的超声时间( 23.02±6.91s) 、超声能量( 15.72%±2.79%) 及累积复合能量参数( 6.02±2.05)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向上劈核组术后1d 和术后3d 角膜水肿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 P<0.05) 。向上劈核组术后1wk 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 9.07%±3.03%) 明显低于对照组( 15.32%±3.06%)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劈核钩向上劈核技术可使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超声时间缩短和超声能
量降低,从而减轻眼内组织损伤,提高手术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PET/CT 的图像和报告进行技术评分和诊断评分,探讨导致PET/CT 技术评分和诊断
评分低的原因。方法: 对2012-01~ 2012-1218F-FDG PET/CT 全身显像2470 例,男1392 例,女1078 例,采用技
术评分和诊断评分标准进行图像及诊断报告评分。结果: 2470 例中按技术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分优1365 例,
占55.26%( 1365 /2470) ,良1036 例,占41.94%( 1036 /2470) ,合格67 例,占2.71%( 67 /2470) ,不合格2 例,占
0.08%( 2 /2470) 。按诊断评分标准评分,优1206 例,占48.83%( 1206 /2470) ,良1261 例,占51.05%( 1261 /2470) ,
合格2 例,占0.08%( 2 /2470) ,不合格1 例,占0.04%( 1 /2470) 。同时对于评分减低的相应原因进行分析。结论:
通过PET/CT 的技术评分和诊断评分标准可及时分析出导致技术评分和诊断技术评分低的原因,增强工作人员
的质量保证( quality assurance,QA) 与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QC) 管理意识,对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十
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超声联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们回顾性
分析临床和超声检查发现43 例可疑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女性病人,所有病人行灰阶超声检查和超声引导下穿刺
活检。结果: 病人最常见的症状是乳房肿块和疼痛;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获得成功,无并发症; 43 例可疑病例中
26 例手术病理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检查出21 例( 80.7%) ,超声联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检查出25 例
( 96.1%) 。超声联合超声引导下穿刺对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的敏感度为96.1%,特异度为94.1%。结合声像图分
为三种类型: 12 例为I 型肿块型; 9 例为Ⅱ型脓肿型; 5 例为Ⅲ型混合型。结论: 超声联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
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及其鉴别诊断有显著的作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最终需要组织病理学确认。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作为单一影像学手段在诊断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4例肝移植术后怀疑有胆道并发症患者的MRCP图像,并与手术、胆道造影、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所有病例均在高场强1.5T磁共振上进行.MRCP采用两种不同的成像方法:厚层块T2加权成像和薄层块多层T2加权成像.结果:54例中最终经手术、胆道造影、临床随访确实存在胆道并发症的有36例.MRCP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敏感性为100%(36/36),阳性预测值91.7%(33/36),假阳性率为5.56%(2/36),诊断准确率为94.4%(51/54).MRCP作为单一的诊断方法能为96.3%(52/54)的患者提供特异性诊断结果,仅2例患者需要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H)检查.直接胆道造影仅作为一项治疗手段应用于25.9%(14/54)的患者中. 结论:MRCP是评价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有效影像学方法;直接胆道造影可被保留作为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超声( NT) 检测联合孕中期四维彩超诊断胎儿畸形的应用价值。
: 入选我院2013 - 01 ~ 2015 - 12 产检孕妇1230 例,予以产前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超声( NT) 检测联合孕中期
四维彩超监测与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随访至产后。结果: 孕11 ~ 14wk 1230 例妊娠产检者中,确诊异常
胎儿47 例( 3. 8%) ,NT 检测出异常胎儿45 例( 3. 7%) ,诊断准确率95. 7%,包括淋巴管囊瘤12 例( 胎儿颈项透
明层厚度增厚) ,胎死宫内20 例,胎儿异常发育13 例; 继续妊娠的1230 例孕妇孕22 ~ 28wk 四维彩超检测中,确
诊异常胎儿50 例( 4. 1%) ,四维彩超检测出异常胎儿50 例( 4. 1%) ,诊断准确率100. 0%。结论: 孕11 ~ 14wk 进
行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超声检测有助于评估胎儿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孕22 ~ 28wk 进行四维彩超监测有助于发
现胎儿结构异常,二者联合检测,对筛查胎儿先天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的安全性临床及临床疗效,提供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提高手术成功几率的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4-03 ~ 2016-04 近2a 来本院收治的57 例
( 64 条肢体)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先经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疏通闭塞段动脉,后实施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
