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目的:探讨评价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式。方法: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总结,归纳以针刺或针刺配合其他方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价方式。结果:其评价方式较多,但主要分为两方面,包括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均能对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进行评价。主观评价以量表评价方式为主,主要包括疼痛、功能、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生活质量等几大方面。其简单易操作,但主观意识强,缺乏客观依据。客观评价主要包括肌力测试、关节液检验及影像学检查等,这类评价方法可直观的显示膝关节的功能、结构,具有客观、准确等优点。但相对量表来讲操作不易,耗费时间较长,成本较高。结论:在进行疗效评价时,应多采取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取适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口腔修复膜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植入口腔修复膜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107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59例实验组患者在腮腺浅叶摘除术后植入口腔修复膜,48例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未用口腔修复膜.术后5~11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和碘-淀粉试验对味觉出汗综合征分别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主观评价发生率分别为3.4%(2/59)、39.6%(19/48)(P<0.05);客观评价发生率分别为8.5%(5/59)、62.5%(30/48)(P<0.05).结论:口腔修复膜植入是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FAST DE技术与单能谱成像技术在腰椎内固定术后去金属伪影效果的比较分析,探索临床影像判断中高质量、高效率的检测技术.方法:用双源CT对30例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分别采用单能谱成像及FAST DE两种方法进行扫描,通过比较两组图像的客观指标:伪影指数(AI)和 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肌肉、椎体以及金属植入物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对两种方法在腰椎内固定术后去除金属伪影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客观指标评价结果显示Fast DE方法在最长肌AI、最长肌CNR及多裂肌AI三组指标方面去除金属伪影效果优于单能谱成像方法(P<0.05);在左腰大肌AI、左腰大肌CNR及多裂肌CNR三组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主观评分结果显示Fast DE方法在肌肉、椎体、金属植入物三组指标方面均大幅优于单能谱成像方法(P<0.05).结论:FAST DE技术能有效抑制金属伪影,图像质量优于单能谱成像技术,同时可减少数据量,加快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获得的舌鳞癌干细胞相关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quence tag,EST)进行电子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利用互联网上的公共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获得的舌鳞癌干细胞相关差异表达序列标签进行核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分析,探索克隆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方法和策略.结果:通过电子延伸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BL(基于问题的教学)结合LBL(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2010-2011年间在山东大学口腔肿瘤教学中,对35名学生实施PBL+LBL教学,34名学生进行单纯LBL教学。对两种教学的效果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结果:客观和主观考核均表明,PBL+LBL教学组成绩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PBL结合LBL教学法优越于传统的LBL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客观辩证的分析粪便潜血的阴阳性结果.方法:收治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68例,非消化道疾病未出血组患者52例,两组分别用化学法和免疫法进行检测.结果:消化道出血组用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结果一致54例,全阴性2例,阴阳性结果不一致12例,非消化疾病未出血组两种方法检测阴性结果一致44例,全阳性1例,阴阳性结果不一致7例.结论:不能仅靠粪便潜血阴阳性结果就判断患者消化道是否真正出血,应动态连续检验观察并进行其他进一步检查,综合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小夹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客观评价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9-2010年9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资料,运用Jakim评分系统对2种治疗方法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主观指标、客观指标和影像学评分.结果 主观指标评分、客观指标评分及放射学总的评分,小夹板组与外固定支架组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影像学指标中掌倾角丢失度数和桡骨短缩长度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夹板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相当,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掌倾角的恢复方面,小夹板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维持桡骨长度方面支架组优于小夹板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学图像处理方法在去除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图像几何变形中的意义.