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龟板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益肾中药龟板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龟板血清条件下MSCs的成骨变化.应用形态学、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Von Kossa 染色、骨钙素测定等方法观察细胞成骨活性.结果形态学表明,MSCs贴壁细胞呈集落生长,有成纤维细胞外观.龟板组碱性磷酸酶、钙化结节、骨钙素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SCs受龟板诱导高效地向成骨细胞分化,可以为体内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左归丸含药血清对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间充质干细胞,连续进行3次差速贴壁法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常规诱导组以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维生素C诱导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实验组在常规诱导组基础上加以左归丸含药血清。使用茜素红染色钙结节、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诱导成功。分别在0,7,14,21 d用比色法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含量。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和差速贴壁法联合使用可得到较为均一间充质干细胞。用比色法测得碱性磷酸酶含量随着诱导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经药物诱导后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左归丸含药血清能够促使诱导过程中碱性磷酸酶含量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情况,从而为其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细胞生物学研究依据。方法 SPF健康雌性SD大鼠,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质干细胞,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细胞培养至第3代(P3),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纯度并分选纯化细胞,纯化过的细胞经补肾活血方诱导1天,3天和7天,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鉴定成骨细胞,经茜素红染色鉴定钙结节。结果 P3含有CD44的细胞数占总数的96. 3%,CD29的细胞数占总数的77. 1%,说明培养的细胞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纯度较高,经补肾活血方诱导后可见细胞由梭型变成铺路石样,体积增大,细胞成簇状生长。经碱性磷酸酶鉴定可见胞浆着蓝色,有典型成骨细胞的表达。经茜素红染色,可见成簇的细胞呈红色钙结节样。结论补肾活血方的作用靶点可能是通过促进BMSCs向成骨的分化,从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BMP-9体外诱导成骨活性.方法:构建成功的人BMP-9的腺病毒表达载体、感染小鼠前成骨细胞C2C1 2细胞.通过测量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钙结节来判定成骨活性的大小.结果:BMP-9在前成骨细胞C2C1 2细胞明显地诱导碱性磷酸酶活性.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和碱性磷酸酶化学分析结果相一致,能明显诱导骨钙素的表达及矿物质结节形成.结论:小鼠前成骨细胞C2C12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中BMP-9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戴村骨伤膏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我们将其运用于人成骨样细胞(MG-63细胞)体外的细胞试验,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及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MG-63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戴村骨伤膏药物溶液作用后,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以及RT-PCR反应法检测细胞中BMP-2表达情况。结果:戴村骨伤膏药在早期能较明显的促进成骨细胞MG-63的增殖分化及BMP-2的表达,并且效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但是随着时间延长药物对MG-63细胞增殖反而起抑制作用。结论:说明戴村骨伤膏对MG-63细胞增殖具有促进和抑制双重效应,其效应强度随作用时间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健骨二仙丸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骨细胞定向分化及其成骨活牲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Ficoll-Hypaque技术分离人脐血MSCs,以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和维生素C为辅剂定向诱导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骨矿化结节、骨钙素及上清钙含量与Ⅰ型胶原作为成骨细胞鉴定与活性评价的指标.另以健骨二仙丸或健骨二仙丸合地寒米松、β-磷酸甘油与维生素C为辅剂诱导,用正常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15 d后观测对比上述相关指标.结果:健骨二仙丸不能单独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转化,对MSCs成骨细胞诱导前后的细胞形态无任何影响.定向成骨细胞诱导后,健骨二仙丸能显著提高其标志性产物碱性磷酸酶、骨矿化结节和上清钙、骨钙素以及Ⅰ型胶原的表达.结论:健骨二仙丸作为补肾益气药能促进MSCs成骨细胞定向转化,提高其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将脂肪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方法并对所诱导细胞的成骨特性进行鉴定。方法:取行脂肪抽吸术患者的脂肪组织,I型胶原酶消化进行培养,贴壁细胞传代,取第2代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基中添加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0.01μM)、β-磷酸甘油钠(10mM)、2-磷酸抗坏血酸(50μM)和1,25-(OH)2VitD3(10mM)。鉴定诱导细胞的成骨特性:碱性磷酸酶(AKP)定量检测,免疫荧光化学检测骨钙素(OCN)、骨桥素(OPN)、I型胶原表达,Alizarn Red染色检测钙结节形成,RT-PCR检测AKP和OPN表达。结果:第2代脂肪干细胞诱导后AKP表达自第3天起各个检测点(第3、7、14、21、28天)诱导组与对照组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检测OCN、OPN及I型胶原表达阳性,Alizarn Red染色可见钙结节形成,RT-PCR检测诱导组AKP和OPN表达阳性。结论:人ADSCs能够向成骨细胞表型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8.
