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8年Henry首次报道无痛微针阵列(microneedle array)用于透皮给药以来,微针促透给药以其高效、均匀、无痛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到2010年4月为止,纵观Medline检索到的294篇微针透皮给药文献,实心微针、药物涂层微针、可降解材料微针、中空注射微针、以及智能化微泵微针相继问世,研究热点集中于实现自身无法透皮的蛋白质或多肽、疫苗、DNA甚至是毫微粒药物的透皮给药。本文着重复习近4年文献,分析疫苗、DNA、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盐酸青藤碱在微针阵列作用下的透皮给药规律与微针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机制。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藤碱的含量,裸鼠皮肤用微针阵列预刺处理,采用水平双室扩散池法研究微针的针尖形状、刺入力、滞留时间以及阵列数对于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影响规律。将微针预刺处理的皮肤制备成切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皮肤的变化。结果微针阵列预刺处理与被动扩散比较能显著提高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累积渗透量(P<0.01),但平顶微针比尖顶微针更能有效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药物的累积渗透量随着微针处理皮肤的刺入力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刺入力超过5.0 N时,药物的累积渗透量不再显著增加;随着微针在皮肤中滞留时间的延长药物的累积渗透量不断增大,当滞留时间超过60 s时药物的累积渗透量不再显著增加;尽管药物的累积渗透量随着微针阵列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二者之间无正向线性关系。皮肤切片表明微针刺入皮肤后能够在皮肤上形成跨越角质层的微孔道。结论微针可以在皮肤上形成微孔道而增强皮肤对药物的渗透性,从而为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系统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透皮给药新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微针技术在经皮给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针是经皮给药的物理促渗方法之一,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本文介绍微针的透皮促渗机制、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复合技术以及微针在大分子经皮促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青藤碱水凝胶贴剂的微针经皮给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微针作用下,考察青藤碱水凝胶贴剂透皮给药的特点与规律。 方法 制备不同长度的微针,并制备青藤碱水凝胶贴剂;离体小鼠皮肤经不同针形微针预处理相同时间、相同针形微针预处理不同时间后贴敷青藤碱水凝胶贴剂,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研究青藤碱的透过规律并与未处理皮肤的被动扩散进行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藤碱的含量。 结果 100 μm微针、200 μm微针预处理皮肤后青藤碱透皮速率分别是未经微针预处理的40.7、52.4倍;200 μm微针预处理皮肤7 min后青藤碱的透皮速率是未经微针预处理的142.0倍。200 μm微针经不同的力预处理后,青藤碱的透皮速率随着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力大于5 N时透皮速率趋于平衡。 结论微针与水凝胶贴剂结合经皮给药时,透皮速率显著提高,并且微针针形、预处理时间和所受的力对药物的经皮渗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天麻素全载药可溶性微针, 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透皮性能。  方法  采用两步离心法制备天麻素全载药可溶性微针, 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 并进行形态学、机械性能、皮肤穿刺性能和恢复性能考察; 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  结果  所制微针阵列完整, 柔韧性好, 每片载药量达(5.45±0.14)mg, 机械性能良好, 能成功刺穿大鼠皮肤, 微针处理后皮肤在2 h内即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离体皮肤渗透结果显示, 12 h后全载药微针中天麻素的累积渗透量可达87%, 而天麻素溶液中天麻素的累积渗透量为12%, 说明可溶性微针对天麻素具有良好的透皮递送促进作用。  结论  制备的天麻素全载药可溶性微针机械强度及柔韧性好, 实现了水溶性药物的透皮递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微针、超声导入和离子导入3种物理方式促药物吸收技术对芥子碱硫氰酸盐(ST)体外透皮吸收的效果,探讨不同物理方式促进透皮吸收的规律.方法 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和SD大鼠腹部皮肤,分别在微针、超声导入或离子导入条件下进行透皮实验.以2 mg/ml ST水溶液为供体溶液,定时从接收池中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样品中药物含量,计算累积透过量和稳态透皮吸收速度.取各促透皮技术处理12 h后的皮肤制作病理切片,观察不同促透技术对皮肤结构的影响,探讨其促吸收机制.结果 单纯透皮条件下,ST累积透过量较少.不同促透技术对ST有较明显促透效果,排序如下:微针>超声导入>离子导入.微针在皮肤表面形成实质性孔道,促进ST透皮吸收的效果最明显.超声导入通过扰乱皮肤角质层的紧密结构促透.离子导入对皮肤结构影响较小.结论 本研究为不同透皮给药促透技术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经皮给药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也是中药给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药物制剂新剂型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被动和主动促透技术在中药经皮给药领域已实现较为广泛的应用,前者如凝胶贴膏、微乳、柔性脂质体等,后者包括微针、离子导入、超声导入等。两种技术相结合或可进一步提高药物经皮吸收的效率,扩大经皮给药的药物适用范围。促透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中药成分的溶解度,促进中药的经皮吸收,同时增强疗效和患者顺应性。  相似文献   

8.