方法:对原始图像构建出弥散张量成像去畸变流程,通过主观与客观评价法对处理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基于医学图像处理的去畸变流程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减少变形造成的影响.结论:对于依靠调节成像参数难以去除的弥散张量成像伪影,借助医学图像处理方法则能够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客观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有效性.方法:以疏血通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主观症状改善的OR值为统计量检索和筛选目前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包RevMan 4.3.1对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合并,并进行发表偏倚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对不能进行Meta分析的文献和相关指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结果.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11篇,共937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P=0.09).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有效(P<0.00001),其合并OR(95%CI)为6.05(3.83,9.55),发表偏倚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Meta分析结果是肯定和可靠的.相关文献研究提示疏血通注射液在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粘度等方面效果也是明显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的减轻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各种症状,改善相关实验室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电子舌技术是一种识别、检测未知液体样品的智能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可用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它取代了药物开发和生产常规分析中的人体面板,使用人体面板测试产品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获得更可靠的分析结果。这对于建立科学、合理、客观的药品质量评价模式,对促进医药发展,蒙药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电子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构成,综述电子舌对中药五味(酸、苦、甘、辛、咸)的评价、辨识、表征、物质基础、炮制、质量控制等研究概况,并以此为参考对电子舌技术在蒙药六味(甘、酸、咸、苦、辛、涩)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为其今后在蒙药六味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电子鼻舌检测量化解表药的四气五味。方法?用电子鼻检测17味中药8味西药共25味,分析其PCA和雷达图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用电子舌检测量化部分药物苦味值,以此作为检测量化依据。结果?解表药与对照西药的PCA、雷达图、苦味值有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其结果与其气味相应。结论?电子鼻、电子舌可以用于检测量化中西药的四气五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与正常志愿者舌苔蛋白质谱的差异,筛选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特征性舌苔蛋白标志物,并建立特征性舌苔的诊断模型。方法:收集30例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实验组)和30例正常志愿者(正常组)的舌苔,经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检验并筛选舌苔蛋白标志物,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在质荷比1 000~15 000范围内检测到189个差异蛋白峰。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的差异蛋白质谱峰表达值较高(P<0.05);通过聚类分析,两组蛋白质谱峰值显示的聚类性质明显不同;利用主成分分析,两组舌苔样本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可有效分离;构建的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特征性舌苔诊断模型预测正确率为91.67%,灵敏度为100.00%,特异性为83.33%。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特征性舌苔诊断模型能对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可为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坐位静息状态下舌肌对不同矢状向和垂直向位置舌力介导器的压力,以初步探索舌力介导器作为一种支抗方式的效用范围. 方法:纳入19例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男4名,女15名,年龄23~33岁) ,分别个体化制作舌力介导器,矢状向测量选取正中线上对应于第二前磨牙远中、第一磨牙远中和第二磨牙远中3个部位,垂直向测量以舌位记录为参考零点,分别测量-3 mm、0 mm和3 mm这3个高度对应于第一磨牙远中处的压力. 所用传感器型号为美国Honeywell公司生产的FSS1500NS,压力校验仪、监测仪以及分析软件由厦门福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制作. 志愿者取坐位,测量舌体处于自然放松状态时的静息压力. 使用Friedman test对矢状向及垂直向各组数据进行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在垂直向上,随着舌力介导器高度增加,压力逐渐增大(P<0. 001),-3 mm、0 mm和3 mm高度的压力均值分别为105. 83 Pa、167. 75 Pa和254. 25 Pa. 在矢状向上,压力由近中至远中逐渐减小(P<0. 001),其均值分别为177. 64 Pa、126. 72 Pa和109. 37 Pa. 