植入。观察记录发生治疗前及治疗后临床病症的改善情况、并发症的几率、手术成功几率,不同分期病人临床有
效率,对所有病人进行为期24mo 的随访,记录第6mo、第12mo、第24mo 时初始畅通率与二期畅通率及保肢率。
结果: 57 例( 64 条肢体)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经治疗后共59 条肢体手术成功,其手术成功几率为92.19%; Ⅱ
期与Ⅲ期病人手术成功几率相同,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Ⅳ期病人手术成功几率显著小于Ⅱ
期与Ⅲ期的病人( P<0.05) 。经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出现5 条肢体失败的情况,失败率为7.81%。经24mo 的
随访,第6mo、第12mo、第24mo 不同时期初始畅通率分别为93.46%、84.19%、75.58%; 二期畅通率分别为
96.83%、88.16%、79.09%; 而保肢率为100.00%。并发症共出现5 例,发生几率为7.81%,其中动脉穿孔有3 条肢
体( 4.69%) ,立即使用球囊以拦截近端的血流,用绷带对肢体外进行加压包扎,若在30min 后进行造影时造影剂
未出现外溢情况结束; 穿刺点出现血肿有2 条肢体( 3.13%) ,机体自行逐步吸收。结论: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联合
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能显著提高手术成功几率,提高其术后恢复能力,避
免多次手术给病人及其家属造成过度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病痛带来
的危害,减少病人经济负担,降低病人发生并发症几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透视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01~ 2017-01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36 例完全性前置胎盘病人的资料。观察组: 应用腹主动脉
球囊阻断术的完全性前置胎盘病人20 例; 对照组: 未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的完全性前置胎盘病人16 例。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90.00±497.52mL、1181.25±1208.8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观察组与对照组子宫切除率分别为10%( 2 /20) 、43.75%( 7 /16)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子宫切除率明显下降。结论: 无透视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可有效控制中央型前置
胎盘的术中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6-03
~2018-01 确诊的31 例老年(年龄≥60 岁)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 例
全部经肠镜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超声声像图特点为肠壁增厚25 例,17 例显示肠壁间血流信号
稀疏或很难显示,6 例肠壁间血流信号消失。超声诊断23 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74.19%;病变部位及受累范围
与内镜符合率82.14%;结论: 超声对老年缺血性结肠炎具一定的诊断优势,有较高的检出率,对病变部位及受累
范围诊断较明确,可作为本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钆贝葡胺增强胆道成像(CE-MRC)和磁共振胆道水成像(T2WI-MRC)对活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56例活体肝移植术后,均行CE-MRC和T2WI-MRC,对比其对活体肝移植术后胆道显示及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所有诊断均经临床证实。结果 56例患者,MRC水成像53例(94.64%)胆道显示良好,增强胆道成像46例(82.14%)胆道显示良好,胆道显示水成像优于增强胆道成像,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64,P<0.05)。胆道狭窄27例,MRC水成像准确诊断21例(77.78%),增强胆道成像准确诊断26例(96.30%),胆道狭窄诊断增强胆道成像优于水成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103,P<0.05)。结论 T2WI-MRC和CE-MRC诊断活体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蒙古地区RASSF 1A、P16、DAPK、
RUNX 3 基因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 methlation specific PCRMSP) 方法检测50 例NSCLC 病人和50 例健康人群外周血、30 例NSCLC 癌组织和30 例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
1A、P16、DAPK、RUNX 3 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分析NSCLC 病人与健康人群甲基化水平的差异,癌组织、癌
旁组织及外周血中各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史、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对基因启动子
区甲基化率的影响。结果: 肺癌组织中RASSF 1A、P16、DAPK 和RUNX 3 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
66. 67%( 20 /30) 、56. 67%( 17 /30) 、63. 33%( 19 /30) 和56. 67%( 17 /30) ; 其对应的血浆标本中这4 个基因的甲基
化检出率分别为60. 00%( 30 /50) 、44. 00% ( 22 /50) 、60. 00% ( 30 /50) 和42. 00% ( 21 /50) ,两组标本甲基化检出
率存在着较好的一致性( P > 0. 05) 。30 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和50 例健康人群血浆标本均未检测出基因甲基
化,与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RASSFIA 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与病人分化程度、淋巴
结转移有关( P < 0. 05) ; P16 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与病人临床分期有关( P < 0. 05) ;RUNX 3 基因启动子
甲基化与病人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 0. 05) 。结论: RASSF 1A、P16、DAPK、RUNX 3 基因启动