<正>可溶性微针(dissolving microneedle,DMN)是一种由可溶性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微米级针体,在穿透皮肤角质层(stratum corneum,SC)后溶解释放装封于针体内药物的一种新型给药剂型[1-3]。DMN刺穿角质层产生微孔道,但其深度不会损伤真皮中的神经末梢和血管[3]。因此,DMN透皮给药不会导致出血和疼痛,是一种无痛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空心微针阵作用于猪皮对复方脱氧熊果苷涂剂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和改良Franz扩撒池法,以空心微针阵列处理的离体腹部猪皮为试验屏障,空心微针组与对照组于0.5、1、2、4、8、12 h时分别取样测定,计算药物累积透过量、猪皮药物滞留量和透皮速率。结果脱氧熊果苷和烟酰胺的标准曲线分别为y=4962.9x-891.92,R2=0.9995,线性范围5.0~100.0μg/mL;y=1273.5x+1475.1,R2=0.9995,线性范围5.0~100.0μg/mL。12 h时与对照组比较,空心微针组中的脱氧熊果苷和烟酰胺的累积透过量分别提高了37.40%、43.65%;透过速率分别提高了34.26%、41.94%,其药物累积透过量线性方程均符合零级模型。结论空心微针阵列作用于猪皮均有利于复方脱氧熊果苷涂剂中烟酰胺、脱氧熊果苷的透皮吸收,为其应用于经皮给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微针是一种实现无痛和微创的给药新技术.其原理是穿刺皮肤产生微米级的给药通道,以增强皮肤对大分子药物的渗透性.生物可降解微针主要解决不可降解材料微针断裂于皮肤内造成的安全问题.本文对生物可降解微针的特点、可降解材料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发展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经皮给药系统是指药物以一定的或接近恒定的速度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给药系统,进而以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的目的。1979年,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透皮给药制剂——用于治疗晕动病的东莨菪碱透皮给药制剂,拉开了透皮给药系统研究和开发的序幕。与传统透皮制剂相比,新型的经皮给药载体具有诸多传统制剂不可比  相似文献   

12.
