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目的 基于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对不同产地茯苓皮气味、滋味进行量化表征,认知茯苓皮五味药性,鉴别茯苓皮产区。方法 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分析6个省份18个产地茯苓皮样品的气味、滋味特征,以传感器响应值为指标,采集气味、滋味信息值并制作雷达信息图,进行主成分分析、R型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电子鼻、电子舌传感器对茯苓皮气味、滋味特征具有较好的响应,茯苓皮具有芳香气味,甜味、苦味、鲜味、涩味等滋味。电子鼻、电子舌主成分分析总贡献率分别达到97.64%、98.74%,能够较完整地反映不同产地样品信息,结合聚类分析,可有效区分不同产区茯苓皮样品。结论 智能感官分析技术能够表征茯苓皮丰富的气味、滋味属性,且不同产区存在差异性,为茯苓皮五味药性研究、产地区分提供可参照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Apriori算法的中药气-味-效三维数据关联规则挖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四气五味理论是在阴阳五行哲学思想指导下,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后的生物学表现建立起来的药性核心理论,与药物的具体功效密不可分。本研究以经典中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的365味中药性味及药效记载为数据源,在建立气-味-效三维数据立方体的基础上,运用关联规则挖掘中的Apriori算法,寻找气-味-效三者之间的频繁模式和强关联规则并进行分析,尝试理清中药四气五味与具体功效的复杂相关性,为中药四气五味药性理论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查询《中华医典》癫痫方剂的载录情况,总结癫痫的选方用药特点。方法 电子检索《中华医典》中关于历代中医著作治疗癫痫的方剂,使用Excel Office 2019建立数据库,分析方药频次、功效、性味、归经。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治疗癫痫的组方规律、核心药对、新处方。结果 共涉及中药150味,频次≥8次药物22味,四气以温、平、寒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归肝、脾、心、肺经,高频中药类别为平肝息风药、解表药、补虚药,获得高频药物组合22组,核心药物8组,新方4个。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对治疗癫痫用药规律和新处方分析,能够为癫痫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21-123
目的研究具有明目作用的子类药物的中药性能,总结其作用规律。方法收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中所有子类中药共93味,所有具有"明目"功效的药物共54味,将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味具有"明目"作用的中药中,子类中药共32味,占59.26%;子类药四气多为寒,占43.75%,其次为平性,占28.13%,五味中以甘味为主,占65.62%,归肝经者最多,占59.38%,归肾经者次之,占43.75%。结论具有明目作用的子类药物四气以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多归肝、肾经。  相似文献   

5.
刘长稳 《开卷有益》2014,(11):50-51
<正>中医开具处方,遣药中须缜密斟酌每一药味的四气五味。四气五味就是药物的性味,代表药物的药性和滋味两个方面。其中的"性"又称为"气",是古代通用、沿袭至今的名词,所以四气也就是四性。性和味的作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相似文献   

6.
药性升降源于自然现象升降,基于人体气机升降,本质与两者相通,其本身阴与阳的比例决定了药物的升降作用。气味厚薄是古人通过口尝鼻嗅总结出的气或味中浓厚或淡薄的偏性,是气味对药性升降影响的间接归纳,气厚者具有升的趋势,气薄者升的趋势较弱,味厚者具有降的趋势,味薄者降的趋势较弱。据此,在运用时加大用量提高其药剂的浓度,虽天然药物本身味薄,但在形成方剂时已被转化成了味厚之品,则可能具有更强的降的趋势。气之厚薄也是同理,加大剂量会使本身气薄的药物转化为气厚之品,加强其升的性质。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可以客观化不同剂量药物的气味属性,分析与其升降作用的关联性,验证基于《黄帝内经》理论提出的剂量对药物升降作用影响原理的可靠与否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高宝林  闫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20-2221
中药的性味,即四气五味,是中药学理论的标志之一,自古以来医学对此很重视,历代医学家在本草著作中大都首先标明性和味,他们在实践中发现,相同的味有其共同的作用;不同的味有不同作用,逐渐总结而成为中药五味的理论。沿用至今,在临床应用中仍有重大意义。1五味是辛、甘、酸、苦、咸淡等,不同性味的作用特点一般认为辛味有散发、行气、行血的作用,故解表药、行气药、理血药、芳香开窍药等均为辛味。甘味药,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故补益药多为甘味。酸味与涩味作用相似,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故收涩药多为酸涩味。苦味药有泻下、泻火、降逆,燥湿的作用,故清热药和部分化痰药为苦味。咸味药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此外还有淡味,“淡附于甘”之说法。2常用性味的配伍在临床所起的不同作用2.1辛与甘的配伍从阴阳属性来看,辛甘性阳,《内经》有辛甘发散为阳的记载,这种配伍,因主次不同有下列两种情况。以辛为主,佐以甘味,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具有“走散”之性。这种作用可以驱除病邪,恢复脏腑的机能,但使用太过,则能损伤人体的正气,如发汗太过,可伤人体的阳气和津液,此时若配以甘味药物,可防止太过,达到能驱除外邪,又不伤人体正气的目的,例如解表剂的麻黄汤...