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腧穴形态结构研究是指对腧穴的形态、结构进行的研究。该文通过查阅"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10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腧穴形态结构研究相关文献,从腧穴的组织形态、神经传输途径、层次解剖结构及三维立体结构等方面对腧穴形态结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腧穴定位研究相关文献,发现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标志法将是今后主要的人体腧穴定位方法;人体腧穴定位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针灸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仍有不断完善的空间;动物腧穴定位的研究今后需要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现代针灸文献中治疗腹痛"同功穴"的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8—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腹痛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得到相关文献50篇。结果:通过分析得出,现代文献针灸治疗腹痛"同功穴"主要为足三里、天枢、内关和中脘等;"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阳明胃经和任脉;"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部和胸腹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募穴。结论:针灸治疗腹痛,主要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腧穴,即同功穴为主,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起到增强针灸治疗腹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研究针灸治疗帕金森病认知障碍(PDCI)的选穴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筛选2000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录的针灸治疗PDCI的相关文献,建立腧穴处方数据库,应用SPSS Modeler 18.0、SPSS 25.0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包含针灸腧穴处方39首,共涉及穴位108个(含经外奇穴、头针穴区等),最常选用腧穴是百会,常选用经络是督脉、少阳足经、任脉等,较常见的腧穴组合为百会-四神聪-悬钟、百会-印堂-风池等。结论:针灸治疗PDCI,讲求标本同治,选穴配穴灵活巧妙,重视多经络多脏腑同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腧穴运用规律。方法:系统检索和严格筛选后,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针灸数据挖掘系统V1.0进行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196篇,单腧穴使用频次和支持度前五位分别是足三里、肾俞、脾俞、肝俞、三阴交;"足三里+三阴交""三阴交+内关"分别在两穴配伍项集中支持度、置信度最高,"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在三穴配伍项集中支持度和置信度均最高,"足三里+关元+肾俞+脾俞"在四穴配伍项集中支持度和置信度均最高。结论:针灸治疗CFS以辨病取穴为主,多选用足阳明、足太阳和足太阴腧穴,重视补益穴和背俞穴的使用,在配伍上多采用表里经配穴、交会经配穴和三部配穴,体现了重视先、后天调理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76-2179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腧穴,归纳总结出主治痔疮的"同功穴",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腧穴,分析痔疮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的统计分析,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30233-2013)》进行对照。结果:经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同功穴"有36个,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为主,部位以下肢部、上肢部、臀部和腰背部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中主治痔疮的腧穴有11个穴位,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部位以下肢部和臀部为主,其中30部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同功穴"全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中主治痔疮的11个穴位。结论: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痔疮提供最佳的选穴方案及科研思路,进一步佐证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临床针灸治疗痔疮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选经取穴规律并基于此学习、探讨、领会石学敏院士"司气海,调血压"技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全文数据库中登载的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合格文献提取文献中腧穴并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66篇,腧穴84个,其中奇穴11个,腧穴总使用频次872次,主穴634次,配穴238次;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十四经均有涉及但其重要程度不一,其中以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所用腧穴频次最多,其次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等;使用频次前五的腧穴依次为太冲(104次)、曲池(86次)、足三里(64次)、风池(60次)和合谷(45次);身体各部位腧穴选用频次最多的是下肢部(389次),其次为上肢部(175次)和头面颈项部(175次);选用特定穴的频次(735次)远高于非特定穴频次(137次),其中特定穴中五输穴(385次)、原穴(202次)和交会穴(199次)的使用频次明显高于其他特定穴。石学敏院士创立的"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技术选用的5对腧穴,4对与研究结果一致(足厥阴肝经及手足阳明经肘膝以下的五腧穴和原穴,如太冲、曲池、足三里、合谷等穴),其所属的3条经脉亦与研究结果完全一致,惟一不属于高频率的经穴人迎穴,不仅有中西医理论支持而成为处方中的主穴,而且从所属经脉(足阳明胃经)、所在部位(头面颈项部)、特定穴(交会穴)方面都符合研究结果。结论:石学敏院士"司气海,调血压"(人迎、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针刺技术,是大继承基础上的大创新,故对名老中医的学术传承,必须重视对中医经典、疾病中西医知识和前人成果的深入掌握、融会贯通和锲而不舍。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针灸治疗哮喘的临床取穴规律,以期为针灸临床实践及科研活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期刊论文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国内外发表的针灸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Excel 2010软件整理文献中的腧穴处方数据并统计腧穴的使用频次、分布部位、归经和特定穴类别等信息,进一步采用SPSS 24.0软件对临床常用腧穴(使用频次前22位、使用频率大于1%)之间的关联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最终选定文献总计190篇,其中中文文献170篇,英文文献20篇。(2)针灸处方中单穴累计为94个,取穴总计990频次,腧穴按使用频率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肺俞、定喘、大椎等。(3)特定穴在哮喘的针灸治疗中应用广泛,以背俞穴、交会穴与五输穴的使用频次较高。(4)取穴基本涵盖了十四经,较常用的经脉包括膀胱经、肺经、任脉等,其中以膀胱经腧穴的出现频率最高,非十四经(经外奇穴)的出现频率也较高;阳经的使用频次明显高于阴经。(5)常用腧穴的分布以胸背部和四肢部为主。(6)聚类分析获得2个主要腧穴聚类群,第一类中包括6组常用腧穴组方(如"合谷-大杼-中府"),第二类包括3个核心腧穴组(如"肾俞-脾俞")。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从肺论治,兼顾脾肾;多取膀胱经,对症选穴,标本同治"的临床取穴规律,这对针灸治疗哮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选穴思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检索现代文献,系统分析针灸治疗肿瘤疾病的选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梳理1980—2020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针灸治疗肿瘤疾病的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针灸治疗肿瘤的选穴和配伍规律。结果:得到相关文献32篇,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肿瘤选穴规律以按穴性选穴、按经脉选穴和按部位选穴为主,配伍规律以表里经配伍、特定穴配伍和天地人三才配伍为主,针灸治疗肿瘤疾病以三穴和多穴处方为主。结论:总结归纳针灸治疗肿瘤选穴配伍规律,选取恰当的腧穴进行配伍,有利于加强腧穴间的协同作用,增强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促进针灸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腧穴研究是针灸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12年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针灸类期刊目录中记载的腧穴内容文献主要涉及5个方面:穴位应用方法探讨、穴位主治研究、选穴配伍思路研究、解剖结构分析、穴位特异性研究。多数文献侧重于穴位解剖结构研究,腧穴与非穴或某穴与它穴表现的各种特性的研究。腧穴解剖结构研究初步表明,穴位是神经血管束或含血管神经的筋膜结缔组织穿经骨、肌或筋膜围成的孔道和脑脊神经终末及其伴行血管终末在身体中轴的浅出交汇部位。腧穴特性研究运用多学科领域技术,揭示了腧穴特性现象。  相似文献   