微针经皮给药技术是一种新型无痛输药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微针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人造微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介绍了生物微针的研究概况,讨论了人造微针与生物微针存在的差距.由于受现有加工技术的限制,人造微针无法加工出像生物微针那样完美的微纳结构,在材料上也无法像生物微针那样的优化设计;此外,人造微针在刺入方式上也与生物微针有差异,不能像生物微针那样在刺入过程中可以根据各种条件实现主动控制.人造微针要真正达到生物微针那样完美,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一种创新性的高效无创透皮给药系统--吸杯无针注射器透皮给药系统,并验证其药物释放效力.方法 该系统同时利用两种物理方法,一是改变皮肤表面积,拉大皮肤各组织细胞间隙;二是使皮肤内部的压强小于外部注射药筒内药物的压强,从而使液体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内.以未调节压强的吸杯无针注射器透皮给药系统为对照,观察正常使用时该系统的透皮给药效力.结果 在同一实验动物左右相对位置,正常使用给药系统的试验部位皮下间隙及所对应的肌肉处都有药液进入,皮肤完整无损;未调节压强使用给药系统的对照部位则没有观察到药液透过皮肤.结论 吸杯无针注射器透皮给药系统可使原来不能透过皮肤的药物进入皮下及肌肉,且不损坏皮肤,是一种透皮给药的新方法,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皮给药系统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的控释制剂。经皮给药系统是无创伤性给药的新途径,其优点表现为: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PH、食物和药物在肠道移动时间等复杂因素影响;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可持续控释给药速度;用药部位在体表,中断给药方便。但是,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原因,很多药物穿过皮肤的渗透速率很低,经皮到达体内的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因此,克服皮肤的屏障作用,促进药物在一定时间内透皮渗透达到治疗量,是许多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透皮吸收促进剂已成为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首  相似文献   

15.
利多卡因透皮给药系统可以极大提高药效,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道反应,促进治疗量的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发挥全身作用。有关利多卡因透皮给药制剂主要包括软膏剂、贴剂、凝胶剂、微乳、脂质体、醇质体以及巴布剂等剂型,而透皮吸收促进剂、基质性质以及药物粒径等因素是影响利多卡因透皮吸收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利多卡因在新型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脂质体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体透皮吸收给药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给药方式。近年来,为了提高经典脂质体的透皮吸收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透皮机制、制备材料和方法等研究,从而发挥脂质体作为药物优良载体与促进透皮吸收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 TP)是环氧化二萜内脂化合物,大多从雷公藤属植物中提取而来,活性高,但相应的毒性也高。多项研究证明其具有抗炎、抗肿瘤以及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由于其治疗窗窄,用量小,治疗时极易引起各种毒副作用,主要有肝毒性、胃肠道毒性以及生殖毒性等。目前,针对TP的毒性作用,研究者们通过药物配伍以及改变剂型、给药途径等方法来降低TP的毒性。TP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上有着其特有的疗效,但毒性作用限制了它的应用,就TP对RA的治疗作用,可以考虑透皮给药。而微针作为透皮给药的一种,具有载药剂量低,能穿透皮肤给药的特点,能改善TP毒性大,治疗窗窄等缺点。目前,还未有将TP与微针相结合的文章出现,本文中提出了将两者结合的设想,为TP的进一步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 Idelivery systems,TD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良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控释新剂型。TDS是无创伤性给药的新途径,其优点表现为: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pH、食物和药物在肠道移动时间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可持续控制给药速度,用药部位在体表,中断给药方便。但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使大多数药物的透皮渗透速度难以满足治疗需要,因此在TDS研究中,克服皮肤屏障作用,促进药物在一定时间内透皮渗透达到治疗量,是许多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不同药物,促进其透皮渗透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药剂学方法、物理方法和其它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国内外对透皮治疗系统的研究进展甚速,但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并非所有药物均能透皮给药,因而,使透皮治疗系统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我们研制的前列腺炎药物保健袋,就是把透皮疗法应用到治疗前列腺炎病人,给268例临床观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TTS,药物剂型第三次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第一个TTS(控释透皮技术)产品1981年问世以来,一个动人心魄的市场便拉开序幕……透皮制剂产生于在上世纪70年代,其原理是药物透过人体皮肤吸收,然后进入血液发挥疗效,故透皮制剂也称为透皮给药系统或透皮治疗系统(TTS)。这种给药系统一出现,就以其持久、恒定和可控的血药浓度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了生物利用度、给药途径简单、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而颇受市场关注,引发了药物剂型的第三次革命。目前世界TTS产品的销售额正以25%的年增长率不断向前发展,然而这一新技术迟迟未被我国医药界所接受。困难重重却前景辉煌目前透皮制剂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