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近年来苦味理论及苦味药研究的相关文献,探索苦味理论及苦味药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从苦味理论的研究及苦味药临床应用研究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现代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黄帝内经》中苦味理论的正确性,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实践开拓了思路.而对单味苦味中药和五味联合应用的研究,则开拓了苦味中药临床应用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中药的性味,即四气五味,是中药学理论的标志之一,自古以来医学对此很重视,历代医学家在本草著作中大都首先标明性和味,他们在实践中发现,相同的味有其共同的作用;不同的味有不同作用,逐渐总结而成为中药五味的理论。沿用至今,在临床应用中仍有重大意义。1五味是辛、甘、酸、苦、咸淡等,不同性味的作用特点一般认为辛味有散发、行气、行血的作用,故解表药、行气药、理血药、芳香开窍药等均为辛味。甘味药,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故补益药多为甘味。酸味与涩味作用相似,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故收涩药多为酸涩味。苦味药有泻下、泻火、降逆,燥湿的作用,故清热药和部分化痰药为苦味。咸味药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此外还有淡味,“淡附于甘”之说法。2常用性味的配伍在临床所起的不同作用2.1辛与甘的配伍从阴阳属性来看,辛甘性阳,《内经》有辛甘发散为阳的记载,这种配伍,因主次不同有下列两种情况。以辛为主,佐以甘味,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具有“走散”之性。这种作用可以驱除病邪,恢复脏腑的机能,但使用太过,则能损伤人体的正气,如发汗太过,可伤人体的阳气和津液,此时若配以甘味药物,可防止太过,达到能驱除外邪,又不伤人体正气的目的,例如解表剂的麻黄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数据挖掘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用药规律。方法电子检索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用方, 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结果纳入100条方,涉及162味中药,4味高频中药依次为当归、黄芪、甘草、金银 花,常用药物组合12对,以补气养血、清热解毒为主,核心药物关联性网络为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甘草、黄芪、 党参、白术、茯苓、当归,中药四气以温寒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主要归肝脾心经,新方组合11条。结论慢性化脓性骨 髓炎用药从肝脾心入手,法以补气透邪、清热解毒,方以五味消毒饮合四君子汤加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德国Airsense公司制造的便携式电子鼻PEN3提取中药材挥发的气味信息来建立气味指纹图谱,以实现岭南道地药材的鉴别。方法:选取传感器稳定后的合适实验数据,分别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这两类模式分析方法识别苍术、佛手、高良姜、广陈皮、广木香、化橘红、香薷、徐长卿、阳春砂等9种岭南道地药材。结果:数据实验表明,采用LDA分析法的识别率达到100%。而采用PCA分析法时,图中每类样品主要呈带状分布,其集中度远不如LDA分析法,且香薷和阳春砂出现部分样本点交叉分布的现象。结论:采用电子鼻系统PEN3及LDA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鉴别不同品种的中药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电子鼻的中药材鉴别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德国Airsense公司制造的便携式电子鼻PEN3提取中药材挥发的气味信息来建立气味指纹图谱,以实现岭南道地药材的鉴别。方法:选取传感器稳定后的合适实验数据,分别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这两类模式分析方法识别苍术、佛手、高良姜、广陈皮、广木香、化橘红、香薷、徐长卿、阳春砂等9种岭南道地药材。结果:数据实验表明,采用LDA分析法的识别率达到100%。而采用PCA分析法时,图中每类样品主要呈带状分布,其集中度远不如LDA分析法,且香薷和阳春砂出现部分样本点交叉分布的现象。结论:采用电子鼻系统PEN3及LDA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鉴别不同品种的中药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枸杞子“味”的不同,以此建立起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判别模型。方法?采集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不同产地枸杞子药材,选取16名味觉良好的成员对各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再利用电子舌对样品进行检测,得到7根传感器(AHS、PKS、CTS、NMS、CPS、ANS、SCS)响应值,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4个产地枸杞子的响应值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建立起能够区分4个产地枸杞子的Fisher判别模型。结果?