11.
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必光 《针刺研究》2001,26(3):162-165
针刺麻醉 (简称针麻 )为 2 0世纪 50年代我国医务工作者首创 ,并应用于临床 ,据统计临床试用百余种手术 ,记载针麻下施行手术 1 0 0余万例 ,同时进行大量的临床和药理研究 ,但临床实践显示针刺镇痛作用肯定 ,从麻醉角度要求针麻下施行手术又存在术中镇痛不全、肌肉紧张、内脏牵拉反应的不足 (即所谓三关 ) ,严重影响继续选用 ,为此 2 0世纪 70年代后期国内学者提出采用针药复合麻醉方法增强针麻麻醉效果 ,部分适宜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手术 ,首先进行了研究取得成效 ,截止目前该项研究仍在继续 ,现仅就个人收集资料回顾如下。1 1 990年前针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在针灸科普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大力开展针灸科普资源数字化建设——完成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针灸馆"的建设,完成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国际交流馆"的建设,完成"历代针灸学成就多媒体展示系统"的建设,承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医针灸"科普资源项目建设;第二、举办大型针灸科普宣传活动——成功举办针灸申遗·法国巴黎科普展,承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约北京·中医针灸展"大型科普活动;第三、编撰出版优秀针灸科普读物——《图说中医针灸》《艾灸保健完全图解》《针灸史话》等。  相似文献   