子区的甲基化与NSCLC 有关,检测外周血中RASSF 1A、P16、DAPK、RUNX 3 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可能有助
于NSCLC 的早期预警、早期诊断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Ki-67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氟脲嘧啶类化疗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本院病理诊断明
确的胃癌病人资料69 例,且满足术后以氟脲嘧啶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学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病人
Ki-67 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氟脲嘧啶类化疗药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病人Ki-67 阳性表达率随腺癌分化程度变
化,分化程度越低表达越高( P<0.05) ,淋巴结转移病人组阳性表达率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 P<0.05) ,且与胃癌
浸润深度正相关( P<0.05) ; 同时Ki-67 表达阳性病人临床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病人( P<
0.05) ,Ki-67 表达阳性率与氟脲嘧啶类药物敏感性相关( P<0.05) 。结论: Ki-67 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病理类型、
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氟脲嘧啶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相关,Ki-67 的表达可作为氟脲嘧啶类药物临床化疗选择
方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模式超声对良、恶性浅表软组织肿物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高频彩超
及部分弹性成像对108 例软组织肿物病人进行检查,观察二维超声表现的肿物大小、形态、边界、回声等特征,彩
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征及肿物弹性成像分级,并均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学明确诊断。以病理学诊断为
金标准,分析多模式超声对良、恶性浅表软组织肿物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学确诊的108 例病人中,良性
86 例,占79.63%,以脂肪瘤、炎性淋巴结、表皮样囊肿、单纯性囊肿/脓肿较为常见;恶性22 例,占20.37%,以淋巴
瘤、转移性淋巴结、脂肪肉瘤较为常见。多模式下超声诊断良性、恶性浅表软组织肿物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
分别为87.04%、89.53%、77.27%。与良性肿物相比,恶性浅表软组织肿物形态不规则或分叶状,边界粗糙不清,
皮质回声宽阔型,内部回声低或无,二者在形态、边界、皮质和内部回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恶性浅表软组织肿物血流信号分级、弹性成像分级更高,与良性肿物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良、恶性浅表软组织肿物在形态、边界、回声、血流信号等方面具有典型特征,多模式超声检查对浅表软组织肿物
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途径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PCI 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 血
流分级、术后2h 心电图ST 段回落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探讨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0-01~ 2015-12 入我院诊断为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 病人48 例。其中男29 例,女19 例。
分为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组( A 组) ,经静脉给予替罗非班组( B 组) ,比较两组PCI 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 血流
分级、术后2h 心电图ST 段回落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经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较静脉内应用有较
高的TIMI 血流分级分布( TIMI3 级96.2%、7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22) ; 术后2h ST 段完全回落率
( 84.6%) 较对照组( 59.1%) 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47,<0.05) 。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3.8%) 明
显少于静脉组( 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22,<0.05) 。结论: PCI 术中经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较静脉
内应用可更好地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现象的发生,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
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
法: 选取我院2015-01~ 2017-11 疑似DVT 病人236 例,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抽取血液样本测定血浆
D-二聚体水平。以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作金标准,统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浆D-二聚体单独及联合诊断DVT
结果及诊断价值,并对比不同时期及不同分型DVT 病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经下肢深静脉造影证实,本
组236 例疑似DVT 病人中,确诊47 例为DVT,其余175 例为非DVT;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DVT 40 例,非DVT 者
175 例; 血浆D-二聚体检出DVT 38 例,非DVT 者156 例; 联合诊断检出DVT 46 例,非DVT 者175 例; 彩色多普
勒超声及血浆D-二聚体单独及联合诊断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三