梁广胜  殷嫦嫦  殷明 《中成药》2014,(3):456-461
目的研究复叶耳蕨总黄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P3代细胞,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的细胞形态和组织化学染色的钙化结节;速率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RT-PCR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骨桥蛋白和I型胶原的mRNA表达来鉴定成骨作用。结果体外培养的细胞表达表面标志;复叶耳蕨总黄酮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ALP活性增高并形成明显钙结节;PCR结果显示复叶耳蕨总黄酮上调骨桥蛋白和I型胶原的mRNA表达。结论 20μg/mL复叶耳蕨总黄酮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骨样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效果。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把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用DMEM-LG培养基培养;实验组用含有成骨诱导剂的DMEM-LG培养基培养。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培养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且呈梭形;经成骨诱导剂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卵圆形贴壁生长,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茜素红染色出现阳性的钙化结节。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简单、实用,所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后表现了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陶瓷化骨时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将第二代细胞以陶瓷化骨为载体进行培养,利用倒置显微镜、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等条件,了解陶瓷化骨对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体外连续培养6d,倒置显微镜下可见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陶瓷化骨相容性好,材料周边细胞生长密集,并有向陶瓷化骨趋化迁移现象,3周后形成矿化结节.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有明显的细胞分泌量.结论:体外培养条件下,陶瓷化骨可诱导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和骨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天麻对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MSC,体外扩增培养。中药天麻定向诱导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神经原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巢蛋白(Nestin)。结果:大鼠MSC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天麻诱导2h后大部分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结论:大鼠MSC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方法和现代应用情况,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的深人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查阅、整理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文献资料,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与制备、诱导成骨细胞的方法、在组织工程骨中的应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体外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采用组织工程学技术可在体外构建骨组织工程支架。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使其在创伤修复、细胞替代治疗、支持造血、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也相当广阔。有必要开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机制的研究,为其诱导分化成骨细胞提供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黄芩甙体外定向诱导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扩增培养。中药黄芩甙定向诱导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神经元烯醇酶 (NSE)、巢蛋白 (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结果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黄芩甙诱导 5h后大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 ,出现胞体和突起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及Nestin呈阳性 ,GFAP阴性。结论黄芩甙可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特性的影响,为开发有效而又低毒的分化诱导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无特定病原体级Wistar大鼠BMSCs。用噻唑蓝(MTT)法筛选出黄芪多糖的合适浓度,取F3代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诱导组(神经诱导、成脂诱导、成骨诱导、软骨诱导),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检测神经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脂蛋白酯酶(LPL)、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Ⅱ。分析黄芪多糖对F3代BMSCs向神经、脂肪、软骨和骨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 MTT显示,在1 g/L黄芪多糖诱导48 h下细胞增殖明显,甲苯胺蓝染色阳性,而油红O、茜素红染色阴性。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NSE为阳性表达,LPL、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Ⅱ均为阴性表达。结论黄芪多糖可诱导大鼠BMSCs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而未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是近10年来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热点,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墨旱莲提取物(EHE)对小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迁移和向成骨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提取6周C57BL/6J雌性小鼠后肢股骨和胫骨中的BMMSCs,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表达.采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BMMSCs向成骨、成脂、软骨细...  相似文献   

17.
王怡晴  刘如明  王诺鑫  肖建辉 《中草药》2019,50(11):2728-2735
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骨科领域的难点,以干细胞移植为核心的再生医学的发展为攻克这一顽疾带来了希望。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成骨分化潜能,是骨组织工程优良的种子细胞。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来源丰富、结构复杂多样及广泛而独特生物活性等特点。近年来,发现天然小分子化合物是高效、定向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天然诱导剂,在干细胞治疗骨缺损中有重要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几年有关天然小分子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可望加快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缺损、骨组织工程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右归饮含药血清对硬骨素(SO)在体外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将煎制的右归饮液,对成年sD大鼠进行灌胃,获得右归饮含药血清。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实验组、对照组,分别用右归饮含药血清及0.9%NaCl溶液体外诱导培养,分别在7、14、21天进行形态学观察、ALP活性检测,SO的RT—PCR检测。结果经右归饮含药血清体外诱导培养,成骨细胞中ALP及矿化染色随培养时问延长,均有不同程度加深;实验组中SO表达量随培养时间延长呈增长趋势,同对照组相比,在诱导21天时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归饮能调控SO基因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的表达,提示SO可能参与成骨细胞的分化,影响骨重建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