13.
回顾和整理近20年针灸治疗卒中后复视的研究成果,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参考依据。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整理自1999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的文献,从选穴规律、治疗方法等方面归纳分析。最终获得临床文献25篇,无阐释作用机制的实验类文献,按经脉腧穴使用个数排序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为:睛明、太阳、风池。十四经经脉腧穴使用频率前3位的经络由高到低依次为: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虽然针灸治疗卒中后复视在临床上已取得一定疗效,但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却较少涉及。今后应规范疗效评价标准,探究机制,进行更深入系统地研究。  相似文献   

14.
欢迎您给《世界针灸杂志》投稿。《世界针灸杂志》(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和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国际性针灸学术英文科技期刊,杂志社位于中国北京,创刊于1991年,全世界发行。《世界针灸杂志》被收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 (ESCI)、Science Direct (SD)、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Excerpt Medica Database (EMBASE),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世界针灸杂志》主要栏目有:临床研究,临床报道,病例讨论,实验研究,针法与灸法,针刺麻醉,专家精粹,理论探讨,经络与腧穴,文献和史料,综述,研究速递等。本刊欢迎来自针灸临床、科研、教学的研究型论文。下面就我刊投稿需要注意的问题向您逐一说明。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与支持,取得重大突破.在全面总结“十一五”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深入探讨“十二五”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技术标准分类研究”课题组从战略目标、主要任务等方面提出了“十二五”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当代全国名老中医情志养生经验,为情志调养提供指引。方法:以"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项目入选的全国当代名老中医,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为研究对象,对名老中医的情志养生主张与自身经验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对58为名老中医的统计显示,提倡修性养神的名老中医占53.4%,自身实践者53.4%;提倡平和自然、淡泊宁静者分别占69%和56.9%;提倡宽容者89.7%,个人宽容做到者占91.4%;提倡随和、开朗者分别占81%和58.6%,个人做到随和、开朗者分别有77.6%及48.3%;推荐写书法和推荐旅游者分别占56.9%和44.8%,个人情有这方面爱好者为39.7%和36.2%;提倡静坐养神者55.2%,个人践行静坐养神法和存想养神法的分别有31%和32.8%。结论:名老中医的情志养生经验在于注重修性养神,时刻保持淡泊平静和平和自然的心态,对工作和生活持宽容的态度,并培养开朗随和的性格。他们还认为书法、旅游以及静坐等手段都能够很好地辅助情志养生。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阅读商洪才等专家发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待“突破”》有感,撰写此文。本文以黑龙江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妇科所承担的“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慢病项目)”中医临床科研项目为例,就如何管理好中医临床研究、产出成果及实现成果转化等3 方面进行阐述。强调从选题、运行模式、质控方面优化中医临床研究的过程;建立全面细致的管理体系,保障研究过程的顺利进行;明确临床科研成果的分类,实现中医临床研究成果的高数量和质量的产出。旨在为中医临床研究的“发展”和 “突破”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中心针灸临床研究课题的设计实施监查和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和提高针灸临床研究的水平和质量,本研究以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课题为例,介绍多中心针灸临床研究课题从设计、实施到监查和报道的具体方法及其重要意义。多中心临床研究课题的设计除了重视随机、对照和盲法以外,检验效能和样本量计算以及伦理学同样重要;实施过程中,临床试验的注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研究培训是关键;监查重在监查制度的建立和监查制度的执行,是保证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此外,针灸临床试验的报道应遵从CONSORT声明和STRICTA推荐的规范。  相似文献   

19.
国内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已发布的35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团体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存在制定方法和制定过程欠清晰、证据评价体系还不能充分体现针灸特色的问题。因此,《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及其评估规范》应要求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在充分考虑针灸学科特色、综合评价现代文献证据、整合古籍文献与医家经验基础上,形成临床指导作用较好的推荐意见;同时应在指南制定过程提出针对性要求以促使制定过程更加清晰,研究方法更加严谨。  相似文献   

20.
Zhang JB 《中国针灸》2010,30(12):1041-1044
杨长森教授从事现代针灸医、教、研50余年,对现代针灸学术体系的构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包括有构建和完善针灸临床辫证论治模式、创新性地编撰<针灸学讲义><针灸治疗学>等教材、纵贯古今系统解读针刺补泻手法、承前启后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并且坚持和强调在临床实践中研究针灸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