结论:舌肌在静息状态下对舌力介导器的压力随基托高度增加而增大,并且由近中至远中逐渐减小,但在实际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效果和舒适度,不宜过高和偏远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患者舌象特点及其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治慢性湿疹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湿疹患者16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虚湿蕴型80例,血虚风燥型80例。另选择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舌象采集仪和临床结合的方法进行舌象的采集分析。[结果]从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这4个方面对采集舌象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患者的舌形、苔色及苔质和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的舌色、舌形、苔色及苔质和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证型慢性湿疹患者舌象之间比较显示,舌色、苔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湿疹患者的舌象和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舌诊信息的综合运用在慢性湿疹的诊断和中医证候的区分上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为慢性湿疹的诊断和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化疗药物对舌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紫杉醇、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4种化疗药物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舌癌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进行培养。选择紫杉醇、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4种化疗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以不加药物为对照组,通过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法观察舌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变化。 结果:紫杉醇、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对舌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5.3%、37.3%和36.2%,明显高于对照组(2.1%)(P<0.01);顺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紫杉醇、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组与对照组比较,其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P<0.01)。结论:紫杉醇、丝裂霉素和5-氟尿嘧啶能明显抑制舌癌细胞的生长,临床上应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黄腻苔,并比较这两种系统疾病的黄腻苔在微生态学和细胞凋亡指数上的异同。方法根据中医舌诊诊断标准选择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具有黄腻苔舌象的患者各20例为实验组,15例健康者正常舌象为对照组,均刮取舌苔,观察舌苔的微生态指标及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实验组细菌总数高于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腻苔是湿热证疾病在舌面上病位病机直观的病理反应,其与疾病的种类无必然性联系,黄腻苔的形成可能与舌的微生态和舌苔脱落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色度学的舌色分类研究现状,为数字舌图的舌色分类研究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项舌色分类研究的数据,将舌色的色度值统一转化为L值、a值、b值、C值、H值,进行各类舌色的色度值比较,并观察各类舌色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提出的颜色-对立空间模型(CIELAB)和明度彩度色调颜色模型(CIELCH)的分布,采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对不同研究者报道的舌色色度值进行聚类分析,并作色差比较。结果 22篇文章共报道了11类舌色:淡白舌、淡红舌、红舌、红绛舌、暗红舌、淡紫舌、紫红舌、青紫舌、紫舌、绛紫舌、紫暗舌。11类舌色的亮度在45~60之间,色相角在8°~27°和320°~355°之间,饱和度在17~36之间。从淡白舌到淡红舌、红舌、红绛舌、暗红舌,观察到有规律的色度值变化,表现为L值逐渐下降,而a值逐渐升高的趋势。以聚类中心位置的色度值为比较的基准,色差的范围在2.44~19.70之间。结论色度学为中医将舌诊的色觉经验进一步升华为量化色诊提供了关键的理论与技术。但不同研究者报道的色度值差异较大,也提示应当尽快制定数字舌图采集与色彩校正的规范方案与流程,使获得的舌色色度值能够在公共平台进行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量正常乳牙肌肉压力值,探讨牙弓两侧的肌动力平衡及其与颌面形态的关系.方法:利用建立的乳牙肌肉压力微机实时测量系统,测量30名正常乳牙儿童NHP的静息及吞咽状态时的肌肉压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息状态时,肌肉压力在0~1.47 g/cm2之间,唇颊侧大于舌侧,男性大于女性,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吞咽状态时,肌肉压力在9.60~20.13 g/cm2之间,舌侧明显大于唇侧,男性上前牙唇侧肌肉压力明显大于女性,其间差异有显著性.从静息状态到吞咽状态,唇、舌侧的肌肉压力均显著升高,舌侧尤为明显.结论:牙弓两侧的肌肉压力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是产生特定颌面形态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10名中医师对230例舌图中舌色诊断结果的分析,探讨并分析不同中医师对观察结果一致性的影响。[方法]让10名中医师在自然光线下,对舌色较为典型、印刷质量较高的230副舌图进行观察并填写舌色观察表,判断结果一致率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从舌色诊断结果的分析看出:1)舌诊具体内容丰富,观察结果离散性较大,舌象的复杂性与模糊性使传统的望舌方法难以客观地描述某一舌象。2)不同的中医师因为其视觉生理、知识水平,经验以及语言习惯等因素影响,对同一舌图有不同的判断结果,这样难以准确地判断舌象。[结论]中医需要寻求更客观的方式来诠释舌色的内容,从而减少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舌色判别结果的不一致性。所以在传统辨舌的基础上,建立标准舌色样本库以及自动识别系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