种诊断方式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联合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D-
二聚体水平测定可有效提高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准确度及敏感度,降低漏诊及误诊风险,为临床制定、调整
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内蒙古医科大学附
属医院2005-01~ 2015-12 治疗的45 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理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45 例病人中,男性28 例,女性17 例,平均年龄为57.6岁; 所有病人均无石棉接触史; 术前CT 诊断率40%,误诊率
60%; 穿刺诊断率47%; 44 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胸腔镜手术19 例( 43.2%) ,开胸手术25 例( 56.8%) ,均完整切除
肿瘤手术切除率100%。1 例不能耐受手术者随访观察病情平稳。术后免疫组化: CD34 阳性率95.5%、Vim 阳性
率82.2%、bcl-2 阳性率82.2%、所有病人随访观察,其中失访3 例,其余41 例手术病人1~ 9a 均未见复发。结论: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临床中罕见,术前误诊率高,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术后预后一般
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便、成熟稳定的显微镜下大鼠70% 肝切除模型。方法: 显微镜下采用无血切
肝术制备大鼠70%肝切除( 肝左叶和中叶) 模型,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计算造模成功率和4wk 存活率,术后
24 h 超声检测肝后下腔静脉血流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为20. 5±3. 6 min,术中无明显副损伤,出血量少,术后苏
醒并存活超过24 h 标志造模成功,造模成功率为100%( 15 /15) ,造模成功大鼠术后一般状态良好,术后24 h 超
声检测肝后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无明显狭窄。术后4 wk 存活率为100% ( 15 /15) 。结论: 显微镜下制备大鼠
70%肝切除模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为研究肝再生、急性肝功能衰竭、肝肿瘤和肝移植等提供了一
种理想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VADA) 的治疗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支
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技术对21 例VADA 的病人进行治疗,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和治疗经过和结果。结果: 21 例病
人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有完全栓塞、近全栓塞和部分栓塞,分别是10 例( 47.6%) 、6 例( 28.6%) 、5 例( 23.8%) 。术
后19 例病人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6~ 36mo。其中VADA 完全栓塞17 例( 89.5%) ( 部分栓塞和近全栓塞中9 例
达到完全栓塞) ,有显影2 例( 10.5%) 。随访期间16 例病人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没有再出血,3 例术后临床症
状未见改善。结论: 随访显示,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在技术上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组研究通过12mo 的随访观察,对内镜下射频技术( radiofrequency,RF) 治疗GERD 引起的
呼吸道症状的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对2010-09~ 2016-08 期间,接受射频治疗的1084 例胃食管反流同时
伴有呼吸系统症状( 如气喘,慢性咳嗽) 的病人进行12mo 的随访,观察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12mo 时的胃食管反
流症状积分( Refle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 ,1 s 用力呼气流量,完成对治疗前后呼吸系统症状的严重程度
和发生频率的评估( 评分分级0~ 5 分) 。结果:射频治疗后病人的胃食管反流症状明显减轻,术后12mo,所有呼
吸系统症状积分也均显著下降。烧心积分从5.17±1.62下降至1.73±0.89;反流积分从5.46±1.35下降至1.81±0.92;
咳嗽积分从6.39±1.42下降至2.63±1.41; 喘息积分从8.06±1.79下降至3.42±1.74,声音嘶哑积分从5.62±1.93下降
至2.09±0.89( P<0.01) 。66 例( 6.1%) 病人术后复发,其中54 例再次接受内镜射频治疗,8 例接受胃底折叠术治
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病例。轻微并发症包括: 一过性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n = 178; 22.7%) ,低热( n =
119; 15.2%) ,一过性恶心或呕吐( n = 164,20.4%) 及一过性吞咽困难( n = 92,8.5%) 。结论:内镜下射频治疗技术
是改善GERD 病人呼吸道症状的有效手段,该项技术微创、安全、副作用轻微,易于应用于临床并被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常规超声联合Micropure 及SMI 技术对甲状腺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5-08 ~
2017-10 于我院行超声检查的78 例病理结果证实为甲状腺癌合并钙化的常规灰阶超声、Micropure、CDFI 及SMI
成像的检查资料。结果: Micropure 成像技术共检出微钙化病灶71 个,常规超声检出微钙化病灶50 个,两者间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FI 对血流信号II~ III 级的显示率为35%(27 \78),SMI 对血流信号II ~ III 级的显
示率为91%(71 \78),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符合率70.5%;常规超声
联合Micropure 及SMI 成像技术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1.2%,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
超声联合Micropure 及SMI 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