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人工感官评价的酸、咸、鲜、甜、苦与5根传感器AHS、CTS、NMS、ANS、SCS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r>0.6,P<0.01),说明电子舌技术能够代替人工口尝对枸杞子进行滋味评价;通过PCA可以区分甘肃及内蒙古产枸杞子,但对青海及宁夏产枸杞子不能进行有效区分;通过PLS-DA分析及对青海和宁夏产枸杞子进行OPLS-DA分析则可区分4个产地枸杞子;通过Fisher判别分析可以建立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判别模型,并进行验证,正确率达到100%。结论?电子舌技术能够代替人工口尝对枸杞子的酸、苦、咸、甜、鲜进行评价,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能够为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区分提供一种快速、便捷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仿生嗅觉的中药材鉴别的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运用便携式电子鼻PEN3提取中药材挥发的气味信息来建立气味指纹图谱,达到鉴别不同中药材的目的。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法识别八角、白豆蔻、川芎、丁香、荆芥、肉桂、砂仁等7种中药材。结果采用PCA和LDA两种方法都能很好地区别以上7种中药材,识别率达到100%;PCA的分析图中每类样品主要呈带状分布、集中度不高,LDA分析中不同种类的中药材样品点的分布高度集中。结论采用仿生嗅觉系统PEN3能够很好地鉴别不同品种的中药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电子舌在评价大黄颗粒矫味效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子舌在评价矫味效果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电子舌对3种大黄颗粒矫味处方进行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判断分析结果是否和志愿者口尝药物评判方法所得结果一致.结果:电子舌客观评价矫味效果与志愿者主观评价结果一致.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电子舌客观评价矫味效果代替志愿者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艾灸治疗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RA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药配合艾灸组,西药组35例口服来氟米特治疗,中药组35例口服通痹汤治疗,中药配合艾灸组35例在口服通痹汤的基础上配合艾灸大椎、腰阳关、命门等督脉穴位以及肾俞、八骖穴等足太阳膀胱经穴位,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触痛数、关节肿胀数以及ESR和CRP的变化。结果:对治疗前后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0.0%,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2.9%,中药配合艾灸组总有效率为91.4%,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均P〈0.05)。结论:中药配合艾灸治疗RA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庄艳姗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22-123
目的观察宣肺解表中药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治疗方法不同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用宣肺解表法代表方剂三拗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对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5%,经统计学处理,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咳嗽症状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肺解表法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18.
张亮  刘晋闽  张洁 《医学综述》2011,17(19):3001-3004
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是我国医学面临的现实和长期发展的方向。中西医骨科学均是各自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标准,在对中西医骨科的比较研究中,尝试对骨科的中西医未来发展作一种回应。通过对中西医骨科在病理解释、诊断机制、治疗方式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平行比较中,凸显两者的异同。勾勒出中西医骨科各自独特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方法特点,旨在说明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并且在治疗理念上趋于同一性。  相似文献   

19.
158例老年鼻出血与高血压等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压高低与鼻出血、止血、及其它相关因素 ,寻求由高血压所致老年鼻出血的更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对 15 8例由高血压诱发老年鼻出血的临床特点、出血时间、出血部位、止血方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研究。结果 :血压的升高和降低与鼻出血呈正相关关系 ,血压降至正常 ,出血例数为零。冬季发病占85 44% ;出血部位在鼻腔后部者占 5 9 5 0 % ;情绪紧张有再出血顾虑者占 70 91%。结论 :采取以鼻腔填塞配合中西药治疗的综合性措施止血总有效率达 99 3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